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誕辰日:福州天后宮舉行法會為媽祖軟身神像供奉鎏金鳳冠

2021-01-07 中國新聞網

媽祖誕辰日:福州天后宮舉行法會為媽祖軟身神像供奉鎏金鳳冠
2017-04-19 20:02:1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魏巍

    4月19日農曆三月廿三,是天后媽祖誕辰1057周年紀念日,福州三坊七巷郎官巷天后宮舉行法會為媽祖軟身神塑像供奉鎏金鳳冠,開啟紀念媽祖誕辰日系列活動的序幕。 記者劉可耕 攝

  中新網福州4月19日電(記者 劉可耕)善信將鎏金鳳冠供奉於天后宮正殿神前,法師做法事蕩穢,再由坤道送入天后寢宮,更衣沐手、上香拜謁後為天后卸去日常裝束,戴上鳳冠……

福州三坊七巷郎官巷天后宮舉行法會為媽祖軟身神像供奉鎏金鳳冠。 記者劉可耕 攝

  19日農曆三月廿三,是天后媽祖誕辰1057周年紀念日,福州三坊七巷郎官巷天后宮舉行法會為媽祖軟身神像供奉鎏金鳳冠,開啟紀念媽祖誕辰日系列活動的序幕。

福州三坊七巷郎官巷天后宮舉行法會為媽祖軟身神像供奉鎏金鳳冠。 記者劉可耕 攝

  福州三坊七巷郎官巷天后宮住持楊大翔道長表示,傳統媽祖是尊貴莊嚴的天后形象,鳳冠霞帔、手持玉圭、容貌秀美,雍容華貴且威嚴莊重。媽祖身後有二侍者執雉扇護衛,身前站有千裡眼將軍和順風耳將軍,協助媽祖救苦救難,護航利運。

一名福州三坊七巷郎官巷天后宮道士更衣沐手、上香拜謁後為媽祖軟身神像戴上鳳冠。 記者劉可耕 攝

  「媽祖在中華文華與商貿走向世界的進程中起到了特殊的作用。今天在媽祖誕辰之日給她再著鳳冠、披霞帔,希望媽祖精神在21世紀的新絲路延續。」楊大翔說。

  「90後」錢穎曦道士告訴記者,當日舉行的茶幫拜媽祖,為求演禮嚴謹,此次獻茶禮融合了清代高道婁近垣祖師為皇帝所做的《黃籙大醮》中的演淨、敕水、布罡等科儀元素並以福州鬥堂禪和曲《香花燈荼果》為配樂,凸顯福州鬥堂文化特色。

戴上鳳冠後的媽祖軟身神像接受信眾的拜謁。 記者劉可耕 攝

  「傳聞利澤至今在,千裡危檣一信風」。福州三坊七巷郎官巷天后宮門口歷史上原為碼頭,東南沿海茶葉貿易集散於此,茶商必於天后壽誕,將當季第一泡茶葉進獻給天后媽祖,並請各地戲班為天后祝壽。當晚,天后宮的戲劇愛好者們將共同演繹一場唯美堂會,恭賀天后神誕。(完)

相關焦點

  • 福州馬尾船政天后宮舉行媽祖文化交流活動
    作為為第二屆船政文化節重要活動的媽祖文化交流活動在福州馬尾船政天后宮舉行。吳丹紅 攝中新網福州12月17日電 (王曉霞 吳丹紅)作為第二屆船政文化節的重要活動,媽祖文化交流活動16日在福州馬尾船政天后宮舉行,由「晨拜媽祖」及兩岸媽祖文化交流圖片展等環節組成。當天,冬雨淅淅瀝瀝,船政天后宮早早迎來了一眾香客,等待著一場盛大的儀式。
  • 天后宮,俗稱「娘娘廟」,宮內供奉的是傳說中的「海神」媽祖
    天后宮,俗稱「娘娘廟」,宮內供奉的是傳說中的「海神」媽祖。天后宮,始建於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是世界三大天后宮(福建湄州祖廟、天津天后宮、臺灣北港朝天宮)之一。天后宮歷代都是船工們的聚會之所,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天后誕辰日)。這裡都將舉行堂會,會上有高蹺、法鼓、重閣等民間花會活動。 如今的天后宮成為天津民俗博物館的所在地,館內除保留天后宮復原陳列外。還開闢了以展示天津民俗民風為基礎內容的陳列展覽,比較系統地介紹了漕運,婚育、商業、民間生活、民間藝術及民間信仰等習俗內容。
  • 全球媽祖信眾「雲祭」媽祖誕辰1060周年
    中新社福建湄洲島4月15日電 (林春茵 許雙萍 林群華)15日,農曆三月廿三。今年適逢「海上保護女神」媽祖誕辰1060周年,一場沒有往年盛況卻引發海內外廣泛關注的媽祖春祭典禮在「媽祖故裡」湄洲島舉行。全球的媽祖信眾通過視頻連線,在「雲端」同襄盛舉。
  • 霞浦古嶺下媽祖宮
    古嶺下媽祖宮,位於福建省霞浦縣松港街道古嶺下村的村頭(東面),它背靠靈山峰,面向福寧灣,距縣城緊5千米之遙。在古嶺下村北山麓的「八仙宮」內,曾供奉著媽祖神像,1999年一夜晚,林阿明道士夢見媽祖婆對他說:「要來村東向岐頭山鼻當土主。」
  • 津味民俗文化 弘揚媽祖大愛精神 畫冊《天津天后宮過大年》面世
    天津在線訊:(李衛國攝影報導)為紀念媽祖誕辰1060周年,展示津味民俗文化,弘揚媽祖大愛精神,天津民俗博物館等單位精心製作的大型畫冊《天津天后宮過大年》面世。天津天后宮建於1326年(元泰定三年),天津人俗稱娘娘宮,是天津市區最古老的建築群,也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媽祖廟之一,每年媽祖誕辰日,以天后宮為中心舉行大型民間慶典活動,形成了獨特的津味文化。天津的天后娘娘誕辰日(農曆三月二十三日)所舉行的慶典儀式在清朝康熙四年(1665年),命名為「皇會」。
  • 旅遊勝地東山島,島上競供奉著關公神像,媽祖與關公神位哪個大呢
    ,而不是媽祖神像?據史料記載,唐朝將領陳政、陳元光父子奉命開拓閩南,駐軍東山島,為安撫將士,帶來了家鄉所奉祀的關羽神像香火入閩,從此關帝神像就成為了戰士們心靈依託,關帝廟也就在閩南一帶成為祭祀祖先之地。明末,鄭成功駐軍銅山,關帝成了軍隊的精神支柱,成了收復臺灣的精神力量。
  • 今天,我們在線上為媽祖慶生
    上午10點,在典雅的祭典音樂裡,以「同謁媽祖,共享平安」為主題的紀念媽祖誕辰1060周年春祭典禮在媽祖祖廟聖旨門廣場莊嚴舉行。媽祖誕辰1060周年春祭典直播車來自臺灣地區臺中市大甲鎮瀾宮、臺南市鹽埕天后宮、雲林縣麥寮拱範宮、高雄市大寮普惠宮、臺中市浩天宮、新竹縣太初玄清宮、臺中市樂成宮、臺南市安平天后宮、新北市板橋慈惠宮
  • 媽祖成為官方褒封的航海保護神 最早和寧波有關
    媽祖信俗,沿著海上絲綢之路傳往世界各地  媽祖信俗在向國外傳播過程中,寧波也發揮了作用。  黃浙蘇說,寧波的首個天后宮,是南宋時期福建莆田船主沈法詢所造。據說,沈法詢出海時在南海遇險,因祈求媽祖保佑而化險為夷,回來後,他貢獻了東渡路的住宅,又爭取到一些官地,建成了「靈慈宮」,廟中的媽祖神像,是從莆田湄洲祖廟分爐而來的。
  • 海神眾多封號為何只有媽祖叫的最響?
    歷史上北宋、南宋、元、明、清幾個朝代都對媽祖多次褒封,封號從「夫人」、「天妃」、「天后」一直到「天上聖母」。然而這些尊稱只能在史料典籍上見到,人們大多口耳相傳叫的最響的稱呼卻是」媽祖「,這是為什麼呢?螺洲古鎮天后宮在海內外各地許多地方都供奉有媽祖的宮廟,也叫天后宮,虔誠信奉的人非常的多。
  • 文峰天后宮:兩岸媽祖信仰交流重要紐帶
    福建日報11月21日訊(記者 李向娟 陳建平 文/圖) 走在莆田市荔城區熱鬧的商業街文獻路上,不一會兒便可見到一座紅瓦翹頂的廟宇——文峰天后宮。文峰天后宮歷史悠久,內藏許多珍貴的文物資料,包括宋代木雕媽祖、清代碑記和手抄媽祖「真經」,以及木版刊印「百枝籤詩」等,這些都是研究媽祖文化的珍貴資料。
  • 《江南百景圖》媽祖神像怎麼獲取 媽祖神像獲取攻略
    導 讀 江南百景圖媽祖神像怎麼獲取,國服能不能獲取新神像媽祖神像,媽祖神像的屬性加成效果怎麼樣,感興趣的小夥伴一起來看看關於江南百景圖
  • 廣西平樂縣媽祖文化:由粵人帶來,逐漸演變的民間信仰
    因此,媽祖文化傳入平樂的時間大約為明朝中後期,不會晚於明萬曆14年,並在清代有了很大發展。其次,平樂是一個廣西東北部內陸縣城,沿海地區的媽祖文化為何會傳入此地並在此擴散盛行?這得益於粵籍商人、移民、船民和官方統治者的「合力」推動。
  • 霍震霆出席廣州南沙媽祖誕 告誡年輕人勿忘傳統
    陳付彬 攝  中新網廣州4月28日電 (許青青)28日,珠三角地區規模最大的媽祖廟廣州南沙天后宮,迎來當地一年一度的媽祖文化盛會——「第八屆廣州南沙媽祖文化旅遊節」。  據了解,今年不僅是媽祖誕辰1056周年,同時也是已故全國政協副主席霍英東先生倡議並捐資重建南沙天后宮20周年。當日,全國政協委員、香港英東集團執行董事霍震霆也參加了開幕式。
  • 南沙天后宮,廣東最大媽祖廟,感受媽祖文化,山與海的完美結合!
    因為小軒每期都會為大家推薦一個值得去的旅遊景點,跟著小軒走,足不出戶讓你遊遍全國!那麼今天小軒要為大家分享的是哪裡呢?沒錯,那就是廣州南沙天后宮。首先我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南沙天后宮位於大角山下,瀕臨珠江出海口的伶仃洋,依山傍水、鍾靈毓秀,依山而建,集北京故宮的建築風格與南京中山陵的建築氣勢於一體,是一個以媽祖文化為主題的景區。
  • 媽祖娘娘:出身平凡,28歲去世,千百年來庇佑海內外華人的海神
    」、「元君」;清朝時對媽祖的褒獎達到頂峰,共冊封6次:康熙時冊封為「天后」,道光時晉封為「天上聖母」,而嘉慶時封號竟多達30字。竊以為,中國比較講究出身論、血統論,比方說有些家族在為祖先立傳續譜時常會拉上歷史名人以抬高白己。我想,後人給媽祖娘娘安排一個更好的出身,可能也是希望讓其形象更加光輝吧。但堃哥更願意相信,林默就是出身普通的平民女子,是因為他的善良勇敢,救助民眾,才深受愛戴,死後被人們敬為神靈。
  • 2020海南(臨高)歡樂旅遊節暨媽祖文化交流會圓滿舉行
    12月17日,2020海南(臨高)歡樂旅遊節暨媽祖文化交流會在海南省臨高縣隆重舉行。以「媽祖佑華夏 延續海絲路 潮起海之南 逐夢自貿港」為主題,共吸引來自北京、海南、福建、廣東、山東、廣西、臺灣、香港、澳門和越南、蘇利南、智利、阿根廷等地的媽祖宮廟媽祖文化機構代表、媽祖文化領域專家學者、各地遊客與當地居民共同參加此次活動。
  • 海上女神的殿堂——汕尾媽祖廟
    媽祖,又稱天后、天妃、娘媽等,是東南沿海地區歷代漁民、船工、商客、海員共同信奉的神祗,據史料記載,媽祖的原名為林默,小名默娘,故又稱林默娘,誕生於宋建隆元年(960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她的一生熱愛勞動、熱愛人民、見義勇為、扶危濟困,深受百姓愛戴,媽祖的信眾遍布世界各地
  • 2020海南(臨高)歡樂旅遊節暨媽祖文化交流會圓滿舉行_中國經濟網...
    12月17日,2020海南(臨高)歡樂旅遊節暨媽祖文化交流會在海南省臨高縣隆重舉行。以「媽祖佑華夏 延續海絲路 潮起海之南 逐夢自貿港」為主題,吸引了國內外的媽祖宮廟媽祖文化機構代表、媽祖文化領域專家學者、各地遊客與當地居民共同參加。活動展示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媽祖信俗項目,並就海南省臨高縣漁家優秀傳統文化和當地旅遊資源進行推介。
  • 道教人物:海神媽祖
    近年來,兩岸海禁日開,在湄州的媽祖廟裡經常可見臺灣香客飄洋過海,前來祭奉,虔敬之至。據傳媽祖實有其人,原名林默,關於她的身世有好幾種不同的說法。比較一致的看法是認為她出生於福建莆田的一個叫湄州的小島上。她的降生和生平跟別的神仙一樣,經過民間的加工,一開始就充滿了神奇色彩。據《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載:媽祖的母親陳氏,曾夢見南海觀世音送她一盆花,她把它吞了下去,醒來就發現自己已經懷孕了。
  • 非遺巨獻,兩億人的信仰,「媽祖文化」究竟有什麼樣的魅力與傳奇
    ---《頌媽祖》媽祖文化是中國海洋文化的代表,是流傳於中國沿海地區的傳統民間信仰。中國民間人民在海上出航時,要先在船舶啟航前祭媽祖,祈求保佑順風順水,還在船舶上供奉媽祖神位。因此,媽祖也被人稱為「海神」、「護航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