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戰爭迫在眉睫,日本海軍戰略如何考量?東鄉平八郎這樣想的

2020-12-07 騰訊網

作者:[英] 朱利安·S. 科貝特

譯者:邢天寧

日俄戰爭的爆發已是迫在眉睫,海上作戰計劃就必須確定下來。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圍繞對俄作戰問題,軍令部總長伊東子爵在12月15日向東鄉中將提出了一些他自己的看法。

根據《日本戰史極密版》,軍令部的總體想法是:先努力確定俄軍的動向,然後先發制人進行遏制,其主要目的是重創敵軍艦隊,進而讓己方在最初階段就獲得優勢。在確立了「主動出擊」的指導思想後,他們又進行了如下分析,以供東鄉中將參考之用:「俄國將把艦隊主力集結在旅順,並把我國海軍吸引至此,他們不僅會選擇一個有利的地點開戰,還會讓我方艦隊疲於奔命。」

這一點似乎意味著,雖然日方想速戰速決,但他們也看到了行動方案的固有弊端,那就是它一方面會消耗日本海軍的進攻能力,同時還會把戰場的選擇權交給俄國人,並讓戰鬥在敵人控制最嚴密的地方打響。另外,考慮到煤炭和補給品短缺的狀況,俄軍也不會把出擊目標選為朝鮮南部的遙遠海域。

海軍軍令部的第二個假設,是由於俄軍已在海參崴部署了4艘巡洋艦和6艘魚雷艇,他們可能會以此為基地,讓這些艦船單獨行動,騷擾小樽和函館(Hakodate,位於津輕海峽沿岸),並迫使日軍艦隊分散兵力。

最後,海軍軍令部還認為,「如果機會允許,俄軍會讓旅順和海參崴的艦隊會合,以迎擊我國海軍。」而把這一點同第一條假設放在一起分析,似乎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即旅順艦隊很可能會在黃海採取避戰態勢,並希望在兩支艦隊會合後再展開決戰。至少,這也是東鄉本人當時的解讀。

在回覆中,東鄉將軍顯然認可了軍令部局勢分析中的一部分:即俄軍會主動出擊,吸引他的艦隊離開朝鮮海峽,並使得日軍暴露出通往釜山的航道;同時,在兩支艦隊會合前,他們還會避免決戰。在無法決戰的狀態下,日軍將不能控制黃海,陸軍的運輸也將出現危險。對於上述情況,軍令部似乎認為,只有通過發動傳統的海上進攻來摧毀敵軍艦隊,才能讓日軍對海域的控制程度達到其期望的水平。

但東鄉中將的看法不盡相同。關於前兩個議題,即旅順和海參崴艦隊可能的行動,他認為,軍令部的觀點「非常接近事實」。但關於兩者會合的問題,他回答說:「這是我希望的,因為這會儘早決定製海權的歸屬。」隨後,他開始繼續闡述自己的觀點,其中的內容可以表明,他腦海中始終把這場戰爭看成是一場聯合作戰,沒有孤立地看待海軍問題。根據分析可以看出,他的觀點來自這種理論:如果地理環境有利,為保障部隊安全航渡,通過常規決戰謀求絕對制海權的做法是毫無必要的。這種理論對當前作戰也完全適用,當下日軍只需要保持必要的局部制海權即可,而這一點僅憑防禦就能夠實現——因為此時,敵人並不具備徹底擊敗防禦艦隊的優勢,也很難把後者趕出其主動佔據的關鍵區域。

在回覆中,東鄉首先提到的是海參崴艦隊。他解釋說,除了派遣橫須賀的驅逐艦隊守衛津輕海峽之外,他不打算採取任何措施來應對俄軍的威脅。他這樣寫道:「我們最好對敵人在小樽的行動置之不理。」

然而,如果局勢需要,東鄉仍會積極地抵禦海參崴艦隊的襲擾,此時,他會向北方派出一支艦隊,並像我們後來看到的那樣,為朝鮮海峽的陸軍調動提供掩護。它將包括一些老舊艦船,由片岡將軍(Kataoka)指揮,並由從中國繳獲的二等戰列艦「鎮遠」號、三等戰列艦「扶桑」號(Fuso)、3艘二等巡洋艦以及竹敷港的對馬水雷艇隊組成。

至於俄軍的旅順艦隊,東鄉認為它們目前不會主動求戰。根據這一假設,日本陸軍可以在決定製海權的決戰打響前便開始調動,不僅如此,他還相信,日方可以通過某些防範措施贏得充分優勢,以保護陸軍抵達目標區域。

為奪取局部海域的控制權,東鄉認為,有必要採取如下行動:首先,他們應當在濟物浦正南方的牙山灣(Asan Bay)建立先遣基地,同時在西北方向70英裡外、巡威島(Suni-do)附近的荒串池(Rooper Harbour)建立驅逐艦基地,並鋪設連接艦隊基地的通信電纜。利用這些前沿陣地,艦隊將對旅順外海展開不定期的武裝偵察,並以此吸引敵人。如果對方仍然選擇避戰,那麼,日本就可以直接向朝鮮派出陸軍。

與此同時,東鄉還計劃派出巡洋艦和驅逐艦巡邏成山角海域,另外,在八口浦至濟物浦主航道正南方的大共拱島(Baker Island)之間,他也計劃設立一道類似的巡邏線,以進一步保障陸軍運輸的安全。為減少掩護行動的破綻,東鄉中將還計劃把前面提到的特別艦隊部署到對馬島上的竹敷港,以便對付俄軍的海參崴分艦隊。

事實將證明,東鄉的掩護措施可謂非常有力,尤其是兩個前哨基地的設置,幾乎杜絕了敵方發動奇襲的可能性;另外,如果敵人的旅順艦隊試圖接近登陸地點,就一定會遭遇日軍的2支驅逐艦隊,並在撤離時遭到日方的追擊。換言之,如果他們要截擊日軍的運輸船,就必須先擊敗日軍艦隊。

另外,這項計劃的好處遠不止於此:它不僅能令陸軍儘快投入戰鬥,後者還充當了海軍的誘餌,如果敵人被吸引,那敵人就將在不利的環境下與日軍交戰——其戰場不僅遠離俄軍的基地,而且艦隊的活動也會嚴重受限。這時俄軍將陷入一個困境:他們要麼只能坐視濟物浦和漢城落入日軍手中,要麼將在日本控制最嚴密的海域迎戰東鄉艦隊。雖然實際情況還無從知曉,但也許正是這一點,成了俄方沒有阻止日軍登陸的原因。

當然,東鄉將軍也在回覆中謹慎地指出,這種部署也存在弱點,因為它會導致兵力顯著分散。他相信,旅順艦隊遲早會出動,所以必須未雨綢繆,保證己方艦隊能迅速集結在一起。然而,這並不是他唯一希望採取的防範措施,為保證區域制海權萬無一失,他希望在部隊完成調動之前,儘可能剝奪敵軍出海的能力。為此,他將毫不妥協地指揮艦隊以發動一次果斷的攻擊。

雖然東鄉做好了艦隊決戰的打算,並採取了種種準備措施,但他還是不希望它變成現實。如果敵軍不太可能主動出擊,那麼,最好的做法是讓他們繼續待在港內,這樣一來,就可以確保艦隊的防禦行動能順利掩護陸軍的運輸——正是這種考慮,引出了後來東鄉對旅順的大膽突襲。

雖然東鄉的根本想法是讓艦隊保持守勢,但他同樣希望保持高度積極的姿態。我們認為,這種做法可以算作為阻止敵軍進攻而發動的小規模攻擊。儘管得到了明確的指令,除非兩國宣戰,不能開展任何軍事行動。但東鄉還是積極敦促將他的驅逐艦派往八口浦,並確定敵人的部署,一旦政府正式宣戰,他就可以攻擊任何位於旅順港外或大連的俄艦。

作為突襲行動的補充,東鄉還建議,可以考慮讓麾下的工作母船裝滿水泥和石塊,自沉在旅順港狹窄的入口處。最後,他還簡明扼要地提到,如果上級願意把賭注押在一場大規模的艦隊決戰上,那他們可以直接沿用自己在1900年提出的作戰構想。雖然具體內容我們無從得知,但很明顯,東鄉並不願看到這種情況。

東鄉將軍對其職責的看法表明,他對局勢的把握自信而全面,這也暗中契合了日本海軍的傳統。誠然,從長期以來的實踐來看,如果承擔主攻任務的是陸軍,那艦隊理論上的主要職責就是防禦,然而,在具體部署中,如果不摧毀敵方艦隊,我方海軍將未必能夠順利完成使命——在對手表現活躍、行動大膽的情況下更是如此;另外,即便敵人的表現相對消極,或是受制於地理因素而無法幹擾陸軍的行動,此時絕不會消極避戰,相反,我們一定會發起精心籌備的攻勢,以求取得決定性勝利。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這樣的勝利是不可或缺的,但在戰爭初期並不屬於當務之急。這一點同樣適用於日本,對他們來說,當時最重要的是陸軍能旗開得勝,而不是在海上發動攻擊。

在東鄉將軍提出作戰計劃後的大約一到兩天,日本方面再次試圖購買「凱旋」號和「敏捷」號,但接下來的一個星期,他們最終購買的是阿根廷的2艘巡洋艦。

同一天,也就是12月23日,他們也對俄國的照會做了言辭堅決的答覆,備戰工作立刻隨之開始。正如我們所見,由於俄國的遠東總督仍然堅持立場,戰爭已註定無法避免。於是,東鄉將軍開始命令艦船裝載威爾斯煤,這也是海軍準備行動的一個重要信號,同時,海軍大臣的私人秘書也抵達了,並向將軍秘密透露了談判的情況和緊張的局勢。

在這個高度緊張的時期,軍令部一直在反覆斟酌作戰計劃,並把大量精力投入到了完善東鄉將軍的方案上。雖然其內容刻意迎合了陸軍需求,使得這樣的作戰計劃很不受歡迎,但從這時開始,它還是成了日本海軍的指導綱領,同時,它也和庫羅帕特金將軍提出的、雙方艦隊為爭奪制海權而打響序戰的猜想不謀而合。另外,東鄉將軍提出的兩個設想,即在宣戰前發動魚雷攻擊,隨後對港口實施封鎖——也在原則上被接受,日本海軍已做好了執行這些任務的準備。

本文摘自《日俄海戰1904—1905》

相關焦點

  • 看明石元二郎、東鄉平八郎等人 就明白日俄戰爭為什麼日本獲勝
    而沙俄政府以功臣自居,不斷向清政府要好處,侵佔中國東北,至於和日本的利益衝突,沙俄都是以戰爭威脅。但在沙俄高層眼中日本是蕞爾小邦,不堪一擊,不敢主動進攻自己,因此戰爭的口號喊得響亮,實際上根本沒做好戰爭準備。在日俄戰爭爆發前,大多數國家都是不看好日本的,因為日俄兩國在國力上確實差距太大。
  • 東鄉平八郎小傳:薩摩少年
    對軍事感興趣的朋友一定對東鄉平八郎這個名字不陌生,他是日本的海軍元帥,在1904年的日俄海戰中,他指揮日本聯合艦隊成功打敗了俄國艦隊,被日本人奉為軍神。那麼東鄉平八郎又是怎麼成長起來的呢?東鄉平八郎的銅像19世紀中葉,美國用炮艦逼迫日本打開國門,這被日本稱為「黑船事件」,從此日本開始覺醒,並向西方國家學習以實現國家的強大。
  • 東鄉平八郎小傳:艦隊司令
    上期我們講到東鄉平八郎作為浪速艦的艦長在和清政府北洋艦隊的相遇中擊沉了高升艦,東鄉不但沒有受到處罰,反而被晉升為海軍少將。本期我們來講一講東鄉平八郎是怎麼成為日本聯合艦隊司令的。拿破崙曾說過: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 他是日本明治時代的「軍神」,對俄戰爭一戰成名,奠定海軍盛名
    在德川幕府與明治天皇之間,東鄉平八郎堅定地站在明治一邊。1868年,他作為海軍士官開啟徵戰。在與幕府海軍的一系列作戰中,東鄉平八郎不斷成長,實戰經歷和海軍閱歷讓他很快出類拔萃。兩年後,日本兵部制定《大辦海軍方案》,特別強調要:「教育海軍軍官,是建設海軍之頭等大事。」東鄉平八郎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被派往英國留學。
  • 日俄海戰之初日本便取得了制海權?東鄉平八郎並不這麼看
    科貝特譯者:邢天寧從第一眼看,其他戰爭中的結論並不能解釋日俄戰爭的結果。情況之所以如此,一定是因為日俄戰爭中有一些獨特之處,這些特點的存在,令日俄海戰與一般的戰爭完全不同。不可否認的是,從宏觀的角度看,其最顯著的特點是圍繞海上戰場展開,海陸軍的行動都是緊密聯繫、不可分割的。不僅如此,交戰的雙方從一開始就認識到,戰爭的成敗將取決於海陸軍的密切配合。
  • 對馬海戰,日軍有多殘忍,俄艦掛了白旗,東鄉平八郎依然下令炮擊
    4月24日,作戰參謀秋山真之和參謀長加藤友三郎一起面見艦隊司令東鄉平八郎,建議艦隊後天起航北上,他們判斷俄軍艦隊應該走的是津輕海峽。東鄉同意了他們的觀點。  第二日,海軍各艦隊司令及作戰參謀們又召開了一次軍事會議,來確定是否明天北上。第二艦隊司令官島村速雄(原聯合艦隊參謀長)明確反對北上。
  • 此人成績遠遠好於東鄉平八郎,沉船後以身殉國,百年來卻遭受唾罵
    一直以來,甲午中日戰爭都被視為中日兩國對賭國運的大戰,勝出的一方將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而對雙方的將領來說,其實是一場同門之爭鬥。為何這樣說呢?熟悉這段歷史的朋友想必知道,劉步蟾和東鄉平八郎可都是留學英國,然而一個最終成為日本人的大英雄,名垂青史,一個沉船後以身殉國,百年來卻遭受唾罵。
  • 日華媒:東鄉平八郎打響甲午海戰第一槍受追捧
    中新網6月9日電日本新華僑報日前刊文稱,歷史,是由人構築的。大多數的人只是被時代的洪流裹挾前行的眾生,但也有少數人是被歷史選擇並最終影響歷史進程的。甲午戰爭,是日本近代史上第一場獲勝的對外戰爭,同時也是改變中日兩國此後百年國運的決定性戰爭。  文章摘編如下:  打響甲午戰爭第一戰的,是豐島海戰;打響豐島海戰第一槍的,當屬「高升」號事件。
  • 一度橫行海上的三笠號戰列艦 東鄉平八郎曾經的旗艦
    在1904年(明治37年)日俄戰爭中,擔任聯合艦隊旗艦和聯合艦隊司令長官東鄉平八郎大將座艦。三笠號戰列艦標準排水量15140噸,航速18節,主火力為2座雙聯裝305毫米主炮,副火力為14門單裝152毫米炮、18門單裝76.2毫米炮,除此之外還有450毫米魚雷發射管四座。三笠號戰列艦出自於英國的維克斯公司,設計師是詹姆斯·鄧恩。1899年1月24日在巴羅因弗內斯船廠動工。
  • 1905年對馬海戰,新崛起的日本如何全殲了一個歐洲強國的海軍
    東鄉平八郎雕像及一直保存到現在的旗艦「三笠號」 1904年2月8日晚,日本聯合艦隊在司令東鄉平八郎大將的帶領下,成功偷襲了旅順港的俄國太平洋艦隊,日俄戰爭爆發。
  • 眼看著近千名清軍淹死不救,東鄉平八郎如此回答,暴露日本人本性
    1894年7月25日凌晨,清政府租用了運送清軍英國商船「高升號」,行駛到朝鮮豐島附近的海面時被埋伏的日本「浪速號」巡洋艦擊沉,史稱「高升號事件」。有人說,「高升號事件」是中日甲午戰爭的開端,也是大清走向崩潰的開始,這是有道理的。這次事件後,日本人看到偷襲的巨大收穫,成為了日軍後來發動「九一八」、「珍珠港事件」等偷襲行動的根源。
  • 圖說:日俄戰爭對馬海戰115周年 沙俄海軍戰沉 投降的部分軍艦
    115年前,即1905年5月27~28日,日俄戰爭中的對馬海戰爆發。日本海軍大將東鄉平八郎指揮的聯合艦隊以逸待勞,攔截沙俄海軍上將羅傑斯特文斯基指揮的第二太平洋艦隊,最終以日方大獲全勝而告終,沙俄第二太平洋艦隊三分之二艦船被摧毀,幾乎全軍覆沒,日方僅損失三艘魚雷艇。
  • 歐洲畫報看日俄戰爭
    1904—1905年,日本和俄國兩個帝國主義為爭奪朝鮮半島和中國遼東半島的控制權,在中國東北進行了一場耗時一年多的侵略戰爭。日俄戰爭是東北亞乃至世界近代史上非常關鍵的歷史事件,也是其後日、俄、韓、中各自歷史發展或明或暗的轉折點。
  • 日本軍艦特有的魚雷再裝填裝置,驅逐艦戰力的增倍器,能在幾分鐘內...
    日俄對馬海戰後日本海軍的靈魂人物——東鄉平八郎就提出日本海軍未來要面對的敵人就是大洋彼岸的美國,所以在日俄戰爭之後就將美國作為潛在的戰爭對手,但是曾遊歷過歐州國家的東鄉平八郎很清楚的意識到日本與美國之間的國力差距,所以東鄉平八郎與其幕僚制定了以日俄對馬海戰為藍本的防禦美國海軍的「侵略」的戰略防禦構想——九段漸減邀擊戰。
  • 日俄戰爭中的最大功臣,是一名日軍天才特工,一人可抵10個師團
    眾所周知,日本在經過明治維新改革後,軍事實力逐漸強大,但同時期也有一個國家和日本有著非常重要的矛盾,那就是俄國,1904年2月8號,日俄戰爭爆發,雙方的爭奪的主要地點是旅順港口
  • 號稱世界第三,讓小日本吊打,俄國海軍對馬海峽慘敗,艦隊被全殲
    在去年的11月27日,俄羅斯海軍司令葉夫梅諾夫訪問日本,與日本海上自衛隊參謀長在東鄉平八郎的畫像前合影!照片發布以後,俄羅斯公眾才想起來,原來東鄉平八郎是日俄戰爭期間的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官,他在116年前的對馬海峽海戰中,率領日本聯合艦隊擊敗了遠道而來的俄國海軍。
  • 上色老照片:直擊日俄戰爭景象,日本獲勝後高興前往靖國神社參拜
    雖然日軍軍力處於劣勢,但由於日本海軍大將東鄉平八郎先發制人,率先整合日本聯合艦隊的力量,對在旅順和仁川的沙俄艦隊發起了一場突襲,並連續擊毀多艘沙俄軍艦,取得了一定優勢。俄艦被迫撤出仁川,退守於旅順口軍港內,2月10日兩國正式宣戰。日本人首次開戰就取得了一定優勢,沙俄不得不緊急任命沙俄最優秀的海軍將領馬卡洛夫為太平洋艦隊司令與其對抗。
  • 日俄戰爭中的旅順口海戰(下)
    在甲午海戰中唱頭牌小生的「吉野」到了日俄戰爭時期已經淪為了跑龍套的配角,想不到被毛躁後生「春日」一下子攔腰撞出了一個大洞。結果,「吉野」無可奈何地沉入了它無比熟悉的中國黃海,最終還是沒有逃脫被撞沉的命運。一天之內損失兩艘戰列艦、一艘巡洋艦,這對於日本海軍來說實在是莫大的損失。然而,這還不算完。三天後的5月18日,一隊日本驅逐艦又重演了這一幕。
  • 日本軍神全殲俄國艦隊,慶功宴上拿出7字腰牌:刻一中國人名字
    1868年,年僅15歲的明治天皇從幕府手中接管了管理日本的國家大權,在他執政期間,明治政府進行了大膽的政治、軍事、教育等改革,推動了財政統一, 掌握新式技術,實現國家工業化,生產力大幅提升,並精選日本海軍軍校學員,派往英國留學深造,其中東鄉平八郎就在此次入選之列。日本明治時期的改革,使日本國力迅速倍增。
  • 皇國興廢、在此一戰:日本海軍的驚天大逆轉,一舉擊垮俄國艦隊
    對馬海戰的起因是日本和沙皇俄國為了爭奪中國東北地區的利益。在1904年2月8日日本對於沙俄不宣而戰,日俄戰爭爆發,在戰爭中期沙皇俄國的太平洋艦隊被日本海軍圍困於旅順港,於是在1904年10月8日沙俄以波羅的海艦隊為基礎組成太平洋艦隊第二分隊,這支沙俄艦隊將奔襲18000海裡去解救被困在旅順的俄國艦艇,同時與日本的聯合艦隊決戰,而這支艦隊也是對馬海戰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