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后宮,俗稱「娘娘廟」,宮內供奉的是傳說中的「海神」媽祖

2021-01-20 長安聊情感

天后宮,俗稱「娘娘廟」,宮內供奉的是傳說中的「海神」媽祖。

天后宮,始建於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是世界三大天后宮(福建湄州祖廟、天津天后宮、臺灣北港朝天宮)之一。

天后宮坐西朝東,從東至西由戲樓、幡杆、山門、牌坊、前殿、正殿、鳳尾殿、藏經閣、啟聖祠以及鐘鼓樓,張仙閣和四座配殿組成。

是天津市現存最早的一處古建築群體。 天后宮歷代都是船工們的聚會之所,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天后誕辰日)。

這裡都將舉行堂會,會上有高蹺、法鼓、重閣等民間花會活動。 如今的天后宮成為天津民俗博物館的所在地,館內除保留天后宮復原陳列外。

還開闢了以展示天津民俗民風為基礎內容的陳列展覽,比較系統地介紹了漕運,婚育、商業、民間生活、民間藝術及民間信仰等習俗內容。

相關焦點

  • 媽祖誕辰日:福州天后宮舉行法會為媽祖軟身神像供奉鎏金鳳冠
    媽祖誕辰日:福州天后宮舉行法會為媽祖軟身神像供奉鎏金鳳冠 2017-04-19 20:02:1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 海神眾多封號為何只有媽祖叫的最響?
    歷史上北宋、南宋、元、明、清幾個朝代都對媽祖多次褒封,封號從「夫人」、「天妃」、「天后」一直到「天上聖母」。然而這些尊稱只能在史料典籍上見到,人們大多口耳相傳叫的最響的稱呼卻是」媽祖「,這是為什麼呢?螺洲古鎮天后宮在海內外各地許多地方都供奉有媽祖的宮廟,也叫天后宮,虔誠信奉的人非常的多。
  • 媽祖娘娘:出身平凡,28歲去世,千百年來庇佑海內外華人的海神
    很多史籍文獻中都有記載媽祖生平,雖說神化、傳說的成分比較多,但不難看出其大致經歷。林默出生後,「彌月不啼「。深受佛教影響,「五歲能誦《觀音經》」,稍長「以巫祝為事,能預知人禍福」,從事的是佔卜、算命之類的工作。林默因生在海邊,水性極好,「長能乘席渡海,常乘雲遊於島嶼」,救助遇到海難的商船、漁民,「人呼曰神女,又曰龍女」。
  • 助力「海絲」建設 傳播媽祖文化 莆仙戲《海神媽祖》昨晚首次唱響...
    不僅為首屆中國—東協文化藝術周戲劇展演暨第八屆中國—東協(南寧)戲劇周濃墨添彩,還進一步加強與「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交流,展示「宋元南戲活化石」的魅力,推動媽祖文化的傳播與發展。當晚8點,《海神媽祖》在廣西南寧人民會堂劇場濃情上演。
  • 部分「出馬弟子」所供奉的「五架娘娘」
    關於五位娘娘的說法,各地也不相同,北京妙峰山的娘娘廟中,供奉的是碧霞元君、送生娘娘、眼光娘娘、斑疹娘娘、送子娘娘五位。而天津天后宮則是天后娘娘(媽祖)、斑疹娘娘、送子娘娘、送生娘娘和眼光娘娘。為什麼要提北京和天津兩地呢?
  • 津味民俗文化 弘揚媽祖大愛精神 畫冊《天津天后宮過大年》面世
    天津在線訊:(李衛國攝影報導)為紀念媽祖誕辰1060周年,展示津味民俗文化,弘揚媽祖大愛精神,天津民俗博物館等單位精心製作的大型畫冊《天津天后宮過大年》面世。天津天后宮建於1326年(元泰定三年),天津人俗稱娘娘宮,是天津市區最古老的建築群,也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媽祖廟之一,每年媽祖誕辰日,以天后宮為中心舉行大型民間慶典活動,形成了獨特的津味文化。天津的天后娘娘誕辰日(農曆三月二十三日)所舉行的慶典儀式在清朝康熙四年(1665年),命名為「皇會」。
  • 霞浦古嶺下媽祖宮
    古嶺下媽祖宮,位於福建省霞浦縣松港街道古嶺下村的村頭(東面),它背靠靈山峰,面向福寧灣,距縣城緊5千米之遙。在古嶺下村北山麓的「八仙宮」內,曾供奉著媽祖神像,1999年一夜晚,林阿明道士夢見媽祖婆對他說:「要來村東向岐頭山鼻當土主。」
  • 福州馬尾船政天后宮舉行媽祖文化交流活動
    作為為第二屆船政文化節重要活動的媽祖文化交流活動在福州馬尾船政天后宮舉行。吳丹紅 攝中新網福州12月17日電 (王曉霞 吳丹紅)作為第二屆船政文化節的重要活動,媽祖文化交流活動16日在福州馬尾船政天后宮舉行,由「晨拜媽祖」及兩岸媽祖文化交流圖片展等環節組成。當天,冬雨淅淅瀝瀝,船政天后宮早早迎來了一眾香客,等待著一場盛大的儀式。
  • 臺南媽祖廟:大天后宮
    大天后宮外觀 大天后宮主祀    大天后宮,俗稱臺南大媽祖廟,位於臺南市永福路二段227巷18號。初建於明永曆18年(1664年),原為明鄭時期寧靖王朱術桂之府邸,施琅克臺後,以媽祖顯靈協助破逆為由,奏請改建天妃宮,是臺灣最早的官建媽祖廟,原稱「天妃」的媽祖受封為「天后」,也由此廟開始。     大天后宮供奉的主神,也就是俗稱的媽祖婆,是臺灣民間的宗教信仰中最普遍的神明。鎮殿媽祖端坐正殿,法相雍容莊重,相傳乃泉州名師所塑,已有300年歷史,說是臺灣泥塑雕像的代表之一。
  • 道教人物:海神媽祖
    在諸多的神靈、仙真中,最為東南沿海尤其是臺灣、香港、福建、澳門人頂禮膜拜的要數天妃娘娘媽祖了。據說澳門的地名(英文Macao、葡文Macau)就是當時的葡萄牙入侵者因島上有媽祖廟而命名的。在臺灣媽祖廟達五六百座,香火鼎盛,足令其他神仙自嘆不如。
  • 北有碧霞元君,南有海神媽祖
    碧霞元君如果有人去過泰山,那麼一定會去祭拜一位著名的女神仙即碧霞元君,也就是人們俗稱的泰山娘娘、泰山老母。古人信奉碧霞元君主要是認為她能夠分清世間善惡,庇佑九州蒼生,同時碧霞元君也是道教中一位最重要的女神。
  • 【一島一品看廟島】媽祖文化品牌建設
    廟島,古稱「沙門群島」,原為犯人流放地,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島上漁人為求海神保佑,在沙門島鳳凰山前修建了天后宮,是北方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媽祖廟
  • 地理丨媽祖信仰的歷史人文地理變遷:來自中國海神的精神安慰與政治...
    針對歷史上是否確有媽祖其人,長期以來存在這樣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北宋初年湄洲嶼林氏女,名默,小名默娘,死後多次顯聖而被民眾建祠祭拜,被尊稱媽祖;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媽祖是民眾將海神身世具體化的結果,是出於民間心理需要。總體而言,前一種觀點在林氏族譜中有記載,且被諸多有關媽祖的文獻傳記、神宮廟志援引,同時也被多數學者所接受。
  • 南沙天后宮,廣東最大媽祖廟,感受媽祖文化,山與海的完美結合!
    沒錯,那就是廣州南沙天后宮。首先我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南沙天后宮位於大角山下,瀕臨珠江出海口的伶仃洋,依山傍水、鍾靈毓秀,依山而建,集北京故宮的建築風格與南京中山陵的建築氣勢於一體,是一個以媽祖文化為主題的景區。南沙天后宮是為了紀念媽祖林默而建的,是東南亞最大的媽祖廟,起規模是現今世界同類的媽祖廟建築之最,被譽為「天下天后第一宮」。
  • 日本動漫塑造二次元海神「媽祖」形象,劇情熱血
    劇情要從19集說起,斑目先生邀請焰蓮一行人去臺灣參加學生海外研修。第20集《弒神提督 尼維斯》:千裡眼告訴大家媽祖還活著,它是媽祖的左膀右臂,他們遭到了不明人士的偷襲,當昏厥的千裡眼清醒過來時,媽祖已不見身影,但它還能感受到媽祖的氣息。大家認為媽祖遇襲是尼維斯所為,因為大家在媽祖的島上發現了尼維斯的懷表。
  • 求姻緣去廣州4號線客運港,天后宮很霸氣,寓意365天得庇佑
    求姻緣會去的地方,位於廣州4號線客運港,名字天后很霸氣導語:一般來說,很多人都很相信神仙的。從古至今,很多人開啟了燒香拜佛模式。尤其是一些求姻緣的朋友,會積極去尋找一個可實現夢想的地方。這個時候,小編會推薦大家來到南沙。
  • 從平民到天后,這個福建女人,為什麼一直是人們心中至高的神靈
    但數百年來,在我國的東南沿海,甚至東南亞的廣大地區,一位女海神卻香火不斷。這位海神,有著很不平凡的成神經歷。  然而有趣的是,在這篇記載中,一個姓林的湄洲嶼女子名留其中。且林氏的身份不是重修廟宇的捐資者,而是廟中供奉的墩上之神、通天神女,也就是後世的「媽祖」。  除了《聖墩祖廟重建聖濟廟廟記》,南宋還有不少記載林氏的文獻。《莆陽比事》稱:「湄洲神女林氏,生而神靈,能言人休咎。死,廟食焉。」《順濟聖妃廟記》載:「神,莆陽林氏女,少能言人禍福,歿號通賢神女,或曰龍女也。」
  • 走進澳門,看媽祖閣,了解博愛向善的「媽祖」文化
    媽祖閣博物館前,當地人可觀賞河流以及供奉「娘媽」天后的道教廟宇(媽祖閣),「娘媽」是漁民所信奉的保護神。這一帶以往稱為阿媽閣,因此「A MA KAO」後來成為澳門名字的起源。媽祖是人,也是護航海神。媽祖在海上捨己救人,為民消災解難的博愛精神受到人們的尊敬,信眾就把她當作神來朝拜。
  • 海上女神的殿堂——汕尾媽祖廟
    、為其興建媽祖廟供奉香火,尤其在廣東、福建、臺灣、海南最為廣泛。、白字戲和西秦戲臉譜;有媽祖聖跡造型藝術館,展示媽祖一生的動人事跡和美麗傳說;與鳳山旅遊區相連有鼎蓋山、嶼仔山和品清湖。上墩媽祖廟白沙湖天太后宮的屋頂是懸山頂,左右的則為卷棚頂,乃中國傳統建築中較有代表性的兩種屋頂工藝,有防水、散熱的作用。屋頂的頂飾是由具泥水功底的剪花匠完成的,其製作工序有打底和剪黏。
  • 海口古村落古老人文遺存,1座班帥廟,1座精衛娘娘廟
    頂部的門匾鑿刻「龍門蔚起」,兩側楹聯有云:揚帆四海西望瑤池志天下,亭居一隅東來紫風福村中,橫批:楊亭東村。原來,我到了龍泉鎮揚亭東村。揚亭東村是羊山地區的一個小村子,除了一小片古建築,兩口古水井留存外,還留存著兩座香火綿延不絕的民間神廟,分別是精衛娘娘廟和班帥廟,並列位於村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