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1賽道硝煙再起。
圖片來源:pixabay
近日,國家醫保局發布了《2020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通過形式審查的申報藥品名單》,涉及藥品多達751種。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還是5款PD-1藥物,加上去年通過談判進入國家醫保目錄的信達生物的PD-1信迪利單抗(商品名:達伯舒),6款在國內獲得審批的PD-1藥物已經集齊。
根據時代財經了解,PD-1/PD-L1免疫治療法是一項新型抗癌療法,治療腫瘤不用手術、不用化療,通過藥物阻斷PD-1/PD-L1通路,激活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攻擊腫瘤細胞。
PD-1/PD-L1藥物被認為是抗腫瘤治療的「殺手鐧」。但免疫療法雖好,高昂的治療費用卻讓人望而卻步。
在沒有進入醫保目錄前,每位患者一年的PD-1藥物治療費用約為10萬-30萬元。根據IMS數據,2018年全球PD-1抗體藥物銷售規模約為142億美元,而國內銷售額僅為643.75萬美元。
「納入醫保以後,勢必會覆蓋更多人群,目前除了北上廣等一些特別發達的地區外,大多數地區患者無法承受昂貴的費用。」中國抗癌協會腫瘤人工智慧專委會委員鮮鵬9月22日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表示。
目前,納入初審目錄的PD-1包括百時美施貴寶的納武利尤單抗(Opdivo)、默沙東的帕博利珠單抗(Keytruda)、君實生物的特瑞普利單抗(商品名:拓益)、百濟神州的替雷利珠單抗(商品名:百澤安)、恆瑞醫藥(600276,股吧)的卡瑞利珠單抗(商品名:艾瑞卡)。當醫保目錄迎來新玩家,會對國內PD-1市場產生什麼影響呢?
國產PD-1哪家強
截至目前,僅有4種國產PD-1藥物在國內獲批上市。
2018年12月17日,君實生物突圍,特瑞普利單抗成為第一款獲批的國產PD-1單抗,用於治療既往標準治療失敗後的局部進展或轉移性黑色素瘤。
主要對手信達生物並沒有落後太多,10天後(2018年12月27日)信迪利也成功出線,用於治療至少經過二線系統化療的復發或難治性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的患者。
雖然在上市速度上稍稍落後,但2019年信迪利單抗卻率先進入了國家醫保目錄,也逐漸拉大了和特瑞普利之間的身位。
根據2020半年報,特瑞普利上半年銷售額為4.26億元,信迪利同期賣了9.21億元。從2019年數據來看,特瑞普利也要稍遜一籌,銷售額為7.74億元,信迪利為10.16億元。
醫保支付並不是導致兩者銷售差距的唯一因素。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2019 年中國黑色素瘤新發病人數僅為7563人,發病率較低。2019 年新發黑色素瘤病人中,既往標準治療失敗後的局部進展或轉移性黑色素瘤患者僅2400人。
這也意味著,目前特瑞普利的銷售市場非常有限。
而信迪利的唯一適應症是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瘤是近年來發病人數增長最快的瘤種之一,儘管霍奇金淋巴瘤僅佔淋巴瘤的10%,但根據研究諮詢公司GlobalData的數據,2024年霍奇金淋巴瘤治療市場將達到14億美元。
圖片來源:時代財經製圖
銷售成績最好的國產PD-1藥物則是恆瑞醫藥的卡瑞利珠單抗。
卡瑞利珠於2019年5月獲批,雖然時間上晚於特瑞普利和信迪利,但卡瑞利珠是唯一擁有非小細胞肺癌、肝癌等大瘤種適應症的國產PD-1。根據IQVIA的數據,2020年上半年,卡瑞利珠的銷售額在20億元規模左右。
另外一款國產PD-1藥物是百濟神州的替雷利珠單抗,目前獲批的適應症有兩個,分別是至少經過二線系統化療的復發或難治性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和局部晚期或轉移性尿路上皮癌。
替雷利珠上市時間最晚,但卻是信迪利和特瑞普利最有潛力的競爭對手。2019年12月替雷利珠才正式獲批,真正實現商業化的時間在2020年3月初。根據百濟神州的半年報,替雷利珠約4個月的時間裡實現4994萬美元(約合3.39億元)銷售收入。
王者「KO」藥加入戰局
從國際市場看,「K藥」Keytruda和「O藥」Opdivo的地位無可撼動。
2019年,Keytruda和Opdivo在全球分別「吸金」110.84億美元和72.04億美元。Keytruda已經擠進了全球銷售榜單TOP10,有預測認為,Keytruda可能會成為默沙東史上最暢銷的藥物,並在2026年取代艾伯維的阿達木單抗(修美樂)成為新一代「藥王」。
Keytruda和Opdivo的主要優勢在於其廣泛的適應症。Keytruda以19個適應症領跑全球,Opdivo緊隨其後,收穫了12個適應症,其中囊括了肺癌、肝癌、胃癌等常見癌種,「秒殺」其他競爭對手。
圖片來源:時代財經製圖
與「KO」相比,價格幾乎是國產PD-1藥物的唯一優勢。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國產PD-1注射劑PAP(患者援助計劃或慈善贈藥)後一年的費用均在10萬元左右,最貴的卡瑞利珠PAP後一年費用也僅為11.8萬元。而Keytruda和Opdivo一年的費用分別為32.25萬元和22.22萬元。
圖片來源:時代財經製圖
如果Keytruda和Opdivo願意「自降身價」進入醫保目錄,會對國產PD-1造成什麼衝擊?
鮮鵬指出,Keytruda和Opdivo在中國獲批的適應症並不多,而只有用於國內批准的適應症的治療費用才能被劃入醫保範圍。
在中國,Keytruda 獲批的適應症包括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和食道癌,Opdivo獲批的適應症包括非小細胞肺癌、頭頸部鱗癌和胃或胃食管連接部腺癌。
從適應症數量上看,「KO」的優勢並不明顯。但需要指出的是,Keytruda擁有國內唯一一個PD-1單藥一線療法。一線療法指的是診斷後的首輪治療,通常只有在一線療法沒有起效時,才會選擇二、三線療法。
不過鮮鵬認為,即使「KO」最終進入醫保目錄,國產PD-1依然可以保持一定的價格優勢。「在進入醫保以後,藥物價格會有一個較大幅度的下降,但與國產藥對比的話,(進口藥)的價格估計還是會高出50%以上。」
後來者還有機會嗎?
PD-1儼然成了生物藥企「標配」。
根據《自然》(Nature)數據,截至2019年8月,全球範圍內共有102個候選藥物在針對PD-1靶點進行臨床試驗。
根據君實生物招股書,截至2020年3月31日,除已上市的產品外,中國市場還有15款處於臨床或上市申請階段的PD-1單克隆抗體,全國包括神州細胞、百奧泰、三生國健等知名的創新生物藥企。
圖片來源:時代財經製圖
據醫藥魔方報導,在9月19日舉辦的CSCO學術年會,國內著名腫瘤學教授吳一龍向審評員提問,「目前國內開展PD-1/L1臨床試驗研究的項目那麼多,當已經批准的PD-1/L1達到一定數量,CDE是否會從監管的角度設定一個批准數量?而後申報的項目就不再批准?」
CDE化藥臨床一部高級審評員夏琳對此回應表示,一方面,早期批准的PD-1多數是附條件批准,假如後續的產品沒有出現療效顯著上升的情況下,原則上對同一個適應症不採取附條件批准;另一方面,以NSCLC(非小細胞肺癌)為例,先去批准的PD-1的標準多數是單藥對比化療,而隨著越來越多的國產PD-1獲批,NSCLC的治療標準就應該提高到PD-1+化療,臨床設計的對照標準將不再是對照化療,而是與PD-1+化療進行對比。
換句話說,雖然CDE不會對PD-1藥物批准數量設限,但是審評標準會越來越高。
那麼在已有6種PD-1獲批的情況下,錯失了先機的其他藥企還有機會嗎?
鮮鵬指出,目前很多國產PD-1在中國的臨床試驗都是採用了和靶向藥物聯用的方案。和靶向藥物或者化療藥物的聯用也可能成為國產PD-1新的突破方向。
時代財經查詢國家藥物審評中心數據發現,國內目前至少有67項針對PD-1的臨床試驗項目正在進行,其中有27項為聯合用藥試驗。
(責任編輯:季麗亞 HN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