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夢想照亮未來,用毅力穿越周期
克而瑞四川《2019年成都房地產市場總結及預判》
正式出爐啦!
城市基本面
GDP總量再度衝高
增速躍居重點城市第一
◆城市經濟◆
據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成都GDP總值12047億元,排名全國第8位,實際增速8.1%。
在全國經濟換擋下行的同時,成都GDP增長勢頭穩定,增速跑贏武漢、深圳,躍居第1;前三季度GDP總量持續位列西部第2,全國第8,相對企穩;整體來看,成都經濟發展勢頭良好,GDP總量有望於年底突破1.6萬億大關。
2018年人均GDP9.4萬元,高出全國2.94萬元,但與同等級城的差距仍然較大。
高新區GDP總量穩居首位
金牛區勢頭迅猛
◆城市經濟◆
據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高新區GDP總量第1,天府新區GDP增速第1,高新區人均GDP第1。
其中,從總量上來看,高新區連續4年位居榜首,且與第二名龍泉驛區差距逐漸拉大;從GDP增速來看,高新、新都、溫江為高起點高增長區域,青白江、雙流起點較低但增速較快,而彭州市因中石化停產3月無產出,致出現負增長;從人均GDP來看,錦江因常住人口較少而躍居第2,金牛、武侯因人口數值較大而拉低。
截止2019年底,預計龍泉或受汽車行業下行的影響而GDP增速略有下滑,金牛則增長勢頭強勁。
城鄉收入差距縮小
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
◆城市經濟◆
據成都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成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429.1億元,同比增長9.7%。
今年以來,受消費降級及汽車行業下滑的影響,全國社零增速同比收窄0.8個百分點,成都社零總額增長穩定,增速未見放緩,高於全國1.5個百分點。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546元,同比增長8.6%,高於全國3.2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90元,同比增長9.8%,高於全國3.4個百分點;城鄉收入比由1.90縮小至1.67,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存貸款餘額同步增長
居民負債率可控
◆城市經濟◆
據成都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1-11月成都住戶存款餘額14565億元,住戶貸款餘額10008億元,居民負債率69%。
自2016年以來,受地產行業熱度影響,成都住戶存貸款餘額增長速率較快;截止2018年底,成都人均儲蓄8.05萬元,在重點十城中排位第7;人均貸款5.25萬元,排位第9;人均存貸款餘額2.8萬元,排位第2,僅次於北京;居民負債率65%,於同等級城市中屬中低水平,較為合理;但今年以來,成都居民負債率上浮較為明顯,需加以注意。
固投增速維穩
房投重回兩位數增長
◆城市經濟◆
據成都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成都固定資產投資增速9.6%,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12.9%。
近年來,隨著成都城市建設進程的加快,成都固定資產投資額持續增長,增速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房投固投佔比持續下降,接近全國平均水平。
2017年以來,成都調控政策頻出,受房企資金鍊緊張及預期欠佳影響,成都房地產投資增速連續多月為負,直至2019年年初,隨著高地價項目的陸續入市和辦公類物業的建設加速,成都房投增速由負轉正,至二季度,恢復兩位數的增長,略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預計至年底,或將持續保持較高數值。
基建投資增速下滑
住宅辦公帶動房投上漲
◆城市經濟◆
2019年1-10月,成都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企穩,其中上半年基建、新入庫項目投資帶動明顯,下半年房地產投資持續發力;天府新投資換擋加速,而「東進」區域投資增速略顯疲軟;住宅、辦公樓投資增速較高,而商業增速為負,下滑明顯。
產業結構優化持續深入
產業經濟穩中提質
◆城市經濟◆
成都順應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聚力構建高質量現代產業體系,產業層級不斷提升,發展質量明顯提高。重大項目是城市的經濟支撐,今年取得重大進展;截止三季度,成都產業經濟運行平穩,穩中提質,結構優化持續深入,第二產業穩中有增,第三產業平穩發展。
人口逐年攀升
助力需求增量
◆城市人口◆
近年,成都城市建設進程顯著加快,城市實力飛躍,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創新,助力城市人口吸納能力提升。戶籍人口及常住人口逐年攀升,人口基本面持續向好,為樓市注入需求增量。
搶人戰持續升級
成都既保量又保質
◆城市人口◆
2017年初以來,全國範圍內已有近60城先後參與本輪吸引人口的潮流,今年強二線城市再一次集中放寬落戶政策,人才搶奪戰愈演愈烈。
隨著成都產業結構和產業能級不斷優化和創新,成都人才吸引力度持續增強。自17年「人才新政策12條」實施以來,截止2019年3季度,人才落戶總量達32萬,19年新增愈5萬人。對比各城人才落戶門檻來看,成都在追求量的同時又保證人才質量,對於樓市而言,需求購買力得以保證。
成貴、成蘭雙鐵開通
交通力顯著提升
◆城市交通◆
完善的交通體系是經濟發展和人口聚集的先決條件,成都內外交通能力不斷提升。今年成貴高鐵、成蘭高鐵開通,使成都對中西部地區輻射能力更進一步,為人口導入帶來巨大利好。同時,成宜高鐵開通,打破川南地區不通軌交的歷史,成都與川南地區聯繫將更為緊密。
2020年,四川及成都交通體系將再次迎來重大突破,連接川南、川西、川東區域超6條高速公路預計通車,屆時成都與各地往來更為便捷。
地鐵將破「10」
內部通達度再上新臺階
◆城市交通◆
19年底,成都新開通地鐵5號線1、2期、10號線2期,將極大緩解南向交通壓力,區域間通勤時間進一步縮短。
據規劃,2020年成都將新開通5條地鐵線路,屆時成都地鐵運行數量將突破10條,城市內部交通力將再上新臺階。結合當前已開通線路及2024年前計劃開通線路分布來看,市中心、城南、西南、西北方向地鐵最為密集,便捷程度更高。
TOD開發元年
打開城市發展新格局
◆城市交通◆
今年是成都進入「以公共運輸為導向」的城市開發模式重點規劃建設年,13個示範站點已陸續落地。未來TOD將優化城市空間格局,將改變成都人民的生活方式,出行高效、方便快捷。據克而瑞推斷,明年TOD站點周邊或是熱點供地區域。
2019年獲得多項殊榮
城市實力彰顯
◆城市形象◆
宏觀政策
中央穩-緊-穩
始終堅持房住不炒
◆政策回顧◆
中央政策層面從年初的平穩預期轉變為年中的加碼預期,再到年末的平穩預期。
3月兩會表態「防止房市大起大落」;4月中央政治局會議重申「房住不炒」;7月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提「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重申「堅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全面落實因城施策,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長效機制」。
地方有松有緊
緊盯房價紅線
「四限」局部放鬆
◆調控政策◆
在中央會議上多次強調「房住不炒,因城施策」,基於全國「一城一策」主基調,今年中央僅在公積金、供地節奏上有所調整;各地方政府在此基礎上針對城市具體樓市情況做收緊及放鬆調整。
就全年典型城市分析,對購房資格、限售時長及貸款利率、開發商資格等方面均有所管制,但根據城市走勢調控頻率增加,出現「快收快放」調控節奏;表現中央權力下放後,地方政府對因城施策的全面使用;未來基於樓市走「穩」基調下,高頻率調控或成常態。
多城激勵人才落戶
適度為樓市引流
◆人才新政◆
2019年,人才爭奪戰逐步進入白熱化階段,人才落戶政策內容涵蓋了落戶、住房、租房、補貼等多個方面。
在第一階段,即4月前,多城以調降人才落戶門檻為主。呼和浩特、保定、寧波等市則推出人才購房補貼類激勵政策。
第二階段,5月至7月期間,廣州、南京、天津市濱海新區、蘇州和三亞等重點城市和區域的人才新政上線。進入8月之後,人才新政不斷發力,開始進入第三階段,上海、天津、南京等市開始有部分區域放鬆限購,長沙、江門、三亞等市則在全市範圍調降人才購房門檻。
9月至10月,又有包括新鄉、漯河、晉城、宜昌,廣西除南寧、柳州以外等全國近30個城市加入全面取消人才落戶限制的陣營。11月以來,人才政策發布持續井噴。從全國範圍看,目前已有累計超過20個城市在11月發布不同形式的人才吸引政策。
金融總量寬鬆
但居民房貸、企業融資前松後緊
房貸利率先降後升再穩
◆金融政策◆
金融政策整體總量寬鬆,央行年內三度降準。
一季度迎來了罕見的信貸投放高峰期,房地產市場明顯受益。後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強調,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根據經濟增長和價格形勢變化及時預調微調,加大對實體經濟的金融支持。
隨著一季度信貸投放高峰期逝去,貨幣寬鬆力度以及信貸投放節奏均有所放緩。5月份以來,房企融資環境持續收緊,重點涉及信託、外債、開發貸等多個領域。
住房保障促進城市和諧
利於樓市長久穩定
◆住房保障政策◆
公租房保障房及舊改成為今年重點工作對象。
全國重點城市以上海、深圳、廣州、杭州、成都、合肥等為主,成為中央財政支持試點;解決城市部分剛需客群住房需求,緩和城市住房矛盾;同時通過此類政策,有助於保持城市活力,維護房地產市場長治久安。
土地市場
01
地市偏冷,整體供需齊降
流拍率持續上升
溢價回升但仍處低位
◆土地供需◆
2019年大成都範圍供應土地20095.98畝,較去年下降13.54%;成交土地17631.52畝,環比下跌15.03%;流拍率15.09%,環比上漲4.36個百分點;溢價率11.9%,環比上漲3.56個百分點。
全年成交土地累積可建住宅面積1679.15萬㎡,佔可建總面積68%;累積可建商業面積777.73萬㎡,佔總建面積32%;住、商結構改變。
本年融資趨嚴、樓市偏冷、土地起始樓面價高企,出讓條件嚴苛等因素疊加,房企拿地態度更趨理性;同時因起始地價走高溢價空間收窄,疊加樓市限價等因素,溢價率雖有回升,但仍處低位, 全年近7成土地以底價成交。
分圈層看,一圈層土地成交量倍增,佔比同步提高至24%,二三圈層成交適度縮水,分別佔比34%,42%。
02
政策性條件嚴苛
隱形購地成本大增
企業算帳難度加大
◆出讓條件◆
據克而瑞監測數據顯示,19年土地出讓要求更加趨嚴,其中要求引入相關產業的用地佔比較大,較考驗企業產業運營實力,這無疑也是未來房企拿地的核心競爭力。另無償移交、大型配建等要求,無形中加大企業購地成本,一定程度上成企業望而卻步的原因。
03
起始樓面均價進一步提高
溢價空間收窄
◆起始樓面價◆
據克而瑞數據監測顯示,19年中心城區土地起始樓面價以7000作為分水嶺,7000以下70宗,佔比為53%,7000以上佔比為47%,其中起抬樓面地價1萬以上土地20宗,創歷史新高,佔比為15.26%。
從供應樓面均價來看:一圈層供應樓面均價重回高位,本年供應樓面均價為6696元/㎡,刷新一圈層歷史最高樓面均價,環比大漲35%;二圈層供應樓面均價穩步攀升,本年度供應樓面均價為4730元/㎡,亦為二圈層歷史最高樓面均價,環比大漲42%。
起拍樓面地價的抬高,一方面控制住拍賣時溢價空間,另一方面也促使樓市售價水漲船高。
04
地樓比持續高位上漲
二圈層最為突出
◆地房價比◆
據克而瑞數據監測顯示,成都各圈層地樓比持續增大,其中以二圈層表現最為突出,高達0.56;其次是一圈層,幾近破0.5;三圈層今年稍有縮小。
05
低密地塊仍佔主力
產品改善周期延長
剛需小戶面臨斷供
◆土地容積率◆
據克而瑞數據監測顯示,19年大成都容積率1.5以下低密地塊佔比持續加大,環比增加7.47個百分點,3.0以上高密佔比持續減小,本年度降至5.82%,環比下降1.74個百分點。
分圈層看來,一圈層19年主力成交容積率為2.5-3.0,但1.5以下佔比較上年仍上漲10.04個百分點;二圈層以2.0為分水嶺,2.0以上與2.0以下平分秋色;三圈層2.0-2.5以上佔比居高不下,本年佔比為51.6%,3.0以上佔比持續減小,三圈層整體市場仍以打造高低配產品為主。
因「中優」規劃指導,近年成都中心城區持續以低容積率為主,此趨勢今年得以延續,對應住宅市場產品改善周期再延長,小戶型愈發稀缺。
06
前有國資,後有「黑馬」
龍頭房企近半消失於榜單
◆拿地排行◆
據克而瑞數據監測顯示, 4大國資公司佔據19年拿地金額、面積榜前三甲,即軌交、成都城投、人居及成都交投。
19年大成都房企拿地排行榜特徵顯著。一是國資國企公司拿地規模巨大,佔據排行榜近半壁江山;二是產業拿地特徵突出,如華僑城、綠地、雪松控股、華潤、萬達等;三是多匹「黑馬」跑贏大佬,即德商、新力、奧園等;四是龍頭房企19年投資力度明顯減弱。
07
頭部房企在蓉投資力度明顯減弱
西部投資重倉雲貴
◆拿地趨勢◆
走勢分析:2019年頭部房企在大成都範圍內拿地多呈現銳減態勢,僅碧桂園戰略性轉移至成都,中海近兩年在成都投資相對穩定,環比為正。
減弱原因:
1、銷售欠佳囤積貨值較大現金流不足,且預期降低;
2、供地條件嚴苛,且地價走高,成本穩增,受限價約束難以溢價;
3、同時受全國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經濟圈等全國重點都市圈戰略發展吸引,紛紛轉移投資方向。
房企布局:據克而瑞數據分析,品牌房企多重倉華東(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山東、安徽)及華南(廣東、廣西);西南片區從以成都、重慶為核心變為成都、重慶、昆明、貴州四足鼎立的格局。
08
金地拿地迫切實力彰顯
新力拿地效率最高
◆土拍現場◆
據克而瑞統計的29宗熱地土拍現場數據來看:
參拍次數TOP——4頭部房企上榜,即保利、萬科、龍湖、中海、保利和金地參拍次數最多,表明拿地意願強烈;
舉牌能力TOP——金地、朗詩出價能力最強;
拿地效率TOP——新力拿地效率最高。
綜合來看,金地因在蓉糧倉見底,全年拿地意願迫切,且出價實力較強;保利土儲較以往大幅降低,全年拿地表現積極,出價能力尚可;德商三榜均上,投資勢頭較猛,可謂今年成都土地市場黑馬。
09
地王之勢入蓉 高端市場再擴員
◆新進房企◆
今年新進成都的房企數量相對較少,通過公開土拍進入的企業共4家;從拿地策略來看,通過高溢價、高地價進入的特徵明顯;均選擇成都主城區成熟地段。結合地段及土地成本價,後市呈現項目皆高端無疑,豪宅市場將再擴員。
住宅市場
01
認購率大跌僅4成
圈層分化明顯,三圈層成色最差
◆開盤表現◆
據克而瑞不完全統計,19年大成都至12月22日開盤推貨量總計170865套,同比下降17.09%;成交76359套,成交量腰斬,同比下降47.5%;整體認購率較上年下降16個百分點。
開盤認購率下降除受大市場環境影響外,一定程度上還受搖號鎖客因素影響。從「神盤」報名爆倉現象判斷,市場實際需求量可觀,但介於客戶被鎖於一處,落選後無法轉移至同時期開盤項目。因而亦會造成部分項目因客戶被鎖,無法實現開盤轉化。
從圈層看,分化明顯,一、二圈層受多個熱盤助力,認購率可超5成,三圈層近8成項目轉為順銷,開盤認購率表現最差。
02
中心城區日光率25%
逾8成日光碟因性價比取勝
貨源緊缺為助力
◆日光碟特徵◆
略
03
政策趨穩背景下
成交穩中微跌
供需結構趨於失衡
◆住宅供需◆
2019大成都商品住宅供應 2514萬m2,環比+5.5%;成交2209萬m2,環比-2 %,全年供求比1.13 。
供應方面,在政策趨穩及整體金融環境趨緊的背景下,房企資金層面愈發緊張。基於房企融資、回款等壓力導向,一定程度上刺激房企推盤積極性,全年累計供應量較去年微漲,且年終節點性暴增特點鮮明。
成交方面,全年成交穩中有降,上漲動力略有不足,供需結構趨於失衡。1受政策背景影響;2因供應結構改善化,疊加價格高企,剛需轉至二手,改善獨撐新房市場。預計2020年在「三穩」政策的大基調下,供應穩中有漲,市場產品以大面積、高總價為主導,成交下行壓力仍在。
04
城市實力助推
行業規模依舊可觀
◆城市對比◆
據克而瑞監測數據顯示,2019年大成都商品住宅成交量2209萬m2,居核心二線城市中第二位,增速-2%。基於成都城市基本面持續向好,各項指標整體呈上行的狀態,2019年成都房地產供銷量在核心二線城市中均位列第二,行業規模依舊可觀。
05
圈層分化明顯
二圈成交大跌
拖累整體市場向下
◆區域特徵◆
2019年成都市二圈層供應佔比43%,較18年-7個百分點,成交佔比45%,較18年-8個百分點 。
由於一圈層供應回升,且不乏高性價比項目,二圈層一定程度上被搶佔市場份額,市場熱度在供應縮減及成交分流的雙重作用下明顯轉淡。另三圈層供應收縮2%,成交在城市極具發展潛力的都江堰、青白江及新津的抬升下上漲19%。
參照近3年潛在存量及土地市場看,預計2020年二、 三圈層仍為供應主力,供需量似有上漲之勢。
06
高地價項目湧出
價格自然抬高
◆價格特徵◆
2019年大成都商品住宅成交均價 11349元/m2,環比上漲+13%。
一圈層供應恢復活躍,大量高價地項目陸續入市的推動,4季度均價大幅提升,整體均價正常微升;二圈層成交以天府新區和雙流為主,其區域價格位列各區首位,致整體均價抬升19%。三圈層由於區域項目冷熱不均,部分低總價的優質熱盤去化可觀,拉低三圈層整體均價,近3季度均價走勢平穩。
07
價格亂象依舊
高價盤遭降維打擊
◆價格特徵◆
基於成都「參考地價、區域均價、批次漲幅」的定價機制,成都同能級板塊、同板塊同類項目間價格差異明顯,價格亂象特徵突出,高價項目受低價項目衝擊較大,全年性價比主導成交的特徵鮮明。
08
主力總價再上新臺階
圈層客源分化加劇
◆價格特徵◆
2019年成都市一圈層套均總價237萬,二圈層套均總價145萬,一二圈層套均總價相差92萬,較18年上漲24%。
受新房市場大面積、高總價帶動,19年中心城區150萬以上總價市佔率明顯提速,其中250-300萬總價漲幅最大,其次是150-200萬、200-250萬。
就圈層看,近3年一圈層套均總價以超40萬穩步上行,與二圈層套均總價差距大幅拉長,圈層客源分化加劇。考慮到目前一圈層高端項目呈井噴態勢,一二圈層購房門檻差距更為明顯。
09
中大號戶型霸市
剛需流向二手市場
◆產品特徵◆
2019年大成都商品住宅100m2以上成交戶型佔比高達67.5%,較2017年、2018年分別+25個百分點+6個百分點。
由於地價走高、容積率低密化,疊加家庭結構變化及生活水平的提高,100平米以上戶型供銷佔比持續提升,其中中心城區套均面積3連漲至122㎡;另新房剛需小戶市場份額萎縮,100平米以下戶型供需佔比持續收窄,致剛需逼向二手房市場,新房改善、二手剛需的調性已定。從目前土地自身指標等分析,預測2020年此態勢延續。
10
豪宅元年
高端產品表現搶眼
◆豪宅市場◆
據克而瑞監測數據顯示,2019年中心城區總價500萬以上產品成交1613套,較2018年+92%。
今年,成都高端項目表現搶眼,入市項目顯著增多,且銷售表現良好:
1.近2年,成都高端產品供應偏少,需求積壓釋放;
2.成都高端產品升級迭代,在保證產品力的同時均各具特色亮點,如金茂的科技系統,德商的長安俱樂部,綠城的中式合院,D10的絕佳地段;
3.在限價背景下,幾大豪宅項目的價值大於價格,購入門檻親民。
結合今年成交的高價地情況看,2020年豪宅市場或將增添更多項目,屆時競爭形勢可見一斑。
11
去化周期連續4月上揚
增庫存姿態鮮明
◆存量特徵◆
據克而瑞監測數據顯示,截止12月末大成都市場商品住宅可售存量面積2476萬㎡,去化周期為14.17個月。
去化周期自4月起整體波動上行,尤其是近4月連漲助推去化周期達最高峰值,增庫存姿態明顯;其中一、二圈層存量去化周期分別以57%、65%的增速大幅延長。
從區域來看,都江堰、青白江存量去化周期有所收窄,其餘區域均呈延長之勢。考慮到目前成交疲態盡顯,短期內庫存去化周期仍有上揚的預期。
12
保利居金額榜首
過半房企目標完成率極低
◆房企排行◆
據克而瑞數據監測顯示,保利、萬科、融創位列2019年商品住宅銷售金額榜前三甲。
就上榜企業銷售表現來看,過半房企面積和金額同步下降,而上漲的房企共性尤為突出,即均有保證現金流的高性價比流量盤助推。
融創主要受益於融創文旅城,碧桂園主要受益於海昌天瀾,中國鐵建受益於青秀未遮山、世茂受益於世茂城項目。
而以產品著稱的龍湖稍顯不同,其推案較多,且項目優質價格偏高,助推金額上漲,主要受益於龍湖梵城。因此在後市項目布局方面,定位多元尤為關鍵,可流量可溢價,降低市場風險。
13
一梯隊銷售金額大跌
行業集中向下
◆房企集中度◆
據克而瑞監測數據顯示,2019年成都TOP20房企銷售總面積較2018年-33%,銷售金額 -31% ;規模大幅下降,市佔率顯著減小。
受房企投資力度減弱,擴張速度放緩等因素影響,TOP20房企市佔率顯著降低。各梯隊名單變化較大,花樣年、藍光、華潤、綠地跌出第一梯隊,龍湖、碧桂園、北大資源、世茂擠進前10。
今年頭部房企近半投資力度減弱,結合當前土儲情況來看,明年頭部企業市佔率仍有下降預期,且梯隊成員變化或較大。
商辦市場
年度供應回落
後市預期較為積極
◆商業市場◆
2019年大成都商業供應面積266.41萬m2,成交面積257.84 萬m2 ,年度供需比1.03。
近5年成都商業供應量整體數值較高,成交除17年受行業熱度影響而衝高外,整體於低位徘徊;具體年度來看,19年供應呈周期性波動,而成交除6月受單項目成交數據延遲的影響而衝高外,下滑趨勢明顯,二圈層尤甚。
整體來看,受前期商業供地量影響,多年來成都商業市場供過於求顯著,存量高企,去化堪憂;而19年商住供地比例有所調整,商業供地量下滑明顯,商業投資增速亦持續為負且在不斷下降,預計後市供應或將進一步回落,同時在多年持續去庫存的努力下,未來成都商業市場供需走勢終將更加健康。
整體存量微增
去存形勢仍然艱巨
◆商業市場◆
成都市商業供應於14、15年井噴,後持續保持去庫存態勢,存量較為企穩;受19年下半年成交轉淡的影響,各圈層去化周期激增,其中以一圈層最為明顯。
全局來看,近年來隨著城市規劃的更迭、消費能級的提升、營商環境的改善,商業業態布局亦不斷進行了優化,配套底商供應佔比漸增,集中式商業、商業街區市佔率式微;同時隨著多個大型商業項目的開業,其擁有更為舒適的購物環境和更為豐富商業形態,對客戶的吸引力更強,不斷擠壓單個商戶的生存空間。
據線下不完全統計,2019年大成都新開業大型商業項目26個,均位於中心城區,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一、二圈層新入市商業用房銷量的下滑和去化周期的延長。
近日,發改委公布成都明年預開業商業項目高達36個,多集中於成華、高新、錦江;在存量高居不下、運營競爭愈加激烈的環境下,去庫存任務或將更加艱巨。
供求比嚴重失衡
後市去化堪憂
◆公寓市場◆
2019年大成都公寓供應面積525.24萬m2,成交面積358.03 萬m2 ,年度供需比1.47。
受出讓地塊整體商業配比較高、住宅購房資格受限及置業門檻提升等因素影響,成都近2年公寓供應呈井噴態勢,帶動成交上漲,但供求比仍嚴重失衡;19年供應持續加碼,於3季度達到頂峰,但受部分客戶2年限購期「解禁」、及同時期多個住宅熱盤集中入市的影響,投資及自住客戶觀望情緒加重,銷量疲軟。
在17年4月新規的約束下,4.2m層高的LOFT產品佔比增大,產品優勢的減弱疊加客戶心理預期落差,導致LOFT均價下滑明顯;截止年末,公寓類物業去化周期同比延長50%左右,去存形勢十分嚴峻。
但長遠來看,隨著商業用地比例下調,未來公寓供應量終將回落,疊加中心城區剛需產品逐漸稀缺,公寓市場仍有承接需求外溢的利好,供需或終將趨於平衡。
供需比重回高位
存量巨企下去化艱巨
◆寫字樓市場◆
2019年大成都寫字樓供應面積50.48萬m2,成交面積33.80萬m2 ,存量面積308.31 萬m2 ,年度供需比1.49。
自13-15年寫字樓集中供應後,17-18年供應節奏放緩,持續處於去庫存階段;19年,城東、城西多個項目集中入市,帶動整體供應回升,佔比超6成;城南依舊引領成交,存量亦是獨佔鰲頭,分別佔比3成、4成。
新興商務區中,位於城東的川師-東客站,存量較小且供銷兩旺,市場表現良好,而同樣位於城東的建設路、崔家店等板塊,在庫存偏高、成交慘澹的市場環境下仍保持較大的供應數值,略顯危險。
成熟商務區中,存量較少的攀成鋼板塊貨源消化理想,能級較高的市中心、高新-金融城、大源等板塊,雖然庫存較高,但成交數值不低,依然深受投資者青睞。
總體來看,成都寫字樓存量仍然巨企,且隨著未來2年多個項目集中交付,空置率或將小幅微升,去存任務或將更加艱巨。
2020年市場展望
預判一:
因城施策,適度靈活
總體「三穩」,大調無望
◆政策預判◆
2019年中央經濟會議定調2020年政策主基調,持續以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全面落實因城施策,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長效管理調控機制,同時繼續保障各城市舊改及保障房建設,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中央政策展望:把控金融調節防風險,房企融資有望改善,房貸利率穩中有降
地方政策展望:「四限」調控「外松內緊」,穩定是主基調,整體全面落實因城施策
預判二:
持續穩健通道運行
行業邁入穩步發展長周期
◆行業預判◆
調控周期:房地產近十年政策調控經歷3個周期,平均時長均為4-5年,本輪周期以「穩」為基調歷時2年。
調控重點:歷年調控重點在「供銷走勢及存量價格」方面下手,與上輪不同,本輪調控突出「因城施策」,從市場層面上已獲得不菲成果,存量及供銷周期近2年保持走穩基調。
調控目標:今年首提「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其意義在於弱化房地產對於經濟的影響地位,長效機制逐步得以體現,房地產市場在當前的政策基調下,難有大起大落之勢,穩健發展才是主要目標。
預判三:
供應充足
短期內暫不會出現供不應求局面
◆市場預判·供應◆
據克而瑞數據監測顯示,近3年大成都成交地塊中,目前待入市地塊住宅可建面積達3300萬㎡,按照1-2年的入市周期,理論上將轉化為2020年的供應,明年成都市場供應端仍舊高位,結合當前可售存量部分(2400萬㎡),短期內暫不會出現供不應求局面。
預判四:
周期性箱體震動
拼價格拼產品
◆市場預判·成交◆
據克而瑞數據監測,近5年,除2016-2017年受全國市場信心高速提升影響,整體供銷比較低;2018-2019年在全國三穩政策基調下,房地產市場逐步回歸理性,市場供銷呈現良性循環。
2019年平均季度供應約628.5萬㎡,受年終衝刺影響,供應四季度爆發,拉高全年平均供應量;但成交季度平均約552.25萬㎡,走勢較為平穩,全年供銷比約1.13,充分表現成都響應國家政策,市場走勢健康的態勢。預計後市在國家維穩政策基調下,將長期呈現供銷走穩的箱體震動態勢。
當前,高性價比項目依然佔據較強的市場優勢,此現象明年依舊存在。但在未來高價項目逐漸上市,不具性價比情況下,項目價格與價值的匹配將至關重要,產品的打造或將成為取勝關鍵點。區域與價格錯配,價格與產品錯配,產品與區域錯配的,這幾類項目,明年較為危險。
預判五:
板塊分化
冷熱不均持續
半數板塊面臨高壓競爭
◆市場預判·板塊◆
略
預判六:
國資企業霸榜
傳統房企土儲走低
未來市佔格局或將生變
◆房企格局◆
從土儲名單看,國資企業土儲佔據近半壁江山,而傳統房企土儲遠遠不及,頭部房企萬科、中海、保利、華潤、融創、龍湖、恆大、新城入榜。未來市佔格局或將出現較大變化。
據克而瑞數據顯示,成都宅地土儲量排名前三為天投、人居及華潤;其中天投受益於天府新區快速發展獲取大量宅地;人居因戰略擴張今年摘獲9宗新地;華潤因2018年東安湖體育館配套用地待開發;而第四名融創因都江堰文旅項目支撐大量土儲;第五名成都軌交因成都TOD的快速發展,獲得大量配套用地。
因此,目前具有較強產業運營能力的房企在成都較易獲得宅地。
如需獲取克而瑞四川2019詳細版市場年報
請在公眾號後臺留下您的聯繫方式、郵箱和所屬公司
克而瑞,成立於2006年,行業領先的中國房地產大數據應用服務商,現信息覆蓋387個城市。依託強大的專業研究力量和諮詢顧問團隊,克而瑞服務於TOP100強中90%的房地產企業,並為政府、企業和購房者提供房地產線上線下信息服務的全面解決方案。
經過十餘年淬鍊,克而瑞從行業數據到客戶數據,實現了房地產大數據閉環。依託大數據和大研究兩大核心平臺,克而瑞的服務業務覆蓋一手住宅、二手租賃、資產管理、建築建材、證券研究、物業管理研究等。創新研發產品CRIC系統、投資決策系統、數據營銷系統、場景化大屏、CAIC中國房地產資管信息服務平臺等,為大量房企提供了決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