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小店是城市的生機,也是最美妙的風景。有別於大型商場和連鎖商鋪,個性小店折射出時代鏡像,為城市日常營造別樣生態,更是我們愛上海的理由。
澎湃新聞-私家地理推出系列探訪「上海小店故事」,走近上海最具個性的一批小店和它們背後的主人。這是一個好吃、好喝、好逛、好玩的城市,小店是它基因裡重要的一部分。
一家可以稱得上是「網紅」的舒芙蕾甜品店「芙蕾咖啡館」,坐落在水城路上一個毫不起眼的角落上,周圍沒有來來往往的時髦男女和精品咖啡館,只有隔壁百無聊賴的美甲店店員向我頻頻招手。
推開門,暖洋洋的熱氣襲來。眼前出現的也不是一家典型網紅甜點店的模樣,不大的店面,暗綠的牆,深色的沙發卡座,倒是像一家特別舒服的家庭咖啡館。一整面牆用來畫卡通風格的牆繪,顏色鮮明,櫃檯前正對著門的地方擺著一臺黑膠唱機,此時唱盤緩緩轉動,是張國榮的歌。店裡的女招待忙著向我打招呼,一位老先生從櫃檯後走出,遞給我菜單,「先看一看。」
店面小而緊湊,不乏溫馨 本文圖均為 錢成熙 攝他的普通話帶著明顯的廣東口音,便是這家店的主人馮智賢了。周圍人常叫他馮師傅,因為他是大廚出身,十幾歲便開始學做法國菜和義大利菜。1980到1990年代,他先後在香港和臺灣的幾家五星級酒店工作,從大師傅、主廚做到餐飲部經理。許多香港名人都是他的客人,他驕傲地從店裡的書架上翻出當年的老照片,找到了當年接待歐洲小姐的照片,還有為劉德華製作他的拿手「巴黎20年甜酒煮班戟」的珍貴報紙報導。
當年與劉德華的合影(左為馮智賢)2005年,馮智賢在上海開了自己第一家餐廳,就是位於仙霞路的「香港點心皇」。這家港式點心店一開就是13年,直到2018年,仙霞路開始大規模改造,拆除違建,香港點心皇便在其列。即便是2年後的今天,網際網路上還能見到這家點心店當年的「遺蹟」。在「大眾點評」平臺上,還留著拆遷前,戀戀不捨的食客們趕在最後期限到來前飽餐一頓的告別留言。再在當年關於仙霞路拆遷的新聞報導中,也充斥著「最讓人不捨得便是香港點心皇」這樣的字眼。
當年的「香港點心皇」,除了傳統的港式點心外,最出名的便是兩道甜品,舒芙蕾和香橙蝴蝶(也就是巴黎20年甜酒煮班戟)。尤其是舒芙蕾,翻找當年的美食博主所寫的食評,它的出鏡率很高,博主們也都對它都讚不絕口。許多人都說,那是全上海「最好吃的舒芙蕾」。
馮智賢的招牌舒芙蕾因此,在香港點心皇閉店之後,他思來想去,決定開一家咖啡館,賣舒芙蕾。他說自己有點累了。開茶餐廳,面積大,廚房複雜,需要的人手也多,成本相應也高。雖然熟客都在,但他不想再重複那13年。
「芙蕾咖啡館」在「香港點心皇」停業78天後開始營業,距離原店不遠,只是面積上迷你許多,店裡只能容納三桌,從側門出去,是另一間小房間,又可以坐三桌客人,就是小店的全部。
雖然店面很小,但還是擺了一臺黑膠唱機這裡賣舒芙蕾,也賣紅豆沙、糖水、奶凍這樣的原來店裡就有的老式香港甜品。做好的奶凍的底,馮先生會將它放在櫃檯上晾涼,再放進冰箱。如果你提前預定或是店裡不忙,馮先生也會在你面前,現場削橙子、倒酒、點火、擺盤,做他的拿手「香橙小蝴蝶」。舒芙蕾則是店裡的靈魂。為了節省成本,小店沒多請幫手,加上女招待,就兩個人服務。而所有的舒芙蕾,都是馮智賢在客人點單後,現場親手製作的。
我好奇地站在櫃檯邊,圍觀了他製作一個舒芙蕾的全過程。
先給舒芙蕾杯邊緣抹上一層糖,「好的舒芙蕾吃起來,邊緣要有糖沒有完全融化的沙沙口感。」
再打一個雞蛋,分離蛋清蛋黃,用蛋黃和牛奶做成蛋黃醬,再細心地打發蛋清。
使用的雞蛋也有講究。「我一開始用蘭皇雞蛋(採用日本技術的可生食不含沙門氏菌的雞蛋品牌,比較昂貴),後來發現它的蛋腥味很重,趕緊換了其他蛋。」
打發的蛋白和蛋黃醬混合在舒芙蕾杯中,就可以放進預熱好的烤箱了。但是,馮智賢會最後用手腕內側輕敲碗底,排出多餘的空氣。「有時候一天要做一百多個,手都拍疼了。」他說,「這也不是誰教我的,而是我自己想出來的。」
烤箱中的舒芙蕾慢慢膨脹的過程很有趣這是一個原味舒芙蕾。馮智賢告訴我,原先並沒有隻加蛋奶的「原味舒芙蕾」,比較經典的法式口味是檸檬或是香橙甜酒。十二三年前,「香港點心皇」還在的時候,一位老客人帶了一位從澳大利亞來的朋友,請他做了一次原味舒芙蕾,告訴他,這是「澳大利亞的最新流行口味」,就這樣,他成了上海第一家做「原味舒芙蕾」的人,也漸漸成了最受食客歡迎的口味。怎樣的舒芙蕾算是成功的舒芙蕾呢?其實有許多標準。
比如之前提到的砂糖的口感,或是成品舒芙蕾膨脹起來的高度,得和舒芙蕾杯成1:1的比例。上層餅皮,最好有些韌,下層還有些溼度,整個舒芙蕾嘗起來像一朵蓬鬆的、捉不住的雲朵。
當然,因為是雲朵,它能留住的時間也不長,如果你不及時將它吃掉,5分鐘之後,它會塌陷。「有一位大廚做到過7分鐘,7分鐘後,也就塌了。」馮智賢告訴我。
所以他做好的舒芙蕾一上來,如果客人在忙著拍照,他就要來催一催了,「要塌啦,趕緊吃。」
達到這樣的標準,最仰仗的便是馮智賢的經驗。「舒芙蕾,我已經做了四十年了,我現在只憑受手上的感覺。」
他舉了個例子。薑汁撞奶裡薑汁的溫度,要在82攝氏度,是最完美的。他可以不用溫度計,憑感覺便把握溫度。他手下有個幫廚,在他的教導下做薑汁撞奶。有一次對他說,你教的不對,網上的配方說,78攝氏度的薑汁撞奶才最好。
他覺得很無奈:薑汁撞奶確實是78攝氏度最好,但是如果薑汁的溫度是78攝氏度,但倒入涼的碗,加進奶之後,溫度便會下降,達不到理想狀態。所以他說:「我從來不去看網上的配方。」
小店從開張以來便顧客盈門。周六周日常需要排隊,我去的時候是工作日下午,客人也不斷。
但名氣太大,有時也為馮智賢帶來煩惱。前些年流行的「日式舒芙蕾」讓許多人誤以為舒芙蕾是鬆餅一類的甜點,來此一嘗,發現大相逕庭,引起誤會的事件也不在少數。
或是他引以為豪的香橙甜酒舒芙蕾,有一次被顧客說是加了很多香精,讓他非常委屈。「我從來不加香精的啊。」他說。他拿給我看幾個君度橙酒的酒瓶,它才是這款經典的香橙甜酒舒芙蕾裡橙味和酒味的來源。而檸檬舒芙蕾,聽上去簡單,其實是加了新鮮削入的檸檬皮碎,和義大利的檸檬酒limoncello共同製成。
也有許多客人,是為了張國榮而來。牆上的留言板上,有許多榮迷的留言——「願哥哥開心」、「為你鍾情,傾我至誠」……
密密麻麻的留言牆馮智賢當年在文華東方酒店工作時,有幸見過張國榮幾次,而他本人又是榮迷,愛搜集黑膠唱片,多年來,他搜集了許多張國榮的唱片和海報。曾經的香港點心皇,便裝點著這些海報和唱片。
到處都是張國榮的小角落老店關閉,新店開張,他又將這一風格帶到了芙蕾咖啡館,唱機裡的張國榮的歌聲,牆上唱片封套上的他的面孔,或是一張「戀戰衝繩」的電影海報,都將人悠悠帶入1990年代和千禧年初的歲月。馮智賢的家裡還有更多收藏,「如果我的店可以再大一些,就可以把這些東西都放進來。」
不過他又憂慮,如果店真的更大,只怕更顧不過來。現在的,也許就是最好的。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