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對事業的是否崇高,是以它的結果來評定的。——喬萬尼奧裡(意)
文章分類|歷史奇聞
文章字數|1322字,閱讀約3分鐘
亞歷山大,這個名字的意思是"人類的保護者",是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徵服者。20歲時,他從父親腓力二世手中繼承馬其頓王位,統一全希臘,然後橫掃中東,佔領埃及全境,消滅波斯帝國。
在他的指揮下,希臘軍隊到達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的印度河流域,建立了亞歷山大帝國,疆域從希臘、小亞細亞、埃及、波斯、底格裡斯河流域、阿富汗到印度西北部約500萬平方公裡。
亞歷山大在戰場上從未被擊敗,他指揮的伊蘇斯、高加米拉和錫達斯皮斯河戰役等戰役,都成為後來院校學習的經典戰術。
亞歷山大大帝
西達斯皮斯河戰役發生於公元前326年,是亞歷山大指揮的最後一場重大戰役。他渡過了印度河,用巨大的戰象打敗了印度軍隊,徵服了旁遮普地區。此後,直到公元前323年去世,亞歷山大再也走不動了,只好返回中東。
亞歷山大為什麼停止徵服世界?
死得太早了,才32歲。
亞歷山大死在巴比倫,帝國的首都計劃,在32歲,323年前。
32歲,正值壯年,很難想像亞歷山大開始徵服世界時只有22歲。
在不到6年的時間裡,他徵服了難以想像的疆土,創造了無法超越的歷史。
不僅如此,為了尋找和抵達"世界的盡頭和公海",亞歷山大大帝無疑還將繼續向外擴張。但死亡阻止了亞歷山大的徵服。
亞歷山大的死因包括酗酒、中毒、瘧疾、傷寒、化膿性脊椎炎、腦膜炎、急性胰腺炎和西尼羅河病毒。
亞歷山大大帝
當亞歷山大回到巴比倫,他開始計劃新的遠徵,目標是未被徵服的阿拉伯半島。但這一切都因為他的死而戛然而止。
軍隊太累了,譁變了。
作為一個國家,馬其頓太小了;對亞歷山大來說,被徵服的領土太大了。
當亞歷山大在323年越過達達尼爾海峽時,他的軍隊大約有30,000-40,000步兵和不到5,000騎兵。6年後,他徵服的領土已經達到500萬平方公裡,甚至超過了當時中國戰國七雄的領土總和。
這麼少的人怎麼能統治這麼大的領土?
再往東,在恆河的中下遊,是馬加達南達王朝,再往東是高塔拉達王國,位於今天的孟加拉。當亞歷山大打算繼續進軍時,馬其頓士兵拒絕繼續向東前進,他的將軍科納斯勸說他改變主意,折返回去,他對亞歷山大說,"士兵們已經很久沒有看到他們的父母、妻子、孩子和家園了"。
亞歷山大大帝
據記載:"在與波洛斯的最後一戰中,馬其頓人的勇氣被削弱了,他們不敢再深入印度,他們被迫反擊,而敵人只使用了2萬人和2000騎兵,當亞歷山大下定決心要渡過恆河時,他們都反對他。"因為他們聽說這條河有4.2公裡寬,182米深,對岸布滿了無數士兵。騎兵和戰象。他們還聽說高達拉達和百裡茜的國王帶著8萬騎兵、20萬步兵、8000輛戰車和6000頭戰象在等著他們。」。
亞歷山大別無選擇,只好放棄這一企圖,沿印度河返回南方。一路上,亞歷山大的軍隊並沒有閒著,他們徵服了馬裡亞,今天的木爾坦地區,以及其他印第安部落。
然後,亞歷山大將他的大軍分成三部分,命令他的克拉特魯斯將軍率領大部分軍隊取道卡曼尼亞返回波斯,尼亞卡斯率領他的艦隊沿波斯灣海岸從海上返回,並探索海岸,而他率領其餘的軍隊經由格德羅西亞和莫克蘭沙漠這條最艱難的路線返回波斯。
324年前,亞歷山大回到波斯。
恆河,成為亞歷山大徵服的最東端。
這裡是《最棒的飛蘭》,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咱們後會有期。
歷史多麼無情而又有情,不遺忘每一個對歷史的貢獻,也不寬容每一個對歷史的障礙。——范文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