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峰天后宮:兩岸媽祖信仰交流重要紐帶

2021-01-09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

  福建日報11月21日訊(記者 李向娟 陳建平 文/圖) 走在莆田市荔城區熱鬧的商業街文獻路上,不一會兒便可見到一座紅瓦翹頂的廟宇——文峰天后宮。文峰天后宮歷史悠久,內藏許多珍貴的文物資料,包括宋代木雕媽祖、清代碑記和手抄媽祖「真經」,以及木版刊印「百枝籤詩」等,這些都是研究媽祖文化的珍貴資料。

  文峰天后宮的前身是白湖順濟廟,南宋年間由名相陳俊卿在家鄉白湖獻地建廟,成為朝廷褒封、御祭和官員致祭的唯一場所。南宋時期,媽祖被稱為「白湖妃」,取代北宋時期「寧海神女」的稱呼。建廟後60年,《白湖順濟廟重建寢殿上梁文》中說「今仰白湖香火,畿半天下」。自此,媽祖的香火從莆田一直傳遞到東南沿海、江淮流域、湖廣、南粵等地,直至世界各地。這一切,都與白湖順濟廟發揮的作用有莫大的關係。

  因為文峰宮悠久的歷史和珍藏許多文物資料,在弘揚媽祖信仰、傳播媽祖文化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已成為許多學者、專家研究媽祖文化和媽祖信仰重要廟宇。文峰天后宮與湄洲媽祖祖廟關係密切,是湄洲媽祖祖廟在城內的主要「行宮」之一,影響廣泛,與臺灣的大甲鎮瀾宮、新港奉天宮、臺北松山慈佑宮、北港朝天宮、鹿兒門聖母廟、臺南大天后宮等百餘個媽祖宮廟,交流活躍。

  每逢農曆的三月廿三、九月初九媽祖神誕和升天紀念日,以及重大的傳統節慶,在媽祖祭祀儀式上,文峰天后宮內都要擺置一盤盤色彩繽紛、造型別致的媽祖供品,讓來自海內外的華人華僑香客,在進香中默默傳遞著願想與神諭。極富地方民俗韻味和豐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已流傳到大陸各地和臺灣地區的媽祖宮廟,影響範圍相當廣泛。

  1994年和2005年,距今800多年的南宋木雕媽祖神像,兩次東渡臺灣巡展。2000年5月,臺灣大甲鎮瀾宮和新港奉天宮等16個宮廟組成的大型進香團,駐蹕文峰天后宮,舉行千禧年進香儀式,對該宮極富特色的「媽祖供品」倍加讚賞。

  專家點評:

  原莆田市博物館副館長柯鳳梅:文峰天后宮是莆田市媽祖信仰的三大廟之一。既是明清兩代官府祭拜媽祖的主要廟宇,也是海峽兩岸媽祖信眾謁祖進香的主宮廟之一。

  改革開放以來,臺胞到大陸謁祖進香和開展民俗文化交流的人數日益增多,文峰天后宮也漸成為兩岸同胞媽祖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該天后宮接待過臺灣大型進香團,在媽祖誕辰紀念日、媽祖羽化升天紀念日、媽祖文化周、媽祖回娘家等活動中,成為兩岸同胞民俗文化交流的主要場所之一。

相關焦點

  • 【世界媽祖】漳州海澄天后宮一行赴臺進行文化交流
    7月16日下午,福建漳州海澄天后宮主任委員洪水發一行9人,抵臺灣臺中市梧棲區大莊浩天宮參訪交流,受到浩天宮主任委員陳起賀及重建委員會主任委員王經綻等熱烈歡迎,為兩岸文化交流添盛事,祈求媽祖庇佑兩岸民眾風調雨順。
  • 你見過黑面媽祖嗎?她竟然有這樣的一段兩岸情緣……
    在廈門環島路旁矗立著一尊黑面媽祖像,她又被稱為銀同媽祖,是閩南童謠裡守護海上安全的"海上女神",是人們出海時祈求平安順遂的民間信仰。但你知道嗎?>這就是媽祖進入臺灣的過程記者倪天韻黑面媽祖漂洋過海來到臺灣與臺灣的發展密不可分究竟她在臺灣是如何落地生根成為維繫兩岸的情感紐帶駐臺記者陳文國同一信仰兩岸開花銀同媽祖的信仰隨鄭成功入臺後
  • 廣西平樂縣媽祖文化:由粵人帶來,逐漸演變的民間信仰
    當地的會館天后宮是由當時的移民和周邊村民集資修建的,會館天后宮既是他們的信仰場所,也是聯絡鄉誼的聚會場所,還為同鄉過路趕考的學子們提供落腳之處和各類資助。三是桂江船民,他們是灕江流域的黃氏船民的一個分支,是桂北最大的一隻「水上吉普賽」。
  • 地理丨媽祖信仰的歷史人文地理變遷:來自中國海神的精神安慰與政治...
    拯救海上危難,保佑航海平安的海神媽祖,自然就成人們頂禮膜拜的保護神。海商所到之地,必先興修祠廟以示感謝,順道拉攏同鄉,開疆闢土。媽祖信仰以其原有信徒的強大感染力迅速吸納了本地信徒,開始在海南生根發芽,並一步步傳播到東南亞。值得注意的是,文化的交流與碰撞,使得媽祖信仰無論到哪都極易本土化。
  • 福州馬尾船政天后宮舉行媽祖文化交流活動
    作為為第二屆船政文化節重要活動的媽祖文化交流活動在福州馬尾船政天后宮舉行。吳丹紅 攝中新網福州12月17日電 (王曉霞 吳丹紅)作為第二屆船政文化節的重要活動,媽祖文化交流活動16日在福州馬尾船政天后宮舉行,由「晨拜媽祖」及兩岸媽祖文化交流圖片展等環節組成。當天,冬雨淅淅瀝瀝,船政天后宮早早迎來了一眾香客,等待著一場盛大的儀式。
  • 「天下華人一家親,媽祖祈福根連根」2020媽祖秋祭大典暨兩岸祈福...
    2020媽祖秋祭大典暨兩岸祈福儀式在青島奧帆中心舉辦。此次活動由山東省媽祖文化交流協會、青島市媽祖文化聯誼會、青島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主辦。、黃帝陵祭典、祭孔大典並稱為「中華三大祭典」,是中華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表達了中華民族對至真至善美德的推崇以及徵服自然、護國佑民的美好願望。
  • 湄洲媽祖祭典亮相海南臨高 海南臨高歡樂旅遊節暨媽祖文化活動舉辦
    莆田網訊 日前,海南(臨高)歡樂旅遊節暨媽祖文化活動開幕。本次活動以「媽祖佑華夏 延續海絲路 潮起海之南 逐夢自貿港」為主題,由湄洲媽祖祖廟指導,國際旅遊島商報社、海南省臨高媽祖文化交流協會共同主辦。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湄洲媽祖祖廟董事會董事長林金贊率領祖廟媽祖祭典團共襄盛舉。
  • 媽祖、廣澤尊王、鄭成功、關帝……漂洋過海來「串門」
    近半個世紀前,臺灣詩人余光中的一首《鄉愁》,寫出了海峽兩岸同胞的心聲。海峽兩岸同根同源閩臺民間信仰,一脈傳承福建有什麼樣的神廟臺灣幾乎也有相同神廟兩岸民間信仰盛行,廟宇香火旺盛而兩岸廟宇裡供奉的神明也會相互「串門」那麼,它們搭乘什麼交通工具?
  • 民革中央副主席張伯軍來閩開展「弘揚媽祖文化,促進祖國統一」專題...
    調研組一行前往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湄洲媽祖祖廟,實地考察湄洲島整島風貌、生態修復保護等情況,了解湄洲媽祖祖廟的發展歷程以及媽祖文化傳播交流情況。  期間,張伯軍還前往民革湄洲島支部黨員之家參觀,了解民革黨員之家的建設、管理、利用情況,並觀看民革湄洲島支部創建民革全國示範支部的視頻短片。
  • 山東省媽祖文化交流協會會長趙起良攜優秀農工黨員赴福建、深圳...
    在廈門,趙起良副主委帶領黨員們來到位於閩南古鎮的閩南朝天宮進行參訪交流。據了解,古鎮內,有一棵三百多年的歷史大榕樹,榕樹下原有一座媽祖廟,供村民朝拜,祈求媽祖保佑安居樂業。時過境遷,廈門翔鷺集團在投資打造文旅項目閩南古鎮時恢復重建媽祖廟,圓了當地民眾對媽祖信仰的祈望。2014年,朝天宮建成之際,翔鷺集團派專人赴臺灣參與規劃指導,並迎請媽祖到朝天宮安座。由此,閩南朝天宮成為兩岸攜手合作建設媽祖宮廟的典範。目前,宮廟內的工作人員和義工基本都是臺灣同胞。大家深度了解了兩岸媽祖文化交流的共融共通,為下一步促進兩岸民間的文化經貿交流奠定基礎。
  • 海神媽祖姓林遠祖為比幹 被各朝代皇帝敕封36次
    這種對媽祖的信仰,隨著華人走向世界各國。目前,全世界的媽祖廟有5000多座,媽祖信徒有2億多人。「一條華人街,兩座媽祖廟」,可以說,凡有華人聚居之處,凡有江河湖海之地,就有媽祖信仰。  據鄭和與王景弘撰寫的《天妃靈應之記》碑記載,在其七下西洋的歷程裡,媽祖是所有同下西洋人員的精神支柱。用其原話說是「誠荷朝廷威福之致,尤賴天妃之神保佑之德也」。  作為虔誠的穆斯林,鄭和並沒有排斥信仰道教的女神媽祖。  福建省社科院歷史與文化研究所所長徐曉望,專門分析過媽祖與中國海洋文化精神。
  • 電影《媽祖回家》定檔11月20日 傳奇之旅彰顯媽祖大愛
    當主角來到了海峽彼岸,得到如同鄉、媽祖信眾等諸多幫助。在媽祖庇佑下,他大難不死,並平安地生活了36年。但囿於兩岸壁壘森嚴、咫尺難越,他面對著海洋發出了「我要回家」的吶喊。而此時,天空中的一朵朵祥雲匯聚成了媽祖的神像......《媽祖回家》講述了福建沿海小船主吳天桂(趙亮飾)一家人陰差陽錯,與臺籍老兵林奇偉(關德輝飾)一同踏上了私渡臺灣的危險旅程,遭逢妻離子散、歷經磨難的命運突變。
  • 就在本周五,電影《媽祖回家》全國上映!預告片來啦~
    本周五(20日)備受矚目的媽祖文化電影《媽祖回家》將在全!國!正!式!上!映!《媽祖回家》終極預告片來了!電影《媽祖回家》改編自福建著名作家王鴻的小說《臺北來信》。影片講述了一個福建小船主吳天桂(趙亮飾)為保全家中三位老婆的「善緣」,與臺籍老兵林奇偉(關德輝飾)共同渡海的曲折經歷。但渡海之中遭遇曲折:吳天桂與妻子被迫流浪,臺籍老兵林奇偉也生死不明。回家路不長但鋪滿荊棘,每逢絕境又都因媽祖出現轉機。
  • 非遺巨獻,兩億人的信仰,「媽祖文化」究竟有什麼樣的魅力與傳奇
    湄洲天后有神宮,祀典閩臺兩岸同,慧眼預知晴雨候,慈心每治病愁容。聞聲救險顯奇蹟,護國庇民樹大功,幾處陽春三月裡,震天鼓樂香花江。---《頌媽祖》媽祖文化是中國海洋文化的代表,是流傳於中國沿海地區的傳統民間信仰。中國民間人民在海上出航時,要先在船舶啟航前祭媽祖,祈求保佑順風順水,還在船舶上供奉媽祖神位。因此,媽祖也被人稱為「海神」、「護航女神」。
  • 中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項目之媽祖信俗
    媽祖信俗是指媽祖信仰習俗,又稱神女信俗、靈女信俗、神姑信俗、元君信俗、娘媽信俗 、娘娘信俗、天妃信俗、天后信俗、天上聖母信俗、湄洲媽祖信俗等等,這是由於歷代民間、朝廷或宗教對媽祖的封號先後不同而嬗變 。是以崇奉和頌揚媽祖的立德、行善、大愛精神為核心,以媽祖宮廟為主要活動場所,以廟會、習俗和傳說等為表現形式的中國傳統民俗文化。
  • 朱炳初:信仰的力量——拜讀《媽祖精神摭談》偶感
    對媽祖信仰與媽祖文化、媽祖文化與信仰文化、媽祖文化與愛國主義之間的關係作了深刻的探討與解析。全書對媽祖精神之核心是大愛無疆這一觀點,在多方面多角度進行論證與闡述。書中的新聞通訊、遊記、散文、詩詞作品等,則反映了近年媽祖文化發展交流的縮影與軌跡,其中抒發的情懷與感慨,提出的見解與暢想,可謂對媽祖精神的探討與弘揚,殫精竭慮。
  • 龍巖武平:打造定光佛文化品牌 促進兩岸交流合作
    此次兩岸合作交流,是在定光佛文化節交流活動持續影響下的又一次深度合作。近年來,武平與臺灣方面圍繞定光佛文化展開經常性交流合作,定光佛文化成為維繫兩岸情感的一條紐帶,在增進同胞感情和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夯實了基礎。
  • 媽祖誕辰日:福州天后宮舉行法會為媽祖軟身神像供奉鎏金鳳冠
    }責任編輯:魏巍     4月19日農曆三月廿三,是天后媽祖誕辰1057周年紀念日,福州三坊七巷郎官巷天后宮舉行法會為媽祖軟身神塑像供奉鎏金鳳冠,開啟紀念媽祖誕辰日系列活動的序幕。
  • 走進澳門,看媽祖閣,了解博愛向善的「媽祖」文化
    媽祖閣媽祖閣平時香火不絕,每年農曆除夕、三月廿三日媽祖寶誕、九月九日重九節,這裡更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為什麼澳門媽閣廟的香火如此旺盛,海外華人也都信奉媽祖呢?媽祖是人,也是護航海神。媽祖在海上捨己救人,為民消災解難的博愛精神受到人們的尊敬,信眾就把她當作神來朝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