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我曾在楓橋夜泊

2021-01-07 唐詩宋詞天地

作者:張風莉

我是唐人張繼。

也許你根本不會記得我,更不會對我有興趣。因為盛唐詩壇,實在群星璀璨。李白、杜甫的盛名遮住了太多詩人的光華,我自然不是最耀眼的那一個。

是一場落榜成全了我。落榜之後,姑蘇城裡那一夜平常的失眠,我創作了《楓橋夜泊》。

這首詩,本是我失意心情的自然流露,但我沒想到,它卻讓世人如此喜歡。我不是組合意象的高手,但學者對它的解讀遠遠超出了我的預料。

一千多年來,我本已沉沉睡去,但世人給我的讚譽實在太多,讓我不得不穿越時空向你們道謝。

說起來其實挺丟人的,我曾經是個失敗者。十年寒窗,頭懸梁,錐刺股,勤學苦讀為的就是一朝考中,享受插花遊街,「春風得意馬蹄疾」的榮光,但是榜上末處是孫山,張繼更在孫山外。我落榜了!

瓊林宴上,沒有我的一席之地,故京城再好,再無留戀。我只好收拾行裝,回家療傷。

途經蘇州時,我在楓橋下停船過夜。蘇州水鄉,秋夜幽美。但旖旎之地,我不是歸人,我是過客。

清冷客舍,默然獨臥,睡意全無。腦海裡浮現的儘是多年追夢的艱辛,夜涼如水,又似有莫名鄉愁浮上心頭。

明日一別,不知何時再見蘇州?我悄悄地起身,佇立船頭。陣陣清涼的夜風吹過,這楓橋的風啊,你能否吹走我心中的憂愁?

是夜已深了嗎?月兒已經西斜。遠處一聲鳥啼,聲音嘶啞,那必是烏鴉吧。它繞樹三匝,無枝可依,聲聲鳴叫,叫得這夜也更加黯然。

夜色是如此的濃重,天上星辰寥落,亦如清霜,那遙遠的天邊,也該是霜結千草了吧?

江水清清,無聲流淌。江邊的那棵楓樹,已屹立了千年,只為了讓我一睹它的容顏。今夜,看過你的風姿,再也無法遺忘,就讓它也活在我的詩篇中吧。

江面上,閃閃爍爍的是什麼?是漁火。一點漁火,一戶人家。

一戶人家,一處亮光。他們還在捕魚嗎?為什麼深夜也無眠?

突然,就在這一念之間,我釋然了,我不再囿於自己的落榜之痛而不可自拔,因為同在江湖之上,我們誰人的生活不艱辛呢?

我踅回船艙,和衣靜臥。只待來年,蟾宮折桂,衣錦還鄉。

夜,是那樣的深,那樣的靜。

我想在這樣的夜晚,世界靜美無聲,和著我已不再失意的心情,乾脆寫首小詩吧。

就在我提筆之時,我的耳畔響起了曠遠的鐘聲。一聲,兩聲,它是寒山寺的鐘聲吧。它是警示後人嗎,要不為何在深夜響起?

我睡在這簡陋的客船,終於詩興難抑,隨口吟出一首七絕,便是《楓橋夜泊》。

說來羞愧,我一生作詩僅數十首,真是枉擔詩人之名。所幸這首拙作深受世人抬愛,我才沾了它的光,而沒有被歷史的煙塵徹底淹沒。

聽說有音樂人,對這首愚作也頗感興趣,深為詩之意境所迷醉,故作詞譜曲,廣為傳唱,一度流行。

感謝世人給我的榮幸。直到現在,我都不知道,是我給了這首詩以生命,還是這首詩延續了我的生命。

作者:張風莉:筆名雨楓,中學語文教師,甘肅省白銀市作協會員,《唐詩宋詞古詩詞》專欄作家。

相關焦點

  • 楓橋夜泊/張繼(轉載)
    這是因為,詩人在楓橋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鮮明深刻、最具詩意美的感覺印象,就是這寒山寺的夜半鐘聲。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固然已從各方面顯示出楓橋夜泊的特徵,但還不足以盡傳它的神韻。在暗夜中,人的聽覺升居為對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而靜夜鐘聲,給予人的印象又特別強烈。
  • 讀古詩 知情懷(楓橋夜泊-張繼)
    楓橋夜泊唐 張繼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圖片來自網絡這首《楓橋夜泊》是我所喜歡的唐詩之中最喜歡的幾首其一,也是很小時候就熟記在心了,這麼多年了,讀過的文章詩歌不知多少了,很多時候,獨自時,便會想起這首詩,浮現腦海,甚至感覺身臨其境
  • 古詩詞鑑賞-《楓橋夜泊》唐.張繼
    2.夜泊:夜間把船停靠在岸邊。 3.烏啼:一說為烏鴉啼鳴,一說為烏啼鎮。 4.霜滿天:霜,不可能滿天,這個「霜」字應當體會作嚴寒;霜滿天,是空氣極冷的形象語。 5.江楓:一般解釋作「江邊楓樹」,江指吳淞江,源自太湖,流經上海,匯入長江,俗稱蘇州河。
  • 張繼的楓橋夜泊物語
    楓橋夜泊物語大唐,自古以來第一個盛世。而此時,開元盛世已過了十多年了。李隆基,一個在戲曲方面很有造詣的皇帝,被梨園子弟尊為聖人。大唐經過貞觀年間的積累,國民經濟得到了很大提升。天保十二年,張繼進士及第,沒想到僅僅兩年後,安祿山和史思明以誅殺奸賊楊國忠為名帶兵攻入長安,李隆基及一幹文武倉皇奔走,雖在馬嵬殺了楊國忠和楊玉環,但不是李隆基本心。朝中文士也紛紛出逃避難。寒秋,肅殺之氣。張繼隻身逃到江蘇姑蘇城。文士被逼到此種境地也算是悲劇。只因當朝皇帝寵幸後宮寵幸奸佞不聽忠言,致使被蒙蔽,受災難的還是老百姓。
  • 唐詩五萬首,日本人為何獨愛張繼的《楓橋夜泊》?
    《楓橋夜泊》在我國流傳很廣,在日本更是無人不知,火爆程度中國不能比。清代學者俞樾在《新修寒山寺記》中說:「凡日本文墨之士鹹造廬來見,見則往往言及寒山寺,且言其國三尺之童,無不能誦是詩者。」據說但凡有一點文化品位的日本人家裡都會有一張《楓橋夜泊》的石碑拓片。唐詩五萬首,為什麼日本人獨愛張繼的《楓橋夜泊》?從民族文化上看,源於日本人的寒山文化與寒山寺情結。兩者持續時間之長,將近千年之久。而這都離不開日本人對唐文化的信仰和對詩僧寒山的崇拜。
  • 日本人為何獨愛張繼的《楓橋夜泊》,還寫入日本教科書
    如果說起張繼,可能大對數人對這個名字感到陌生,但一提起《楓橋夜泊》想必已是婦孺皆知了。作者本身名聲不顯,但能夠在詩歌迸發的盛世大唐中留下光輝一筆,在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詩人的傳世佳作中殺出重圍並且流傳於海外的,張繼也算獨一人了。
  • 現在才知道張繼的《楓橋夜泊》這首詩為什麼是千古名篇
    唐朝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這首詩,通過夜泊楓橋時的所見所聞,描繪了楓橋一帶優美靜謐的夜色,抒發了詩人的羈旅愁思。全詩僅28個字,但組織在詩裡卻是豐富多彩的,其中有殘月、有棲鴉、有漁火、有楓林、有鐘聲、有客船。既有遠景和近景,還有有視覺和聲音。
  • 張繼《楓橋夜泊》為何受日本獨愛,寫入日本教科書,幾乎人人會?
    回頭來看唐代大詩人張繼的千古名篇《楓橋夜泊》,被日本獨愛並編入教科書、幾乎人人都會,似乎就不會那麼震驚了。可能還有些匪夷所思:國人耳熟能詳可能是李白《靜夜思》,畢竟《楓橋夜泊》蘊含的意境並非人人都能領悟。
  • 日語中唐詩楓橋夜泊
    我是日語教學交流諮詢平臺張老師。大家都知道,中國五千年燦爛文化對以儒家文化為主導的東亞各國形成了深遠的影響,即使在現當代我們仍然能夠從各國的文化體系中看到。其中首推日本,比較全方位的繼承和發揚了中國的傳統文化。特別是在李唐盛世,日本通過遣唐使的方式從各方面系統學習了中國的政治制度,建築設計,民生政策以及文化活動等。
  • 欣賞《楓橋夜泊 / 夜泊楓江》等三幅書法作品及創作特點
    一、行書作品唐 · 張繼《楓橋夜泊 / 夜泊楓江》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作者:馮彬藏墨行書作品:唐 · 張繼《楓橋夜泊 / 夜泊楓江》,作者:馮彬藏墨筆者今天帶來的拙作分別是唐 · 張繼《楓橋夜泊 / 夜泊楓江》詩、唐 · 劉禹錫《浪淘沙·其一》詩、近代毛澤東的《七律
  • 《楓橋夜泊》:日本人最愛的唐詩,被列入小學課本,人人都會背
    而這首小詩,直接將張繼推向中國頂級詩人的殿堂,而這首詩,便是《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雖然只有短短二十八個字,但卻在中國引發了巨大反響。特別是自宋代以來,這首詩被詩人們反覆詠唱, 直至清代而不衰。
  • 每日詩話:張繼一首六言絕句,超越《楓橋夜泊》寫出了曠世的孤寂
    空空的林下只有白雪在等著我,幽深的古道之上,只有我孤獨的背影向著山的方向踽踽而行。首句破題交代歸山的原因,沒有什麼心事了,所以產生了歸山之念,歸山即是歸隱山林之意。次句交代歸山的去處,就是那一片青山,未來的生涯將與這青山相依相伴。去青山不是為了享受生活,因為青山之中只有空林,而空林之中只有白雪,表達詩人孤寒高潔之志。
  • 為什麼日本這麼愛《楓橋夜泊》這首詩?
    楓橋夜泊為什麼寒山寺叫寒山寺呢?寒山寺初建於南朝梁時期(公元6世紀初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日本高僧空海即弘法大師像,他曾去寒山寺求法在唐代,日本高僧空海(774年-835年)曾隨遣唐使前來大唐。他一路艱辛,輾轉多地,參拜寒山寺。也許,這是日本人與寒山寺的最早的親密接觸。 三年後,空海回日本弘揚佛法。
  • 張繼的詩有哪些?張繼的詩詞全集8首
    唐代詩人張繼,張繼(約715~約779)字懿孫,漢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詩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據諸家記錄,僅知他是天寶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進士。大曆中,以檢校祠部員外郎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鹽鐵判官。他的詩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興幽深,事理雙切,對後世頗有影響。
  • 張繼的這首詩只有4句,卻連用了9種景象,令人讚不絕口!
    所以在唐代詩人中,張繼不是大家,恐怕也算不上名家。畢竟他的名篇《楓橋夜泊》要是沒有流傳下來的話,可能今天我們就不會知道,古代詩壇還有一個詩人叫張繼了。但是話說回來,張繼僅憑《楓橋夜泊》這一首詩,顯然已經名留千古了。並且詩中寒山寺也拜其所賜,成為遠近馳名的遊覽勝地。究其原因,自然是因為寫得好了。那麼這首詩到底好在哪裡呢?
  • 蘇州旅遊之寒山寺楓橋風景區:江楓從來一對橋,寒山拾得兩神仙
    話說唐朝至德元年(756)後,襄州(今湖北襄樊)人張繼萌生了漫遊江浙之念。張繼天寶十二年(753)進士,曾擔任過軍事幕僚,後來又做過鹽鐵判官,也屬於慕僚職務。唐代宗大曆年間擔任檢校祠部郎中,負責祠廟祭祀、天文方面的事。
  • 「聲動」《楓橋夜泊》用四地方言來讀,你能聽懂嗎?
    楓 橋 夜 泊(唐·張繼)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上海、蘇州、桐廬、黃山方言怎麼讀這首詩?張繼,字懿孫,唐代詩人。他的詩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興幽深,事理雙切,對後世頗有影響。
  • 唐代詩人張繼的這首詩,開頭2句意境唯美,堪稱千年絕唱!
    前段時間網友流傳有一首唐詩在加拿大火了,那就是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 這首詩對中國網友來說都很熟悉,上學的時候都學過這首很有意境的詩,那為什麼會在加拿大爆紅網絡呢?這就源於一位愛好書法的老大爺。
  • 唐詩鑑賞:1200多年前,蘇州城外楓橋下,秋夜憂愁到如今
    是的,這首詩就是《楓橋夜泊》,作者張繼。關於張繼,留下史料很少,我們只知道他是襄陽或南陽人,博學多才,公元753年中進士,與皇甫冉、劉長卿是知交好友,病故於洪州鹽鐵判官任上。張繼流傳下來的不到50首,這首《楓橋夜泊》是他的代表作。
  • 日本人最喜歡的一首唐詩,被列入小學課本,網友:壯哉我大唐!
    日本人最喜歡的一首唐詩,被列入小學課本,網友:壯哉我大唐! 近代著名文學家魯迅先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以為一切好詩,到唐朝已被做完,此後倘非翻出如來掌心之『齊天大聖』大可不必再動手了」。其意思就是說中國古代的好詩在唐朝已經創作完了,後來人要想寫古詩就要先去熟讀唐詩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