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一財網
隨著地產融資環境整體趨緊,一些高槓桿房企承受的資金成本日漸增大。
隨著地產融資環境整體趨緊,一些高槓桿房企承受的資金成本日漸增大。
12月10日,「川系」房企藍光發展(600466.SH)發布公告稱,全資子公司在境外發行3億美元、期限2.25年的無抵押固定利率債券,同日在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該票據利率達10.40%,將於2023年到期。
超過10%的發債成本,已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貝殼研究院數據顯示,11月房企境外債券融資平均票面利率8.04%,融資成本超10%的多為陽光集團、景瑞控股等中小房企,而旭輝控股、正榮地產等融資成本維持在5.25%~5.45%區間。
同為已跨入「千億陣營」的房企,藍光發展的融資成本一直居高不下。譬如今年5月份,該集團發行的一筆2.5億美元高級無抵押票據,票息率11%;2020年度第一期及第二期債權融資計劃,掛牌利率也高達10.5%。
受境外疫情反覆、全球政治經濟等不確定性因素影響,近期境外債市整體低迷,房企融資成本有攀高傾向。除去宏觀環境影響,槓桿率較高、規模擴張放緩等基本面走向,也是影響藍光融資成本的重要因素。
作為從四川走出的「黑馬房企」,藍光發展在過去五年內飛速擴張,並於2019年首次邁進千億銷售大關。不過,激進的發展速度,讓藍光發展背上較為沉重的債務負擔,資金成本高企,連踩融資新規「三道紅線」。
今年以來,藍光發展開始有意控制資產負債比率,截至三季度末,集團淨負債率由上半年的105.6%下降至97.6%,從「紅檔」降為「橙檔」; 期末剔除預收帳款的資產負債率為70.6%,現金短債比0.81。
年初業績會上,藍光發展總裁遲峰曾表示,今年現金流必須做大做強;要降低融資成本,控制資產負債比率;銷售端加強銷售回款,加強利潤管理;提高區域效率;聚焦住宅開發和物業服務,非主業推向市場。
截至目前,藍光發展槓桿結構略有改善,但降低融資成本、加強回款和利潤管理、做大做強現金流還未見明顯成效。
今年前三季度,藍光發展銷售金額662億元,同比下降7.4%;權益銷售金額471億元,權益比率71.15%,對應回款率僅54%。克而瑞數據顯示,截至11月末,藍光發展全口徑銷售額910億元,仍未追平去年,行業排名下降7位。
銷售及回款疲軟,直接影響了該集團的盈利表現。前三季度,藍光發展營業收入313.8億元,同比增長12.5%,歸母淨利潤26.7億元,同比僅增長5.4%。從銷售業績到各項盈利指標,藍光發展已較往年明顯降速。
土儲是房企發展的基底,在飛速擴張的那幾年,西南片區曾為藍光貢獻了主要業績。但隨著行業競爭日漸激烈,藍光發展的區域布局明顯受限,於是其將戰略重心東移,在上海開闢總部,以期拓展華東的拿地和融資資源。
遲峰便是為助力藍光的新戰略而來。市場信息顯示,遲峰上任後,開始進行組織架構調整,將部分大區整合,包括江蘇區域合併安徽區域,河南區域合併兩湖區域(湖南、湖北)等,縮減總部、增強區域,提升一線效率。
為了補充彈藥,今年藍光新進入了多個城市,頻繁高溢價拿地。4月份,藍光發展以8.47億總價競得河南南陽一宗地塊,溢價率達到122.9%;8月份,以7.93億元拿下石家莊一宗地塊,溢價率逼近100%。
多個市場人士認為,藍光發展加大在三四線城市的拓展力度,且拿地成本高企,未來盈利狀況或將承壓。在石家莊街頭,藍光發展已掛出多個巨型項目展位,而其能否在遍布龍頭的低溫市場下突圍而出,仍是未知數。
「房地產行業是現階段去槓桿的重要領域,未來十年,融資將成為房企的核心能力。在房價漲幅有限、行業利潤有限的情況下,融資成本成為首要考慮指標,成為考驗房企融資能力的分水嶺。」易居控股CEO丁祖昱認為。
將高成本借來的錢,投向一些前景並不明朗的市場,藍光發展能否在規模訴求下守住安全邊界,挑戰頗多。廣發證券表示,該集團的風險因素有,新進入城市去化放緩,影響公司銷售,地產結算進度不及預期等。
孫夢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