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獲諾獎後的第一部作品,果然沒有讓人失望

2020-12-16 雨末央歌

莫言的三嬸是個可憐的女人,年紀輕輕就死了丈夫,沒過多久,1歲多的兒子被狼叼走了。她不信,一直說6歲的女兒撒謊。女兒喝下了一瓶敵敵畏,留下一張紙條:我沒有撒謊,是兩條大黃狗把弟弟拖走了。

為了怕三嬸尋短見,莫言的父母讓他必須時刻跟著她。三嬸每天都出去找尋什麼,直到有一天夜裡,她脖子上掛著一把手電,一手提著一支火把,偷偷地出了門。

原來她一直在找的就是狼窩,莫言跟了上去。在狼窩的角落裡,有兩隻小鞋子和一些衣服的碎片,三嬸大哭道:我的兒子啊......

然後她揮起斧頭,對準母狼狠狠地劈了一斧,母狼一聲哀鳴,閉上了眼睛,兩行淚從它的眼窩裡流出來,2隻剛出生的小狼仔嚶嚶鳴叫。

三嬸說:長大了也要吃人的。說完,一把火扔進了狼窩。

回來後,三嬸把自己洗乾淨,梳了頭髮,換上結婚時穿的衣服,靜靜躺在床上,閉上眼睛,誰叫都不應,七天後,三嬸平靜地走了。

這個故事被莫言寫在了他的最新短篇小說集《晚熟的人》裡面。這部作品是莫言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暌違8年的第一部作品。

」晚熟「其實就是莫言對自己的創作態度。一個創作者過早成熟,就意味著會故步自封,容易給自己定型。顯然,莫言並不想成為這樣的人。

在這8年裡,他從來沒有停止過創作,更沒有停止突破自我。這種」晚熟「的心態,讓莫言的文字裡始終有一種銳氣,這種銳氣在《晚熟的人》這部作品裡,我們就能夠深切地感受到。

這部短篇小說集,一共由12個故事組成,但12個故事又不是完全獨立的。這些故事都是以莫言本人為第一視角,講述了他在獲得諾獎後回到老家高密的所見所言。

故事裡的」我「即是莫言也不是莫言,故事有現實有荒誕。有三叔三嬸這樣令人唏噓的故事;有莫言小時候的髮小將二,原是有點痴笨的莊稼漢,晚熟的他卻突然開了竅,借莫言的名氣來賺錢,混成了文化公司的老闆。

有他的表妹高參,原是個平庸的農婦,卻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找到了自己的生財之道,弄了兩個公眾號,聚集數萬粉絲為她引流,僱傭水軍、炒作謠言,還做直播帶貨......

他們在快速變化的時代洪流中,貌似抓住了改變自己命運的機遇,獲得了世俗的成功。然而,在莫言看來,這些遲早是會成為時代浪花下的泡影。

這12個人從上個世紀到現下這個社會,串起了這個時代的潮起潮落。而在這些故事背後深藏的價值,卻非常值得我們去挖掘去細品。

等了8年,終於等到莫言的新書,相信你看完也會跟我有同樣的感受:

很久沒有讀到這麼令人又笑又哭,又愛不釋手的書了,也不愧是莫言大師,能把短篇小說都寫出長篇小說的盪氣迴腸。

原價59元,現只49.9元,如果你喜歡莫言,那麼這本暌違8年的作品,無論如何都不應該錯過。

相關焦點

  • 莫言的作品之所以獲得諾獎,是真才實學,還是迎合了西方人呢?
    莫言的作品,是寫自己的親身經歷過的事,以實事求是為寫作中心,不誇大不縮小的敘述。唯獨的是太直白了,讓有些沒經歷過的人受不了。莫言就是在迎合西方人的胃口。說輕了是諂媚,說重了就是醜化自己的民族。諂媚西方人,就是討好西方人;醜化自己的民族,與叛國無疑。由西方流氓設的遊戲規則,我也是說怎麼有中國的份呢?
  • 莫言瑞典領諾獎 微電影《莫貝爾的故事》被熱捧
    今天是莫言在瑞典領取諾貝爾文學獎的日子,而由齊魯晚報微電影工作室出品的一部描寫莫言的動漫微電影《莫貝爾的故事》今日也在各大網站上線,而且播出後非常受推崇,首日觀者即突破十萬人次。  「5分鐘片子做得很生動,劇情雖然搞笑,但也真實可信,喜劇化地再現莫言獲諾獎前後的故事,看了後很有感觸。」一位網友如此評說《莫貝爾的故事》。
  • 莫言諾獎後散文新作 |《馬的眼鏡》
    進教室後他脫下大衣解下圍巾摘下帽子,露出頭上凌亂的稀疏白髮,目光掃過來,有點鷹隼的感覺。他目光炯炯,有兩個明顯的眼袋,聲音洪亮,略有戲腔,一看就知道是講臺上的老將。因為找不到當年的聽課筆記,不能準確羅列他講過的內容。只記得他第一節講杜甫的《兵車行》。杜詩一千多首,他先講《兵車行》,應該是有針對性的,因為我們是軍隊作家班。
  • 楊振寧問莫言:你我出身不同,得諾獎有何感受?莫言的話讓人叫好
    一九五七年楊振寧獲諾貝爾物理獎。值得注意的是,他是在中美關係鬆動之後,首位赴華訪問的華裔科學家,積極推動中美文化交流,增進中美人民相互了解,為中美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做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楊振寧,他在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凝聚態物理等方面做出了劃時代的貢獻。
  • 莫言:被罵冤枉嗎?《豐乳肥臀》意淫苦難是精神汙染,跟諾獎無關
    文丨曹鏡明題丨莫言:為何會被群起而罵,只因斬獲「諾獎」嗎?深扒並不值得同情歡迎大家留評交流,對於莫言的看法!然而,在相較於劉震雲、餘華、殘雪等人的石沉大海,其中作家「莫言」成另一個焦點!坦白來講,就筆者個人而言:是堅決不喜歡莫言作品,並且親身驗毒,實在沒有什麼閱讀的價值,尤其是中後期的作品。001當然,這也僅做個人意見交流,也先不要上來就懟。
  • 馬悅然曾與莫言邊喝威士忌邊談小說「翻譯莫言作品沒要出版社一塊...
    2012年華西都市報記者採訪馬悅然和陳文芬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2012年,莫言獲諾獎後,馬悅然也再次成為文學圈熱門名字。他不僅是有名的漢學家,還是諾貝爾文學獎終身評委之一,而且是唯一懂中文的評委。他負責推薦中國文學,更是莫言的瑞典文翻譯陳安娜的老師。
  • 奧爾加·託卡爾丘克,這位諾獎得主是不溫柔的「女版莫言」
    《衣櫃》講述一對夫婦被一隻能量坑般神秘的舊衣櫃吸引,最終住進其中;《房號》的敘述人是身為客房服務員的「我」,遊走於首都飯店的不同房間,循著蛛絲馬跡捕捉客人留下的氣息;《神降》則有關一位宛如創世之神的編程天才,他不斷用程序構築新世界,卻又對人類屢屢失望…… 這兩部作品都收錄了託卡爾丘克的獲獎演講——《溫柔的講述者》。
  • 千言萬言何若莫言直播首秀 「晚熟」的莫言自稱優良品種
    川報觀察記者 肖姍姍千言萬言何若莫言。7月31日晚,莫言諾獎後首部作品《晚熟的人》在騰訊視頻直播間舉行了「雲」上分享會。黃渤、郭麒麟、歐豪、華少、霍尊、梁天等文藝圈大咖,紛紛亮相直播前的打call視頻,「千言萬言何若莫言,十年等待,莫言老師諾獎後首部作品《晚熟的人》馬上要和大家見面了!」「與我交流,與我討論,甚至與我爭論……」這是直播開始前,莫言向網友們發出的邀約。
  • 村上春樹再次與諾獎失之交臂 因為作品太火?
    北京時間10月8日,2020年的諾貝爾文學獎評選結果揭曉: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此殊榮。9日一大早,#村上春樹繼續陪跑文學獎#衝上了熱搜。一些網友感嘆村上春樹再一次與諾貝爾文學獎失之交臂,還有人曬出其作品中比較經典的句子。也有不少人在討論,村上春樹啥時候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獲獎的可能性有多大?
  • 莫言諾獎獎章或添紅高粱元素 現場將奏《霸王別姬》
    設計師要嘗試總結獲獎人的作品中的人物以及氛圍。儘管藝術設計的獲獎證書多年來一直在變化,但文字始終遵循相同的模式,內容基本差不多,說明頒發機構決定將該年度獎頒給誰,並解釋一下為何頒給他(她)或他們。有人猜測要以莫言獲獎作品中的人物以及氛圍為主題,他的獲獎證書也許少不了紅高粱的意象。
  • 回歸故土,他用左鐮寫作|莫言《晚熟的人》
    對這些作品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和評價,但對於讀者和研究者來說,無疑都是值得重視的文本。探討這些作品,不只是認識莫言新的寫作成果,也是理解莫言與當代文學有意味的關係。莫言新作《晚熟的人》2020年8月,獲諾貝爾文學獎8年後的莫言攜中短篇小說集《晚熟的人》再度於公眾視野中亮相,對「諾獎魔咒」的質疑作出了無聲的回答。
  • 貶莫言的人都在貶什麼
    魯迅是天才作家,我願意用自己所有的作品換他一部短篇,如果能寫出像《阿Q正傳》在中國文學史有影響的作品,我寧願所有的作品都不要了。莫言看待魯迅這是莫言獲獎後,在公眾場合說的。陳丹青說沒有看過莫言的作品,但他卻說莫言獲獎與其作品無關。認為是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識時務了,言外之意是西方文壇要討好中國,以便讓諾貝爾文學獎更顯普世價值,一部分專家認為這或是諾獎的趨勢。
  • 薦書|莫言新書《晚熟的人》:「講故事的人」回來了
    12作者簡介莫言,山東高密人,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代表作品有《紅高粱家族》《豐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勞》《蛙》等長篇小說十一部,《透明的紅蘿蔔》《白狗鞦韆架》《與大師約會》等中短篇小說一百餘部。
  • 莫言被罵了整整8年,就因為拿了一個諾貝爾獎?
    然而,當莫言榮歸故裡後,等待他的不是鮮花與掌聲,而是無數人的謾罵。這讓不少圍觀網友十分不解。要說莫言獲得諾獎明明是為國爭光的壯舉,為何那麼多人還要來罵他?
  • 什麼是《晚熟的人》?5問莫言新作,其直播首秀化身「知心爺爺」
    昨天剛出版的莫言新作——中短篇小說集《晚熟的人》正熱得燙手,距離他上部作品出版已有十年。作為中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桂冠當頭,莫言在獲獎最初的一年裡,竟然忙得一整年連一本書都沒看。《晚熟的人》如同莫言的獲獎後記,他將自己寫進小說,用幽默的筆調,毫不避諱地向讀者敞開了獲諾獎後的生活裡外。全書一共十二個故事,讀者可以隨著故事中的「莫言」,見證一次「衣錦還鄉」之旅,也見證百態人情,萬象世間。
  • 莫言發出首個抖音短視頻,「晚熟」會不會成為流行詞?
    這是他在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出版的第一本書。除了分享新書,莫言還發起「尋找晚熟的人」話題,希望徵集更多的「晚熟」故事。抖音話題一經上線,瀏覽量於當天突破3100萬次,莫言本人抖音視頻點讚超35萬,12小時《晚熟的人》銷量已經突破1.5萬冊,衝上當日抖音話題熱榜。
  • 莫言諾獎作品《蛙》紀念珍藏版來襲
    近日,莫言《蛙》(紀念珍藏版)出版。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該版本《蛙》是繼「莫言作品全編」系列平裝本及「莫言作品典藏大系」精裝本之後,最新推出的全彩插圖、精裝典藏、紀念版本。圖:莫言近照作為莫言最廣為人知的作品之一,《蛙》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2011年《蛙》榮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一年之後,莫言即榮膺諾貝爾文學獎桂冠。在諾貝爾文學獎評獎委員會授予莫言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時特別提及的莫言代表作品中,《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這部長篇小說,莫言曾醞釀十餘年,並在創作開始後三易其稿,潛心打磨。
  • 《莫言演講全編》出版 莫言演講作品首次全面結集
    25年來的精彩演講106篇,這也是莫言演講作品首次大規模集結編選。莫言作為中國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世界級作家,他獲諾獎後甚至一舉一動都會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而對莫言的理解和關注終究要回歸文學,這106篇演講涵蓋了莫言走上文學道路的初衷、他的文學理念、他對自己作品的深入解讀,以及他對社會和文化的深邃思考,這套演講集裡正隱藏著莫言為何能走上諾貝爾文學獎領獎臺的秘密。
  • 解密日本:18年18人獲諾獎,為何經濟卻一直停滯不前?
    就有一位網友啊,在我的視頻評論區留言了,說:日本諾貝爾獎獲得者人數世界第一。(意思是說日本很牛,沒有我說的這麼差。)他這個呢,雖然說的不準確,但也的確差不多。準確地講呢,是日本在21世紀以來,獲得的諾貝爾獎僅次於美國,世界排名第二,在近18年間,共有18人拿到了諾貝爾獎,反觀中國這麼大的國家,日本的這個成就的確是很驚人的!
  • 問吧精選|殘雪熱搜,村上陪跑,我們關注諾獎是在關注什麼
    儘管今年中國作家未能拿下諾貝爾,但殘雪很可能是下一位獲得諾獎的中國作家。諾獎得主託卡爾丘克和彼得·漢德克究竟是誰?殘雪獲諾獎的呼聲為什麼如此高?村上春樹為何會繼續陪跑?關於諾貝爾文學獎,歡迎大家一起來聊聊!▍關於殘雪@只愛這片土地:殘雪是誰?為什麼諾貝爾獎中國得主總是在得獎後才進入公眾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