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時代,誰都希望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現在,知識服務和研修機構把思考變成了在網上流傳的「知識商品」。但是,思考是一種行為,也是一種非常有個性的行動。如果只有一些共同的思維內容作為知識產品得以普及,必然忽略思維中最關鍵的部分。在這種模式下,思維能力的提高總是為了追求卓越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新知識和新思想而簡化的。漸漸地學習成了負擔,但是思考力並沒有那麼高。思考能力是系統的綜合能力,學習新想法是非常小的部分,沒有什麼提高思考能力的作用。
特別是在網際網路條件下,獲取知識和信息已經不是一個瓶頸了。但是,在現有的知識服務模式下,決定思考能力的其他部分很難覆蓋。
發現問題對企業來說非常重要。通過什麼樣的思考轉換可以從問題解決轉移到問題發現?在問題解決階段,問題的界限已經確定。所以我們只是集中資源去尋找答案。在這個過程中經驗和知識的積累最重要,股票的想法被使用。但是,外部環境在不斷變化。過去有效的方法今天可能行不通。新的想法明天可能會落後於時代。在這樣的情況下,更需要的是流動性的思考,關注現在。過去的知識和經驗只不過是產生新知識的材料。用了就扔掉也沒關係。
股票思維的人在面對陌生事物時,自然會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思考,這是知識積累過程中長期形成的慣性造成的。但是,一些知識框架很容易吸收和他們自身價值觀相兼容的部分,拒絕「異常」的內容。這個「封閉系統」將在革新過程中形成自然阻力。
當有開放系統的人面對新事物時,他們會實事求是地觀察。他們不是用現有的知識體系強行區分,而是根據實際情況重新理解那些。直覺和偶然是從未知世界獲得新想法所必要的條件。「開放系統」的客觀定位有助於把握最微妙的差異。
一、提升認知的3個層次
我想這三個關鍵詞可以理解為直接認知的三個級別。
1、知=知道,對於事情有一定的認知
2、未知=不知道=對於不知道的事情懷著敬畏之心,空著杯子,以謙虛、誠實的態度接受新知識,豐富自己的認識。
3、無知=不知道=不知道就不會恐懼,什麼都知道。我知道很多事情。
二、解決問題的3個領域
1.知道的已知==知道自己知道的事情——問題和答案都是已知的。這符合現有的經驗和知識。也就是說,可以共享已經發生的保存和準備使用。這個問題有「正確答案」的意思。應對法是「如何有效、正確、迅速地解決問題」。
2.已知的未知=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這個問題是已知的,但是答案是未知的。這通常是狹義的解決問題。例如,「我知道低成本的產品賣得很好,但是不知道怎麼實現」這種產品的開發對應於這個領域。在這裡,大前提是「問題已經被提出了」。
3.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我連這個問題都不知道。這與上述盲目自大和無所畏懼的無知有很大區別。這可以被視為一般化的問題解決區域,即問題發現區域。例如,在商業世界中有很多因素是非常不確定的,從舊的角度考慮是不可能成功的,所以需要革新。
三、提升思考的維度
在已知和未知之間,看不見的「常識之牆」妨礙了思考。在我們的認知範圍中,一部分已經被知道了。因為有些部分我們知道我們不知道,所以這兩個部分作為整個世界都可以簡單地看到。但是,除此之外還有更大的空間。我們完全沒有意識到。這個「未知」需要發現和重新定義。要進入這個領域,需要提高思考次元,俯瞰全體。
據心理學家稱,平面視是將距離最小化的技術。這個方法可以縮小你的生活,在宇宙的視野裡獲得獨立的尺度。問題成為問題,是因為讓自己著迷並不斷擴大。當你分開你的想法和問題時,問題只會發現你的觀點。我像石頭一樣從上面把你絆倒了。這只是灰塵。如果宇宙的誕生濃縮在一天,人類的誕生就一分鐘也沒有,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瞬間。
從這個高度看,生活中的煩惱和痛苦更小,它們會影響對生命意義的錯誤看法嗎?這些痛苦的感覺只是一個想法,但是太多的人堅持這個想法卻無法擺脫。無限的思考能讓我們的心情平靜下來,提高對問題的看法。通過培養我們自己的理性來控制我們的思想。請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讓不安平靜下來,減少恐怖。
俯視的視角來自思考的次元。這時,你會發現生活中的障礙、困惑和煩惱都微不足道。今天讓你困擾的事情明天可能會變成想法。多數情況下,關係不好,只是被思想所困擾。這些煩惱很多都是為了回應你的期待。當你竭盡全力現實地看到這個世界時,你不再執著於這些想法,這樣你生活中的煩惱就消失了。到這裡就知道了。外面沒有人。只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