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生集團:張謇121年前創辦,橫跨3個世紀一直未間斷生產

2020-12-22 交匯點客戶端

交匯點訊 「樞機之發動乎天地,衣被所及遍我東南。」1899年5月23日,張謇在南通創辦的大生紗廠開工投產,他的老師翁同龢特地從常熟隔江派小船送來這幅對聯。12月17日,交匯點記者在江蘇大生集團的生產車間看到,百年前的手工機械紡紗已升級為數位化智能化操作。這家紡織企業橫跨3個世紀,歷經晚清、民國和新中國的121個春秋,生產經營一直未間斷,被視為中國民族工業的一面旗幟、中國紡織行業的一個「活標本」。

江蘇大生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沈健宏介紹,1895年,張謇在唐閘通揚運河河畔,圈地68畝,籌建兩萬紗錠的紗廠。建廠之路困難重重,張謇忍辱蒙譏,歷經44個月終於將工廠建成,他取《周易繫辭》「天地之大德曰生」之意,把工廠命名為「大生紗廠」。張謇解釋「大生」的含義時說,「就是說一切政治及學問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數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線上的生活。」此後,他一直以「大生」作為辦廠的宗旨和遵循。

張謇以國際化視野經營大生紗廠,建設具有現代氣息的廠房,引進世界一流設備,高薪聘請外國專家,並以股份制辦廠,建立規範的法人治理結構,設立董事會、股東會,制定廠約章程,註冊「魁星」商標,發行股票,創造出中國紡織史上的諸多「第一」。從1899年到1921年,大生紗廠由一個發展到4個,獲利白銀1600萬兩,成為張謇興辦其它企事業單位、投身公益慈善事業、經營南通城的主要經濟來源。

張謇的創新基因,依然在大生集團傳承。走進車間,井然有序的生產線上,見不到幾個工人。「大生人以恆心辦恆業,堅定不移做強做大做優中國紡織業,一直在探索傳統紡織行業轉型升級之路。」沈健宏介紹,2015年,大生集團投資1.6億元建成國內首條全流程全國產設備數位化紡紗車間,將每萬錠用工數將至15人,同時生產效率提升15%,噸紗綜合成本下降1000多元,每年實現淨現金流3000萬元,真正實現自動化、用工少、效能高,該車間入選工信部智能製造試點項目,作為紡織行業兩化融合、智能製造的樣板在全國推廣。

作為大生集團的「根」,原大生紗廠本部大量工業遺產被精心保護,並將打造成全國紡織工業旅遊的目的地、國內外輕紡工業企業的總部集聚地以及國內外紡織服裝的展示地等,建設一個集紡織研發、服裝設計、信息科技、創意廣告等多業態的文化科技創意園區。

而在大生工業園區,這家百年企業正書寫新的創新答卷。「我們正在數位化紡紗車間的基礎上打造智能紡紗車間,利用5G、物聯網技術和設備監控技術實現全流程信息管理和服務,建設一座高效節能、綠色環保、環境舒適的人性化工廠。」沈健宏說,智能紡紗車間力爭明年建成,向建黨一百周年獻禮,屆時,整個大生工業園區將成為一座以智能製造為引領,信息技術為支撐,紡紗萬錠用工個位數、24小時不間斷生產的真正意義上的「黑燈工廠」。

交匯點記者 徐超 楊頻萍 王子傑 趙亞玲

相關焦點

  • 張謇:從清末狀元到「愛國企業家的典範」
    為保證原棉供應,張謇先後在黃海海灘辦起20多家鹽墾公司,到1907年,已圍墾近10萬畝。19世紀末20世紀初,張謇以大生紗廠為核心,還創辦了油廠、麵粉公司、肥皂廠、紙廠、電話公司等20多家企業,形成一個輕重工業並舉、工農業兼顧、功能互補的地方工業體系,一度成為全國最大的民族企業集團。
  • 貫徹總書記講話精神 推動南通高質量發展丨江蘇大生集團沈健宏:不...
    習近平總書記在南通考察調研期間,專門前往南通博物苑,了解張謇創辦實業、發展教育、興辦社會公益事業的情況,稱讚張謇為我國民族企業家的楷模。總書記對南通先賢的肯定,讓新時代的大生人倍感溫暖、備受鼓舞、倍增信心。
  • 一百貝605丨張謇,用一生踐行了自己的「南通夢」
    這充分表明,張謇在外國人心目中的影響和地位。在當時的中國而言,就只有張謇一人能夠做到。雖然張謇一生只去過日本,又不懂日文和英文,但他眼光獨到,看到了南通以外的世界,甚至看到了中國以外的世界。他不僅有狀元的學識與身份,還浸潤著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他這種骨子裡的文化精髓,也體現在他所創辦企業的命名上。「大生紗廠"、「大生碼頭"、「頤生酒廠」等。
  • 再問張謇:「中國近代第一城」的沉寂與歸來
    一直以來,張謇的「民族實業家」情懷更為人所知。在濠南別業進門廳堂內,一副「未鏤已雕,不扶自直;垂德而處,虛己以遊」的對聯,道出張謇篳路藍縷的創業心境——身處亂世的他臨危受命,從京城辭官返鄉,創辦中國第一所股份制企業「大生紗廠」,期望以振興實業救國於危難。但南通並非僅以「背景板」存在。相反,吳良鏞研究發現,張謇的產業實踐離不開對城市的理解和重構。
  • 政研院|再說張謇:狀元公的父母之喻
    而張謇辦的紗廠名為「大生」,其意便源自《易經》的「天地之大德曰生」。要理解張謇的行為,不能跳脫當時的歷史背景。財經作家吳曉波曾在《狀元辦廠》一文中這樣說,狀元下海辦廠,是千百年來的一個天大的新鮮笑話。自從唐太宗李世民開科取士,自詡「天下英雄盡入吾彀矣」以來,殿試摘桂是中國書生一生中最大的榮耀。
  • 揭秘神秘民企大生集團:15億融資終止 與華信曾有交集
    3月10日,新京報記者自深交所綜合協議交易平臺獲悉,擬發行金額15億元的深圳市大生農業集團有限公司2017年非公開發行公司債券項目顯示為「終止」,更新日期為3月7日。公開信息顯示,大生集團擁有數百億元資產,收入也在600億元以上。而公司實際控制人蘭華升極為低調。
  • 中天鋼鐵集團組織學習張謇事跡 弘揚張謇精神
    近日,全聯冶金商會會長、中天鋼鐵集團董事局主席、總裁、黨委書記董才平組織領導班子認真學習張謇事跡,並表示將以飽滿的熱情和強烈的使命弘揚張謇精神,全力推進常州本部生產經營和南通綠色精品鋼項目,展現中天鋼鐵的家國情懷。
  • 【大名府讀書人】張謇,您本不該被淡忘
    ,讓更多人特別是廣大青少年受到教育,要堅定「四個自信」。三個月前的7月21日,習總書記在企業家座談會上也談到張謇,稱讚他是愛國企業家的典範。毋庸諱言,如果沒有總書記三番五次提及張謇,參觀張謇生平事跡並做出重要指示,大部分國人恐怕根本不知道有個張謇,甚至連他的名字都讀不出,更不可能一下子如此之「火」。張謇人到底何許人也?
  • 跨越時空的張謇精神與當代標杆價值——何建華與黃正平交流分享
    為了改變家庭以農商為生的命運,張謇走上由讀書進入仕途的道路,終於在1894年41歲時高中狀元。中了狀元以後,張之洞命他辦大生紗廠。當時甲午中日戰爭剛爆發,此時的張謇真正感受到清朝政府的腐敗和無能,同時也看到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發達與強大。
  • 「張謇夢」,就是一百年前的「中國夢」
    但不管怎麼樣,這一天終於到來了,今天我們可以在一個全新的語境下談論張謇。可以說,在張謇精神的學習和傳承方面,我是非常幸運的。2008年,我有幸在張謇先生的出生地——海門市常樂鎮任鎮長。到任以後,我發現一個十分奇怪的現象,即使在張謇的出生地,人們也只知道、或只強調他是個狀元,很少有人能真正走近他、了解他。
  • 學習張謇精神,增強新時代企業家責任感
    座談會上,全國基層理論宣講先進個人、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黃正平圍繞「張謇的人生及其歷史功績」「張謇作為企業家其豐富、深邃的精神世界、文化理想和價值追求」「張謇愛國企業家典範意義以及新時代啟示」「學習張謇強毅力行,奮力創造新百年輝煌」四個方面,以翔實的事例和生動的語言為與會人員解讀了「張謇精神」。他說,張謇花了30年將南通建成「中國近代第一城」。
  • 橫跨兩個世紀,這家日本的跑鞋品牌,一直被國人誤認為「山寨貨」
    值得關注的是,它一直被國人誤認為是「山寨貨」,其實它卻是全球有名的體育用品公司。美津濃的歷史可追溯到1906年,至今已橫跨兩個世紀,經過上百年的發展,現在已經成為世界領先的運動器具、服裝和鞋類生產商。其產品種類齊全,幾乎覆蓋全部主要運動項目,達到30萬多個品類。
  • 張謇當年營建的職員「聯排公寓」 唐閘古鎮老工房修繕本月底完成向...
    1906年,張謇為大生紗廠職員就近解決住宿問題,在紗廠北側,以聯排住宅的形式,規劃建設了職工公寓。這就是唐閘的老工房。其建造時間之早、規模之大、數量之多,開中國近代工房建造之先河。唐閘古鎮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對這片歷史建築進行了保護性修繕,計劃國慶節前夕向市民遊客開放。
  • 在商向儒——一代儒商張謇的思想精髓
    從創辦絲廠艱難起步,一生創建企業20多家,行業涉及紡織、農牧、機器製造、冶煉、電氣、鹽業、食品、印刷、市政、金融、交通、航運、地產、電影等許多領域。張謇為我國近代民族工業特別是輕工業的興起作出了卓越貢獻。毛澤東在回顧中國民族工業發展時曾說過,提起中國民族工業,有四個人不能忘記,其中就有「輕工業不能忘記張謇」。
  • 學習鄉賢張謇愛國精神 緬甸江蘇商會倡導家國情懷
    11月26日,緬甸江蘇商會(同鄉會)專門舉辦學習「張謇故事」主題活動,會員們在一起學習了張謇生平、張謇興辦實業救國、發展教育、從事社會公益事業的故事,共同緬懷鄉賢張謇的愛國主義精神,進一步倡導和實踐家國情懷,帶領大家堅定「四個自信」,在緬甸講好中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