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即我友——記火神山醫院感染二科二病區主任王輝

2020-12-24 中華網新聞

新華社武漢4月1日電  題:患者即我友——記火神山醫院感染二科二病區主任王輝

黎雲、賈啟龍、孫國強

王輝的微信中有1467個「好友」,三分之二是從醫35年以來的患者。

這次從上海支援武漢,從漢口醫院轉戰火神山醫院,王輝又和一大群患者成了好友。在這位火神山醫院感染二科二病區主任看來,「患」由「串」和「心」兩個字構成,醫生和患者只有把心「串」在一起成為知心朋友,才能讓治療事半功倍。

王輝說,治病先治心。57歲的王阿姨病情不是很重,但極度恐懼,吃不下,睡不好,一直念叨著「我不能死,我兒子還沒有結婚」。王阿姨能夠自主呼吸,卻強烈請求用呼吸機。

王輝分析病情後,認為患者本質上是心理問題,便進行心理暗示治療,開出一張「心靈處方」:呼吸機肯定不能上,給患者上心電監護儀。

上了心電監護儀後,綠色的數字一閃一閃,王輝又耐心地教她看數據:「你看,綠色代表沒事兒,你數值都在正常區間內……」王阿姨安靜下來,2周後出了院。

王輝說,這次抗擊疫情中的醫患關係,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戰友」關係。醫患密切配合,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20多天前,已經住院一個多月的老楊轉到火神山醫院。他自認為活不了多長時間,思想很是消極。

王輝就坐在床邊,推心腹置地和他說:「老楊,你放心,我們肯定能治好你的病,但你得聽醫生的話,咱們可是『戰友』,聯起手來才能打敗病毒!」

一聲「老楊」讓患者心頭一熱,一聲「戰友」更讓他感動。其實,他早就看出來了,王輝確實讓人暖心,每次查房,都緊握著他的手,拍拍他的肩。

心被焐熱了,信心就上來了,老楊積極配合治療,還主動報名參加新的治療方案,病情也一天天好轉。

相關焦點

  • 一組來自火神山醫院的戰「疫」面孔
    一組來自火神山醫院的戰「疫」面孔你的信任是我最大動力趙玉英49歲,火神山醫院八科一病區主任2月25日上午,記者來到火神山醫院感染八科一病區,剛結束查房的趙玉英仍穿著防護服在病房裡打轉。日6時許,值了一宿夜班的超聲影像科文職技師高越剛走出醫院,就收到感染七科一病區醫生滕玥發來的信息,讓他高興地原地跳了起來:「這幾天23床劉大爺沒再出現胸悶胸疼症狀。
  • 火神山醫院「專家黨員突擊隊」:「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記火神山醫院「專家黨員突擊隊」■解放軍報記者 高立英 王通化 通訊員 劉遠橋如果沒人介紹,你肯定認不出「他」。此刻,在火神山醫院,「他」正穿著防護服、戴著護目鏡,或細細詢問一個個患者狀況,或落筆寫下一份份醫囑。
  • 關於火神山醫院的七個細節|戰疫日記
    2020年2月4日上午9點26分,備受矚目的武漢火神山醫院收治了它的第一批患者,一共50位。據媒體報導,他們分別來自漢口醫院、武昌醫院等三所醫院,轉運任務由武漢市急救中心負責。從武漢城區,到遠郊的蔡甸知音湖邊,這50名病人將在火神山醫院的感染七科度過接下來的一段時間。
  • 火神山醫院有位「細」管家——記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副院長...
    通訊員 高濤 攝  從軍30多年,她用真情溫暖每一位患者。同事、患者都贊她心細如髮,從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對問題一抓一個準!  在陸軍軍醫大學醫療隊(以下簡稱「醫療隊」),有位「細」管家,名聲很大。她就是火神山醫院護理部副主任、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副院長宋彩萍。  日前,重慶日報記者來到武漢市火神山醫院,走近這位傳說中的「細」管家。
  • 火神山醫院如何高質高效救治患者?帶您一探究竟
    量體溫、觀察患者身體狀況、輸液……這些看似簡單的工作流程,對於醫療戰「疫」而言至關重要。武漢火神山醫院重症醫學一科工作場景。人民圖片「在重症室行醫,必須有敢與『死神掰手腕』的勇氣與擔當。」 空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ICU主任、火神山醫院重症醫學一科主任張西京如是說。疫情暴發後,他主動請纓赴漢,扛起了救治危重患者的重任。
  • 抗疫中最難忘的床號——火神山醫院感染三科一病區38床
    作者: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 李王平地點:火神山醫院感染三科第一個38床如果說援鄂抗疫是我一生中最難忘的經歷,那麼在火神山醫院感染三科一病區的38床,絕對是這次抗疫中最難忘的床號。38床,收治的第一位患者就是一位有冠心病、冠心病支架置入、高血壓及乳腺癌術後的重型患者。老伴去世,無兒無女。第一次查房,我喊了三聲阿姨,她都沒有睜開眼睛,後來我告訴她我們是從陝西來武漢支援的部隊醫生,她睜開眼睛看了我一下。她的入院檢查各項指標都很差,我報了病重,心情非常沉重。如果她的病情不能很快緩解,心臟就會首先報警,這對我們的救治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 ...越多的患者健康回家——記上海市普陀區中心醫院感染科副主任嚴萍
    上海市普陀區中心醫院感染科副主任嚴萍自從正月初四隨上海市第三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出發,抵達武漢三院光谷分院後,一直堅守在一線。  嚴萍說:「對武漢的工作環境逐漸熟悉,中班夜班連軸轉,但也似乎覺得時間過得很慢。幸好在我們的努力下,病區也清『艙』了!」看到病人康復出院,再累也值得。
  • 讓越來越多的患者健康回家——記上海市普陀區中心醫院感染科副...
    上海市普陀區中心醫院感染科副主任嚴萍自從正月初四隨上海市第三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出發,抵達武漢三院光谷分院後,一直堅守在一線。嚴萍說:「對武漢的工作環境逐漸熟悉,中班夜班連軸轉,但也似乎覺得時間過得很慢。幸好在我們的努力下,病區也清『艙』了!」看到病人康復出院,再累也值得。
  • ——記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副院長宋彩萍
    通訊員 高濤 攝從軍30多年,她用真情溫暖每一位患者。同事、患者都贊她心細如髮,從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對問題一抓一個準!在陸軍軍醫大學醫療隊(以下簡稱「醫療隊」),有位「細」管家,名聲很大。她就是火神山醫院護理部副主任、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副院長宋彩萍。日前,重慶日報記者來到武漢市火神山醫院,走近這位傳說中的「細」管家。
  • 毓璜頂醫院肝膽胰脾外二科主任孫世傑團隊:披肝瀝膽只為患者早日康復
    膠東在線12月3日訊(通訊員 李成修 李凌峰)在人體構造中,肝膽胰脾排列緊密、結構複雜,又是癌症高發區,成為這方面的佼佼者,不僅僅是一個頭銜,更是德藝雙馨高水平的體現,煙臺毓璜頂醫院肝膽胰脾外二科主任孫世傑做到了。
  • 真正可以生命相託的人——記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專家、火神山醫院...
    大家這樣說,不僅因為他是從業30多年的感染控制領域的權威專家,更因為他始終心存大愛,是真正可以生命相託的人! 衝鋒在前 他用行動讓人安心 2月12日,火神山醫院剛剛開設的綜合科收治首批新冠肺炎確診患者,作為科主任的毛青與醫護人員一起,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嚴陣以待。
  • 32歲同仁醫院眼科醫生王輝突然離世 一雙眼角膜捐獻患者
    搶救當晚,王輝父母對盧海說,王輝非常愛醫生這個職業,每做完一臺手術,都會和父母通電話,內容多是「今天哪位主任帶著我做手術」,「明天打開(紗布)會是什麼樣」。正如盧海所說,他和很多醫生一樣,是累並快樂著。王輝中學時期的一位同學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王輝高中畢業於天津耀華中學,成績優異,曾擔任班長,在高中時期王輝就曾希望未來做一名醫生。
  • 火神山記憶
    一樓走廊的盡頭,是火神山醫院唯一一個沒有門的醫生辦公室。走廊牆上一塊白板寫著:感染七科一病區今日在院0人,空床58張,累計治癒260人。旁邊,牆上那面黨旗和流動紅旗格外鮮豔奪目。「這不是一串冰冷的數字,而是我們的朋友和家人,更是一次次此生難忘的相逢。」站在窗前,軍醫史亮回想起接收病房初期的景況,「找不到北,甚至走進去都不知道怎麼走出來。
  • 致敬「沉默的英雄」——記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建設者
    新華社武漢4月2日電題:致敬「沉默的英雄」——記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建設者新華社記者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10天左右雙雙落成,他們是「中國速度」創造者。「兩山」醫院運行近兩個月,收治5000多名患者,他們是「中國奇蹟」貢獻者。
  • 南京版「火神山」醫院建成 醫療廢水、生活汙水如何處理?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2月18日,由中建八局三公司建設的南京市公共衛生醫療中心應急工程(即南京市第二醫院應急工程項目)正式交付,這一應急工程也被稱為南京「火神山」醫院的升級版,用以收治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
  • 一名白衣天使的「逆行」衝鋒——記泰康同濟醫院感染十三科醫生石蕊
    3月30日,泰康同濟醫院感染十三科醫生石蕊(右三)與科室同事分析患者胸部CT影像,評估病情好轉情況。新華社發(臧洪新 攝)新華社武漢3月30日電題:一名白衣天使的「逆行」衝鋒——記泰康同濟醫院感染十三科醫生石蕊劉新、李樂、王岸目送10餘名患者康復出院,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石蕊感覺多日的疲憊一掃而空,連步子都輕快了不少。在泰康同濟醫院感染十三科,石蕊的敬業精神、精湛醫術有口皆碑。她面對危險時的兩次抉擇,更是讓大家敬佩不已。
  • 記火神山醫院呼吸病學專家董宇超
    「在武漢,我們互相加油」——記火神山醫院呼吸病學專家董宇超來源:解放軍報作者:陳國全、王通化、孫國強責任編輯:張詩夢2020-03-03看著一位位患者治癒出院,聽著一聲聲由衷感謝,這位經常給患者加油鼓勁的火神山醫院感染二科一病區主任欣慰地說,患者們的出院證明,是對他和戰友最好的鼓勵。「患者們需要加油,我們也需要加油。」 董宇超說,「在武漢,我們互相加油!」還有一個人的「加油」,藏在董宇超的心裡。讀初三的兒子最近在校報上發表作文《我的爸爸》:「爸爸正在做一件偉大的事,我特別崇拜爸爸!
  • 探訪隔離病區,10歲小患者的這個煩惱把醫生逗樂了
    19日,有記者實地探訪了北京地壇醫院隔離病區。110歲小患者樂觀積極在醫院只是「換了一個地兒學習」北京男孩桐桐今年10歲,他爸爸在新發地買菜後被感染新冠病毒,隨後桐桐也被確診。目前,父子倆被安排在同一間病房裡治療。
  • 火神山抗疫表情包上線 很受醫護人員喜歡交口稱讚
    3月27日上午11時許,火神山醫院政工部結合疫情防控高頻用語,創作的表情包上線了。表情包很受醫護人員喜歡,正準備穿戴防護服進「紅區」的重症醫學二科醫生崔雲亮說:「剛才愛人來信息,我順手發了個『要進紅區了』的表情,愛人瞬間明白了。這個表情用起來真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