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獨山當地的蜂蜜產業中,有一個非常響亮的地方品牌,以其純天然、原生態的優良品質贏得了人們的信任和青睞,這就是產自影山鎮翁臺村深溝原始森林裡具有獨特「蜂」味的「老劉伯土蜂蜜」。近日,循著這縷醉美「蜂」韻,筆者走進深溝原始森林,來到老劉伯的深山蜂場,追尋他那青山綠水間的別樣「蜂」情,記錄下他清風陽光裡的甜蜜「蜂」景。
返鄉創業 迎來一路「蜂」華
神秘古樸的翁臺深溝原始森林,高山流水,雲蒸霞蔚,林木崢嶸,翠黛如海。
一條柏油路,潔淨舒緩,沿著深溝的谷底,在林蔭下逶迤前行。行至山谷最深處,道旁一面「老劉伯土蜂蜜」的旗幡迎風飄展。不遠處的林間閃現出一棟兩層小屋,一塊「獨山縣老劉伯蜜蜂養殖場」的牌子被樹蔭映得茵綠。屋後樹下空地,座座蜂房鱗次櫛比,縷縷蜂聲隱約可聞,只見一位老伯戴著防蜂帽,小心揭開一座蜂房,取出一張巢脾,仔細查看蜂群情況。
養蜂人名叫劉厚發,翁臺村場壩組人,雖然60多歲了,但身板結實,手腳靈活,聲音洪亮,一臉樸實淳厚。
見到客人來訪,老劉伯取出新鮮蜂蜜,泡上幾杯蜂蜜水,在清風蟬鳴中談笑「蜂」生,說起了他的養蜂故事。
劉厚發還是年輕小夥時,由於翁臺一帶地理環境惡劣,來往交通不便,生產生活條件落後,1989年,劉厚發和妻子選擇外出打工謀生。
期間,劉厚發夫妻先是在一家種植場裡做了幾年的花木種植,後來輾轉到一家養殖場裡做養殖管理,雖然艱辛備至,家裡依然貧困,但總算有了點收入,支撐著一兒一女順利完成了學業,並擁有了穩定的工作和生活,徹底改變了這個家庭的命運。同時,劉厚發利用在養殖場打工的機會,留心向場裡的養蜂人學習現代養蜂技術。小時候就對翁臺一帶傳統養蜂模式有所了解的劉厚發,憑著勤於鑽研和刻苦學習,幾年下來逐漸掌握了不少關於蜜蜂養殖的關鍵要領。
2008年,已經50來歲的劉厚發夫婦決心結束漂泊不定的打工生活,打算憑藉學到的養蜂技術回鄉創業,利用翁臺一帶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優勢發展蜜蜂養殖。2009年,劉厚發建起了養殖場,他從原始森林裡收集到的20窩土蜂開始,經過三年多努力培育,迅速發展到了200來箱的養殖規模,土蜜生意做得「蜂」生水起,產品遠銷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最近兩年,養殖場又由一個變成了兩個,收入更加穩定,一家人的生活過得豐盈而安穩,迎來了一路「蜂」華的甜美日子。
看著林間飛舞的一隻只小蜜蜂,劉厚發頗為動情地說:「感謝這些可愛的小精靈,讓我一家過上了好日子!」
鑄造品牌 描出一片「蜂」景
酒好不怕巷子深,蜜香無懼山路遠!
深溝景區莽莽蒼蒼的數萬畝原始森林,植被豐富,生物多樣,有著十分完備的生態系統,是一個巨大的天然優質蜜源場,特別是遍布林區的五倍子、木姜、獼猴桃、蕎麥等野生花木,更是生產綠色蜂蜜的優質蜜源。劉厚發認為,必須充分發揮這一獨特地緣優勢,堅守生態底線,形成品牌優勢,保持土蜂蜜的原生「土味」,讓這一產品走得更遠。
曾有人說,劉厚發的土蜂蜜雖然品質優良,但產量相對偏低,建議他更換蜂種,提高蜂蜜產量。但劉厚發不為所動,堅持飼養當地土蜂。劉厚發說,深溝土蜂屬中華蜂,具有採集力強、利用率高、採蜜期長、適應性和抗病能力強等天然優勢,較適宜於貴州山區定點飼養,產出的蜂蜜品種多樣,質量上乘,深受市場歡迎,而且對於保護當地生態環境和促進林區生態平衡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歷經多年發展,「老劉伯土蜂蜜」和「老劉伯蜜蜂養殖場」很快引起了一些專門研究機構的關注和重視。2015年,貴州省農業科學院多批專家聞「蜂」而來,多次到深溝進行科學考察,並於同年6月將劉厚發的養殖場列為該院的中蜂飼養試驗蜂場,長期開展基於中蜂養殖的不同箱型飼養、現代農業授粉等系列專門課題研究,讓他得到了省級權威養蜂專家徐祖蔭老師的親自指導,推動著他的「甜蜜事業」不斷走上了科學化、規範化、專業化、市場化、綠色化的發展道路。
憑著原生綠色的獨特品質,2015年11月8日,「老劉伯土蜂蜜」作為地方特色產品,在黔南州建州60周年北京成就展上華麗展出,受到相關領導的高度讚賞。這更加堅定了劉厚發堅持綠色理念、實施生態養殖的決心:「養原生種蜂工蜂,出綠色生態好蜜,讓更多的人品嘗到這片原始森林裡的深溝『蜂』味!」
近年來,劉厚發的蜂場先後獲得縣裡頒發的「農村經濟發展示範家庭農場」「農業產業化經營縣級龍頭企業」等榮譽稱號,他本人也被評為縣裡的「創業之星」。影山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吳龍金見證了「老劉伯蜜蜂養殖場」的從無到有和發展壯大,他說:「老劉伯能取得成功,靠的是善於研究學習和不斷總結經驗,有效保證了養殖過程的綠色環保和產品質量的天然生態!」
隨著「老劉伯土蜂蜜」在市場上贏得更多更好的聲譽,劉厚發也儼然成了當地人心目中的創業能手和「深山蜂王」。一路走來,劉厚發用他的勤勞與堅守,在這座充滿生機的原始森林裡,描繪出了一片神秘美麗的醉美「蜂」景。
引領發展 灑下一片「蜂」情
在影山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吳龍金看來,「老劉伯蜜蜂養殖場」不僅僅是一個蜂場,更是當地貧困山區立足環境資源優勢、推進發展山區特色扶貧產業的一個有益嘗試和生動縮影。
村民劉章義家住甲縫巖一帶,那裡山路崎嶇,地勢險峻,不利於耕種農作物,卻有著豐富的蜜源植物,特別適宜發展蜜蜂養殖。幾年前,劉章義看到劉厚發的蜜蜂養殖取得了成功,也萌生了養殖蜜蜂的想法。劉厚發知道後,熱情地給予了支持和鼓勵,讓劉章義到他的蜂場裡跟著學習技術,幫助他順利起步,發展到了今天的200來箱。
翁臺村翁丙組的村民劉章成曾經是個貧困戶,前兩年,他到劉厚發的蜂場裡幫工,對蜜蜂養殖產生了濃厚興趣,希望也能學著養。劉厚發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技術和經驗手把手地教給劉章成,還贈送了幾隻自己親自培育的蜂王,幫助他試著養起了好幾箱蜜蜂,並隨時上門進行具體指導。經過幾年來的努力,劉章成家的蜜蜂已經發展到了幾十箱。
這時候的「老劉伯蜜蜂養殖場」,已經變成了翁臺當地的一座蜜蜂養殖培訓中心和創業示範基地,劉厚發通過贈送蜂王、分送蜂群和提供技術指導等方式帶動鄉親們發展。2017年,中國蜂產品協會會長王啉來到劉厚發的蜂場進行考察和指導,讓他受到了更大的鼓舞,也更加激發了他通過示範引領帶動更多鄉親從事蜜蜂養殖的熱情。經過近幾年來的努力,全村已有幾十戶人家先後養起了蜂蜜,形成了一個初具規模的蜂蜜產業集群。劉厚發認為,一「蜂」獨秀不成蜜,萬「蜂」飛舞蜜最甜。他相信,只要大家抱團發展,擴大規模,提升質量,他們就一定能出產更多更甜的「翁臺蜂蜜」,讓這份「蜂」姿綽約的山鄉美味一路「蜂」行、「蜂」靡天下。
如何進一步把蜜蜂產業做好做強?其實,劉厚發一家人早就有了十分具體的打算和規劃。翁臺村獨特的地理環境賦予了當地茶產業強勁的發展動力,古樸神秘的臺地風光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各方遊客前來休閒旅遊。劉厚發敏銳地感覺到,翁臺村的發展之路一定是生態茶葉、天然蜂蜜、山地旅遊三位一體的整體推進和融合發展,因此,就於前些年註冊了「老深溝」商標,積極宣傳推廣「老劉伯土蜂蜜」為主打的生態綠茶、地方特色小食品等營銷項目,借「蜂」使力,乘「蜂」而上,推動更多的翁臺生態特色產品走出山門,香飄世界。
醉美雲上翁臺,「蜂」景這邊獨好。站在「蜂」起雲湧的生態蜂場裡,劉厚發懷揣著心繫家鄉、矢志有為的一片「蜂」情,意氣「蜂」發地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後記:
面對困境,主動發展,年近古稀,猶知奮進。劉厚發用刻苦勤勞、矢志向前的創業精神,描出了發家致富、追趕幸福的醉美「蜂」景,留下了引領發展、奉獻鄉裡的動人「蜂」情,展現了敢於創造、勇於拼搏的亮麗「蜂」採。劉厚發的創業故事說明,想要徹底摘掉「窮帽子」,擺脫「窮日子」,根本在於依靠自身努力和堅持不懈奮鬥,只有從思想上拔掉「窮根子」,找到適合發展的「好點子」,激發出戰勝貧困的內生動力,樹立起開創幸福的信心決心,以奮鬥姿態克服困難,以勇敢精神直面困境,幸福日子才會真正來敲門。
蜜蜂在採蜜
蜂場出產的蜂蜜產品
劉厚發始終銘記各級專家的幫助和指導
蜂場被授予「縣級龍頭企業」稱號
劉厚發在查看蜂群情況
蜂場周邊環境
獨山縣融媒體中心 通訊員 李啟發
編輯 梁曉琳編審 張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