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對馬海戰,新崛起的日本如何全殲了一個歐洲強國的海軍

2020-12-15 騰訊網

中日甲午戰爭後,清政府將包括旅順在內的遼東半島割讓給了日本。俄國聯合法德兩國向日本施加壓力,日本不得不妥協,遼東半島於是就如願以償地落入了俄國手中。

日本發誓要報此仇,遂拼命擴充海軍,七年之後,終於擁有了一支強大的海軍,各類艦隻共有152艘。其中有6艘是從英國購買的性能一流的戰列艦,在「無畏」級戰列艦出現以前,這種戰列艦的裝備可謂是當時海軍軍備發展的頂峰。新型戰艦上的服役人員則被送往英國皇家海軍接受訓練。還有6艘巡洋艦(即所謂「六六艦隊」)。

最初,日本想與俄國通過談判解決遼東半島問題,但俄國人不予理睬,遂決定用軍事手段解決。日本一開始並無必勝的把握,其戰略構想是,趁俄軍本土補給線遙遠,未能調集大軍東來增援之前,傾全國之兵擊潰遠東俄軍,再利用國際列強的調停,逼和俄國。

東鄉平八郎雕像及一直保存到現在的旗艦「三笠號」

1904年2月8日晚,日本聯合艦隊在司令東鄉平八郎大將的帶領下,成功偷襲了旅順港的俄國太平洋艦隊,日俄戰爭爆發。到了第二年1月,陸上的日軍經過長期激戰攻佔了旅順要塞,然後在高地上架起大炮向港內的俄軍艦襲擊,俄國太平洋艦隊於是全軍覆沒了。

但是,沙皇尼古拉二世已派遣波羅的海艦隊遠涉重洋前來作戰,能否經得起俄羅斯帝國的最後一錘才是決定日本命運的關鍵。俄國艦隊被殲滅了,頂多損失海外權益,而日本艦隊若被殲滅了,將喪失保衛本土的力量,所以東鄉在海戰開始時會發出「皇國存亡在此一戰」的這種口號。

還在日俄戰爭初期,沙皇尼古拉二世就決定派遣俄國的波羅的海艦隊,開往遠東增援。1904年10月15日啟航,這是一次遙遠而又艱難的航程。當時就有很多人質疑,這支艦隊所嘗試的事情是否可能實現:繞地球航行半周,途中沒有可保證使用的基地和燃煤供給,這次航行絕非易事。世界各國一開始就不相信俄國海軍能平安到達旅順。那時日本的盟國英國控制著蘇伊士運河,俄艦隊只好繞道非洲好望角,航程三萬公裡,為地球周長的三分之一。

俄波羅的海艦隊的航行路線,藍色線

10月22日,俄艦隊在航行到北海時順手擊沉了多艘英國漁船。英國政府藉此向中立國施加壓力,不得向俄艦隊提供方便。艦隊為解決燃料動力問題,有機會就儘可能多裝煤,甚至在甲板、機房、洗澡間、軍官臥室等一切空地都堆滿了煤炭。這樣,艦隊由於超重而大大降低了速度。1905年1月初,艦隊司令羅日斯特文斯基海軍中將獲悉旅順已失守,就向沙皇請求返航,但沙皇命令他按原計劃航行。

船隻長期在海中航行,船底長滿了海藻,船速進一步減低。船隊遇到的更大困難還是後勤供應不足和生活條件極差。由於補給線過長,艦隊經過赤道海域時,俄政府供給官兵的冬裝才送到。途中因冷藏電力故障,700噸鮮肉腐爛;裝煤時因煤灰飛揚需要關閉一切通風管道,使之氣悶難耐;船上環境又髒,又熱,蟑螂到處繁殖,熱帶疾病肆虐,醫院船人滿為患。連羅日斯特文斯基都患上了重度精神衰弱症,第二分隊司令海軍上將福克薩姆則是病死。艦隊官兵們的士氣極為低落,士兵自殺頻頻發生,甚至多次發生過兵變。

艦隊經過七個多月的航行,終於在1905年5月到達遠東戰場,本來希望能悄悄溜過朝鮮和日本之間的對馬海峽,駛入海參崴港,在與日軍交戰以前可以休整一下。不幸的是,5月27日凌晨,一艘日軍巡洋艦發現了俄軍艦隊的行蹤,並用無線電將敵人的坐標報告給總部。日本戰鬥艦全部迅速出海駛向目標。

東鄉平八郎海軍大將率領的戰鬥艦依靠著他們一流的15節航速(俄國艦隊大部分都是落後過時的軍艦,航速僅有9節),迅速趕到對方的前頭,為了獲得有利攻擊陣位,東鄉毅然下令冒險在敵前大轉向,即著名的「U」型轉彎,在這期間成為活靶子日艦有兩艘被擊傷,16分鐘後轉向完成,可見平日日艦訓練是多麼有素,所有的日軍戰艦一側朝向俄艦隊,排成一條6000米的平行戰線,對俄艦隊形成一個最佳的標準的「T」字陣形,這下日本艦隊就能夠以船側所有的炮火進行攻擊,而俄艦隊只能以艦首炮塔還擊。

羅日斯特文斯基急命艦隊轉換成一列縱隊式的戰鬥隊形,三支分艦隊轉向居然沒有形成一致,導致整個艦隊陣形陷入混亂,反映出各艦之間命令執行的混亂和協調力的不足由。東鄉平八郎向全艦隊發出一個口號式的信號:「帝皇國興廢在此一戰,各員一層奮勵努力」。下令所有火炮齊向俄艦轟擊。慌亂無序中的俄艦隊匆忙還擊,打擊的還挺準確,東鄉平八郎所在的旗艦數次中彈,遭到重大損傷。但俄軍的損傷更慘不忍睹。羅日斯特文斯基所在的旗艦成為日艦爭相攻擊的目標,受到重創無法移動,但抵抗仍非常頑強,打退日艦數次進攻。直到幾個小時以後,它才最終沉沒,重傷昏迷的羅日斯特文斯基司令被日軍俘虜。

另一艘俄艦代替了原來的旗艦,率俄艦衝向日本艦隊,以圖決一死戰。但又被日軍艦隊形成一個有力的「T」字陣型,一場激戰後,大多數俄戰列艦要麼失去戰鬥力,要麼葬身海底。

下午四點,海上起了大霧,剩下的俄艦趁機逃跑,日艦在後面進行追擊。最後僅僅只有6艘俄艦逃脫了,開到了馬尼拉。這其中就有12年後十月革命中向冬宮發出第一聲炮聲"阿芙樂爾"號巡洋艦。這樣,有著38艘主要戰艦、約20艘的輔助船隻的俄國波羅的海艦隊就全軍覆沒了,日本僅僅損失了三艘魚雷艇,這是海戰史上損失最為懸殊的海戰之一。日本居然打敗了一個歐洲強國,消息傳回後舉國歡慶,日本政府將5月27日這天定為了日本的海軍節。這場大勝使日本海軍在世界上一躍成為僅次於英美的海軍國家,而東鄉平八郎大將成為日本軍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甚至以戰神、守護神來稱呼東鄉平八郞。

東鄉平八郎

由於在對馬海峽中的大敗,俄國的聲譽受到嚴重的削弱。也因為這個重大的誘因,促成了1905年那場席捲整個俄國的革命。對於日本來說,其影響是相當積極的。在打敗一個主要的世界強國的兩支艦隊後,日本確立了其在國際政治舞臺上的牢固地位。此外,作為「日俄和平條約」的組成部分,日本攫取了遼東半島和朝鮮的主權,連同俄國在滿洲地區的所有資產。

相關焦點

  • 號稱世界第三,讓小日本吊打,俄國海軍對馬海峽慘敗,艦隊被全殲
    在去年的11月27日,俄羅斯海軍司令葉夫梅諾夫訪問日本,與日本海上自衛隊參謀長在東鄉平八郎的畫像前合影!照片發布以後,俄羅斯公眾才想起來,原來東鄉平八郎是日俄戰爭期間的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官,他在116年前的對馬海峽海戰中,率領日本聯合艦隊擊敗了遠道而來的俄國海軍。
  • 二戰時期,為何蘇聯海軍連五分之一的日本海軍都打不過?
    歷史上,俄國就是一個陸權主義強國,而日本自古就是一個海權主義國家。 歷史上,沙俄曾經有過想要當海權強國的想法,建設了擁有10多艘各類型戰列艦的大規模海軍艦隊,但是在日俄戰爭中,俄國太平洋艦隊和波羅的海艦隊(第二太平洋艦隊)全軍覆沒,被日本擊敗,並不是因為日本海軍比當時的俄國海軍強,而是因為俄國海區分散,波羅的海艦隊遠程救援不及,日本聯合艦隊以逸待勞,在對馬海戰中取得完勝。
  • 曝光:對馬海戰失敗後逃回海參崴俄艦罕見舊照,裡裡外外慘不忍睹
    1905年5月27日-28日,在對馬海峽發生了一件舉世矚目乃至影響世界進程的戰事,這就是對馬海戰。當時的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在東鄉平八郎大將的指揮下,擊沉了沙俄第二太平洋艦隊約2/3兵力,取得了對馬海戰的大勝。
  • 別小看這條戰列艦,雖然很不起眼,她可曾是舊日本海軍的一代傳奇
    日俄戰爭時期,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旗艦三笠號是英國建造的戰列艦,因在對馬海峽海戰中的大獲全勝,三笠號也成為神話般的存在。遊戲中三笠就是這條不起眼的II級戰列艦三笠號是舊日本海軍敷島級戰列艦四號艦,以奈良縣的三笠山命名。1894年至1895年期間的中日甲午戰爭期間,日本在沙皇俄國的壓力下被迫歸還遼東半島給中國。
  • 1896-1911年 甲午海戰後重建的北洋海軍老照片
    這相當於相當於建設30支北洋艦隊的經費,約等於當時日本七八年的財政收入,同時也使得日本一躍而上取代中國成為東亞的頭號強國。「海琛」號上的現代軍隊這是1908年清末軍艦「海琛」號官兵留下的合影。1896年,清廷向德國訂購三艘穹甲巡洋艦,海琛是最後來華的一艘,此後一直是清末主力艦之一。
  • 他是日本明治時代的「軍神」,對俄戰爭一戰成名,奠定海軍盛名
    在日本近代史上,有一個歷史人物。他首開東方黃種人打敗西方白種人的先例,以小小身軀獲得「軍神」榮譽。有人把他比作「東方的納爾遜」,有人卻說他是運氣好。從薩摩藩崛起的海軍少年,歷經甲午海戰的牛刀小試,再到日俄海戰的激戰旅順。一場對馬海戰的勝利,讓他的個人威望與日本海軍都達到最頂峰。他就是赫赫有名的東鄉平八郎。
  • 日俄海戰,日軍犯了1個致命失誤,為什麼還能完勝俄國艦隊?
    1904年2月8日,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魚雷艇偷襲了旅順的沙俄海軍太平洋艦隊。  日俄戰爭正式爆發,而在這一場戰爭之中,日本海軍擊潰了沙俄太平洋艦隊、太平洋第二艦隊,尤其是在對馬海戰之中完勝沙俄海軍,使得日本海軍成為世界海軍中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 1905年俄軍艦的一場譁變,日本改變國運,40年後卻因此差點滅國
    1894年中日爆發甲午海戰,清政府大敗,被迫籤訂《馬關條約》,此時日本在當時的東亞已經具備絕對優勢,日本面對清帝國這塊肥肉已經張開了血盆大口,儘管周圍的國家全部對清朝虎視眈眈,但在當時,東亞的其他國家已經無力同日本對抗,只有一個國家除外,這個國家便是—俄國。
  • 「英荷海戰」輸了也能站起來,英國靠什麼談判?為何底氣十足?
    引言:英荷海戰是在17世紀有關荷蘭與英國在貿易糾紛上引發的戰爭,而對於兩國來說均意義深遠,這也是英國真正獲得歐洲第一海軍稱號的一戰,另外對於荷蘭而言,這也讓荷蘭獲得了相對平等的貿易權,使得荷蘭在國際化貿易中能更加有利的與英國等海上強國談判。
  • 歷史傷亡最懸殊的大海戰:1905年5月27日對馬海峽殲滅俄國軍艦32艘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1905年5月27日:日俄戰爭,日本在對馬海峽殲滅俄國軍艦32艘。
  • 馬漢對「日本現代海軍戰略之父」秋山真之職業生涯的影響
    雖然邀請馬漢的計劃最後流產,但這段插曲顯示了他在日本海軍界的崇高地位,也表明了日本海軍對紐波特海軍戰爭學院崇高的敬意。如果當時馬漢去了日本,那推測一下日美關係進程就此將有何變化應該是很有趣的。1900年,秋山返回日本後曾擔任參謀軍官,1902年,被任命為高級講師,在海軍大學校教授新設的海軍戰略戰術課程。
  • 皇國興廢、在此一戰:日本海軍的驚天大逆轉,一舉擊垮俄國艦隊
    對馬海峽是日本對馬島和壹岐島交界處的一片水域,水深大約在50米到100米之間。這片海域是日本通往中國東海、黃海和進出太平洋的重要通道,對於日本來說是一個重要的交通咽喉。而對馬海峽在近代最為出名的事件當屬日俄戰爭期間的對馬海戰。對馬海戰發生於1905年5月27日,它也是20世紀第一次爆發的大海戰。
  • 二戰前日本海軍實力到底如何?英美說他是世界第四,是有根據的
    一開始,日本海軍全方位向海上強國英國學習,軍艦買英國的、指揮員到英國留學等,東鄉平八郎就從英國留學回來當「浪速」號艦長。英國海軍有兩個理念:遇敵必戰和重視炮術,這兩點在東鄉平八郎治軍時都有體現,他說過寧肯要很少的百發百中的炮也不要一堆百發一中的炮。
  • 二戰日本著名重型妙高級巡洋艦爪哇海戰日本帝國海軍的最後完勝
    說到二戰時期日本不可一世的海軍力量,曾經最高綜合噸位達到120萬噸位列於世界第三,但日本海軍在二戰太平洋戰役的亮點確實不多,1941年日本帝國聯合艦隊的實力達到了巔峰時期,卻陰差陽錯的正面挑戰了,當時位於美洲的第一軍事強國美國太平洋艦隊,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戰規模進行在一次無差別擴大,世界上100多個國家被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絞肉機之中,日本海軍在巔峰時期的唯一作為就是主動出擊偷襲了美國的珍珠港
  • 日本海軍孤注一擲的雷伊泰灣海戰,為何卻被日本陸軍將領出言勸阻?
    但是戰爭都到了1944年末了,強大的美國海軍距離日本本土就只有咫尺之遙,如果再不能擋住美軍的進攻步伐,那麼日本差不多1945年就可以涼了。也是在這種時候,日本海軍拋出了所謂的'捷號'作戰,該作戰計劃包含了四個不同的作戰計劃,分別對應美軍從各個方向發起的進攻,其中'捷1號'作戰就是我們知道的雷伊泰灣海戰。
  • 曾經的老牌歐洲強國:荷蘭的前世今生,衰落在於國小勢微
    荷蘭在近代的歐洲曾經也是一個不可小視的國家,它繼即西班牙、葡萄牙之後又一個海上霸主強國,被譽為「海上馬車夫」,因為其擁有獨特的轉口市場,也使得荷蘭在歐洲擁有一席之地,甚至在明清時代的荷蘭還曾經殖民過一些地區,但是荷蘭畢竟還是個小國,他們沒有足夠的國家體量,將自己成長為英法德那樣的世界型大國。
  • 看明石元二郎、東鄉平八郎等人 就明白日俄戰爭為什麼日本獲勝
    日本在《馬關條約》中的領土要求阻礙了沙俄的擴張戰略,沙俄牽頭,德國、法國出於利益考慮加入,三國武力逼迫日本把遼東還給清政府,而面對俄、德、法三國絕對的軍事優勢,日本只能認慫,這就是著名的「三國幹涉還遼」。日本視此事為奇恥大辱,從1895年開始就投入到新一輪擴軍備戰中,不但將從清政府手中敲詐來的2.3億兩白銀花光,就是每年財政收入也都砸到擴軍上了,債臺高築。
  • 法國本欲入侵英國,不想英國海軍全殲法國海軍,成就英國世界霸主
    —— 培根 1759年11月,英軍不管暗礁的風險,頂著狂風驟雨在法國基伯龍灣展開了對法軍的追擊,法軍未曾想到,經此一役後,他們將輸得無比徹底,以後海軍勢力獎盃英軍封鎖;而英國海軍也將在這場狂風驟雨的戰鬥之後,稱霸世界之巔數百年,不列顛的榮光將會波及整個世界。這場事關世界數百年的海戰便是七年戰爭中的基伯龍灣戰役。
  • 甲午海戰,北洋海軍的夾縫雁行陣
    此時, 丁汝昌選擇以「定遠」為旗艦,「定遠」便成了這次海戰中北洋海軍中樞所在的司令艦。指揮海軍作戰並不是丁汝昌的專長,他在艦上的角色類似於督軍,猶如日本海軍軍令部長樺山資紀,而身為翼長、總兵,又是旗艦艦長的劉步蟾是北洋海軍此次海戰的真正戰場指揮官。
  • 二戰時,日本海軍和陸軍都非常強悍,為啥他們卻互相瞧不起
    日本海軍更是十分了得,太平洋戰爭初期連強大的英美海軍都招架不住。 不過日本最終戰敗了,究其原因,除了美軍的強大,日本海軍和陸軍之間的內鬥,也是加速其敗亡的原因。按當時日本人的說法,日本海軍和陸軍最大的敵人,不是美國英國這些盟軍,而是本應親如一家精誠團結的日本陸軍和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