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動」《楓橋夜泊》用四地方言來讀,你能聽懂嗎?

2021-01-11 上海發布

楓 橋 夜 泊(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上海、蘇州、桐廬、黃山方言怎麼讀這首詩?

張繼,字懿孫,唐代詩人。他的詩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興幽深,事理雙切,對後世頗有影響。但可惜流傳下來的不到50首,最著名的就是《楓橋夜泊》。

方言小百科

桐廬話的「霜」的讀音,是一個不同於其他方言的翹舌音。寒這個字讀音同「岸」,半字這個讀音同「辦」。桐廬也是詩歌之鄉,有些字在桐廬方言裡沒有這個讀音,如「漁」。

黃山話,「霜」讀音同「數,「寒」讀音同「杭」,「客」居然和粵語的「客」相同。都說粵語的音保留的古音最多,難道古人的「客」字就是這麼發音的嗎?

讀 詩 的 TA 們

上海人民

廣播電臺

長三角之聲

主持人沈蕾

蘇州廣電

總臺

新聞綜合頻率

主持人汪樂英

桐廬縣融媒體中心

主持人

凌軒

黃山廣電臺融媒體中心

主持人

洪書秀

閒話長三角,教你用方言讀詩,你學會了嗎?

資料:FM89.9上海人民廣播電臺長三角之聲

編輯:阮天霖

相關焦點

  • 讀古詩 知情懷(楓橋夜泊-張繼)
    楓橋夜泊唐 張繼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圖片來自網絡這首《楓橋夜泊》是我所喜歡的唐詩之中最喜歡的幾首其一,也是很小時候就熟記在心了,這麼多年了,讀過的文章詩歌不知多少了,很多時候,獨自時,便會想起這首詩,浮現腦海,甚至感覺身臨其境
  • 楓橋夜泊/張繼(轉載)
    「霜滿天」的描寫,並不符合自然景觀的實際(霜華在地而不在天),卻完全切合詩人的感受:深夜侵肌砭骨的寒意,從四面八方圍向詩人夜泊的小舟,使他感到身外的茫茫夜氣中正瀰漫著滿天霜華。整個一句,月落寫所見,烏啼寫所聞,霜滿天寫所感,層次分明地體現出一個先後承接的時間過程和感覺過程。而這一切,又都和諧地統一於水鄉秋夜的幽寂清冷氛圍和羈旅者的孤孑清寥感受中。從這裡可以看出詩人運思的細密。
  • 日語中唐詩楓橋夜泊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中國唐詩《楓橋夜泊》日語中的讀法。中文唐詩:楓橋夜泊 張繼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日語唐詩《楓橋夜泊》:楓橋夜泊 張継月落ち烏啼いて霜天に満つ   江楓漁火愁眠に対す
  • 張繼:我曾在楓橋夜泊
    也許你根本不會記得我,更不會對我有興趣。因為盛唐詩壇,實在群星璀璨。李白、杜甫的盛名遮住了太多詩人的光華,我自然不是最耀眼的那一個。是一場落榜成全了我。落榜之後,姑蘇城裡那一夜平常的失眠,我創作了《楓橋夜泊》。這首詩,本是我失意心情的自然流露,但我沒想到,它卻讓世人如此喜歡。我不是組合意象的高手,但學者對它的解讀遠遠超出了我的預料。
  • 張繼的楓橋夜泊物語
    楓橋夜泊物語大唐,自古以來第一個盛世。而此時,開元盛世已過了十多年了。李隆基,一個在戲曲方面很有造詣的皇帝,被梨園子弟尊為聖人。大唐經過貞觀年間的積累,國民經濟得到了很大提升。一輪孤月懸於空,周圍只有點點寒星微弱地閃爍。「呱、呱、呱」……一隻烏鴉在樹上亂叫。突然,張繼一個酒瓶向樹上飛去,你這隻烏鴉亂叫什麼?還未到冬季,為何出來這麼早?你和長安的烏鴉有什麼區別嗎?所謂天下烏鴉一般黑,看到我落難,卻叫得像只青蛙一樣,黑夜看不見黑色的烏鴉,你也只會隱藏於黑暗中嘲笑這世道吧。或者你也有自己的苦衷?
  • 張繼《楓橋夜泊》為何受日本獨愛,寫入日本教科書,幾乎人人會?
    回頭來看唐代大詩人張繼的千古名篇《楓橋夜泊》,被日本獨愛並編入教科書、幾乎人人都會,似乎就不會那麼震驚了。可能還有些匪夷所思:國人耳熟能詳可能是李白《靜夜思》,畢竟《楓橋夜泊》蘊含的意境並非人人都能領悟。
  • 日本人為何獨愛張繼的《楓橋夜泊》,還寫入日本教科書
    自此後,每來中國遊歷的日本學子及遊客大多會到寒山寺一遊,在他們心中這也許是另一個禪學聖地。近代著名文學家陳衍在評價《楓橋夜泊》時曾說過「天下有其名甚大而其實平平無奇者,蘇州寒山寺以張繼一詩膾炙人口,至日本人尤婦孺皆知」,可見這首詩對日本的影響是有多麼深遠。
  • 古詩詞鑑賞-《楓橋夜泊》唐.張繼
    【注釋】 1.楓橋:在今蘇州市閶門外。 2.夜泊:夜間把船停靠在岸邊。 3.烏啼:一說為烏鴉啼鳴,一說為烏啼鎮。 4.霜滿天:霜,不可能滿天,這個「霜」字應當體會作嚴寒;霜滿天,是空氣極冷的形象語。 5.江楓:一般解釋作「江邊楓樹」,江指吳淞江,源自太湖,流經上海,匯入長江,俗稱蘇州河。
  • 欣賞《楓橋夜泊 / 夜泊楓江》等三幅書法作品及創作特點
    筆者從事書法練習以來,對行草書寫法情有獨鍾,尤其對王羲之,米芾的行草風格佩服得五體投地,通過長期的磨練慢慢地也形成了自己的書寫風格,這也是大部分書家經過長期的臨帖後,再通過日後的刻苦練習必將形成具有自己獨特個性的書體,正如毛澤東經過一段時間的書寫後形成線條飄逸、手法誇張的「毛體」。
  • 《楓橋夜泊》:日本人最愛的唐詩,被列入小學課本,人人都會背
    而這首小詩,直接將張繼推向中國頂級詩人的殿堂,而這首詩,便是《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雖然只有短短二十八個字,但卻在中國引發了巨大反響。特別是自宋代以來,這首詩被詩人們反覆詠唱, 直至清代而不衰。
  • 中國難懂的3種方言:老外學不會,當地人都難聽懂,是你家鄉嗎?
    比如一個廣西的朋友跟湖南人生活在一起很久了,他也沒搞清楚「小妹陀」這個稱呼究竟該在什麼時候用呢?是所有的女孩子都可以這麼用的嗎?還是只能對小女孩用?當我告訴他長沙人叫男孩叫伢子的時候,他更加驚訝了:跟「人伢子」有什麼關係嗎?為什麼取這麼個可怕的名字?
  • 用浙江多地方言讀《詩經》 聲音美到你不敢聽!
    「 小時候讀詩經,總覺得有些詩詞的韻腳拗口又不舒服,沒想到用方言讀起來還別有一番韻味。我們的方言也可以這樣『高大上』!」朗讀者汪旭瑩這樣感嘆。為此,針對紹興家長的「難題」,徐越教授建議:家長可以從家庭生活開始,給孩子營造一個說方言的環境讓他們學習方言。方言的「土」是存古這份珍貴你可知?「方言是語言的歷史沉澱,是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一切的地域文化都必須要用方言來表達。」
  • 現在才知道張繼的《楓橋夜泊》這首詩為什麼是千古名篇
    唐朝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這首詩,通過夜泊楓橋時的所見所聞,描繪了楓橋一帶優美靜謐的夜色,抒發了詩人的羈旅愁思。全詩僅28個字,但組織在詩裡卻是豐富多彩的,其中有殘月、有棲鴉、有漁火、有楓林、有鐘聲、有客船。既有遠景和近景,還有有視覺和聲音。
  • 為什麼日本這麼愛《楓橋夜泊》這首詩?
    楓橋夜泊為什麼寒山寺叫寒山寺呢?寒山寺初建於南朝梁時期(公元6世紀初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他一路艱辛,輾轉多地,參拜寒山寺。也許,這是日本人與寒山寺的最早的親密接觸。 三年後,空海回日本弘揚佛法。待他圓寂後,被日本醍醐天皇追賜法號弘法大師。在清代康熙年間,皇家正式賜封寒山為「和聖」,賜封拾得為「合聖」。日本人,自詡為大和民族,對這個和,當然是頗有好感的。從中可以看出,中國文化對日本文化的影響。
  • 唐詩五萬首,日本人為何獨愛張繼的《楓橋夜泊》?
    《楓橋夜泊》在我國流傳很廣,在日本更是無人不知,火爆程度中國不能比。清代學者俞樾在《新修寒山寺記》中說:「凡日本文墨之士鹹造廬來見,見則往往言及寒山寺,且言其國三尺之童,無不能誦是詩者。」據說但凡有一點文化品位的日本人家裡都會有一張《楓橋夜泊》的石碑拓片。唐詩五萬首,為什麼日本人獨愛張繼的《楓橋夜泊》?從民族文化上看,源於日本人的寒山文化與寒山寺情結。兩者持續時間之長,將近千年之久。而這都離不開日本人對唐文化的信仰和對詩僧寒山的崇拜。
  • 為什麼浙江方言聽起來像日語?
    來自江蘇的黃建香是上海交大日語系副教授,她曾承認,在學日語時「因為出生在吳地能佔到這方面便宜而沾沾自喜」。為什麼浙江話跟日語如此相近,它們有什麼歷史淵源嗎? 準確來說,「浙江話」並不是一種語言。面積只有10萬平方公裡的浙江省內,同時存在著吳語、閩語、客家話、贛語、官話……多種不同的方言。
  • 你知道你的名字用日語怎麼說嗎?
    你自己的名字知道用日語怎麼說嗎?有些同學不會說還專門去查字典,但是查也不一定查得對。今天tokei醬就和大家來科普一下我們的中文名用日語怎麼來念。方法不止一種,名字只是一個稱呼,我們的目的關鍵是讓對方聽懂並記住。
  • 「日語共讀」窗邊的小豆豆(26)
    要是哪個大人看到這幅景象,大概會哿陘「這麼小的孩子,能聽懂這麼難的話嗎?」但是,實際上,小孩子不管看上去有多麼小,對真正有趣的事情,是絕對能夠聽懂的。今日、學校の晝休みに、「今晩、新しい電車、來るわよ」と、ミヨちゃんが、いった。ミヨちゃんは、校長先生の三番目の娘で、トットちゃんと同級だった。
  • 最常用的四個日語關西話句型!
    其實只需要掌握幾個常用的句型,我們就能聽懂大部分的關西話了!今天小編就找了四個最常用的關西話,我們一起學起來吧!咱們先來聽聽音頻,猜猜這幾個句子的意思吧!比如「できない」,關西話就說成「でけへん」。「~へん」有兩種聲調,讀降調就是表示否定;讀作升調的時候,就是表示詢問或者建議。比如音頻的前兩句(括號裡為標準語說法):まだ、帰れへんの?(まだ帰らないの?)還不回去嗎?うん、まだ帰れへん。(うん、まだ帰らない)嗯,還不回去。
  • 江蘇難被聽懂的一種地域方言,保留了更多的古字讀音,屬吳語方言
    這種比較讓遊客難以被聽懂的方言就是常州話。江蘇各個城市的方言文化各有特色,每一個城市都在大力保護本地的城市語言文化,畢竟在悠久的城市歷史上,它們也有自己的發展特色,從而深深地打上了本地城市的烙印,所以常州話也是其中之一,只是在對很多外地人看來,這個城市的方言同樣卻難以被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