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大白!難怪張仲景的老方子不靈光,原來這麼多年劑量全弄錯了

2020-12-24 騰訊網

我們都知道,與西醫相比,如今中醫效果難言,包括張仲景《傷寒雜病論》等諸多中醫經典記載的老藥方,通常療效極為緩慢,甚至有淪為養生學的趨勢。然而,古書記載的中醫非常神奇,對症下藥之後可以「效如桴鼓,覆杯而愈」,盞茶功夫就能治癒,效果立竿見影。那麼,究竟是古人誇大了效果,還是中醫傳承出了問題,或者是古今「天地靈氣」的差別影響了中藥藥效?

隨著地下文物不斷挺身而出,中醫傳承中的一個關鍵問題浮出水面。上世紀以來,考古專家在諸多漢墓中發現「權衡」,揭開了《傷寒雜病論》中的張仲景老方子為何不好使的真相。

01

無論中醫還是西醫,都有一個基本常識,即拋開劑量談療效都是耍流氓。中醫傳承中,古人很早就意識到了這一問題,以《傷寒雜病論》用藥劑量考證為例,張仲景老方子中的一兩,在每一個朝代折合多少?古人對此進行了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秦始皇掃滅六國後,統一了度量衡,但之後歲月變遷,歷朝歷代都頒布新的度量衡,導致每個朝代度量衡差別很大,於是越是久遠的中醫書籍劑量就越難辨別清楚。

唐朝時,孫思邈《千金藥方》:「吳人以二兩為一兩,隋人以三兩為一兩,今以四分為一兩秤為定。」

宋朝時,沈括《夢溪筆談》:「求秦漢以前度量鬥升,計六鬥當今一鬥七升九合,秤三斤當今十三兩,一斤當今四兩三分。」

明朝時,李時珍《本草綱目》:「古今異制……古一兩,今用一錢可也。」明·張介賓《景嶽全書》:「古一兩為六錢,古一升為三合三勺。」

清朝時,徐靈臺《醫學源流論》:「漢晉升鬥權衡,以今較之,不過十之二。即仲景一兩,謂合今之二錢。」

現如今,全國統一教材《傷寒論講義》中,採取李時珍的說法,通過折算明朝計量單位,將張仲景的一兩定為一錢(3g)。

02

我們都知道,張仲景的數百個老方子,效果是「效如桴鼓,覆杯而愈」,而如今按照李時珍計算的劑量,卻幾乎沒什麼療效。同樣的藥方,為何古今效果不一,難道真是古今「天地靈氣」導致藥材出現了差別?上世紀以來,隨著漢代古墓中「權衡」不斷出土,終於揭開了其中的秘密。

權即秤砣,衡即秤桿,權衡本意是指稱量物體輕重的器具。根據學者姜波發表於2012年的《秦漢度量衡制度的考古學研究》論文,迄今為止一共發現33件東漢權衡,其中中國歷史博物館館藏東漢銅權上銘文「官平秤,褪 ( 錘 ) 重一斤八兩」,實重332.3克,折合每斤為222克;故宮博物館收藏的東漢石權上銘文「百一十斤」,折合如今每斤為218克。

因此,學者綜合東漢出土的權衡數據,最終推算出東漢每斤重量為如今的220克。按照舊制換算,一斤為十六兩,東漢一兩即為13.75克。但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將將張仲景的一兩定為一錢(3g),兩者相差近5倍。

如此用藥,焉能有效?

張仲景的「經方」,需要根據病人複雜多變的情況靈活用藥,但主藥劑量減少三四倍,比如炙甘草湯中的生地黃,原方劑量為1斤,如果按習慣僅用10~30g,又如何獲得治療「脈結代、心動悸」的效果?

03

如果按照考古發現的漢代計量單位下藥,那麼張仲景的藥方是否能夠達到「效如桴鼓,覆杯而愈」的效果,能否治療重病、大病、急病?上世紀一位「赤腳中醫」有過實踐,用漢代以前的中醫治療過諸多西醫無法治療的危急重症。

李可(1930—2013,見上圖),山西靈石縣人,畢業於西北藝專文學部,邊行軍打仗邊學習,同時兼任軍報記者。新中國建立後,李可在逆境中自學《易經》、《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等中醫經典,從赤腳醫生做起,致力於傳承漢代以前的中醫學,診治了各種疑難雜症及純中醫搶救心衰、呼衰等瀕危病人,創造出了許多起死回生的奇蹟,成為我國運用純中醫的理法方藥從事急症救治、獨具特色的當代臨床大家,尤擅長以重劑救治急危重症,醫術高超,有「現代張仲景」之美譽。

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楊志敏說,以往中醫被認為是「慢郎中」,但李可讓大家改變了這一傳統印象,「廣州一個70多歲的心衰男病人,已經下了病危通知書,家屬找李老試一試,用的就是破格救心湯,3天後病人居然就能下地了!」

那麼,李可是如何做到的呢?以「回陽救逆第一品」之稱的中藥——附子為例,由於附子有毒,一般中醫根據《本草綱目》或其他醫學經典,最多只敢開出幾十克的劑量,而李可按照他對漢代以前附子劑量的理解,面對瀕臨死亡的病人,經常開出數百克的劑量。李可一生之中,用去附子5噸,駭人聽聞,卻使數以千計的垂危病人起死回生,其中有案可查的被西醫下了病危通知書者,就有100餘人,堪稱傳奇。當然,李可使用「大劑量附子」,並非盲目使用,而是根據病人實際狀況對症下藥。

李可生前曾說:「我沒有創什麼流派,不過是回歸到漢代以前的中醫之路,若一定要冠一名稱,用彭子的『古中醫學』吧。」

2600年前,晉景公病重,秦醫醫緩給晉景公看病,「病不能治了,病在肓的上邊,膏的下邊,灸不能用,針達不到,藥物的力量也達不到了,不能治了。」所謂膏肓,即古以心尖脂肪為膏,心臟與膈膜之間為肓,膏肓之間是藥力不到之處。雖然如今不知道醫緩判斷對不對,但以這一番描述可知,古人對人體構造非常熟悉,在沒有現代器具的情況下診斷出的是難以想像的重病。如果再聯繫到扁鵲見蔡桓公等醫療案件,無疑說明早在春秋戰國時代,中醫就已經非常發達了,至漢朝華佗、張仲景時達到一個巔峰。但在之後中國先後出現五胡亂華與南北朝對峙,持續數百年戰亂,或許由此導致中醫藥方劑量等傳承出了問題,以至於到了近現代,中醫被汙為「巫術」,或淪為「養生學」。

簡而言之,以此推而廣之,秦漢唐宋等的中醫經典藥方,後世使用時可能也存在劑量問題,由於達不到中醫經典上藥方的基礎有效劑量,於是後世使用同樣的藥方,也就遠達不到典籍中描述的神奇療效,不僅無法「效如桴鼓,覆杯而愈」,而且更無法治療大病、急病、重病,於是在近代西醫的衝擊下,曾經璀璨奪目的中醫逐漸沒落。

不過,在李可等實踐推動下,如今不少中醫從業者已經意識到了這一問題,使用傳統中醫救治了不少西醫無法救治的病人,但冰凍三日非一日之寒,中醫復興之路還很漫長。

參考資料:《傷寒雜病論》等

相關焦點

  • 張仲景的老方子為何不好使?考古發現漢朝權衡,或揭開了真相
    上世紀以來,考古專家在諸多漢墓中發現「權衡」,揭開了《傷寒雜病論》中的張仲景老方子為何不好使的真相。 中醫傳承中,古人很早就意識到了這一問題,以《傷寒雜病論》用藥劑量考證為例,張仲景老方子中的一兩,在每一個朝代折合多少?古人對此進行了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秦始皇掃滅六國後,統一了度量衡,但之後歲月變遷,歷朝歷代都頒布新的度量衡,導致每個朝代度量衡差別很大,於是越是久遠的中醫書籍劑量就越難辨別清楚。
  • 吃了這麼多年酒心巧克力,原來裡面是這種「酒」,難怪小孩不能吃
    吃了這麼多年酒心巧克力,原來裡面是這種「酒」,難怪小孩不能吃。巧克力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是很多人都非常喜歡吃的一種零食。尤其是女孩子特別的喜歡,但是我們會發現巧克力當中有一種巧克力是比較特別的,它就是酒心巧克力,吃了這麼多年的酒心巧克力,原來裡面是這種酒,難怪小孩不能吃呢。
  • 張仲景專治「胃脹」的方子!化解打嗝、口臭、胃脹、大便不爽
    比如說現在,我就想跟你聊一張老方子。它是張仲景治療胃脹的老方子。胃脹,你一定體會過吧?就是胃裡頭脹脹的,不舒服。這個現象,中醫早就注意到了。現在,我給你講個故事,讓你體會,中醫是怎麼應對這個事兒的。故事的主人公,是晁恩祥老師。
  • 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原來源自東漢南陽郡的張仲景
    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原來源自東漢南陽郡的張仲景時間:2018-12-22 20:2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原來源自東漢南陽郡的張仲景 熱乎乎的水餃,在驅走寒意的同時,也提醒自己和家人,凌冬將至,珍重身體。
  • 做蒸魚時,記住不放「鹽和料酒」,總有人弄錯,難怪魚肉不鮮不嫩
    導語:做蒸魚時,記住不放「鹽和料酒」,總有人弄錯,難怪魚肉不鮮不嫩有了孩子後,在飲食方面,考慮的明顯不同了,以前都是瞎對付只要吃飽就行,現在每天都要提前考慮第二天做什麼給孩子吃,不僅要講究味道,還要講究口感和營養,蒸魚我家常做
  • 張仲景用意最深的「土方法」,3味草藥,釋放體內陽氣
    那麼張仲景的方劑到底有多經典呢?下面我給你講一個故事,看完你就全明白了!話說在我國東漢末年時期,有一次張仲景外出坐診時遇到一位男子,該男子年齡不大,年僅40,當張仲景第一眼見到他時對他說的第一句話就是:「你患病了」!
  • 《名偵探柯南》遇害人數公布,這麼多年背的鍋,終於真相大白了!
    《名偵探柯南》遇害人數公布,這麼多年背的鍋,終於真相大白了!《名偵探柯南》劇照日本的動畫哪裡都好就是太長,並重複的用相同的手段做不同的任務。《名偵探柯南》劇照說了這麼多廢話,公布一下數字。
  • 不少人弄錯了,難怪吃著不香,快看看
    不少人弄錯了,難怪吃著不香,快看看 生活質量好了,每天想吃什麼菜可以自由選擇,肉類有很多種,例如豬肉、羊肉、雞肉等等,不過很多人還是更喜歡吃豬肉,就算現在豬肉很貴,也想買的吃,特別是遇到降價的時候,就有些衝動消費了。
  • 醫聖張仲景愛用它,後世醫家卻稱它為「虎狼之藥」,這是為什麼?
    麻黃這味藥,的確是一個神奇的存在,為什麼這麼說呢?在醫聖張仲景的眼中,這是一味千古難得的藥材,尤其愛用它,所以在《傷寒論》中,麻黃的使用頻率很高,但後世醫家很多都畏懼麻黃這味藥,並稱它為「虎狼之藥」,為什麼呢?因為它發汗太猛了,一個掌握不好,就會壞事。那麼,麻黃這味中藥究竟有什麼作用呢?
  • 多數人弄錯了,難怪吃起來不脆
    多數人弄錯了,難怪吃起來不脆秋季是一個豐收的季節,有很多的水果蔬菜都成熟了,這個時候我們就會選擇囤一些的蔬菜留到冬天吃,在我印象中最深刻的就是眼蘿蔔乾了,以前在農村這個時候,家家戶戶都會醃製蘿蔔乾,吃起來香脆可口,早上用來配粥吃在合適不過了。
  • 難怪頭髮越洗越少,原來這麼多年都做錯
    難怪頭髮越洗越少,原來這麼多年都做錯大家有沒有覺得長頭髮的女孩非常容易引起大家的注意?就算五官不夠細膩精美,但發質好,黑髮烏黑柔順,可以讓人顯得非常有氣質。女人優雅的氣質都是藏在細節裡的,曼妙的身姿是氣質,烏黑濃密的頭髮也是氣質。相比之下,頭髮對形象和氣質的影響佔超過40%。頭髮質量影響氣質的不僅僅是說話而已。濃密的長髮更是女人的魅力所在。
  • 弄錯了,芝麻醬不香,不細膩也不順滑
    弄錯了,芝麻醬不香,不細膩也不順滑大家好,感謝閱讀我分享的文章,今天我要和大家說的是:『稀釋芝麻醬,用水還是用油?弄錯了,芝麻醬不香,不細膩也不順滑!』在北方,十月底就開始供暖了,待在家裡像夏天一樣;在南方,屋裡比屋外還冷,除了吹空調,就是吃一些熱乎的食物,才能讓身體暖和起來,比如燉菜、火鍋等。
  • 做糯米圓子時,很多人弄錯了這一步,難怪口感硬,不會就學著
    做糯米圓子時,很多人弄錯了這一步,難怪口感硬,不會就學著對於傳統的菜餚,相信很多的人都是充滿好感的,畢竟很多的傳統菜餚都是經過了很多年的流傳,在這些年的流傳期間是慢慢的不斷的進行改變,所以這一些傳統菜餚不光是當中含有很多的文化和寓意,還有就是這一些傳統的菜餚吃起來的味道也是非常的不錯
  • 藥品說明書之惑:同一種藥,中外服用劑量為何差這麼多
    在中國,醫生想要給患者看好病,有時候不得不超說明書用藥。如果患者遇到比較「守規矩」的醫生,那大概率要被延誤病情了。美國的劑量用法是1.0g每日三次,也就是說按照國內的吃法0.3毫克(此處0.3毫克應為0.3克)的規格藥物每天吃2片,美國要每天吃10片,相差的也太多了。起初,羅禕明醫生還以為是開藥的醫生弄錯了,他查了這個藥物的國內說明書,上面清清楚楚的寫著:口服,一次0.3g,一日2次。會不會是人種問題?
  • 劉亦菲隱藏多年的媽媽,原來是《功夫之王》裡的她,難怪不願公開
    不同演員,在選擇自己的事業時,不喜歡在這個混亂的世界中,牽扯更多人員參加。甚至他們的至親就在娛樂圈中,也從來不來往。還記得李幼斌嗎?不論在《亮劍》中還是在《脊梁》中都給人們留下深刻回憶,當他請求和姐姐在娛樂圈中一起合作拍戲時,遭到嚴重拒絕。
  • 原來兩人是這種關係,難怪這麼多年從沒發生矛盾
    不過讓粉絲們更加意外的是,在一起這麼多年的兩人,竟然還不是戀人!那麼他們既然不是戀人,又是如何保持組合的穩定性呢?原來兩人竟然是這種關係。鳳凰傳奇的成功經歷其實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鳳凰傳奇是一個出道已久的組合,大家知道鳳凰傳奇這個組合的時候,可能是在《星光大道》上憑藉一首月亮之上成功出道的那一次,而鳳凰傳奇也是國內僅有的幾個,在那個舞臺演唱原創作品的組合,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其實早在1997年這個組合就已經成立了。
  • 常有人弄錯,難怪脫妝卡粉
    常有人弄錯,難怪脫妝卡粉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時尚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塗BB霜,用手好還是粉撲好?常有人弄錯,難怪脫妝卡粉!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多數人都弄錯了,難怪魚肉又腥又臭
    多數人都弄錯了,難怪魚肉又腥又臭魚肉富含蛋白質,營養豐富,是一道老少皆宜的美食,吃法是多種多樣的,可以炒制,可以煎著吃,還能烤著吃,在眾多的吃法中,最鮮美的吃法就屬清蒸了,能把魚肉的鮮美度發揮到最大。清蒸魚的製作方法也簡單,只要簡單的清蒸就可以了, 但是烹飪製作還是有講究的,就像是蒸魚時,是蒸前淋醬油蒸後淋?
  • 難怪頭髮越洗越少,原來這麼多年都做錯了
    大S如此細緻,連一根頭髮都不放過,堪稱「美容大王」。大S對頭髮的悉心呵護和愛惜讓小編深深感嘆,自嘆不如。如果每個女孩都能像大S一樣愛護自己的頭髮,我相信脫髮女孩會不復存在。更有甚者,大s還曾透露,做頭髮的水療要1000元,這讓小編不寒而慄,望而卻步。除了洗頭、梳頭、吹頭髮需要精心呵護外,大S在《美容大王》一書中還羅列出了7大洗頭禁忌!
  • 醫聖張仲景的經典良方,專治乾嘔、打嗝、四肢冰涼,僅僅2味藥
    一千多年前,醫聖張仲景寫下了《傷寒雜病論》。這本經典著作所載的診療內容直到今天,仍然流傳著並無時無刻不在指導與改善我們的生活與健康問題。插一句話,我們的老祖宗留下的寶貝,難道還有假的嗎?但翻看內容,或許深奧難懂的文字就能把現代的人給扳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