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一人不登高,兩人不觀井,三人不喝酒,四人不趕集,啥意思

2020-12-06 老梗聊生活

在農村生活過的朋友會知道,以前科技信息不發達,人們物質文化生活還比較匱乏的年代,農村老人們更喜歡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智慧,對一些自然現象或人情事物做出總結,這也就是咱們平常所說的農村俗語,很多俗語在今天依然流傳在民間,就好比今天這句「一人不登高,兩人不觀井,三人不喝酒,四人不趕集」,說的是做人做事的道理,個人是社會的一部分,社會複雜,人心不古,日常生活中一定要經得起誘惑,保持理智,增強安全意識和團隊協作精神,居安常思危,這樣才能安居樂業,幸福美滿,咱們一起來看看是不是這個道理?

第一,堅守本心,經起誘惑:一人不登高。

會當凌絕嶺,一覽眾山小是每個人的願望,但山頂高處的魅力和他的風景是成正比的,越往高處,風景越美,危險也就越大,一個人上去更是險上加險,隨時都有可能發生意外卻無人救援,倘若發生不幸的事還怎麼看風景,所以我們一定要經得起高出美景的誘惑,也要經得起社會美景的誘惑,不要以身試險。

第二,以誠待人,增強防範:二人不觀井。

農村老話裡的二人不觀井,意思是說,人心隔肚皮,過去有多少親如兄弟的人最後都死在信任兄弟上,過去殺人劫財,或者殺人奪妻,又或者女人爭風吃醋,不就是表面跟你好的跟兄弟姐妹一般,騙到井邊看井時推下去淹死的,這也印證了那句老話「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第三,保持理智,以人為善:三人不喝酒。

生活中喝酒是交流感情必不可少的一件事,酒意濃時有時候也會做出一些出格的事,為啥說三人不喝酒那,獨自飲酒很難醉,兩個人喝酒一般也難以較勁,而三個人那就不一樣了,人太多也是喝不了多少的,唯獨這三個人喝酒,三角形拼酒,喝一會保證有人喝醉,為啥喝醉那?因為三個人裡面肯定有倆人是一夥的,不但會讓一個人喝醉,有時候還會因為喝酒鬧出不少事情。

第四,團結協作,最終別人:四人不趕集。

趕集一般是女人的事情,女人本來挑東西就囉嗦,趕個集還四個人,四個人買東西,你說東她說往西,很難統一意見,所以說四人趕集買不到東西。再就是四個女人一臺戲,到了賣東西的攤位前,嘰嘰喳喳吵吵不休,這個說好,那個說賴,聽這個的得罪那個,聽那個的得罪這個,最後因為一點很小的事情鬧矛盾,趕一趟集回來弄一肚子氣,不值當。

相關焦點

  • 俗語:一人不進廟,兩人不觀井,三人不抬樹,啥意思?說透了人性
    文/加貝俗語:一人不進廟, 兩人不觀井, 三人不抬樹,啥意思?說透了人性關於人身安全的討論,在歷史的長河中從未停歇。關於如何保障個人的生命安全,是一個永不衰的話題,生命是其他所有關於理想、關於愛情、等等的基石。
  • 農村俗話說:「一人不喝酒,兩人不賭錢」,這究竟有什麼講究?
    農村的很多俗語都包含了待人接物的道理,如「一人不住廟、二人不看井」,說的就是出門在外,不要讓自己陷於危險之中。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句俗語「一人不喝酒,兩人不賭錢」其實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 農村人總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是什麼意思?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這是古人所流傳下來的,在當今社會依舊是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的。想起自己剛出社會的時候是在鐵路上面上班,在鐵路上面上班的時間雖然不長,但是經歷了很多別人所不曾經歷過的一些時刻。
  • 農村俗語:三人不抱樹,二人不看井,為何一人不進廟
    讀者朋友們大家好,這裡是《笑對農哥》欄目每日為大家分享的最新三農資訊與故事,如果喜歡農村話題的朋友可以點擊上方關注,今日話題:農村俗語:三人不抱樹,二人不看井,為何一人不進廟社會的發展,農村的俗語也在慢慢地消弱。
  • 為什麼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常會聽到各種各樣的俗語。這些俗語口口相傳,源遠流長,背後往往蘊含著各種深意。今日就來說一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這句俗語背後的故事與深意。還有另一種說法是,寺廟裡有香火錢和貢品,如果一個人進去的話,很容易被誣陷為偷盜,就算沒有丟什麼東西,如果有人一口咬定說什麼東西丟了,那就洗脫不了嫌疑。所以一人不進廟,免得遭人誣陷。二人不看井這句話的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就是說兩個人不要看井。
  • 古訓「1人不進廟,2人不看井,3人不抬樹」啥道理?古人經驗之談
    摘要:古訓「1人不進廟,2人不看井,3人不抬樹」啥道理?古人經驗之談文/農夫也瘋狂今年的春節,估計是很多人這幾年以來陪伴父母時間最多的一個春節了。而陪伴在父母身邊,和他們聊天總會是很愉快的一件事情。這句古訓是「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抬樹」,說的是啥道理?古人經驗之談,年輕人出門在外看看也無妨。這句古訓相信不少人也有聽說過,作為古人的經驗之談,其能流傳至今,可見是有幾分道理的。我們先來看看前半句「一人不進廟」,它的意思是說,如果是孤身一人就不要去寺廟了。
  • 俗語「兩人不對火,三人不點菸」是什麼意思?點菸文化有何講究?
    引言在平時我們好友相聚的時候,經常會聽到朋友說:兩人不對火,三人不點菸,那這句話究竟什麼意思?三個人為什麼不能點菸呢?為了大家彼此加深友誼,不應該是相互點菸才對嗎?實際上,除了這些普遍存在的酒桌文化,還有很多細小的規矩,正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細節決定成敗,飯桌上的一個小細節,就可能影響一單生意的成敗。那麼這「兩人不對火,三人不點菸」說的正是其中的「點菸」文化。
  • 俗語:「兩人不對火,三人不點菸」,原來民間習俗,也大有講究!
    在俗語中,對於民間習俗的講究,可謂數量繁多,比如本文要解讀的俗語:「兩人不對火,三人不點菸」,就是其中的一句。那麼,這句俗語,到底有什麼講究呢?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因為在我國的繁體字中,災是寫作「災」,也就是一個「火」字,上面加上三個折,所以三人一起點菸,被認為是不吉利的行為,因此也就形成了「三人不點菸」的習慣。
  • 俗話說:「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啥意思,有何道理?
    千年流傳下來的,除了那些令人津津樂道的歷史典故之外,還有那些古人根據自己生活經驗所流傳下來的俗語。比如說是:」一人不進廟,二人不觀井。窮不改門、富不遷墳「等等,這些完全貼合著古人的生活,之所以能流傳甚久,其魅力其實就是細細琢磨,能找到其所蘊藏的人生哲理。令人拍案叫絕。為新時代的我們,自然要多多走近這些傳統文化,承擔起復興傳統文化,讓傳統文化仍更多人所熟知。
  • 老話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觀井」,為何一個人不能進廟呢?
    很多農村俗語都是通過人們口耳相傳,能流傳至今已經很不容易了,雖然有些俗語早已過時,但也有一些俗語依然值得今人借鑑。比如有這麼一句俗語叫做:「一人不進廟,二人不觀井,三人不抱樹」,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呢?
  • 地方俗語:「常趕集,還怕看不見打火燒地」是啥意思?啥美味兒?
    導語:地方性俗語:「常趕集,還怕看不見打火燒地」是啥意思?是啥美味兒?在河北地區,說起火燒就繞不開驢肉火燒。這句地方性美食俗語:「常趕集,還怕看不見打火燒地」,說的是驢肉火燒,好不誇張的遍布於河北地區的大街小巷,有著非常明顯的地域特色,在我國,乃至世界上,對於吃驢肉火燒,別地無法相提並論。這句俗語看似說的是火燒,實則離不開營養價值高且美味兒的驢肉。火燒與驢肉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 俗語:酒不護賢,色不護病,財不護親,啥意思?一生至少明白一個
    比如說「酒不護賢,色不護病,財不護親」。這句話啥意思?建議一生至少明白一個。酒不護賢眾所周知,中國的酒文化源遠流長,無論是古代還是現在,聚會都是離不開酒的助興。「酒不護賢」的意思就是說,不管如何賢能之人,一旦沉溺於喝酒,縱然德才兼備,也不能護住名聲。因為,過度喝酒不僅有傷身心,還容易耽誤正事,爛醉之後,只會醜態百出,即便才華卓越,也務必多加注意。
  • 農村俗語:一人不進寺,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是什麼意思?
    俗語是文化的沉澱產物,其中所蘊含的道理是需要我們細細體會的。除了生活習慣的影響,我們還可以從很多著作中了解俗語的魅力。比如公元280年撰寫《三國志》中就包含很多當時的俗語。這些俗語飽含生活哲理,看著好像十分平實簡單,其實其中是飽含著深意的,甚至道盡了人性之醜惡。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這一句俗語也是如此,看似普通其中也蘊含了很深沉的人生奧秘呢!接下來就和大家好好分析一番。一:「一人不進寺」,古時的寺廟都是建在深山之中,再加上人煙稀少,寺廟也常常是野獸橫行、盜匪出沒的慣地。
  • 俗語:七不出門八不歸家,啥意思?不是指初七不出門初八不回家
    俗語:七不出門八不歸家,啥意思?不是指初七不出門初八不回家 2020-11-18 09:05 來源:有畫說藝術
  • 俗語:「勸賭不勸嫖,勸嫖兩不交」,啥意思?後一句是真諦
    俗語:"勸賭不勸嫖,勸嫖兩不交",啥意思?後一句是真諦在我們日常生活,俗語經常會被使用到,有一些俗語因為蘊含著深刻的道理,被用來教育孩子,還有一些俗語蘊含著科學道理,被用來休養生息,還有一些俗語就是封建迷信,已經被遺忘在歷史的垃圾桶中。很多人應該聽過一句俗語:「勸賭不勸嫖,勸嫖兩不交。」你知道這句話有什麼道理嗎?
  • 「一人不進寺,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啥意思,道盡人性醜惡
    導言中華文化藝術源遠流長,在五千年精妙絕倫的古代歷史文化中間,大家的老祖先用他們的聰明智慧,匯總了諸多蘊含生活哲理的俗語,如「盆友妻不可欺,盆友夫不能扶」「寧願夜住荒墳,不能旅居生活古寺」「寧娶亡夫寡,別娶活漢妻」「不聽老人言
  • 俗語「人過四十,三覺不睡,三人不求」,這是啥意思,在忌諱什麼
    他們更理智,更懂得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那麼俗話所說:「人過四十,三覺不睡,三人不求」,是什麼意思?人過四十,哪三覺不睡?我們一生中幾乎有三分之一是在睡眠中度過的。可以說,睡眠是我們休息的必要方式。雖然每個人都要睡覺,但睡覺並不是一件簡單、隨心所欲的事情。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啥意思?古人的智慧真深奧
    於是久而久之就有了一套專門的講究,也就是所謂的:"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但是社會的發展與變遷,大家的想法也在發生著很大的變化,習慣和以往大不相同,所以很多人可能完全沒有聽說過這句話,那麼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接下來就一起來看看吧。
  • 俗話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是什麼意思?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這句流傳甚廣的俗語,已經家喻戶曉了,它來自於明代思想家洪應明的《菜根譚》,這句俗話的意思很明顯了,告誡人們,做人要心地善良,在不去害人的前提之下,也不能盲目的去相信別人,善良不是愚昧也不是蠢,而是有底線的。
  • 農村俗語:「五十不交友,六十不撿漏」,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查閱資料時看到了這麼一句俗語:「五十不交友,六十不撿漏」。當我看到這句俗語後,雖然對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意思仔細揣摩了老半天,但終究還是沒有能夠揣摩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只好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