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戰爭中的最大功臣,是一名日軍天才特工,一人可抵10個師團

2021-01-20 騰訊網

眾所周知,日本在經過明治維新改革後,軍事實力逐漸強大,但同時期也有一個國家和日本有著非常重要的矛盾,那就是俄國,1904年2月8號,日俄戰爭爆發,雙方的爭奪的主要地點是旅順港口,雙方交戰近7個月,俄國戰時死5萬多人,傷亡14萬人,被俘79000人,雖然日本也戰死了35000多人,傷亡10萬多人,但日軍最終贏得了戰爭,還逼迫俄國籤訂《樸茨茅斯條約》。

經此一戰,俄國太平洋艦隊遭到極大打擊,除了三艘軍艦逃亡海參崴外,其餘全軍覆沒,艦艇損失達到27萬噸,比第1次世界大戰的日德蘭海戰損失還要大,日本卻趁勢崛起,在東北紮下了根,日本在戰爭中也出現了很多優秀的將領,比如乃木希典,兒玉源太郎,東鄉平八郎等,但日俄戰爭最大的功臣卻不是這些名將,而是明石元二郎大佐。

明石元二郎,出生於1864年,是日本天才特工,1981年就讀陸軍軍校,畢業後擔任陸軍少尉,成為步兵12聯隊長,後來又就讀於陸軍大學第5期,畢業後在參謀本部任職,甲午戰爭時期,石明石元二郎擔任近衛師團的參謀,曾經出國考察,去了印度,菲律賓,清朝,法國等地,精通7門外語。

日俄戰爭期間,美國國務院的一位智囊對日本駐美大使金子堅太郎說:日本應該設法使俄國腹背受敵,分散其兵力,煽動北歐各國對俄國的不滿,以此分化俄國的戰爭動員力量,最後這個任務交給了明石元二郎,他向參謀本部提出了100萬日元的工作預算資金,這在當時可是一筆巨款,明石元二郎帶著錢來到了俄國,策劃了維亞切斯拉夫,馮,普勒韋的暗殺事件,製造了彼得堡的星期日慘案,還讓俄國戰艦波將金號發生譁變。

除了這些小打小鬧之外,明石元二郎還策反俄國的高級官員,煽動波羅的海等幾個國家爆發獨立運動,會見芬蘭獨立領袖,阻礙俄國後勤的兵力運輸,另外明石原二郎還和英國密切合做,引導歐洲輿論傾向日本,試想一下,一個日本人在敵國掀起驚濤駭浪,不僅要有足夠運籌帷幄的能力,還要有驚人的膽識,明石元二郎就是這樣一個人。

日俄戰爭勝利後,日軍副總參謀長長崗外史曾經說過:明石大佐一個人就抵得上日軍10個師團,就連得意志帝國威廉二世皇帝也說:明石元二郎一人的成果就超過了日本滿洲的20萬大軍,日本史學家說:沒有乃木希典,旅順也能拿下來,沒有東鄉平八郎,日本海大戰也能贏,但如果沒有了明石元二郎,日本絕對贏不了日俄戰爭。

相關焦點

  • 史上最強日本大佐,一人頂得上十個師團,用一百萬日元戰勝沙俄
    近代日本,大佐軍銜並不算太高,基本上日軍每個聯隊的聯隊長,都擁有大佐這樣的頭銜。不過,在歷史上卻有這樣一個大佐,有人說他「一人可以頂得上十個師團」,德國皇帝還曾盛讚他:「一個人的作用超了過日本二十萬大軍!」他,就是明石元二郎,曾在日俄戰爭中,憑一己之力攪得沙俄天翻地覆,最終讓沙俄與日本講和的明石元二郎。
  • 日軍的師團分為甲、乙、丙、丁四個級別,其中甲類師團是最強的
    而日軍別出心裁搞了一個不一樣的編制,它的體系為分隊、小隊、中隊、大隊、聯隊、旅團、師團。可別輕易地把日軍的編制和我國的編制混為一談。日軍的編制在結構和規模上顯得與眾不同。比如當時國軍師一級的標準規模普遍在一萬人左右,而日軍的師團一級規模參考了一戰時美軍的編制,規模和火力的配備上都很強大,一個師團的人數都將近三萬人了。
  • 看明石元二郎、東鄉平八郎等人 就明白日俄戰爭為什麼日本獲勝
    而沙俄政府以功臣自居,不斷向清政府要好處,侵佔中國東北,至於和日本的利益衝突,沙俄都是以戰爭威脅。但在沙俄高層眼中日本是蕞爾小邦,不堪一擊,不敢主動進攻自己,因此戰爭的口號喊得響亮,實際上根本沒做好戰爭準備。在日俄戰爭爆發前,大多數國家都是不看好日本的,因為日俄兩國在國力上確實差距太大。
  • 日俄戰爭中的慘勝與北海道開拓,《黃金神威》背後的歷史
    在《黃金神威》中男主角杉原(第一師團)曾經參加過日俄戰爭中的旅順戰役,參與過 203 高地攻堅戰,在戰場上獲得了一個外號「不死的杉原」。日本和俄國在 20 世紀初為了各自在遠東的利益在 1904 年到 1905 年爆發了日俄戰爭,日俄戰爭的戰場是分成陸戰與海戰兩個部分,毫無疑問的是日本在海戰部分取得了重大勝利,黃海海戰、對馬海峽海戰重創俄羅斯海軍力量,太平洋艦隊與第二太平洋艦隊(從波羅的海艦隊抽調)損失殆盡,在海戰中的勝利是日本在日俄戰爭中的最大成果,除了戰術戰略效果外,也讓西方列強意識到日本是遠東地區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 二戰中的日軍第六師團,戰鬥力強勁,最終是怎麼覆滅的
    二戰期間,日軍的第六師團因裝備精良,作戰風格野蠻兇悍,被稱為是日軍戰力最強的兩個師團之一。而在中國人民的印象中,第六師團則是一支臭名昭著的部隊。從甲午戰爭到侵華戰爭,第六師團一直都充當著侵華先鋒的角色。尤其是他們在南京大屠殺中犯下的滔天罪行,更是讓全世界唾棄。
  • 二戰日本關東軍的「精銳」甲種師團,也是二戰日軍最「窩囊」的師團
    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發動了侵華戰爭,至此14年抗戰爆發。眾所周知,在二戰時期,日軍的戰力還是比較可觀的,但卻在日軍中卻有有這麼一支日軍部隊與其他兇悍的日軍部隊大有不同—— 大阪第四師團。
  • 二戰日本關東軍的「精銳」甲種師團也是二戰日軍最「窩囊」的師團
    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發動了侵華戰爭,至此14年抗戰爆發。眾所周知,在二戰時期,日軍的戰力還是比較可觀的,但卻在日軍中卻有有這麼一支日軍部隊與其他兇悍的日軍部隊大有不同——大阪第四師團。屢戰屢敗的「敗不怕的八聯隊」在日俄戰爭中這支部隊下轄四個聯隊,配備了一流的武器裝備,堪稱日軍「精銳」。尤其是第四師團的核心部隊——第八聯隊,因為在日俄戰爭中屢戰屢敗,獲得了「敗不怕的八聯隊」綽號。至抗日戰爭爆發前,第四師團再沒上過前線。
  • 日俄戰爭中,馬克沁機槍為何能大發神威
    馬克沁機槍的神威來源於兩方面:一是馬克沁機槍的特點,二是日軍在日俄戰爭時的戰法。行進中步槍射擊,精度也不高,所以戰術上就有士兵成排面行進射擊,用射擊的密度彌補精度。馬克沁機槍的出現就解決了這個問題,他連續的射擊,彈著點是一個面,壓制的對方沒法還擊,可以說一挺馬克沁機槍抵得上幾百人的戰鬥力。
  • 日本崛起之戰:多數據解讀日俄戰爭,日軍綜合實力已超越遠東沙俄
    但為何就是這樣一場和10年前的甲午戰爭一樣實力懸殊的作戰中,日本實現繼大清之後對沙俄的兩連殺呢?而日本海軍的遠洋運輸能力也在戰役中得到體現,得益於甲午戰爭的戰爭賠款,日本海軍在甲午到日俄戰爭十年時間內,從400艘增加到1400艘,增長了3.5倍,這也為日軍的的兩棲作戰提供充足的運輸供血能力。
  • 日軍為什麼有「甲乙丙丁」,4種師團設置,實際上他們也不願
    我們在看各種資料的時候,經常會看到,日軍在軍隊建制上,是與歐美乃至當時中國有很大的不同的,日軍最大的部隊單位是師團,其次一次是旅團、聯隊、大隊、中隊、小隊,不同於我們所熟悉的軍、師、旅、團、營、連,但如果對應的來看的話,日軍一個師團的兵力,實際上是相當於當時我軍一個軍的兵力。
  • 二戰時期,日軍大阪第四師團戰績並不差,為何卻被稱為是懦夫?
    其最早誕生於明治時期,當時日軍實行陸軍改革,設立六大鎮臺在全國範圍內自主募兵,並建立了六個師團。大版第四師團便是以大版鎮臺為基礎所建立,乃是日本陸軍最早的六個師團之一。而後,大阪師團又是日軍17個常設師團之一,也就是咱們所俗稱的日本陸軍甲種師團。
  • 日俄戰爭俄艦狂襲日運兵船 甲午擊沉高升號的報應
    日軍打仗,總愛用突然襲擊挑起戰爭,甲午戰爭、日俄戰爭、太平洋戰爭……莫不如此。在這裡,我們不妨先從甲午戰爭開個頭。 1894年7月25日,日本巡洋艦「浪速號」不顧國際法則,突然襲擊中國運兵船「高升」號。
  • 日軍師團番號變化史:不是所有叫師團的都是王牌精銳
    據不完全記載,從侵華戰爭到二戰結束,日軍共有123個師團投入對外侵略的戰爭當中。當然這123個師團當中戰術素質也是參差不齊,這一點我們從他們師團的番號上看就能顯現的非常明顯。挽馬(左)和馱馬(右)的區別特設師團:這類師團是日軍在進行淞滬會戰開始後時候,手中兵力捉襟見肘,因而在這17個常設師團所在區域特招和原先日俄戰爭時期裁撤掉轉向預備役的部隊
  • 二戰時期日軍組建的乙級師團,戰鬥力方面與甲級師團是沒有分別的
    ,但是這些師團除甲及師團是日本常備師團單位外,其它日軍組成的師團可不是一成不變,比如有重大戰役爆發時,這些所謂的丙級師團和丁級師團隨時都可以加強成日軍常規野戰部隊的乙級編制,比如說塞班島戰役戰役時期,日軍守島部隊的主力是以第四十三師團為主,日軍第9坦克聯隊,第步兵獨立混成第四十七旅團為輔助部隊。
  • 日軍為進攻四川的五號作戰為何取消?15個師團進攻,15個師團牽制及...
    該計劃於1942年制定,原計劃1943年春實施,為實施該計劃,根據日軍參謀本部作戰部長田中新一的計算:中國關內戰場的中國派遣軍需要增加36萬兵力才可進攻及維持佔領區,其中可從關東軍抽調21萬、國內守備部隊抽調3萬、太平洋戰場抽調6萬,另需徵新兵23萬。
  • 日軍最強師團,曾製造南京大屠殺,為何最後餓得只剩一千多人
    二戰期間,日軍的第六師團因裝備精良,作戰風格野蠻兇悍,被稱為是日軍戰力最強的兩個師團之一。而在中國人民的印象中,第六師團則是一支臭名昭著的部隊。從甲午戰爭到侵華戰爭,第六師團一直都充當著侵華先鋒的角色。尤其是他們在南京大屠殺中犯下的滔天罪行,更是讓全世界唾棄。那麼,這支師團最終的結局是怎樣呢?第六師團又叫做熊本師團,成軍於1888年。
  • 歐洲畫報看日俄戰爭
    1904—1905年,日本和俄國兩個帝國主義為爭奪朝鮮半島和中國遼東半島的控制權,在中國東北進行了一場耗時一年多的侵略戰爭。日俄戰爭是東北亞乃至世界近代史上非常關鍵的歷史事件,也是其後日、俄、韓、中各自歷史發展或明或暗的轉折點。
  • 二戰日軍戰鬥力最強的五個師團,其中以十四師團最強
    一九四零年三月,微操大師在陪都召開各大戰區軍以上參謀長會議上曾提到,抗戰初期國軍三個師可以對抗日軍一個師團,到了徐州會戰時五六個師才能擊敗日軍一個師團,而現在以十個師還打不過日軍一個師團。而此時全面開戰不過兩年半,微操大師已痛心地承認國軍十個師已經打不過日軍一個師團,這可不是有意誇大其詞或者潑冷水,而是事實就擺在眼前。
  • 板垣師團最終怎麼樣了
    侵華日軍板垣師團是日軍的精銳兵力,有「鋼軍」之稱。
  • 二戰期間一個日軍甲種師團有多難打?別被抗日神劇忽悠了
    但抗日戰場畢竟還不在橫店,日本軍隊在中國戰場上到底有多麼不可一世,一個甲種師團到底有多難打呢?所謂的日軍的甲種師團,是二戰前採用四四制編制的17個常備師團,每個師團差不多在1.5w到2w人之間,連上後備軍的話差不多3w人不到。甲種師團之中有經歷了日俄戰爭和一戰的洗禮的老將老兵,成軍之後幾乎經歷了中國戰場之上所有的大戰事,其戰鬥力在日軍在首席之位,是日軍的作戰精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