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明石元二郎、東鄉平八郎等人 就明白日俄戰爭為什麼日本獲勝

2021-01-09 騰訊網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是中國的一句俗語,一般是應用在表演上,其實這個道理在戰爭上也是通用的,每一場勝利的背後,都是戰前長時間的研究、策劃,是無數人的辛苦努力,1904年的日俄戰爭正是印證了這句話。

1895年三國幹涉還遼之後,沙俄和日本就已經處於戰爭邊緣,日本用了將近十年時間研究沙俄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方面面;而沙俄根本沒將日本放在眼裡,除了慢悠悠的修建西伯利亞鐵路之外,幾乎沒有任何準備,最終日本出乎所有人意料的逆風翻盤,擊敗國力強大的沙俄,邁進列強的行列。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清朝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國防力量遭到重創,失去了和列強討價還價的資本;1895年4月17日,清朝籤署《馬關條約》,同意了日本獅子大開口的2億兩白銀賠款、割讓遼東半島等條件,更是將清朝的虛弱暴露無遺,激起了各國列強劃分勢力範圍、瓜分中國的野心。日本在《馬關條約》中的領土要求阻礙了沙俄的擴張戰略,沙俄牽頭,德國、法國出於利益考慮加入,三國武力逼迫日本把遼東還給清政府,而面對俄、德、法三國絕對的軍事優勢,日本只能認慫,這就是著名的「三國幹涉還遼」。

日本視此事為奇恥大辱,從1895年開始就投入到新一輪擴軍備戰中,不但將從清政府手中敲詐來的2.3億兩白銀花光,就是每年財政收入也都砸到擴軍上了,債臺高築。而沙俄政府以功臣自居,不斷向清政府要好處,侵佔中國東北,至於和日本的利益衝突,沙俄都是以戰爭威脅。但在沙俄高層眼中日本是蕞爾小邦,不堪一擊,不敢主動進攻自己,因此戰爭的口號喊得響亮,實際上根本沒做好戰爭準備。

在日俄戰爭爆發前,大多數國家都是不看好日本的,因為日俄兩國在國力上確實差距太大。沙俄總人口達1.41億,日本僅有4400萬;沙俄常備陸軍105萬、後備役軍人375萬,日本常備陸軍37.5萬、後備兵員200餘萬;沙俄的工業實力在歐洲是排不上號,但也比當時沒完成工業化、武器彈藥都要靠外購的日本強得多,可以說日本唯一的勝機就是趁著沙俄不備,發動突襲迅速逼沙俄走上談判桌,一旦戰事僵持,日本就肯定完了。因此除了軍事外,日本還從外交、情報等多個領域做了大量準備。

1895年三國幹涉還遼,日本認慫除了確實打不過之外,還因為外交上沒有盟友,因此吸取教訓的日本就給自己千挑萬選了一個大靠山。英國是當時的世界第一強國,從1813年開始就和沙俄在近東、中亞、遠東地區進行霸權競爭。因為地理因素限制,在遠東地區英國力量不足,急需一個打手幫助遏制沙俄的擴張,日本就主動湊上去了,還是自帶乾糧的那種。

1901年4月,日本駐英公使林董首先向英國外交大臣蘭斯頓提出了同盟構想,經過幾輪磋商,於1902年1月30日在倫敦正式籤署《英日同盟協約》。這個條約將日本的外交、軍事、經濟等都綁上了英國的戰車,從長遠看是不利國家發展的,但在日俄戰爭中確實有用,依靠英國的虎皮,其他國家都不敢給予沙俄幫助,特別是沙俄抽調波羅的海艦隊、黑海艦隊支援遠東的時候,3萬公裡的路途連一個休息的港口都沒有,最終人困馬乏,在對馬海戰中全軍覆沒。

要提到日俄戰爭時期日本的情報工作,就不得不提到明石元二郎,他當時任日本駐沙俄公使館附武官,僅靠100萬日圓的經費,以一己之力,因勢利導,將沙俄內部攪得天翻地覆。明石元二郎被稱為日本特工王者,他搞情報不僅僅關注政治、軍事領域,剛到沙俄任職的時候,明石元二郎就深入農村、城市等地方搞調查,對於沙俄的歷史、各階層人的矛盾等等都有深入了解,寫出了一份叫做「落花流水」的報告,詳細論述了如何從內部擊垮沙俄統治,最牛的是他得出了俄國革命必然成功、沙皇必然倒臺的推論。

日俄戰爭爆發後,明石元二郎就開始了操作,資助列寧等革命黨人進行革命活動,1904年沙俄內政部長刺殺案、1905年1月彼得堡15萬工人罷工等等,這一系列事件最終引爆了俄國1905年革命,200多個城市的工人掀起罷工浪潮,沙俄的生產、運輸陷入癱瘓,就連沙俄陸海軍士兵都出現不穩現象,這次事件被稱為1917年「十月革命」的預演。另外明石元二郎還策反俄國軍官,破壞俄國鐵路,煽動波羅的海三國、芬蘭鬧獨立,和英國人聯手引導歐洲輿論攻擊沙俄等等,反正怎麼給沙俄添堵就怎麼做。明石元二郎被贊為「一人可抵十個師團的戰鬥力」,他的情報工作是迫使沙俄走上談判桌的重要原因。

除了明石元二郎這樣的專業情報官之外,日軍將領們也對自己的對手進行了詳細研究,根據沙俄將領的性格特點制定相應的策略,最經典的就是迅速打殘俄國太平洋艦隊的作戰。日本是個島國,對外戰爭全靠海運,必須保證本國的制海權,快速擊垮俄國太平洋艦隊是日本獲勝的第一步,也是關鍵一步,而擊殺敵軍指揮官是最快擊敗敵軍的手段。

沙俄將領馬卡洛夫是世界知名的海戰專家,他寫的《海戰論》是當時各國海軍指揮官的必讀書籍,多年來一直是沙俄海軍的勝利象徵。日本聯合艦隊司令東鄉平八郎明白一旦日俄開戰,馬卡洛夫就是沙俄太平洋艦隊司令第一人選,對他進行了大量研究。通過對馬卡洛夫著作及平時言行的研究,東鄉平八郎發現馬卡洛夫急躁易怒,作戰的時候不論進攻還是撤退,他的旗艦必定處於艦隊最前邊,東鄉順勢設下計謀。

當時沙俄艦隊駐守在旅順港,東鄉平八郎派出一艘軍艦炮擊港口,而馬卡洛夫果然受不了挑釁率軍出擊,沙俄艦隊被引入了日軍伏擊。馬卡洛夫一看中伏就立馬撤退,但晚了,日軍已經趁機在俄軍返航的水面布下大片水雷,俄軍旗艦彼得羅帕夫洛夫斯克號觸雷沉沒,馬卡洛夫直接窩囊而死。主帥一死,沙俄艦隊群龍無首,士氣盡喪,日軍以極小的代價奪得制海權,全殲沙俄太平洋艦隊。

中國先賢早就在《孫子兵法》中寫過:「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戰爭的勝負在開戰之前就能預料,誰籌劃周密、準備充分,誰就能取勝。日俄戰爭,日本獲勝不是運氣,而是近十年時間精心籌謀的結果。

相關焦點

  • 東鄉平八郎小傳:薩摩少年
    對軍事感興趣的朋友一定對東鄉平八郎這個名字不陌生,他是日本的海軍元帥,在1904年的日俄海戰中,他指揮日本聯合艦隊成功打敗了俄國艦隊,被日本人奉為軍神。那麼東鄉平八郎又是怎麼成長起來的呢?東鄉平八郎的銅像19世紀中葉,美國用炮艦逼迫日本打開國門,這被日本稱為「黑船事件」,從此日本開始覺醒,並向西方國家學習以實現國家的強大。
  • 日俄戰爭中的最大功臣,是一名日軍天才特工,一人可抵10個師團
    眾所周知,日本在經過明治維新改革後,軍事實力逐漸強大,但同時期也有一個國家和日本有著非常重要的矛盾,那就是俄國,1904年2月8號,日俄戰爭爆發,雙方的爭奪的主要地點是旅順港口
  • 東鄉平八郎小傳:艦隊司令
    上期我們講到東鄉平八郎作為浪速艦的艦長在和清政府北洋艦隊的相遇中擊沉了高升艦,東鄉不但沒有受到處罰,反而被晉升為海軍少將。本期我們來講一講東鄉平八郎是怎麼成為日本聯合艦隊司令的。拿破崙曾說過: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 日華媒:東鄉平八郎打響甲午海戰第一槍受追捧
    中新網6月9日電日本新華僑報日前刊文稱,歷史,是由人構築的。大多數的人只是被時代的洪流裹挾前行的眾生,但也有少數人是被歷史選擇並最終影響歷史進程的。甲午戰爭,是日本近代史上第一場獲勝的對外戰爭,同時也是改變中日兩國此後百年國運的決定性戰爭。  文章摘編如下:  打響甲午戰爭第一戰的,是豐島海戰;打響豐島海戰第一槍的,當屬「高升」號事件。
  • 對馬海戰,日軍有多殘忍,俄艦掛了白旗,東鄉平八郎依然下令炮擊
    4月24日,作戰參謀秋山真之和參謀長加藤友三郎一起面見艦隊司令東鄉平八郎,建議艦隊後天起航北上,他們判斷俄軍艦隊應該走的是津輕海峽。東鄉同意了他們的觀點。  第二日,海軍各艦隊司令及作戰參謀們又召開了一次軍事會議,來確定是否明天北上。第二艦隊司令官島村速雄(原聯合艦隊參謀長)明確反對北上。
  • 日俄戰爭迫在眉睫,日本海軍戰略如何考量?東鄉平八郎這樣想的
    科貝特 譯者:邢天寧 日俄戰爭的爆發已是迫在眉睫,海上作戰計劃就必須確定下來 至於俄軍的旅順艦隊,東鄉認為它們目前不會主動求戰。根據這一假設,日本陸軍可以在決定製海權的決戰打響前便開始調動,不僅如此,他還相信,日方可以通過某些防範措施贏得充分優勢,以保護陸軍抵達目標區域。
  • 日俄海戰之初日本便取得了制海權?東鄉平八郎並不這麼看
    科貝特譯者:邢天寧從第一眼看,其他戰爭中的結論並不能解釋日俄戰爭的結果。情況之所以如此,一定是因為日俄戰爭中有一些獨特之處,這些特點的存在,令日俄海戰與一般的戰爭完全不同。不可否認的是,從宏觀的角度看,其最顯著的特點是圍繞海上戰場展開,海陸軍的行動都是緊密聯繫、不可分割的。不僅如此,交戰的雙方從一開始就認識到,戰爭的成敗將取決於海陸軍的密切配合。
  • 假如日俄戰爭中俄國獲勝,會對中國乃至東亞局勢產生哪些影響?
    就整個日俄戰爭而言,這場戰爭雖然是在中國東北打的,但這場戰爭幸虧是日本贏了(這裡不是為日本辯解),從而使沙皇俄國針對中國的「黃俄羅斯計劃」破產,中國保住了幾乎一大半以上的領土。1904年2月8日夜,日軍在東鄉平八郎的指揮下,不宣而戰,日俄戰爭就此爆發。戰爭的結果想必大家都很清楚,輕敵的俄國戰敗,日本獲勝。隨著日俄戰爭俄羅斯的失敗,其在東北的利益也逐漸喪失,正在實行的「黃俄羅斯計劃」也宣布破產。
  • 一度橫行海上的三笠號戰列艦 東鄉平八郎曾經的旗艦
    在1904年(明治37年)日俄戰爭中,擔任聯合艦隊旗艦和聯合艦隊司令長官東鄉平八郎大將座艦。三笠號戰列艦標準排水量15140噸,航速18節,主火力為2座雙聯裝305毫米主炮,副火力為14門單裝152毫米炮、18門單裝76.2毫米炮,除此之外還有450毫米魚雷發射管四座。三笠號戰列艦出自於英國的維克斯公司,設計師是詹姆斯·鄧恩。1899年1月24日在巴羅因弗內斯船廠動工。
  • 此人成績遠遠好於東鄉平八郎,沉船後以身殉國,百年來卻遭受唾罵
    一直以來,甲午中日戰爭都被視為中日兩國對賭國運的大戰,勝出的一方將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而對雙方的將領來說,其實是一場同門之爭鬥。為何這樣說呢?熟悉這段歷史的朋友想必知道,劉步蟾和東鄉平八郎可都是留學英國,然而一個最終成為日本人的大英雄,名垂青史,一個沉船後以身殉國,百年來卻遭受唾罵。
  • 他是日本明治時代的「軍神」,對俄戰爭一戰成名,奠定海軍盛名
    1900年的八國聯軍侵華,他是日本常備艦隊司令的身份。從海軍少將到海軍中將,東鄉平八郎的每一次晉升,都是赤裸裸的侵略史。日俄戰爭的好運氣日本要想稱霸世界,首先徵服中國;要想徵服中國,首先佔領滿蒙。沙俄成為日本「大陸政策」的最大絆腳石。
  • 歐洲畫報看日俄戰爭
    1904—1905年,日本和俄國兩個帝國主義為爭奪朝鮮半島和中國遼東半島的控制權,在中國東北進行了一場耗時一年多的侵略戰爭。日俄戰爭是東北亞乃至世界近代史上非常關鍵的歷史事件,也是其後日、俄、韓、中各自歷史發展或明或暗的轉折點。
  • 上色老照片:直擊日俄戰爭景象,日本獲勝後高興前往靖國神社參拜
    雖然日軍軍力處於劣勢,但由於日本海軍大將東鄉平八郎先發制人,率先整合日本聯合艦隊的力量,對在旅順和仁川的沙俄艦隊發起了一場突襲,並連續擊毀多艘沙俄軍艦,取得了一定優勢。俄艦被迫撤出仁川,退守於旅順口軍港內,2月10日兩國正式宣戰。日本人首次開戰就取得了一定優勢,沙俄不得不緊急任命沙俄最優秀的海軍將領馬卡洛夫為太平洋艦隊司令與其對抗。
  • 眼看著近千名清軍淹死不救,東鄉平八郎如此回答,暴露日本人本性
    1894年7月25日凌晨,清政府租用了運送清軍英國商船「高升號」,行駛到朝鮮豐島附近的海面時被埋伏的日本「浪速號」巡洋艦擊沉,史稱「高升號事件」。有人說,「高升號事件」是中日甲午戰爭的開端,也是大清走向崩潰的開始,這是有道理的。這次事件後,日本人看到偷襲的巨大收穫,成為了日軍後來發動「九一八」、「珍珠港事件」等偷襲行動的根源。
  • 日本人在法國偷了一點粉末,從此就變成了東亞第一強國
    上個世紀初的日俄戰爭,當時幾乎沒人能想到日本會取勝,就連海軍元帥東鄉平八郎,在開戰前還在高呼「皇國興廢,在此一戰」,抱定了必死的決心。 至於日本為什麼能打贏這場「實力懸殊」的戰爭,人們往往把聚光燈都投放到那些大佬身上,像制霸海軍的東鄉平八郎,天才特工明石元二郎,亦或是陸軍軍神乃木希典等等,但卻忽略了一些細微卻又關鍵的細節,比如日軍使用的火藥——當時最先進的下瀨火藥,以及他的發明者——下瀨雅允。
  • 日俄戰爭中的旅順口海戰(下)
    東鄉平八郎司令徵求林三子雄的意見是否可以行動,林三子雄說:「北風屬地風,我認為旅順港口之波濤必能靜穩,今夜一定決行!」5月2日夜23時,船隊到達旅順口外, 俄國艦隊與岸防炮臺毫無動靜。於是,伴隨行動的第二、第三驅逐艦隊駛向老鐵山下,第四、第五驅逐艦隊駛向黃金山方向,中間由水雷艇隊進行戒備。堵塞船隊則於夜間24時到達港外。
  • 為什麼日本贏得了日俄戰爭?
    介紹自古以來,有無數的戰爭,每一個強大的國家都會通過戰爭擴大領土,戰爭會給人民帶來痛苦,然而這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日俄戰爭就是其中之一,更特別的是,日俄戰爭爭取的不是對方的領土,而是另一個國家的土地中國。
  • 圖說:日俄戰爭對馬海戰115周年 沙俄海軍戰沉 投降的部分軍艦
    115年前,即1905年5月27~28日,日俄戰爭中的對馬海戰爆發。日本海軍大將東鄉平八郎指揮的聯合艦隊以逸待勞,攔截沙俄海軍上將羅傑斯特文斯基指揮的第二太平洋艦隊,最終以日方大獲全勝而告終,沙俄第二太平洋艦隊三分之二艦船被摧毀,幾乎全軍覆沒,日方僅損失三艘魚雷艇。
  • 日本軍神全殲俄國艦隊,慶功宴上拿出7字腰牌:刻一中國人名字
    但此時的日軍決定賭上一把,於是日本艦隊不宣而戰、先發制人。從1904年2月8日,東鄉平八郎指揮日本聯合艦隊,開始對旅順和仁川的俄軍艦隊突襲,連續擊傷俄國戰列艦「柴薩勒維奇」號、「萊維然」號和巡洋艦「帕拉達」號、「瓦良加」號。俄國軍艦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遭受突襲,傷亡慘重。2月10日, 被迫和日本正式宣戰,此後日俄兩國在海上開始了爭奪戰。
  • 王陽明的學說,真是日本明治維新的原動力嗎?
    受此風氣影響,出生較晚的東鄉平八郎,也讀過一些王陽明著作,這是不足為奇的事情。但若據此說東鄉平八郎等人對「陽明學」有深入研究,乃至存在崇拜情結,那是有違歷史事實的。筆者目前所找到的這七個字的最早出處,是蕭鴻鈞1905年編纂的《日本政俗簡要》。蕭鴻鈞是同盟會員,編書意在「使鄉僻老幼識世界之進步,悟己國之可危」。他在書中說:「日俄之戰,以小島勝雄國,其海軍大將東鄉平八郎,即得力於陽明之學者……印章云:一生低首拜陽明,可知其志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