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才知道張繼的《楓橋夜泊》這首詩為什麼是千古名篇

2020-12-14 大漠侃人文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唐朝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這首詩,通過夜泊楓橋時的所見所聞,描繪了楓橋一帶優美靜謐的夜色,抒發了詩人的羈旅愁思。全詩僅28個字,但組織在詩裡卻是豐富多彩的,其中有殘月、有棲鴉、有漁火、有楓林、有鐘聲、有客船。既有遠景和近景,還有有視覺和聲音。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些豐富多彩的景物主要是從聽和看兩個角度來寫的,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有聲有色的秋江夜泊圖。詩裡描繪的色彩、聲響和詩人的黯然愁思的心境完全一致。品讀此詩,使我們仿佛看到詩人孤立霜天,站在船頭,黯然憂思,靜聽著寒山寺的聲聲鐘鳴。

張繼這首詩的確寫盡了寒山寺的夜景。「月落烏啼」季節鮮明,點出夜泊之時;「江楓漁火」畫出夜泊之景,並點出詩人之愁;「姑蘇城外」透出寒山寺的位置;「夜半鐘聲」一句則極富話題性,引起宋元明清歷代文人的爭論。

圖片來源於網絡

唐朝以後,許多文人都在寫楓橋和寒山寺,但由於有張繼的這首詩在先,幾乎所有的描寫這類題材的詩都承續《楓橋夜泊》的意蘊,很難寫出新意和丰采。

說這首詩之所以寫得好,主要是寫作技法高妙。詩人連用殘月、烏啼、寒霜、江楓、漁火這些意象,營造出了一個悽清的意境,讓愁緒漫延於詩的意境之中。詩人還有意把「夜半鐘聲到客船」一句放在最後,使這首詩遠遠超越其他描寫羈旅愁緒的詩,也使寒山寺的鐘聲千年迴響,悠悠不絕,詩的意味也綿綿不盡。

圖片來源於網絡

另外,這首詩語言清爽,不求藻飾,詩人把精心選擇的景物形象,按照它的本來面貌表現出來,看似信手拈來,實則意匠經營,耐人尋味。

相關焦點

  • 讀古詩 知情懷(楓橋夜泊-張繼)
    圖片來自網絡這首《楓橋夜泊》是我所喜歡的唐詩之中最喜歡的幾首其一,也是很小時候就熟記在心了,這麼多年了,讀過的文章詩歌不知多少了,很多時候,獨自時,便會想起這首詩,浮現腦海,甚至感覺身臨其境他的詩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興幽深,事理雙切,對後世頗有影響。但可惜流傳下來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詩是《楓橋夜泊》。再介紹下詩中所提到的幾個地點。楓橋:在今蘇州市閶門外。姑蘇:蘇州的別稱,因城西南有姑蘇山而得名。
  • 楓橋夜泊/張繼(轉載)
    因為當時江南政局比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紛紛逃到今江蘇、浙江一帶避亂,其中也包括張繼。一個秋天的夜晚,詩人泊舟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著這位懷著旅愁的客子,使他領略到一種情味雋永的詩意美,寫下了這首意境清遠的小詩。這首七絕以一愁字統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烏、滿天霜、江楓、漁火、不眠人,造成一種意韻濃鬱的審美情境。
  • 張繼《楓橋夜泊》為何受日本獨愛,寫入日本教科書,幾乎人人會?
    回頭來看唐代大詩人張繼的千古名篇《楓橋夜泊》,被日本獨愛並編入教科書、幾乎人人都會,似乎就不會那麼震驚了。可能還有些匪夷所思:國人耳熟能詳可能是李白《靜夜思》,畢竟《楓橋夜泊》蘊含的意境並非人人都能領悟。
  • 為什麼日本這麼愛《楓橋夜泊》這首詩?
    楓橋夜泊為什麼寒山寺叫寒山寺呢?寒山寺初建於南朝梁時期(公元6世紀初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收藏在美國的明代古畫中的寒山為什麼日本人對寒山寺情有獨鍾呢?當然,主要還是因為仰慕寒山了。寒山詩在海外具有很大的影響。
  • 張繼:我曾在楓橋夜泊
    作者:張風莉我是唐人張繼。也許你根本不會記得我,更不會對我有興趣。因為盛唐詩壇,實在群星璀璨。李白、杜甫的盛名遮住了太多詩人的光華,我自然不是最耀眼的那一個。是一場落榜成全了我。落榜之後,姑蘇城裡那一夜平常的失眠,我創作了《楓橋夜泊》。這首詩,本是我失意心情的自然流露,但我沒想到,它卻讓世人如此喜歡。
  • 張繼的這首詩只有4句,卻連用了9種景象,令人讚不絕口!
    所以在唐代詩人中,張繼不是大家,恐怕也算不上名家。畢竟他的名篇《楓橋夜泊》要是沒有流傳下來的話,可能今天我們就不會知道,古代詩壇還有一個詩人叫張繼了。但是話說回來,張繼僅憑《楓橋夜泊》這一首詩,顯然已經名留千古了。並且詩中寒山寺也拜其所賜,成為遠近馳名的遊覽勝地。究其原因,自然是因為寫得好了。那麼這首詩到底好在哪裡呢?
  • 唐詩五萬首,日本人為何獨愛張繼的《楓橋夜泊》?
    《楓橋夜泊》在我國流傳很廣,在日本更是無人不知,火爆程度中國不能比。清代學者俞樾在《新修寒山寺記》中說:「凡日本文墨之士鹹造廬來見,見則往往言及寒山寺,且言其國三尺之童,無不能誦是詩者。」據說但凡有一點文化品位的日本人家裡都會有一張《楓橋夜泊》的石碑拓片。唐詩五萬首,為什麼日本人獨愛張繼的《楓橋夜泊》?從民族文化上看,源於日本人的寒山文化與寒山寺情結。兩者持續時間之長,將近千年之久。而這都離不開日本人對唐文化的信仰和對詩僧寒山的崇拜。
  • 古詩詞鑑賞-《楓橋夜泊》唐.張繼
    2.夜泊:夜間把船停靠在岸邊。 3.烏啼:一說為烏鴉啼鳴,一說為烏啼鎮。 4.霜滿天:霜,不可能滿天,這個「霜」字應當體會作嚴寒;霜滿天,是空氣極冷的形象語。 5.江楓:一般解釋作「江邊楓樹」,江指吳淞江,源自太湖,流經上海,匯入長江,俗稱蘇州河。
  • 日本人為何獨愛張繼的《楓橋夜泊》,還寫入日本教科書
    分析一首詩的內容及情感,往往需要先去了解其歷史背景,了解後我們發現張繼是不幸的,沒有生在才人輩出的盛唐時代,相反飽受安史之亂之苦,羈旅一生浪蕩天涯。然而同時他也是幸運的,正是這一特殊的時代,特殊的經歷,特殊的夜晚,孕育出了這首傳於後世百年的佳作—《風橋夜泊》。
  • 唐代詩人張繼的這首詩,開頭2句意境唯美,堪稱千年絕唱!
    前段時間網友流傳有一首唐詩在加拿大火了,那就是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 這首詩對中國網友來說都很熟悉,上學的時候都學過這首很有意境的詩,那為什麼會在加拿大爆紅網絡呢?這就源於一位愛好書法的老大爺。
  • 張繼的詩有哪些?張繼的詩詞全集8首
    唐代詩人張繼,張繼(約715~約779)字懿孫,漢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詩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據諸家記錄,僅知他是天寶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進士。大曆中,以檢校祠部員外郎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鹽鐵判官。他的詩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興幽深,事理雙切,對後世頗有影響。
  • 每日詩話:張繼一首六言絕句,超越《楓橋夜泊》寫出了曠世的孤寂
    次句交代歸山的去處,就是那一片青山,未來的生涯將與這青山相依相伴。去青山不是為了享受生活,因為青山之中只有空林,而空林之中只有白雪,表達詩人孤寒高潔之志。尾聯緊扣「歸」字,歸山之路不但無人相伴,甚至連個路人都沒有,更加凸顯了詩人的孤寂。柳宗元的《江雪》被認為是最孤獨的一首詩。但是垂釣之人仍有所期待,有所執著。其孤獨在於形而不在於心。
  • 張繼的楓橋夜泊物語
    楓橋夜泊物語大唐,自古以來第一個盛世。而此時,開元盛世已過了十多年了。李隆基,一個在戲曲方面很有造詣的皇帝,被梨園子弟尊為聖人。大唐經過貞觀年間的積累,國民經濟得到了很大提升。楊國忠,奸賊一個,大唐國運倒在這兩人手中。天保十二年,張繼進士及第,沒想到僅僅兩年後,安祿山和史思明以誅殺奸賊楊國忠為名帶兵攻入長安,李隆基及一幹文武倉皇奔走,雖在馬嵬殺了楊國忠和楊玉環,但不是李隆基本心。朝中文士也紛紛出逃避難。寒秋,肅殺之氣。張繼隻身逃到江蘇姑蘇城。文士被逼到此種境地也算是悲劇。
  • 張繼夜宿楓橋寫下一首詩,詩作意境唯美動人,成為流傳千古的名作
    ,於是在這樣的情境下,一首流傳千古的詩作便從張繼的口中吟出: 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張繼此詩絕妙之處在於用記敘的方式描寫了夜泊楓橋時的情景,又運用了靜態與動態結合的手法描寫了人與景的協調。
  • 唐代詩人之所以流行,是因為有一首詩和兩行詩千古流傳開來
    唐代詩人張繼是盛唐時期的詩人,與李白、杜甫、王維等詩人相比,張繼是最不引人注目的。張繼、劉長卿和顧匡的友誼。古人推崇張繼詩,特別是《楓橋夜泊》詩,使張繼出名。歌手的歌《濤聲依舊》使這首詩更受歡迎。這首詩讀得沒完沒了,讀後讓人感到輕鬆愉快。
  • 《楓橋夜泊》:日本人最愛的唐詩,被列入小學課本,人人都會背
    而這首小詩,直接將張繼推向中國頂級詩人的殿堂,而這首詩,便是《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雖然只有短短二十八個字,但卻在中國引發了巨大反響。特別是自宋代以來,這首詩被詩人們反覆詠唱, 直至清代而不衰。
  • 日語中唐詩楓橋夜泊
    大家都知道,中國五千年燦爛文化對以儒家文化為主導的東亞各國形成了深遠的影響,即使在現當代我們仍然能夠從各國的文化體系中看到。其中首推日本,比較全方位的繼承和發揚了中國的傳統文化。特別是在李唐盛世,日本通過遣唐使的方式從各方面系統學習了中國的政治制度,建築設計,民生政策以及文化活動等。
  • 欣賞《楓橋夜泊 / 夜泊楓江》等三幅書法作品及創作特點
    一、行書作品唐 · 張繼《楓橋夜泊 / 夜泊楓江》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作者:馮彬藏墨行書作品:唐 · 張繼《楓橋夜泊 / 夜泊楓江》,作者:馮彬藏墨筆者今天帶來的拙作分別是唐 · 張繼《楓橋夜泊 / 夜泊楓江》詩、唐 · 劉禹錫《浪淘沙·其一》詩、近代毛澤東的《七律
  • 一首千古絕唱的小詩:抓住瞬間即是永恆
    寒山寺本是蘇州城外一座普通的小寺,名不見經傳,卻因一首小詩而名揚天下,成為千古旅遊勝地。在唐代詩人中,他算不上是個名家,但一首小詩卻流傳千古,他也成了家喻戶曉的詩人。他滿腹愁腸,租了一條小船,泛舟而下,來到了蘇州城外的楓橋附近。此時正值秋天,江南的夜晚,清幽冷寂,寒意方濃,但江南水鄉夜色正美,吸引著這位落第歸鄉的遊子。「新秋松影下,半夜鐘聲後。」
  • 「聲動」《楓橋夜泊》用四地方言來讀,你能聽懂嗎?
    楓 橋 夜 泊(唐·張繼)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上海、蘇州、桐廬、黃山方言怎麼讀這首詩?張繼,字懿孫,唐代詩人。他的詩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興幽深,事理雙切,對後世頗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