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原來源自東漢南陽郡的張仲景

2021-01-11 川北在線網

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原來源自東漢南陽郡的張仲景

時間:2018-12-22 20:2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原來源自東漢南陽郡的張仲景 熱乎乎的水餃,在驅走寒意的同時,也提醒自己和家人,凌冬將至,珍重身體。 冬至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二十四節氣號稱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而冬至在古代更是作為一個重要的節日,地位僅次於春節,因此也被稱為

    原標題: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原來源自東漢南陽郡的張仲景

    熱乎乎的水餃,在驅走寒意的同時,也提醒自己和家人,凌冬將至,珍重身體。

    冬至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二十四節氣號稱「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而冬至在古代更是作為一個重要的節日,地位僅次於春節,因此也被稱為「亞歲」,俗曰:「冬至大如年」。

    到了這一天,北半球的正午日影最長,太陽斜射達到最頂點,意味著北半球最冷的日子將要到來。

    黑暗的盡頭是光明,寒冷的盡頭也是溫暖。

   到了冬至,雖然最寒冷的日子即將來臨,但是太陽畢竟一天比一天更溫暖,給寒冬的人們無盡的希望。這也是冬至在古代成為一個重要節氣的原因。

  冬至時節全球日照角度示意圖

 

  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同樣發源很早。

 

  據說源自東漢的帝鄉——南陽郡。

 

  東漢末年,漢廷宦官與外戚交替幹政,黨爭不斷,民間水旱無常,民不聊生,此時的南陽郡,爆發了幾次瘟疫,民眾死亡無數。

    東漢末年亂世

    南陽郡涅陽縣(今河南省鄧州市穰東鎮張寨村)有一張家,本來家族興盛,經大疫而人丁凋零,張家有一個孩子,名叫張仲景,見此情形,立志學醫濟世,他勤求古訓,博採眾長,終成一代名醫。

    張仲景像

    有一年的冬天,雪花飄零,寒風刺骨,「醫聖」張仲景在宛城(今南陽市)看到很多衣不蔽體的農民,因為寒冷,他們的身上因凍寒多發凍瘡,尤其是耳朵多被凍爛,使人見之心生悲憫。

  張仲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就想救濟一下這些難民。

 

  思來想去,終於想到一個絕妙的辦法。

 

  張仲景開了一劑祛寒的草藥,讓人取一口大鍋,將草藥連同大塊羊肉一起煮熟了,撈起切碎,包成餃子,然後再煮熟分給路過的行人吃。

 

  張仲景將此餃和湯命名為「祛寒嬌耳湯」。

    路人吃完含有草藥的羊肉餃子,再喝一碗熱騰騰的湯,渾身暖暖的,一掃身上的溼寒。張仲景又將「祛寒嬌耳湯」的藥方傳給眾人,以助寒民治療凍瘡。
 
    為紀念張仲景這位南陽的仁醫,冬至的時候,這裡的人都會吃一碗餃子,還說如果不吃的話,當心會凍爛耳朵。

  這個說法不斷流傳,就演變成為今天北方很多地區冬至吃餃子的習俗。

 

  在南陽的城東,溫涼河畔,名醫張仲景的墓就在一片高地之上,靜謐的醫聖祠,默默守候這這位南陽的名醫。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guangyuanol.cn/

相關焦點

  •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及意義寓意 冬至吃餃子有什麼特殊含義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  冬至吃餃子相傳與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張仲景有關。張仲景出生在沒落的官潦家庭。其父親張宗漢是個讀書人。在朝廷做官。由於家庭的特殊條件,他從小就有機會接觸到許多典籍。他勤奮好學,並且酷愛醫學。東漢末年,連年混戰,「民棄農業」,都市田莊多成荒野,人民顛沛流離,饑寒困頓。
  • 冬至吃餃子,這和醫聖張仲景有關
    民間又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所以古人稱冬至為「亞歲」或「小年」。冬至時節,全國各地有不同的習俗,我國南方沿海部分地區一般是祭祖,而我國北方有吃餃子的習俗。 張仲景與餃子
  • 你一定不知道,冬至吃餃子是為了紀念誰?
    我們都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那麼,你知道冬至是為了紀念誰嗎? 冬至吃餃子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那麼冬至為何吃餃子呢?(註:十月一,是十月又一的意思,也就是十一月。)
  • 知曉冬至吃餃子的來歷,吃得更入味了
    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東漢時期,南陽稂東人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後毅然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於是便讓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嬌耳"醫治凍瘡。
  • 冬至吃什麼?吃餃子是為了紀念誰?來給孩子上一堂有趣的「民俗課」吧!
    這一天, 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 吃餛飩的習俗, 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糰、 冬至長線面的習慣。
  • 朋友圈流行的「冬至不吃餃子凍耳朵」是什麼梗?
    文\熊貓哥又到了朋友圈曬冬至餃子的日子,今年的冬至餃子朋友圈又多了一個梗,「冬至不吃餃子凍耳朵」,那麼這冬至餃子和凍耳朵到底有啥聯繫?這還得從古代的一位名醫說起名醫張仲景與「祛寒嬌耳湯」話說在東漢,我國著名的神醫也是《傷寒雜病論》作者張仲景任長沙太守,一年冬至,張仲景和徒弟回家,看到路旁有很多百姓面黃肌瘦,衣不遮體的。又因為天太冷,很多人耳朵都凍爛了。醫者仁心的張仲景在路邊搭起醫棚,為百姓免費治凍傷。
  • 俗語「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為啥會有吃餃子習俗?
    其實這句俗語的意思就是提醒我們在冬天的時候注意保護自己的耳朵,特別是在冬至的這一天,一定要吃一碗餃子。餃子很多人都愛吃,在生活中也沒少吃。尤其是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想吃餃子方便了很多,勤勞的人可以自己在家做。而不願動手的話,去很多餐館中都有,超市裡面也有速凍餃子,買回家放鍋裡蒸煮一會就能吃了。有這樣的一則故事跟這個習俗有關。
  • 明日冬至吃餃子,你知道由來嗎?這幾種餃子餡最適合冬至吃!
    明日就是冬至了,冬至在二十四節氣中是一個非常重要點節氣,在很多地方都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在我國北方冬至就有吃餃子的習俗,所以每年這一天我們這裡幾乎家家戶戶包餃子。冬至吃餃子「冬至吃餃子」都吃了這麼多年,那你知道這其中由來嗎?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
  • 張仲景冬至餃子配方,你想多啦,也想少啦!
    冬至,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冬至過後,真正的嚴寒開始了,民間由此開始「數九」計算寒天。冬至吃餃子,是為了紀念張仲景製作的「驅寒嬌耳湯」留下的,所以北方至今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說法。
  • 冬至吃什麼登上熱搜,杭州人還是最偏愛這個
    網友@呆哥哥冬至,在民間有不少習俗,其中「吃」也大有講究。這不,話題#冬至吃啥#登上了熱搜,閱讀量逼近10億。評論區大家為了吃點啥也算是爭論不休,杭州人獨愛年糕:有人吃湯圓:有人吃餃子:還有人喝起了羊肉湯:杭州吃年糕杭州人過冬至,除了有冬至祭祀的習俗,好像沒有哪樣非吃不可的食物
  • 冬至餃子夏至面,你所不知道的民間冬至傳說故事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年一日,冬一日,騾騾馬馬歇一日。」意思就是大年和冬至這一天,無論人們如何繁忙,都要休息一天,以作紀念。「冬至餃子,夏至面。」古代北方的冬天天寒地凍,人們缺衣少穿,往往都會凍壞耳朵。但是為什麼要吃餃子呢,吃了形似「耳朵」的餃子就不會凍耳朵嗎?事實確實如此。
  • 今日冬至!靈魂拷問:縉雲人吃湯圓還是吃餃子?
    古代百姓把冬至當作一個重大節日,忙碌了一年,大家從這天開始休養生息,於是最主要的習俗還是跟吃有關。 大家最熟知的便是「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河南人冬至吃餃子又稱「捏凍耳朵」。
  • 冬至大過年,快來看看,那些你不知道的冬至習俗~
    今天是冬至,大家吃水餃了嗎?大家都知道冬至應該吃餃子,吃湯圓,那麼大家知道為什麼要吃這些東西嗎?冬至還有什麼其他的風俗?冬至為什麼這麼重要?下面小編就帶大家進入冬至,看看那些你不知道的冬至。冬至,是中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
  • 「冬至」除了吃餃子,不同省份還有這些冬至習俗?
    也有人對冬至習俗一無所知,什麼好吃吃什麼 今天小new就帶大家盤一盤 冬至的英語表達&各地習俗 01 冬至節氣知多少
  • 【回應關切-教育科普】冬至來啦!今天要吃什麼?讀什麼?了解哪些...
    這一天,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糰、冬至長線面的習慣。因此,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古時也喻意新生命的開始。你知道冬至這天有哪些習俗嗎?冬至這天吃餃子,是為了紀念誰?
  • 今日冬至!要吃什麼?該了解哪些知識?給孩子上一堂「民俗課」→
    冬至在古代是十分重要的節日,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這一天,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糰、冬至長線面的習慣。因此,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古時也喻意新生命的開始。你知道冬至這天有哪些習俗嗎?冬至這天吃餃子,是為了紀念誰?
  • 餃子有怎樣的歷史?誰是「第一個吃餃子」的人呢?
    「餃子」正好和「交子」是諧音的,體現了除舊開新,喜慶團圓,還有吉祥如意的主題,所以南方也有做餃子的習俗,不過南方人做的餃子餡料可能更多樣化。因為南方溫暖,到了冬天依然有很多新鮮的東西,新鮮的蔬菜,它的區別就在於餃子皮兒不是用麥做的,不是用麵粉做的,是用大米磨成粉做成的,所以也叫做米粉餃子,不過這種餃子只能蒸熟來吃,就是第二遍翻熱的時候也很容易散開。
  • 年年過冬至,你知道冬至的起源和習俗嗎?
    作為一個河南人為啥過冬至一定要吃餃子呢?講真的,我還真不知道為什麼.想必很多人對於冬至的習俗也是有很多疑惑吧!關於這些問題,我也是查了一些資料,經過綜合和總結,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冬至是怎麼來的,以及各地的習俗的由來.(文採不好,還望見諒!)
  • 冬至來啦!今天要吃什麼讀什麼?了解哪些知識?給孩子上一堂「民俗課...
    冬至在古代是十分重要的節日,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這一天,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糰、冬至長線面的習慣。因此,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古時也喻意新生命的開始。你知道冬至這天有哪些習俗嗎?冬至這天吃餃子,是為了紀念誰?
  • 話題|今天冬至,你吃餃子了嗎?
    在這天,能吃上一盤熱騰騰、香噴噴的餃子,絕對是治癒寒冬的一劑良方。那麼問題來了,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呢?在我國歷史上,餃子是在什麼時候出現的呢?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 2020 WINTER 相傳餃子原名「嬌耳」,是「醫聖」張仲景發明的。東漢時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後來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 其返鄉之時,正是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