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證券時報》分別刊登了人民銀行黨委召開擴大會議,傳達學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研究部署貫徹落實工作的消息。
《中國證券報》刊文稱,會議強調,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處理好恢復經濟和防範風險的關係。支持金融科技依法規範發展,堅決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上海證券報》刊文稱,會議強調,明年要著重抓好四項工作任務: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精準、合理適度;進一步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支持;持續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證券時報》刊文稱,會議指出,明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做好金融工作責任重大。人民銀行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認真履行國務院金融委辦公室職責,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創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財政貨幣「雙保險」,跨年流動性無憂。12月21日,央行逆回購操作大舉放量,且14天期逆回購現身。股債市場同步上漲。分析人士表示,操作放量、品種增加、期限拉長,三大變化釋放央行加大跨年流動性投放的清晰信號。歲末年初,流動性有央行和財政資金投放「雙保險」託底,「兩節」前後流動性總體無憂。(中國證券報)
政策暖風頻吹,新經濟發展方興未艾。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大新型基礎設施投資力度。專家表示,今年以來,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經濟發展方興未艾,隨著更多支持政策落地和發酵,新經濟將進一步蓬勃發展。(中國證券報)
攬存「無照駕駛」,部分銀行陷負債端窘境。日前,包括支付寶、京東金融、度小滿、陸金所在內的多家網際網路平臺均下架了網際網路存款產品。近年來,網際網路存款、靠檔計息類存款等產品風生水起,成為部分銀行攬儲的重要手段,但其蘊藏的抬高負債成本等問題也引發了監管關注。業內人士認為,有效控制銀行體系負債成本是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的重要抓手,未來負債成本的管理將繼續加強,中小銀行應樹立穩健的發展模式和理念,提高負債端質量。(中國證券報)
從0到18萬億元,公募基金正道致遠。自1998年至今,中國公募基金行業規模實現了從0至18萬億元的蓬勃發展。作為資本市場價值投資先行者,公募基金通過長期挖掘企業價值,為廣大基民實現了顯著的財富保值增值。在養老投資需求持續釋放的大背景下,公募基金業將堅持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理念,以創新產品和穩健回報為養老投資需求提供多元解決方案。(中國證券報)
明年經濟增長將重回正軌,內需擔當「發動機」。2020年已進入收官倒計時,中國經濟在「極不平凡的一年」裡交出令世界矚目的答卷: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復工復產、率先實現經濟增長由負轉正。國家智庫和分析機構紛紛預計,明年中國經濟增長將回到正常運行軌道。(上海證券報)
首席經濟學家熱議中國資本市場30年發展成就。12月21日,中國證券業協會召開2020年四季度首席經濟學家例會。參會的首席經濟學家認為,資本市場發展的核心是制度創新,資本市場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制度創新史。30年來,我國資本市場從無到有,逐漸形成了層次分明的資本市場體系,並形成了行政、法律、自律監管相配合的監管體系。30年來,中國機構投資者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目前公募基金的管理規模已經超過18萬億元。(上海證券報)
債市開放東風勁,萬億外資增持忙。2020年前11個月,外資機構以真金白銀表達了對中國債券市場的信心。在即將過去的2020年,中國債券市場深踩對外開放「油門」,敞開胸懷擁抱全球投資者。從境內兩個債市之間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到便利境外投資者的直接交易服務,再到延長交易時段,籌劃「南向通」——2021年債市概貌已躍然紙上。(上海證券報)
基金爭冠進入衝刺期,收益率最高達153%。2020年僅剩8個交易日,備受關注的公募基金年度業績冠軍爭奪到了最後衝刺時刻。12月21日新能源車、光伏等板塊的驚豔表現,讓業績排位大戰再添變數。據統計,年內基金收益率最高已經超過150%,這一收益率水平創出2016年以來的年度收益率新高。(證券時報)
「盲盒+」模式快速裂變,「驚喜經濟」引爆年輕潮玩市場。當下,盲盒之風席捲生活的方方面面,各商場、文具禮品批發市場、阿里淘寶京東等電商,盲盒註定是新近熱點與銷量大增品類,與此同時,「盲盒+X」模式正快速裂變,它作為一個創新的銷售形式正由潮玩市場快速拓展至文具、服裝、美妝、數碼、考古、食品等各領域。但毋庸置疑,盲盒只是各界切入年輕人潮玩市場的一個初級入口,盲盒的本質仍然在IP和產品。在中國,這樣一個專注於年輕人的千億潮玩市場剛剛起步,隨著泡泡瑪特的二次上市大漲,它成為輿論焦點,各方對此褒貶不一。(證券時報)
破冰!五家券商首獲銀行間市場獨立主承銷資格。近期,有5家券商獲批在銀行間市場可獨立開展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主承銷業務。這意味著,上述券商未來在銀行間市場承銷短融時,無需與銀行聯席主承銷。該通知在12月18日發出。券商首次以獨立主承銷商角色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有業內人士解讀認為,這是債券市場構建互聯互通的又一舉動。(證券時報)
吳芃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