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的姿態還未到,可冬的氣息就迫不及待地來了。小雪那天,雪姑娘搖曳著身姿從天而降,停在樹梢,落在屋頂,沾滿花草,不到一下午的光陰,天地間銀裝素裹。
俗話說:「下雪不冷,化雪冷。」
果不其然,沒有暖氣的辦公室像一座冷窖。靜坐一會,手腳冰涼,站起來搓搓手、跺跺腳,可效果微乎其微。
眼尖的同事,突然發現了牆角滿身灰塵的毽子,大喊道:「哇!來來來!踢毽子!踢毽子!」於是,踢毽子這項既驅寒保暖,又強身健體的活動就開始了。
看著男女老少,身姿各異地踢毽子,回憶像紀錄片,緩緩播放,瞬間將我帶到了童年時代!
在那缺少體育器材的年代,踢毽子是一項特別經濟實惠的運動。
找一枚銅錢,用自己喜歡的布塊縫起來。裁五六釐米的輸液管,將其從一端剪成均勻的四瓣,然後將輸液管按成「十」字形,用穿過銅錢方孔的線將他們縫合在一起,毽子基本成型。最後一步,就是插雞毛。
那時,我們剛剛填飽肚子,雞毛?只能靜待誰家開葷的日子。
那時的村子,誰家要是殺只雞,可會招來半個村子夥伴們的羨慕。他們想方設法地給小主人獻殷勤。那天的小主人別提有多神氣了,頭揚得高高的。跟著主人吃一兩塊雞肉,那機率是很小的,關鍵要看兩家大人的交情。但拔幾根在陽光下閃著耀眼光芒的雞毛,才是多數夥伴獻殷勤的根本目的。
拿著來之不易的雞毛,夥伴們小心翼翼地捧著,生怕折斷它。一口氣跑回家,趕緊將它們平整地壓在書本中或自家炕席下,等做毽子時再拿出來。
拿起雞毛,一根一根地插在成型毽子的輸液管中。這是門技術活,一定要掌握好鬆緊。太松,毽子太輕,一踢就飛掉,雞毛也容易散落;太緊,毽子又太重,踢不起來,也不好控制方向。那些掌握了這門技術的夥伴,在製作毽子的過程中,地位明顯高於一般人。
毽子的玩法五花八門,通常分為「內外尖槓頂躍」六種。
通常,大家都喜歡外踢:將毽子朝身體一側扔起,一般要超過肩部,接著同側小腿迅速抬起,與大腿幾乎成直角,讓落下的毽子打在鞋幫上進而再次彈起,腳迅速著地,又迅速抬起……
一次、兩次、三次……誰彈起毽子的次數多,誰就獲勝。
踢毽子講究「膝若軸,腰若綿,縱身猿,著地燕。」
踢毽子時全身的肌肉都要放鬆,身體自然擺動;跳躍時,要像猿猴般靈巧;落地時要像燕子般輕柔。
踢毽子最關鍵的是要一心一意。眼珠隨著毽子上下移動,切不可分心。只要你準確地掌握毽子下落的速度與方向,你才能分毫不差地接住它,將它再次彈起。
轉念一想,這世間的任何事,不都是這個理嗎?只有用心做好一件事,別管那事多大多小,平等對待,才能不負努力。
踢毽子的形式也五花八門,有單人踢、雙人踢、群踢……
猶記得小學時的她是一位皮膚蒼白、瘦小孱弱的女孩,總是孤零零地坐在或站在教室的某一角落,眼睛蒙著一層淡淡的憂傷。
某一天黃昏,冷清的教室門前,餘輝灑滿大地,一片金黃。那個身著淡青色衣服的孤獨女孩在用「躍」的方法踢毽子。
她跳起的同時左腳靈活地從右腿後面伸出,一毫不差地用左腳底板接住落下的毽子並將它再次彈起,一次接一次地重複著這個動作。毽子也似乎被施了魔法,同一高度、同一速度、同一方向,她的兩隻羊角辮,一上一下,活脫脫一隻燕子!
此時的她,眼珠隨著毽子不停轉動,熠熠生輝,再也看不見那層憂傷,嘴角露出淺淺的笑容,在金色餘輝的襯託下,閃閃發光!
那天之後,她從班裡的透明人一躍成為名人。
踢毽子的時候總少不了她的身影,打沙包時也有了她的身影,班會上我們聽到了她宛如百靈鳥的歌唱……
課間,同學們你推我讓、嬉戲打鬧,她也融入其中,一片歡樂的景象。
可,當她一個人時,她的眼眸還是蒙著那層憂傷。
漸漸地,我們成了形影不離、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她教我踢毽子,讓我也成為「毽子達人」;她教我樂譜,讓我認識那些小蝌蚪;她教我打肌肉針,讓我驚嘆不已……
多少次,想問問她眼中的憂傷,話到嘴邊,看著那蒼白的臉龐、瘦弱的身軀,我都不忍說出口。
清晰的記得,那是五月的一天,空氣中到處飄蕩著槐花的香味。天陰沉沉的,斷斷續續的雨滴像調皮的孩童玩弄我的髮絲,我在老地方等她。
一位接著一位的同學從我身旁走過,可都不是她。我帶著溼漉漉的心向學校挪去。
她像一顆流星,留下片刻的光芒就永遠消失了。
時間真是個神奇的東西,它可以讓一個人忽然來到你的身旁,又可以讓她三年之後消失得無影無蹤。
已過而立之年,丟棄二十多年的毽子又重新撿起,又經歷了從笨拙到熟練的過程。
多年之後,當我佝僂著背,看著餘暉之下,一片金黃之上,身輕如燕的羊角辮姑娘靈巧地踢著毽子,銅鈴般的笑聲響徹我的耳邊,清澈的眼眸洞穿我的內心……
踢毽子是一項最好的健身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