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海外會發生什麼:央行退出?財政懸崖?不,是流動性「洪水滔天」!

2020-12-24 華爾街見聞

過去十年,讓金融市場最為刻骨銘心的記憶就是央行們持續大規模「印鈔」。在摩根史坦利全球宏觀策略部門負責人Matthew Hornbach領導的團隊看來,這種情況明年將更進一步。

Matthew Hornbach承認,央行的流動性是不斷上漲的市場中最關鍵的構成部分:

它既有利於交易型金融的運轉,也改變了投資者可獲得的機會組合。

而這一點,正是他所領導的團隊看多2021年股市的一個重要理由:

在流動性方面,我們既關注「狹義」指標,也關注「廣義」指標……我們預計,以這兩種指標衡量的流動性都將在2021年擴大。

央行們將加大QE?

明年美國財政部面臨著大約2.4萬億美元的國債淨髮行量,但按照美聯儲當前的資產購買速度,預計美聯儲將只把其中不到一半(9600億美元)貨幣化。而在2020年,美聯儲的QE規模幾乎相當於買了所有淨髮行的國債。

從這個角度看,明年將出現巨大的「懸崖」。如果市場重新定價對美聯儲貨幣化的預期,這可能導致美國國債價格大幅下跌——那極有可能是美聯儲不願看到的事。

換句話說,明年美聯儲將需要將購買資產的速度增加一倍左右,才能達到今年這樣將淨國債發行完全貨幣化的效果。

在新一輪財政刺激遲遲不到位的情況下,美聯儲面臨的政策壓力越來越大了。目前,華爾街預計美聯儲最快將在12月調整政策。

除了美聯儲,澳洲聯儲、英國央行、瑞典央行等都同行們都已經明確表示將在當前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資產購買(QE)。

如果將包括美聯儲、歐洲央行、日本央行、英國央行等在內的全世界最主要的8家央行釋放出的流動性加總在一起,就會發現數字相當驚人:摩根史坦利預計,這8個央行將在2021年平均每個月購買價值3040億美元的證券(其中2380億美元將是政府債券)。平均每個月的增量相當於年名義GDP的0.7%的流動性。

對此,Matthew Hornbach在報告中寫道:

這種全球流動性注入的步伐是非常之快的,我們在2020年之前從未見過這樣的情況。

換句話說,明年全球央行將以史無前例的速度釋放流動性。

財政部的流動性

現在,政策局面出現了轉折——摩根史坦利預計,除了央行加速QE之外,2021年,流動性注入將不會局限於QE。央行購買證券不是流動性進入金融市場的唯一途徑。

包括摩根史坦利的很多銀行都預計,2021年將是貨幣+財政雙重刺激的年份。

在美國,財政部可以通過允許其存儲於美聯儲的現金餘額下降來增加市場上的流動性。當財政部發行債券時,它可以把錢花在政府委託項目上,也可以把錢存在名為財政部一般帳戶(TGA)的美聯儲的支票帳戶中。

從流動性的角度來看,國債的發行和隨後的支出一般不會對淨流動性產生影響。正因如此,當美國財政部發行債券時,其在銀行系統的準備金會減少。當財政部花掉這些錢時,銀行系統的準備金就會增加。

而2020年財政部發行的債券規模是史無前例的,但沒怎麼花。結果就是,財政部就有超過1.6萬億美元的現金儲備可以隨時動用。由於國會沒有就新一輪財政刺激達成一致,這筆錢到現在還沒花出去。

這樣一來,在美聯儲的財政部一般帳戶(TGA)上,現金餘額大量增加,從而影響了流動性。

如果沒有美聯儲QE,就有可能發生流動性枯竭。而儘管財政部的流動性枯竭,但銀行系統的儲備金2020年仍在增加,超過了創紀錄的5萬億美元。

在這種情況下,2021年會發生什麼呢?

Matthew Hornbach預計,由於債務上限的截止日期,2021年財政部的一般帳戶將經歷更大的波動,但最初將導致非常大的流動性注入。

美國國會設定的債務上限的最後期限是2021年8月1日。在這一天,美國財政部將無法再發行任何超出其現有債務負擔所需的額外債務。而美國法律中有一項條款:禁止財政部一般帳戶超過在2019年的債務上限截止日期之前的水平。

根據2019年的債務上限最後期限,到2021年8月1日,美國財政部的現金餘額需要降至2000億美元。

財政部一般帳戶的餘額目前略低於1.5萬億美元。這意味著,美國財政部需要在未來8個月花掉1.3萬億美元,將大幅度超過同期美聯儲9600億美元的購債規模。

這種大規模的潛在流動性注入或許解釋了為何拜登選擇耶倫擔任財長。畢竟,美國財政部將注入的大量流動性將與鮑威爾明年的做法差不多,幾乎相當於1美元國債淨髮行額兌1美元流動性。

對市場會有什麼影響?

還記得今年3月15日美聯儲首次宣布加大QE來提供流動性之後的市場是怎麼回應的嗎?摩根史坦利提醒:「這些流動性花了幾個星期的時間流向了最需要的地方:標準普爾500指數觸底,貿易加權美元指數在3月23日見頂。」

自那以來,美元指數下跌了9.4%,標準普爾500指數上漲了60%。此外,美國10年實際收益率下降了100個基點,而10年盈虧平衡通脹率上升了100個基點。

從這個意義上說,2020年的流動性注入已經對市場產生了巨大影響。

而對於2021年,由於可以預見將有大量流動性進入市場,而主要經濟體仍將利率維持在低位,投資者將有足夠的動機把錢拿去追逐高收益。

相關焦點

  • 什麼信號?央行再次超量續作「麻辣粉」!明年加息概率幾何?
    目前1年期AAA級同業存單利率與MLF之間利差達到20BP左右,隨著同業存單利率的上行,MLF操作的規模亦會進一步擴大,起到穩定市場中期利率的作用。隨著央行連續數月超額續作MLF,向市場提供充足的中期資金,加之年末財政支出加速,不少分析認為,市場中期利率有望逐步下行,進而帶動長端利率下行。
  • 摩根史坦利:預計明年G10央行再注入2.8萬億美元流動性,利好風險資產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獲悉,摩根史坦利首席利率策略師Matthew Hornbach發布報告預測,G10央行明年將通過購買政府債券再注入2.8萬億美元的流動性,如果全球經濟表現超出預期,那麼充裕的流動性環境將支持風險較高的投資,而不利於風險較小的投資,美國匯率將進一步下跌
  • 從央行到股債市場:流動性是如何傳導的
    流動性寬鬆對股債市場的影響是什麼?是利好還是利空?請看諾亞研究為您帶來分享。 核心觀點 央行流動性的寬鬆與收緊對債市的影響更為直接和明顯。當央行的流動性寬鬆傳導至實體部門、M2開始底部回升後,債市的上升期基本結束。
  • 被逼到懸崖邊的希臘走向何方
    6月30日是歐盟(EU)對希臘金融援助的最後期限,希臘被推到了懸崖邊上。如果不接受緊縮措施,歐盟等債權人將不接受延長援助的要求。希臘很可能無法償還6月30日到期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貸款。希臘今後會走向何方?
  • 審慎期待 打持久戰 「央行超級周」釋放啥信號
    本周,包括美國、日本、英國、俄羅斯等全球主要經濟體央行召開本年度最後一次議息會議。前一周,歐洲央行剛剛進行了年內最後一次議息。對於明年全球主要央行的貨幣政策來說,這一周具有重要的意義。其中,美聯儲的決策無疑更具有風向標作用。
  • 三大報摘要:財政貨幣「雙保險」 跨年流動性無憂
    支持金融科技依法規範發展,堅決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防止資本無序擴張。《上海證券報》刊文稱,會議強調,明年要著重抓好四項工作任務: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精準、合理適度;進一步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支持;持續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 央行:始終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對此,陳雨露指出,目前斷定全球進入金融經濟危機為時尚早,國際金融市場動蕩發生之後,中國金融市場經受住了考驗。下一階段,央行將分階段把握貨幣政策的力度、節奏和重點,始終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預估二季度經濟顯著改善  最近,美聯儲迅速把利率下限降到0,而且重啟了QE,在此情形下,降息和降準在我國是不是還有空間?怎麼防範輸入性的金融風險?這些問題頗受關注。
  • 明年財政和貨幣政策怎麼調?這場會議重磅定調
    2021年不但是中國步入「後疫情時代」實現經濟全面復甦的一年,還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因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聚焦明年經濟工作制定部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多位專家解讀稱,從會議公報內容來看,釋放出的財政和貨幣政策政策信號尤為值得關注。
  • 摩根史坦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明年的不確定性主要是來源於...
    宏觀層面的貨幣財政政策出臺之後,會迅速到達實體經濟,今年上半年二季度在財政貨幣政策出臺之後,實體經濟的復甦力度是非常之大的。明年其實大家對市場的判斷是比較樂觀的,依然是延續今年的全球經濟V型反彈的趨勢,摩根史坦利可能更為樂觀一點,預計明年全球的經濟增長反彈到6.4%的水平,IMF對明年的預測大概是5.15%。
  • 張岸元:明年中國經濟將增長9%左右 將重現高增長
    那麼下一步來自於央行的流動性可能有收有放,但是改革所遺留下來的流動性的提升會長期保留下來。投資的盈利性狀況來看,鑑於今年實體經濟的真實情況,任何資產的高回報率背後都缺乏實體經濟支撐,如果你的資產價格的上漲主要是來自於流動性政策,未來也一定會受到流動性政策,哪怕邊際性收緊的影響。如果把今年金融市場發生的邏輯主要歸咎於政策,那麼就要預判寬鬆的政策究竟能走多遠。
  • 日本之後,洪水滔天
    歡迎添加個人WX:fc-151123,WX訂閱號:秦中帝洲,歡迎關注日本之後,洪水滔天核能自誕生以來,就將「雙刃劍」這個名詞的釋義發揮的淋漓盡致。對於日本這一個地震頻繁的地區,這樣的結構設計非常不合理。3月14日地震後發生爆炸,在爆炸後,輻射性物質進入風中,通過風傳播到中國,俄羅斯等一些周邊地區。可以說,福島核電站的安全隱患是一直存在的,但是因為涉及到日本巨大的能源利益,該核電站一直都保持運營。
  • 洪水為什麼會發生 百年一遇的洪水是指什麼意思
    洪水為什麼會發生 百年一遇的洪水是指什麼意思  7月以來,我國南方多地遭遇因強降雨引發的洪澇災害。在洪澇災害的新聞中,你經常會看到這樣一些詞,比如洪峰,比如多少年一遇的洪水。這些詞雖然常見,但是你真的清楚什麼是洪峰,「百年一遇」的洪水又為何會時不時就出現呢?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專家。
  • 給空頭的警告:不要低估流動性的力量
    儘管沒有確鑿的證據表明,美國的政策制定者會在什麼時候開始幹預市場,但20%可能是一個隱含的門檻,即一旦美股在幾周內下跌的幅度超過20%,投資者就可以預期美聯儲的貨幣政策立場會發生較大轉變。例如2018年年底的美股拋售。
  • 「金融觀察」本輪寬鬆貨幣政策應如何退出
    但在筆者看來,當前中國繼續保持高度寬鬆的必要性已然降低,至少有四個跡象表明,央行在特殊時期採取的特殊應對之法已有轉向之勢,未來寬鬆貨幣政策大概率會逐步退出:一是中國高層開始頻繁喊話「政策退出」。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11月13日在演講中明確表示,儘管「就全球範圍而言,寬鬆政策退出為時尚早」,但「中國在經濟復甦上走在前面,已經到了研究前期部分貨幣政策有序退出的時候」。央行行長易綱和副行長劉國強近期也均談及「特殊時期政策退出」的問題,後者認為「退出是遲早的,也是必須的」。在經濟復甦穩步向好的態勢下,中國政策當局對「政策退出」已有共識,頻繁喊話本身傳遞了相對明確的信號。
  • 藍寶石密碼之後真的洪水滔天
    天才罪犯價值連城的死亡密碼09——藍寶石密碼之後真的洪水滔天自從公布了藍寶石密碼之後,頂級密碼專家們便更加努力地開展工作。有的人通宵達旦地在辦公室工作,他們堅信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有的人大部分時間都在思考各方面的信息,想把各類信息統一到一起,找到破譯密碼的正確思路,以便迅速撬開一條縫;也有的人一直在觀察別人,想站在別人的肩膀上開展自己的工作。
  • 顏色:2021年財政政策回歸將快於貨幣政策
    顏色預計,隨著疫情防控逐步見效、經濟穩步回升、宏觀槓桿率顯著上升,明年各項政策要逐步回歸正常化。但是政策如何回歸正常、採取何種步驟,尚需要嚴謹精確評估並相機抉擇,不會一步到位收緊。「財政政策明年將回歸,速度要快於貨幣政策」,他說,「明年的財政支出會以穩為主,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和公共衛生建設等方面持續投入財政資金。
  • 【PRICE】這次歐洲央行又幹了什麼蠢事?
    歐洲央行裡有人真的相信在新冠危機結束之後,各國政府會削減過於膨脹的預算嗎?為了延續財政和貨幣政策,人們將編造許多藉口,但考慮到所調動的大量資源,最終出現的結果至少可以說會令人失望。 最糟糕的藉口就是「我們沒有通貨膨脹」,這就像在高速公路上以每小時300英裡的速度駕駛一輛汽車,看著倒後鏡,然後說,「我們還沒有自殺,加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