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如此發達,為何日本農民卻不願進城?農民:種地更賺錢

2020-12-16 山河珺

日本是亞洲為數不多的發達國家之一,提起日本大家就想到繁華的東京。東京是日本最發達的城市,是日本的經濟中心,甚至可以說是亞洲最發達的城市,與英國倫敦、美國紐約和法國巴黎並列成為全球最具有全方位主導性的四大全球城市之一。

作為日本最發達的城市,很多人都認為日本人都希望到東京發展,尤其是農民。就如同我們國家一樣,很多農村人都往繁華的大都市跑,不願意留在家鄉,因為城裡的醫療、教育、生活等都比農村好。然而,事實上日本與中國完全不同。日本農民並不願意進城。

日本落戶城裡非常容易,但是農民卻不願進城

在中國,想要落戶一座城市非常困難,戶口並不是自己想遷就能遷,每座城市還有自己不同的落戶政策。然而,在日本落戶卻非常容易。日本的戶口可以自由遷移,如果想去東京,只要到東京的市政窗口填個表格,就能辦理好戶籍遷移的手續,根本不用各種證明材料。

而且日本也沒有學區房這個概念,孩子想要讀書直接到就近的學校報到就行,不會出現中國普遍存在上學難的問題。然而,即便條件這麼便利,日本的農民也不願意進城,因為進城對很多日本農民老說是自己給自己找不痛快。為什麼這麼說呢?

日本農民不願進城的原因

首先,日本的城鄉差距並不大。日本城市和農村在各方面基本沒差,日本農村的現代化生活水平也很高,在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各個方面,相差並不大。日本農村的學校基礎設施和教育資源與城裡的區別不大,而且考大學完全按照分數排名。唯一的差距或許就是城市更多高樓大廈,而農村並沒有,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日本的農村窮。

所以第二點就是,東京的工資相較於日本農民的收入來說,有點太低了,日本農民的收入普遍比城裡人高。日本為了保障農民的收入,實施了許多優惠和補貼政策。根據相關調查,日本2017年的農民的人年均收入為450萬日元,而東京卻只有438萬日元。而且東京的生活成本遠高於農村,這樣算下來,農民的收入至少是東京的一倍。農村生活比城裡生活要滋潤很多,所以也有日本人表示,在日本種地更賺錢。

最後一點就是生活的舒適度,在東京這樣的城市中,土地緊張,房價高,生活成本高,壓力很大。而且鄰裡之間相對來說比較冷漠,人情味可定比農村淡薄。雖然城市繁華,各種燈紅酒綠,但是舒適程度遠不如農村。

日本的土地完全是私有制,而且機械化程度很高,只要有地,那麼一年的收入一定不會低,即便是遇到什麼天災人禍,日本也有相應的保障措施。所以日本農民是一個旱澇保收的職業,只要家裡有土地,很多人都非常願意到農村生活。

FL分享更多有趣景點和故事,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讚或者分享給更多的人,關注作者還可查看更多文章,謝謝關注!

相關焦點

  • 農業心聲:農民不願種地?扯蛋!不是不願種,是種地「活不起」!
    很多地少的農民,都希望自家能多有幾畝地,縱然以後幹活更辛苦了,但卻有動力。如今情況不一樣了,現在農村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種地失去了興趣,而且也不會種地。很多老農民說「70後不願、80後不會、90後提都不提」,這種怪象不是一個村存在,幾乎村村都有這種情況。國家也看到這個問題,並且對農村土地開展確權,提高了土地價值,而且種地還給不少補貼。
  • 繼「農民不願種地」後,如今又出現三個現象,有人不理解,咋回事
    據村民們的說法,現在的農村,種地成本是越來越高,收益是越來越低,很多種地農民已經沒有了靠農業賺錢的意識,子女畢業後都是囑咐他們在外賺錢,不要像他們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一輩子靠種地養家。當然,農民讓子女外出賺錢,也不是說自己不要土地了,現在很多人不願種地都是無奈之舉,但在大家的心裡,以後老了,在城裡賺不到錢了,還是會考慮回到家鄉種地養老,幫子女減輕部分負擔,如果子女在城裡混不下去了,回到家裡也有口飯吃,至少能節約一些花銷。 不過,據筆者了解的情況,繼「農民不願意種地」之後,現如今的農村又出現了三個現象,具體是啥呢?一起看看吧!
  • 農民該不該撂荒田地而一鼓腦地都跑進城務工?為什麼?
    農民不該撂荒田地而一鼓腦地跑進成務工。種地是農民的職業,農民就應該以種地為生,以種地為業,這才是做農民的本份,做個本本份你的的農民,也是祖祖輩輩一代一代的傳承,土地是農民賴以生存的載體,「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都喊了多少年了。
  • 農民進城的底氣缺失,城裡人也來湊熱鬧?
    而隨著城鎮化的不斷推進以及農村年輕人的爭相進城,「一夜」成為城裡人,已經不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除了部分農村年輕人,需要掏空幾代人的積蓄進城買房以外,剩餘農民的進城意願,近幾年卻有連續下降的趨勢。
  • 農民收入連番幾十倍,為啥有的人卻寧願省錢,也不想著法子賺錢?
    以農民為例,耕田種地是農民的第一職業,在七八十年代,種地所賺糧食收入即為家庭的全部生活來源!然而,尚不足1000元的人均可支配收入(1988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902元)難以使家庭過上更好的生活,把「一分錢掰成兩半花」成了大家的常規性操作,省錢、節約、緊巴巴等等詞語也便成了咱農民身上的「標籤」!
  • 明末農民戰爭前的奇怪現象,揭開明朝滅亡的原因
    幾年後的崇禎十三年,更瘋漲到每石三點六兩白銀。如此暴漲速度,自然引得民怨沸騰,明朝滅亡前的最後三年裡,江南發生了多次搶米暴動。這個昔日大明朝的「糧倉」,也被糧食問題,折騰到混亂不堪。 而在決定明朝生死的松錦之戰上,為什麼明王朝會在戰場佔有優勢的情況下,貿然下令更改作戰計劃,提前與清軍決戰?如此無腦的決定,也是因為當時明朝的糧食供應,已經瀕臨極限。
  • 不願種地的農民增加,土地長草種樹的現象普遍,咋解決?辦法來了
    當然,農村的建設和發展是越來越好了,但在農業發展方面卻出現了不少問題,因農業發展滯後導致三農發展問題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焦點,大家都在討論如何讓促進農業發展,讓種地農民實現增收。以前的農村,大都是以小農經濟發展為主攻方向,可現在隨著人口不斷流失,勞動力缺失導致「無人種地」的情況愈演愈烈,再加上過去那種經營模式,糧食價格不穩定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農民選擇放棄農業,外出務工。國家為了解決農村耕地閒置,無人種地的現象,不得不對農業進行了一系列改革。
  • 以前都稱呼農民為「農民伯伯」,現在為何稱「農民兄弟」?受益匪淺
    其次,在農村,除了至親,所有的身份都是按照輩分排名,當然,伯伯在農村這個輩分是最高的,下來爺爺,叔叔……選「伯伯」也是為了提高我們的農民位置,「農民伯伯」這個稱呼由此而來。還有一種說法就是,農民常年在地裡幹活,給人呈現都是背影,而且彎著腰,從遠處望,就像一位老人,同時他們長期在地裡幹活,長年日曬雨淋,這樣長時間下來,他們就看起來比較蒼老,所以顯得比城裡的同齡人要老很多,在大多數孩子心目中,農民都是老人,所以叫農民伯伯。
  • 把「你是農民」當罵人詞彙?往上數三代,誰還不是農民
    這是80年代高曉聲筆下的農民。以前,國家禁止農民盲目流向城市。改革開放後,城鄉人口流動漸漸放開。像陳煥生這樣有機會進城,做點小買賣的人,確實是「全村的希望」。四十年,山鄉巨變:很多農村人不是盼著進城,而是搶著回家賣水果。
  • 農民賺錢辛苦,卻被「駕照」攔路?某農民:我開著農機在馬路跑?
    前一段時間,相信大家在某個短視頻平臺都看到了一個視頻,一位農民開著農用機,因為沒有駕駛證,被交警攔下。也因為這件事情的發生,讓農民們駕駛農用機這件事情陷入了爭議。問題的矛盾點就在於農民們開農機,到底需不需要駕駛證?按照嚴格規定來說,那肯定是要駕駛證的,只不過這件事情說起來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 近60歲農民找工作困難,唯有回家種地?其實這些行業還能年入10萬
    導語:近60歲農民找工作困難,唯有回家種地?其實這些行業還能年入10萬如今的農村雖然說發展比往年好了,農村的生活也逐漸有了起色,但是對於大多數的農民來說,收入還只能靠打工或者是種地,一旦經鬆了那肯定就賺不到錢了,日子也會十分的艱難,我自己就是農村人,這幾年來在生活中也得出了一個結論,而且也是大多數農民最頭疼的一件事。
  • 農民還有什麼出路?守著一畝三分田!
    身為農民的我們,靠自己的本領吃飯,這個本身並沒有錯;然而隨著科學的不斷向前發展,現在的我們要想賺錢,已經變得越來越難了。就我個人看來,在今後我們農民要想賺錢,應該向著這幾個方向努力: 老話說的好「手藝人走到哪裡都有口飯吃」,在我個人看來,這句話即便在科技發達的今天,也依然適用。 只要我們農民有一門手藝傍身,即便是走到天涯海角,也能夠有我們的用武之地。讓我們在各個城市間找到一個養家餬口的工作,將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延續下去。
  • 未來農民從事什麼更賺錢?給別人打工?專家:農村創業遠比打工強
    導語:未來農民從事什麼更賺錢?給別人打工?專家:農村創業遠比打工強我國的經濟雖然在這些年的努力下有所提升,在城裡看起來是最為明顯的,但是對於農村還依舊是有些差,因此國家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開始大力的扶持農村,讓農民過上好日子,由於前些年農村的資源比較少,交通也不發達,給農村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困擾,如今經過改造也好了很多。只不過農民一直有一個疑問,未來大家從事什麼更賺錢呢?還是給別人打工嗎?
  • 搞笑:日本農民賺錢了應該去買什麼牌的車?腦筋急轉彎
    日本農民賺錢了應該去買什麼牌的車?---請您猜一腦筋急轉彎現在,農民買車不是什麼奇怪的事,嗯,小車都差不多要普及了呀。在日本,農民買車更不是什麼難事。嗯,很多日本農民比城裡人還有錢。當然,買得起車並不意味著買得起豪車,很多頂級豪車日本農民也買不起。那麼,如果日本農民種田大豐收,那應該買什麼車呢?嗯,肯定不會買中國車,日本人就買日本車呀。給出答案,答案就是:豐田日系車中有「豐田」這個品牌,「豐田」顧名思義,那就是豐收的田地。
  • 未來10年這3樣東西,農民八成都想留住,對自己有好處你別不相信
    所以說農村戶口對於農民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是城市戶口,對於農業的相關補貼政策就享受不到了,因此大家也不要輕易遷自己的戶口,以免吃虧後悔,這也是未來10年農民比較關注的問題之一。2、農村宅基地對於農村的宅基地基本上家家都會有,雖然說農民只享受使用權,但這也是農民唯一的私有財產,如果父親老了還可以繼承給自己的下一代,只要房子不塌,村集體就不能收回。
  • 六十歲左右的農民,還在家種田,農用機械還值得投資嗎?
    會覺得不習慣,所以無論如何他還是要堅持種莊稼,但是,年齡大了,體力確實跟不上了,所以我認為如果能有一些適合的小型農用機械,能幫助家裡老人幹農活更輕鬆一點,我認為是值得投資的。這些小型農用機械價格也在幾千塊錢以內,不算太貴,就算種莊稼不賺錢,能讓老人幹農活輕鬆點,老人心裡高興,我就覺得是值得投資的。現在60歲左右的人在家種田,用機械取代犁田耙田值得推廣!
  • 想種地的農民有福了
    農民作為糧食的生產者,土地的使用者,長期從事著繁重的農業勞作,但是產出卻一直不高,甚至現在只能靠外出打工才能夠生存。 原來每畝地幾十塊錢就可以,現在種子化肥農藥翻了幾倍不止,進一步壓縮種地利潤。 還有土地分散,人均面積少,我國是個人多地少的國家,每個人平均才一畝多地,而就是這樣還要因為地力,水田旱田分得七零八落,因而不易耕種,一家幾畝地,再高的利潤能賺多少錢?更何況除去人工就沒啥利潤。
  • 農民從進城到進縣城:"缺錢"問題待解 縣城城鎮化難在哪?
    強化縣城綜合服務能力,把鄉鎮建成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縣城大致有兩類,一類是城市群地區的縣城,這些地方核心城市與大中城市較為發達,但頭重腳輕現象較明顯,縣域偏弱。另外一類是非城市群地區。這些地方的縣城在城鎮化與鄉村振興中的帶動作用更加關鍵。」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研究員馮奎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
  • 五年後的農村會是什麼樣,農民們如何走?看完了解了
    而農村這幾年農村變化是非常大的,就拿我們村裡來說吧,在十幾年前的時候,由於村裡沒有支柱產業,更沒有工廠。所以在有限的土地下農民們只好外出打工去賺錢,那時候外出打工的工資每月僅僅有一千多元,和現在的差距是非常大的。在十幾年前,農村農民的工資不僅如此稀少,就連村子裡也是處處呈現「髒亂臭」的現象。
  • 烈日下,拼命工作的農民,太陽那麼大,他們是為了什麼?
    坐辦公室工作的人可能無法理解在在烈日下拼命工作農民的心態,就像城裡人無法理解農民寧可讓自己的孩子當留守兒童也要背井離鄉進城打工一樣。一切都是為了活著。在農村,農民的大部分收入是來自農作物的收成,作為農民,如果因為太陽猛烈而不勞作,那只能顆粒無收。像廣西都是種兩季水稻,搶收搶種剛好是七,八月份太陽最猛烈的時候。那時候農民祈禱的是晴天,希望的是大太陽,就像賣碳翁希望天氣越冷越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