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成集團激進擴張:項目質量曾屢遭質疑 現半年拿地金額超2019全年

2020-12-05 新浪財經

來源:中國網

原標題:海成集團激進擴張:半年拿地金額超2019全年 李海「二次創業」如何推進受關注

中國網財經7月29日訊(記者 安平)喊出「二次創業」的重慶海成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海成集團」),在將總部從萬州搬遷到重慶主城後,便在土拍市場上開啟了「進擊」之路。

中指研究院日前發布的《2020年上半年全國房地產企業拿地排行榜》顯示,海成集團拿地面積為90萬平方米,行業排名第86。從拿地數量來看,海成集團上半年共攬入7宗土地,拿地金額約53.2億元,而2019全年的這一數據僅為18.4億元。

據了解,海成集團上半年獲得的這7宗地塊,全部位於重慶地區。海成集團官網披露的「海成版圖」也顯示,公司目前地產項目均位於重慶。值得注意的是,海成集團董事長李海今年1月提出公司將踏上「二次創業」新徵程時,曾表示將跨區域發展放在首位,大力拓展川渝鄂貴等地區,擴大區域影響力,逐步形成「全面布局、多點開花」的格局。

海成集團的全國化將如何展開,還需要時間來揭開答案。2019年1月,海成集團曾拿下四川宜賓興文縣地塊;同年3月,海成集團表示與金科共同開發四川廣安鄰水項目。

頻繁與品牌房企合作拿地

中國網財經記者注意到,海成集團上半年收穫的土地,部分溢價率頗高。今年6月28日斥資9.5億元競得重慶市渝北區一宗住宅用地,溢價率31.77%;6月29日聯合龍湖以總價17.4億元拿下的重慶蔡家251畝商住地,溢價率37.73%。

在「房住不炒」的背景下,海成集團以如此高的溢價率拿地,項目還有多少盈利空間?在如此大手筆拿地後,海成集團能目前資金情況如何?下半年拿地計劃是多少?中國網財經記者致電致函海成集團,但截至發稿時未收到回應。

不過,自2018年以來,海成集團與龍湖、金科、昕暉、中梁、寶龍等集團公司展開全面戰略合作。有業內人士稱,這不僅降低了投資風險,還提高資金利用率,有助於快速提升規模。

天眼查數據還顯示,海成集團今年3月曾兩次將股權進行出質,質權人分別是工商銀行重慶渝北支行和重慶銀行開州支行,出質股權數額分別為3920萬元和1320萬元。

上半年銷售約50億元

在土拍市場表現積極的海成集團,銷售規模也連續上新臺階。

克而瑞發布的《2020上半年大重慶銷售金額榜單TOP30》顯示,海成集團流量銷售金額為50.26億元,排名第 7 ,前6名被金科、融創、龍湖、恆大、萬科、碧桂園佔據。

海成集團在官網提到,銷售業績穩步上升,得益於集團戰略發展策略、城市公司的超強執行和對指標的敬畏感。各城市公司各條線以「六天工作制」、「5+N」、「白+黑」常態工作模式推進各項工作。海成集團還表示,全集團上下齊心,以完成年度目標為使命,全速前進。不過2020全年的目標是多少,海成集團並未對外透露。不過,7月17日召開的半年度總結大會傳遞出的信息顯示,海成集團下半年的經營目標是70億元,未來三年的業績目標是300億元。

此外,海成集團今年初曾榮膺某機構評選的「2020中國房地產百強企業」,這也是海成集團首次獲得百強房企稱號,部分媒體發布的宣傳稿中將其稱之為「海成集團發展歷程中的裡程碑式跨越」。不過,中國網財經記者梳理克而瑞、億翰智庫、中指研究院三大機構銷售榜單發現,海成集團2019年銷售金額均未進TOP100。那麼,海成集團2019年真實的銷售金額是多少?為何能獲得「百強」稱號?中國網財經記者同樣在採訪函中提及,但沒有獲得答案。

天眼查提示風險逾百條,項目質量遭質疑

在行業內,海成集團素有「中西部山地建築開發專家」的稱號。海成集團也認為,人性化、特色化的產品研發,標準化、高品質的產品生產,「城」、「府」、「院」三大產品系以及其他標杆合作項目質量與速度並重,是公司實現「跨越增長」的制勝法寶。

不過,天眼查數據顯示,海成集團面臨的司法風險和經營風險超過百條,今年3月還曾作為被告捲入商品房銷售合同糾紛。另外,海成集團還遭遇多次行政處罰。

中國網財經記者注意到,海成集團多個項目在交房後曾因質量問題遭到業主維權。

位於重慶萬州百安大道海成星光上院業主曾在第三方互動平臺發帖,稱驗房時室內客廳內外牆、廚房天花板等處有滲水痕跡,到樓頂查看發現施工方正在對廚房滲水部位進行修補。該業主還稱,經諮詢專業機構得知,造成這種積水的原因,在於施工過程中沒有對基礎屋面找平、找坡,時間長了會導致室內漏水。對於上述投訴是否屬實?中國網財經記者未能從海成集團獲得證實。

相關焦點

  • 激進擴張,大華集團14.4億接手上海國豐酒店
    此次出售方國浩置地為馬來西亞豐隆集團旗下子公司,而同樣在近日活躍於中國市場的新加坡豐隆集團,與前者同屬一個家族,但是兩個不同的主體。豐隆集團包括新加坡豐隆集團、香港豐隆集團、馬來西亞豐隆集團等,都屬於亞洲家族財團郭氏家族。由郭芳楓堂侄郭令燦執掌的馬來西亞豐隆集團在中國即國浩集團,布局於上海、北京、南京、天津、重慶等地。
  • 總部搬遷 深拓成渝 海成集團二次創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2020年2月,海成集團正式將集團總部搬遷至重慶主城區,隨後在一個月內投入近20億分別拿下主城、區縣共3宗地,並在之後的多次土拍中積極舉牌。發力川渝之下,海成集團的銷售業績大幅增長。2018年,海成集團銷售金額與2017年同比增長了77.1%,銷售面積增長接近翻倍;2019年,海成集團銷售金額與面積雙雙翻倍,其中銷售金額同比增長率達121.8%。
  • 同信地產上半年銷售不足30億元:全年目標或再落空 旗下多項目陷...
    中國網財經8月26日訊(記者 王子奇)克而瑞日前發布的《2020年1-6月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榜TOP200》顯示,同信地產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同信地產」)全口徑銷售金額為25.8億元,行業排名第197。據了解,同信地產2020年的銷售目標是200億元,這意味著公司前6月僅完成了年度目標的12.9%。不少業內人士表示,同信地產全年目標大概率無法完成。
  • 眾安集團加速拿地:土儲過度集中浙江 旗下項目違規代收契稅
    來源:中國網原標題:眾安集團加速拿地:土儲過度集中浙江 旗下項目違規代收契稅中國網財經11月26日訊(記者 魏國旭)近日,一宗土拍在江蘇無錫落槌,眾安集團有限公司以總價3.18億元競得澄地2020-C-
  • 同信地產上半年銷售不足30億元 旗下多項目陷「誠信」風波
    顯示,同信地產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同信地產」)全口徑銷售金額為25.8億元,行業排名第197。早在2018年初,同信地產董事長麻延衛就曾表示:「2019年完成上一個5年戰略目標,向百億發起挑戰」。不過,但克而瑞披露的2019年全口徑銷售榜TOP200顯示,同信地產榜上無名,而排名第200名的廣西中鼎銷售金額為71.3億元。這是否意味著同信地產2019年的銷售金額低於71.3億元,中國網財經記者也未能得到答案。
  • 抱樸守拙 行穩致遠 富力集團2019全年穩增長
    「抱樸守拙,行穩致遠」,自成立以來,富力集團(02777.HK,下簡稱「富力」)一直秉承著務實精神,一路穩紮穩打。3月26日,富力發布了2019年業績報。根據報告,2019年,富力全年銷售額1382億元,營業收入908.14億元,股東應佔淨利潤96.72億元,與上一年相比,均取得不同幅度的增長。
  • 合生創展激進轉型 A面巨額拿地 B面炒股賺快錢
    雖然合生創展起步早,卻未發展成「宇宙房企」,後來的數十年間,合生創展也在房地產行業裡逐漸沉淪,甚至成為不入流的「小開發商」。合生創展目前的銷售額也僅只有200多億。昔日的「地產航母」如今愈發地「不務正業」。
  • 融資成本居高不下,藍光發展規模擴張承壓
    貝殼研究院數據顯示,11月房企境外債券融資平均票面利率8.04%,融資成本超10%的多為陽光集團、景瑞控股等中小房企,而旭輝控股、正榮地產等融資成本維持在5.25%~5.45%區間。同為已跨入「千億陣營」的房企,藍光發展的融資成本一直居高不下。
  • 拿地周報丨北京2020第一拍收金71億 融創34億拿下石景山不限價宅地
    2019萬科全年拿地(不包括物流用地)總地價為2340.55億元,權益地價1739.08億元,權益佔比約為74%。獲取的土地總面積為1771.1萬平米,計容建面3872.3萬平米,權益計容建面2811.8萬平米,樓面價6044元/平米。
  • 豪擲全年營收拿地 「掉隊航母」合生創展「回歸」之路壓力重重
    至此合生創展11天內以179.6億的總價包攬北京三環分鐘寺三宗不限價居住地塊,三宗地塊樓面價分別約為6.9萬元/平、7.62萬元/平和7.3萬元/平,成為北京豐臺歷史上,繼樊家村地塊之後三大單價「地王」。 然而三地塊「大滿貫」的背後,是以超過合生創展2019全年營業收入拿地為代價。
  • 幸福狐狸屢遭質疑:「裂變」的微商模式是否合規
    但是在微商產業一派繁榮景象之下, 虛假宣傳、商品質量良莠不齊、變相傳銷等問題不期而至。  近日,本網收到消費者劉女士的反映稱,微商企業廣東幸福狐狸貿易有限公司(下稱:幸福狐狸)公司日前推出了新產品「 XFHL鎏 金煥顏修護面膜」,並發布了該產品的推廣模式,有幸福狐狸經銷商團隊創始人稱該模式為「病毒式裂變」。劉女士質疑該模式涉嫌傳銷。
  • 中利集團重啟擴張:巨額定增啟動、關聯方股權出質予國資
    中利集團財報顯示,中利控股為其關聯方,中利集團曾向中利控股採購、銷售商品,並提供行政服務。2019年上半年,雙方關聯交易金額為1405.4萬元。抱團國資至於王柏興出質中利控股股份的質權人常熟發投,其亦為中利集團股東。
  • 林榮濱的信心:三盛集團從容面對「紅線」,規模財務雙優發展
    據三盛控股半年報顯示,2020年上半年,三盛控股實現籤約銷售金額145.73億元,半年已達去年全年的129%;籤約銷售建築面積117.31萬平方米,較2019年年末增長43.85%;實現營業收入15.95億元,毛利約6.23億元,毛利率達39%,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 金科集團:銷售目標完成率達120%,「四位一體」穩定發展
    ◎文 / 房玲、洪宇桁 2019年金科集團實現了合約銷售額1803.4億元,超額實現全年1500億元的銷售目標。在拿地方面,金科從2016年開始就大幅加大了拿地力度,2016-2018三年的新增土儲建面增速都在60%以上,2019年繼續保持較大的拿地力度,據監測全年新增土儲建面2461萬平米,同比增長了20%,在克而瑞發布的《2019年中國房地產企業新增貨值TOP100排行榜》上排名新增土儲建面第5名。
  • 金科集團:保持規模高增速,持續降槓桿
    【拿地保持積極,布局「八大城市群」】2019年新增土地建築面積3323萬平方米,新增土地總價888億元,拿地銷售比為0.48,繼續保持積極的態勢。企業在穩定自身在大本營成渝地區的市場佔比的同時繼續積極布局其他七大城市群,區域布局更加合理平衡。
  • 2020全年營收利潤或下滑超三成
    資料顯示,2010年博納影業曾登陸納斯達克,成為首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影視企業,但其在美股市場的融資情況並不樂觀,股價表現持續疲軟,市值最高時也僅有約60億元人民幣。博納影業實控人於冬曾在公開場合直言,十分後悔當初在美股上市,同時早早啟動回A計劃。
  • 火星人、億田等跑步入場 集成灶產能過度擴張現隱憂
    來源:經濟觀察報原標題:企業跑步入場 集成灶產能過度擴張現隱憂經濟觀察報 記者 洪宇涵漢失其玉,群雄並起之。牢牢把持既有廚電市場的兩大巨頭老闆電器與方太廚具可能未曾想到,忽視的集成灶市場在短短數年內成了一塊璞玉。
  • 負債超971億元,樓盤爛尾,購房者成接盤俠?
    負債超971億元,樓盤爛尾,購房者成接盤俠?現在進入2021年,已經成最後一年了,對於很多行業來講,今年的日子確實很難過,因為疫情的發生,超出了很多人的想像,很多行業和企業都受到影響。尤其是房地產行業,陷入停滯的狀態,全國的銷售部門都關閉了,今年2月份,武漢甚至出現了零交易的狀況。
  • 一個項目賣了近120億,2019年地產商深圳銷售額TOP10出爐
    1月2日,深圳房地產信息網公布了2019年全年開發商成交金額排行榜,萬科地產憑藉約256.07億元的成交金額,斬獲全年全市開發商成交金額冠軍。 華僑城地產、華潤置地分別以約195.84億元、172.09億元的成交金額位列亞軍、季軍。
  • 電影院還在過冬:影片扎堆熱門檔,血虧擴張,「活下去」成口頭禪
    這一天上映的是兩部近期的話題之作——《赤狐書生》和《如果聲音不記得》,前者由陳立農、李現兩位當紅流量小生主演,後者的故事是探討當代最能引發人群共鳴的抑鬱症話題。《赤狐書生》海報。提到此,邱勁松略顯興奮地說道:「大家對這兩個檔期期待很高,可以說現在所有的同行都是熬著,希望能在這兩個檔期裡有一波大爆發。」春節檔部分待映影片。圖片來源:貓眼集體血虧,仍要擴張2020年市場艱難,雖然曾被免租、降租,但邱勁松工作的影院這一年的營收相比2019年已經下降了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