方便食品「爆發」:同比增長200%,提升賣場利潤空間,與外賣搶奪客群

2020-12-19 騰訊網

來源:第三隻眼看零售 作者:張思遙

經濟內循環之下,生鮮之外,還有哪些增長品類值得關注?

一些零售企業將目光投向了代替餐飲外賣、滲透消費者餐桌的方便食品。方便食品範疇廣泛,既有方便麵、螺獅粉、自熱食品等傳統定義中的即食品類;又有速凍麵點、半成品食材等需烹調品類。而便於烹飪食用、衛生健康、方便儲存等特點,是上述品類可以搶奪外賣生意的賣點所在。

《第三隻眼看零售》採訪了一二線城市及三四線市場的大賣場、社區超市、便利店、線上平臺等不同渠道後了解到,方便食品同比2019年增幅明顯,且一些毛利率較高、品質感更強的新興單品正在擠佔傳統方便麵份額。這使其幫助零售商提升綜合毛利率、銷售額等經營指標。

例如長沙步步高大賣場方便食品銷售同比去年增長200%,迄今還保持月均20%-30%的增長幅度;上海綠地G-Super也表示其增長較為明顯,會增加門店訂量及新品佔比;蘇寧易購數據顯示方便麵、螺獅粉在2020年6月至8月間迎來大幅增長;盒馬工坊研發的陝西安康方便裝魔芋涼皮上市一周全國銷量即提升7倍。

這裡釋放出的信號是,新冠疫情最嚴重的那段時間,由於外賣平臺難以正常運轉,這為自嗨鍋、自熱米飯、螺獅粉、半成品食材等方便食品留出了增長空間。而根據業態屬性,從選品、供應鏈、價格帶設置等層面做好品類管理,則是零售企業提升銷售額的發力方向。

加餐、嘗鮮、一人食

分析「對口」客群

零售商要想賣好方便食品,需要對主流客群及消費心理的精準把握。

相比較生鮮品類而言,願意購買方便食品的消費者有著另一個烹飪場景,即不擅長、沒時間做飯,或是單純怕麻煩。他們中不乏兩人以上家庭客群,因出於嘗鮮、缺時間下廚或是夜宵加餐等需求購買方便食品;同時也有單身人群,主攻「一人食」場景。

上述消費場景此前大多是由美團、餓了麼等外賣平臺來滿足。但受到新冠疫情影響,不少消費者轉投方便食品陣營,並且在疫情告一段落後形成了相對固定的消費習慣。

「今年2月時,顧客是吃不到外賣、買不到菜,才會購買方便食品。但吃一吃就發現,這些方便食品已經不是當初的紅燒牛肉麵沒有肉了,從而持續購買。」一位超市採購告訴《第三隻眼看零售》。

因為方便食品正在從品質、口味、食用場景等方面進行升級,並從價格帶中切中傳統方便麵及外賣食品的空白地帶。

《第三隻眼看零售》了解到,當前螺獅粉、預製拉麵、自熱米飯等方便食品的升級方向主要在於配料包及口感。例如某拉麵品牌招牌豚骨拉麵配料中就有海苔、木耳絲、脆麻筍、芝麻、壽司薑片、蔥花、湯底、叉燒肉等食材,可謂「頂配版方便麵」。這既是此前方便麵為消費者詬病的重點,也能從品質、口味等方面給消費者更好體現,同時提升客單價及毛利率。

目前來看,9元至30元左右是方便食品的主攻價格帶,其典型特點是在品質相對一致的情況下,低於外賣堂食,以此搶奪市場。比如說售價12元左右的螺獅粉雖然比方便麵貴,但配料豐富,且消費者外出堂食則可達25元以上。而定價30元上下的自嗨鍋雖然約等於一人食外賣價格,但相比較火鍋來說可謂性價比較高。

加上政府相關部門推動,以及「網紅經濟」帶動,螺獅粉等方便食品即迎來大幅增長。

中共柳州市委副書記梁旭輝曾公開表示,「2015年螺螄粉產業產值約5億元,2019年螺螄粉全產業鏈產值超過130億元。而預計在2022年,柳州螺螄粉產業產值將達到300億元。隨著柳州市委、市政府『雙百億』(袋裝螺螄粉產值超百億元、原材料等附屬產業產值超百億元)目標和『六個一』工程實施,螺螄粉產業將釋放出巨大市場發展空間。」

渠道分化、商品分級

考驗採購辨識力

雖然方便食品整體處於增長態勢,但渠道分化、商品分級也是其典型特點。對於不同區域、分屬不同業態的零售企業來說,如何從選品中提升競爭力,是其分享方便食品增長紅利的關鍵所在。

從渠道分化來看,便利店目前仍以桶裝、單只裝衝泡類方便食品為主,品牌集中度較高,但近三個月來增幅有所下降。例如南昌有家便利表示其近3個月來,方便麵成長趨勢為月均10%,螺螄粉品類持平,自熱食品呈明顯下降趨勢,應與疫情影響減弱有關。

大賣場、標超業態相對更易嘗試新興品類、品牌,對預製食品接受度更高,其中速凍食品增幅明顯。這反應在方便食品產業鏈中,就有三全食品等供應商品牌的業績增長。據三全食品半年報顯示,僅速凍水餃產品收入同比增長70.45%。

而線上平臺的新品首發、口味嘗鮮以及囤貨屬性更強。拉麵說創始人九一告訴《第三隻眼看零售》,「拉麵說從創始初期即確立了從線上突圍的擴張路徑,因為線上渠道覆蓋面更廣,相比較商超渠道來說具有一定的傳播屬性。例如消費者在抖音、微博、售後評價等平臺中看到拉麵說的圖片、視頻等信息,點擊連結下單就能夠產生轉化。此外,線上能夠承載更多的SKU,鋪貨、替換成本較低,有利於拉麵說在試水初期降低試錯成本,提高商品研發、更新、測評效率。」

此外,在不同區域中,省會及一二線城市的方便食品增勢較大,包括上海綠地G-Super、長沙步步高、盒馬等門店均表示其方便食品品類增幅明顯。但一些縣域市場則銷量變動不大,例如冠超市平潭區域門店4月至6月間方便食品銷售基本持平。

「我們這的主流客群還是家庭主婦,更習慣於買菜做飯。」冠超市相關負責人表示。也就是說,不同業態的零售企業,需要根據其渠道特性選擇相應的方便食品,而不能因看好品類增長便一擁而上。

在商品分級層面,消費者開始挑口味、重品質,隨即也對該品類投入了更多的購買預算。比如說康師傅紅燒牛肉麵、統一老壇酸菜面等經典產品已難以維持原有銷售佔比。而單價在58元的「康師傅麵館」、30元上下的自嗨鍋、20元左右的自熱米飯、以及10至15元的螺獅粉等品類逐漸佔據消費者關注。

步步高雜貨採購總監柳標表示,「此前方便麵銷售佔比在80%以上,如今已縮減至70%左右。一些高客單價、高毛利商品增幅明顯。」

但是,方便食品仍處於粗放式運營階段, 其中品牌集中度差、產品生命周期較短、口味創新力不足等問題也是不少商超採購關注的重點。這實際上考驗的是企業選品能力,即評估好消費者的選擇依據,進而挑選供應商。例如就螺獅粉來說,相比較品牌屬性,消費者實際上更關注配料包、口味以及包裝。

「我認為方便速食品類接下來還有三個值得關注的趨勢變化。第一是地域速食類仍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例如綿陽米粉、常德牛肉粉、過橋米線、貴州羊肉粉、紅油麵皮等;第二是豐富料包,目前方便麵、自熱火鍋、方便米粉都有共同的趨勢,就是料包豐富,蔬菜肉片,合理搭配,有儀式感,並且真材實料,不像傳統方便麵圖片僅供參考,而是所見即所得;第三是營養健康,無添加劑,保質期變短。」盒馬採購鬱佳娣分析稱。

比拼工廠、品牌、配料、獨特性

零售商重在品類管理

方便食品品類變化帶來的營收增長,實際上是實體店強化品類管理的縮影。商超採購需要根據不同品類、業態,區域,優化其方便食品選品原則,才能增強其消費者黏性,提升其營收指標。

僅就一個螺獅粉單品,盒馬採購鬱佳娣即舉出了四個選品原則。「我首先會看工廠的規模,優先選擇大廠,因為它們品質和質量有保障,貨源穩定,食用安全。現在市場上有很多螺螄粉品牌;其次會看品牌知名度,做了哪些渠道,顧客口碑怎麼樣;再次看配料表,湯底、米粉、酸筍,還有包裝,是否能夠還原地道柳州風味,酸辣鮮香燙、味道層層疊加、交錯有層次的才是正宗的柳州螺螄粉;最後要看獨特性,比如:配料豐富,包裝年輕化,黑暗料理(榴槤味螺螄粉,肥腸味螺螄粉)。」

而放大到整個方便食品範疇,便利店、標超、大賣場的不同業態也存在相應的品類規劃理念。

一位便利店高管表示,「我們會根據高、中、低三檔價格帶,選擇衝泡類、自熱類方便食品,每個單品以2-3個品牌為主。目的是便於消費者一人食用,且適當拉高毛利率。比如說對標民生需求的是傳統方便麵品牌,中檔的主要是桶裝方便粉絲、網紅方便買呢等產品,而價格帶較高的則是自熱米飯、自嗨鍋等產品。」

與便利店不同的是,標超、大賣場採購會加入更多家庭裝、半成品規格的方便食品,例如螺獅粉、速凍拉麵、鹼面等,而吸引消費者的賣點主要是品牌、配料包及包裝。而根據區域屬性,零售企業看好的潛力品類也有所差異。例如步步高地處湖南,當地粉類小吃豐富性強,且包裝螺獅粉口味單一,因而他們更看好自熱米飯品類。

「雖然網絡上經常有關於螺獅粉等單品的品牌銷售排名,但你讓我當下說幾個,其實我一個也想不起來。這說明現在的方便食品品牌集中度並不高,所以採購也不能唯品牌論,更不能單純跟著網上排名選品。」一位大賣場採購分析稱。

蘇寧易購相關負責人對此表示,「針對蘇寧小店、家樂福超市等線下渠道,我們會儘量選取大眾化、頭部品牌,因為線下受到庫存限制,無法做到面面俱到,更應首先滿足大部分消費者需求,方便消費者在選購時能快速買到自己熟知的品牌產品。而線上渠道的品牌選取要豐富,加強與頭部品牌的合作,同時引入其他優質、小眾等品牌,增加消費者可選擇性,從而提昇平臺差異化優勢。」

方便食品的興起,需要零售企業提升其品類管理重視度,例如聚焦於單品管理、從品類層面進行賣場改造、深入供應端進行產業鏈優化等環節,也是其專業化程度及企業規模、體量、行業話語權的體現。【完】

相關焦點

  • 休閒食品消費爆發式增長!方便麵、榨菜成香餑餑「消費降級」是認真...
    春節至今,宅家生活讓半成品菜、方便零食等休閒食品消費迎來爆發式增長。然而,國外研究機構有一種說法叫「泡麵經濟」,意思是方便麵市場的回暖意味著「消費降級」。而在消費升級概念中,也有一個突出表現——就是傳統的又便宜又方便的食品,例如榨菜、火腿腸、方便麵等會賣得越來越差。
  • 方便食品何以逆勢上揚?
    上半年規模以上方便食品企業實現利潤87.5億元,增長12.8%——  方便食品何以逆勢上揚?    賣得好  ——1-5月方便食品消費增長1.5倍,上半年方便麵市場銷售額同比增長11.5%  「居家隔離,方便食品解決了我的吃飯問題!」公司復工後,北京白領王微從家鄉回到北京的居所,又在小區裡居家隔離14天。
  • 方便麵走俏 螺螄粉躥紅「宅經濟」催生方便食品新風口
    食品業務收益佔比上升,其中「老壇酸菜」「湯達人」方便麵收益均呈現兩位數增長,實現收益52.07億元,同比增長22.0%。儘管另一巨頭康師傅尚未披露上半年經營情況,但業內預計,其業績暴發將是大概率事件。日清食品是僅次於康師傅、統一的方便麵企業。
  • 仲景食品:香菇醬首創者登陸創業板 調味食品打開增長空間
    作者:寧蒲今年以來,海天味業最高漲幅達128%,涪陵榨菜最高漲幅達112%,安井食品最高漲幅更是達到236%,調味品這個黃金賽道的價值正被市場認可——國民收入提升帶來的確定性增長空間、行業集中帶來的頭部紅利,都在漸次展現。子曰:「不得其醬,不食」。
  • 沃爾瑪自有品牌商品的銷售額同比增長約40%
    沃爾瑪自有品牌商品的銷售額同比增長約40%來源:聯商網2020-03-26 14:03聯商網消息:3月26日,沃爾瑪對外公布,2020年至今沃爾瑪自有品牌商品的銷售額同比增長約40%,特別是米、面、麵粉、蔬菜、水果、雞蛋自有品牌商品的銷售額同比增長達60%。現階段沃爾瑪中國的自有品牌處於高速發展的階段,整體SKU數已近4000款。
  • 疫情之後,方便食品該如何轉型?
    「30元一盒,同樣的價格為啥我不點個外賣?」筆者父母在春節期間嘗了筆者購買的方便火鍋後這樣評價道。疫情期間,像方便火鍋、方便飯這類方便食品,迎來了他們的高光時刻。然而疫情爆發前,高昂的價格和平淡的口味,已經讓這些方便食品變得不是那麼的網紅。疫情之後,生活還要繼續。面對已成為紅海的方便食品市場,廠商又能否找到新的發展渠道?
  • 新三和推出首款自熱凍幹米飯,方便食品也要迎來「科技時代」?
    脫水乾燥後,食品的體積變小、重量變輕,方便攜帶。因此凍乾食品最初是供給航天員在空間飛行時食用的。 自熱食品最初起源於軍營,由於不需要熱水就能快速加熱而被用作野戰食品。自熱食品誕生以來,一直不溫不火,並沒有獲得太多普通消費者的關注。
  • 日本7-11、永旺等便利店在有限賣場空間推陳出新
    1990年左右日本的經濟隨著人口增長的停滯陷入了持續低迷的時期,1990年至2013年間,日本經濟的平均增速不到1%,期間多次出現負增長。日本零售業態也因此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據統計, 2001年-011年間百貨店市場規模整體下降了29.8%,大型超市大幅度萎縮達到28.2%。   而在這十年當中有所發展的,首先是便利店,另外是藥妝店和無店鋪銷售(包括通信銷售和網絡銷售)。
  • 統計局:10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28.2%
    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0124.2億元,同比增長0.7%,1—9月份為下降2.4%。1—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50124.2億元,同比增長0.7%,1—9月份為下降2.4%,累計利潤同比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  具體來看,1—10月份利潤增長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超六成行業利潤實現增長。
  • 安井食品2019年淨利潤同比增長38.14% 六大基地已復工生產
    來源:證券日報網本報記者 李婷2月24日,速凍食品行業龍頭安井食品開盤後封漲停,截至收盤,報67.29元/股。此前在2月21日晚間,安井食品發布業績快報顯示,2019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2.67億元,同比增長23.66%;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73億元,同比增長38.14%。安井食品表示,2019年利潤增長主要系公司經營業務發展良好,銷售規模增加,盈利能力增強。2019年公司繼續推進生產技術改造,持續提高產能;加大新品、次新品推廣力度,經營能力穩健提升。
  • 豆本豆和美焙辰進入成長期 驅動達利食品業績持續增長
    在上市第4個年頭,達利食品(03799.HK)營業收入首次突破了200億元!3月26日晚間發布的2018年財報顯示,公司分別實現營收和淨利潤208.6億元、37.17億元,繼續維持上市以來的穩健增長。同時,公司運營效率和抗風險能力進一步提升,期末經營性現金流高達50億元,淨現金增加到100億元。
  • 孟素荷談方便食品產業的迭代創新:以全球觀布局未來
    2019年中國食品工業增長不溫不火,同比增長4.2%。方便食品行業在整個中國食品工業的發展當中處於低位區。但是在方便食品這個板塊當中,方便麵的價值要優於冷凍食品,所以低調、爬坡、轉型是這個行業在2019年的總基調。而突如其來的疫情則激活了方便行業平穩的發展節奏。
  • 巴比食品:一隻饅頭背後的早餐連鎖增量空間
    元氣資本對「中國饅頭第一股」巴比食品(605338.SH)進行了調研,研究分析這個看上去門檻較低、行業格局分散且品牌集中度較低的早餐市場,是否具備足夠「性感」的增長空間,以及巴比食品如何講好「一個饅頭的故事」。對比滷味、奶茶,早餐連鎖難在哪?
  • 2020消費品牌增長洞察報告
    從服務人群看,我們在小仙燉、竹葉青和良品鋪子的案例裡找到了共性服務於增長型客群。那麼,什麼樣的客群可以被定義為增長型客群?同時在明星的帶動下,小仙燉在小紅書上的種草次數超200萬人次。  線下,小仙燉與分眾合作,2019年在北京、上海、杭州三地運用分眾電梯媒體引爆城市高消費人群。以北京為例,在「38女王節」當天,北京的分眾電梯裡出「紅色禮盒」,禮盒內真品上陣,品牌被迅速引爆,活動當日燕窩銷量同比增長 465%。  其實,差異化的本質仍然是滿足消費者之前未被滿足的需求。
  • 海信視像半年報:淨利3.66億同比大增488%,TVS收入利潤持續增長
    金融界網站訊 8月24日晚間,海信視像(600060)正式發布了更名後的首個半年報:2020年上半年,海信視像營收159億元,同比增長5.28%,淨利潤3.66億元,同比提升488.09%;主營業務毛利率18.97%,同比提升2.45個百分點;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13.26億,同比大增
  • 有友食品:泡椒鳳爪龍頭 市佔率有望持續提升 坐享增長紅利
    毛利率水平逐年提升,主要源自於泡椒鳳爪系列產品提價所致,公司盈利能力穩步增強。休閒食品行業現狀及發展:休閒食品這一細分板塊成為近年食品飲料板塊中增長最為快速的細分板塊。我國目前休閒零食銷量已破萬億,並將保持20%以上的複合增速。市場規模有望在未來10-15年內佔到我國消費者食品支出的20%。
  • 用戶增長接近天花板美團外賣的破局之道在哪裡?
    外賣的規模還在高速增長。截至2019年底,我國餐飲外賣產業規模為6536億元,同比增長39.3%。在一路高歌猛進的同時,也有行業分析師認為,外賣市場是一個存量市場,儘管外賣的整體規模在增加,但是從2017年中,外賣用戶增長率就出現了斷崖式下跌,2019年底外賣用戶規模到達4.6億,同比增長僅12.7%。
  • 新盯上美國第四大外賣平臺 Uber做大外賣鐵了心
    Uber之所以執著於尋找「聯姻者」,是因為外賣已經成了其當前的救命稻草。疫情當前,網約車需求大幅下降,而外賣業務則遇到了良機。Uber的2020年一季度財報顯示,其總營收為35.43億美元,同比增長14%,但淨虧損卻同比擴大至29.36億美元。
  • 可比克、樂虎、豆本豆雙位數增長 達利食品業績持續穩健增長
    來源:北國網8月27日,達利食品(3799.HK)發布2018年上半年業績報告。據其業績報告顯示,今年1-6月份,達利食品實現收入110.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1.4%;淨利潤19.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2.3%。今年上半年,達利食品繼續秉承「多品牌多品類」的發展策略,食品和飲料板塊均實現了雙位數增長。
  • 統計局:10月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28.2% 較9月加快18.1個百分點
    1—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50124.2億元,同比增長0.7%,1—9月份為下降2.4%,累計利潤同比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具體來看,1—10月份利潤增長主要呈現以下特點:一是超六成行業利潤實現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