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最近很多網購網站都在賣牛排,標題起的是一個比一個好聽,圖片是一個比一個好看,讓人看得垂涎欲滴,那光澤,那成品效果,簡直媲美米其林餐廳。然後你興高採烈地買回家,按著教程,一頓操作猛如虎,結果卻是一口下去柴如狗。做牛排的人吃的一臉的問號,宛如品了一口奧利給,心理不知是什麼滋味。去看看了看包裝上的教程,感覺自己沒做錯什麼,每一面煎多久都用計時器計算了。說好的隔壁家小孩都饞哭了的呢,怎麼先把自己吃哭了?不由得思考起了人生。
其實很多時候,消費者並不是料理牛排的方法不對,而是牛肉沒有選好。
很多網上賣家賣的原切牛排,乍一眼看去很划算,價格很給力,什麼澳洲進口安格斯肉眼牛排1kg10片裝,給人感覺買這樣一袋牛排回來肯定能吃得爽,再送你幾袋sauce,讓人感覺這店家賊良心,再給你個無法拒絕的價格,不下單簡直浪費了店家的用心良苦。但殊不知,牛排的厚度、成長飼養時間,飼養方式和牛本身的品種以及牛身上的那一個部位的肌肉都會給牛排的口感帶來影響。所以很多人都被坑了,1kg10片,平均一塊牛排才100g,再加上賣家給的牛排的面積,一塊牛排的厚度也就1cm左右,感覺也就和一片沒拆開的衛生巾差不多厚,怪不得單位是片。
如何挑選心儀的牛排是一門學問,很多人一聽到牛排就知道和牛好,安格斯好,夏洛萊好。其實在我看來,不管是什麼品種,國產的還是進口的,菲力、西冷、肉眼這三種都是最完美的選擇,識別度高,一般也不會上當。其次就是要厚切,切的厚分量足,200g一塊起步,口感那也是相當的棒,讓你體驗到烹飪後一口吃下去牛排爆汁的感覺,且可以在各個成熟度之間自由遊走,你喜歡五成就五成,你喜歡三成就三成,是在不行來個「八成」的也不是沒有問題嘛,非常的人性化。當然這樣的牛排品質還是要選好一點。普通家庭的話安格斯就夠了,想要改善一下的話,超市裡買和牛M3的就已經很好了。國產的話不會說什麼品種,但據我了解也有很多國外品種了比如西門塔爾牛這樣的,記住一定要厚切的!如果看到一些牛排很圓很規則,就像是拿模具刻出來的那一種,別管他包裝上吹得什麼樣,別買就對了。
其實還有人喜歡糾結成熟度的問題,三成五成血水太多啦什麼的,其實那些都不是血水啦。血早就在宰殺的時候放光了,哪裡有那麼多血水,都是肌紅蛋白,不是血水!牛排的鮮嫩多汁,就是來源於細胞內水分肌紅蛋白,烹飪時間越長流失的越多,流失的越多牛肉就越老。而且對於牛排來說,全熟那可就是堪比噩夢。知道嚼橡膠是什麼感覺麼,想練習一下牙口麼,吃嘛嘛香?當你吃到全熟牛排的那一刻你就會體驗到了,嚼一塊塑膠是什麼樣的感覺。當然很多人主觀感受不一樣,我也不能強迫,大家各有所好。
最後搭配牛排,其實牛排本身在煎完之後的醒肉這一步的時候,牛排會釋放出一些肉汁,這些肉汁的風味都是極佳的,可以加一些橄欖油和鹽拌一拌就可以搭配在牛排上,原汁配原食,非常的人性化。當然也可以配上一杯紅酒,慢慢細品。紅酒的香氣和單寧會和牛肉的氣味分子化合物產生美妙的反應,不斷刺激著你的鼻後嗅覺。讓你愛上牛排,無法自拔。
相信我,你也可以讓隔壁家小孩饞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