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味民俗文化 弘揚媽祖大愛精神 畫冊《天津天后宮過大年》面世

2020-12-18 天津在線

天津在線訊:(李衛國攝影報導)為紀念媽祖誕辰1060周年,展示津味民俗文化,弘揚媽祖大愛精神,天津民俗博物館等單位精心製作的大型畫冊《天津天后宮過大年》面世。

天津天后宮建於1326年(元泰定三年),天津人俗稱娘娘宮,是天津市區最古老的建築群,也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媽祖廟之一,每年媽祖誕辰日,以天后宮為中心舉行大型民間慶典活動,形成了獨特的津味文化。天津的天后娘娘誕辰日(農曆三月二十三日)所舉行的慶典儀式在清朝康熙四年(1665年),命名為「皇會」。

天后宮每年的春祭大典、媽祖誕辰慶典、秋祭大典等活動形成了具有北方特色、津味文化的民俗活動。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天津市民俗博物館獲得「媽祖祭典(天津皇會)」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為了傳承、記錄天后宮的津味民俗及媽祖文化活動,天津民俗博物館等單位組織專業的人士,精心設計、製作了大型畫冊《天津天后宮過大年》。

相關焦點

  • 福州馬尾船政天后宮舉行媽祖文化交流活動
    作為為第二屆船政文化節重要活動的媽祖文化交流活動在福州馬尾船政天后宮舉行。吳丹紅 攝中新網福州12月17日電 (王曉霞 吳丹紅)作為第二屆船政文化節的重要活動,媽祖文化交流活動16日在福州馬尾船政天后宮舉行,由「晨拜媽祖」及兩岸媽祖文化交流圖片展等環節組成。當天,冬雨淅淅瀝瀝,船政天后宮早早迎來了一眾香客,等待著一場盛大的儀式。
  • 助力「海絲」建設 傳播媽祖文化 莆仙戲《海神媽祖》昨晚首次唱響...
    不僅為首屆中國—東協文化藝術周戲劇展演暨第八屆中國—東協(南寧)戲劇周濃墨添彩,還進一步加強與「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交流,展示「宋元南戲活化石」的魅力,推動媽祖文化的傳播與發展。當晚8點,《海神媽祖》在廣西南寧人民會堂劇場濃情上演。
  • 中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項目之媽祖信俗
    媽祖信俗是指媽祖信仰習俗,又稱神女信俗、靈女信俗、神姑信俗、元君信俗、娘媽信俗 、娘娘信俗、天妃信俗、天后信俗、天上聖母信俗、湄洲媽祖信俗等等,這是由於歷代民間、朝廷或宗教對媽祖的封號先後不同而嬗變 。是以崇奉和頌揚媽祖的立德、行善、大愛精神為核心,以媽祖宮廟為主要活動場所,以廟會、習俗和傳說等為表現形式的中國傳統民俗文化。
  • 天后宮,俗稱「娘娘廟」,宮內供奉的是傳說中的「海神」媽祖
    天后宮,俗稱「娘娘廟」,宮內供奉的是傳說中的「海神」媽祖。天后宮,始建於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是世界三大天后宮(福建湄州祖廟、天津天后宮、臺灣北港朝天宮)之一。天后宮歷代都是船工們的聚會之所,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天后誕辰日)。這裡都將舉行堂會,會上有高蹺、法鼓、重閣等民間花會活動。 如今的天后宮成為天津民俗博物館的所在地,館內除保留天后宮復原陳列外。還開闢了以展示天津民俗民風為基礎內容的陳列展覽,比較系統地介紹了漕運,婚育、商業、民間生活、民間藝術及民間信仰等習俗內容。
  • 全球媽祖信眾「雲祭」媽祖誕辰1060周年
    來自臺灣地區臺中市大甲鎮瀾宮、臺南市鹽埕天后宮、雲林縣麥寮拱範宮、高雄市大寮普惠宮、臺中市浩天宮、新竹縣太初玄清宮、臺中市樂成宮、臺南市安平天后宮、新北市板橋慈惠宮、臺中市大甲鎮瀾宮、彰化縣員林玉意宮的連線畫面傳遞了兩岸民眾濃濃的同胞情誼。
  • 2020海南(臨高)歡樂旅遊節暨媽祖文化交流會圓滿舉行_中國經濟網...
    此外,2020海南(臨高)媽祖文化交流會同時舉行,共同探討發揮媽祖文化的積極作用,服務「一帶一路」倡議、深化海南媽祖文化與旅遊產業融合,以及媽祖文化中「立德行善大愛」的精神核心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力量等話題。
  • 2020海南(臨高)歡樂旅遊節暨媽祖文化交流會圓滿舉行
    臨高天后宮作為天然良港邊的一處媽祖文化地,如未開發的璞玉藏於深閨,在綠蔭縈繞處,承載千年漁民精神寄託,默默屹立在抱才村西宜港傳播海洋文明,講述媽祖文化故事。在當地,一輩一輩的漁民,在與海共生共存中,形成了具有臨高當地特色的漁家文化,媽祖文化是影響漁民最深的漁家文化,這也影響了當地漁夫和漁家女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 今天,我們在線上為媽祖慶生
    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湄洲媽祖祖廟董事長林金贊以主祭人身份主持媽祖祭典,並代表海內外媽祖敬仰者,以少牢之祭,八佾之舞,三獻之禮祭祀媽祖,祈福四海萬方,平安吉祥。媽祖誕辰1060周年春祭典直播車來自臺灣地區臺中市大甲鎮瀾宮、臺南市鹽埕天后宮、雲林縣麥寮拱範宮、高雄市大寮普惠宮、臺中市浩天宮、新竹縣太初玄清宮、臺中市樂成宮、臺南市安平天后宮、新北市板橋慈惠宮
  • 「天下華人一家親,媽祖祈福根連根」2020媽祖秋祭大典暨兩岸祈福...
    、湄州媽祖祖廟董事長林金贊、臺灣媽祖聯誼會會長鄭銘坤、臺灣新港奉天宮董事長何達煌、臺中旱溪樂成宮董事長郭松益、南方澳南天宮主任委員陳正信、臺東天后宮董事長林有德、花蓮港天宮董事長賴榮文、中壢仁海宮董事長李合鑑、澳門中華媽祖基金會秘書長吳聯盟、世界媽祖文化交流總會會長朱榮斌偕會員在美國媽祖廟、北美媽祖文化交流協會會長王娟珠、華州參議員Bob Hasegawa,馬來西亞雪隆海南會館丁才榮會長發來祝賀視頻
  • 體驗媽祖文化節,尋夢「南沙溼地公園」,打卡網紅「蒲州花園」
    一年一度的媽祖文化節將於2020年10月底開幕大家又可以嗨起來了~首先我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南沙天后宮她位於大角山下,瀕臨珠江出海口的伶仃洋,依山傍水、鍾靈毓秀集北京故宮的建築風格與南京中山陵的建築氣勢於一體是一個以媽祖文化為主題的景區南沙天后宮是為了紀念媽祖林默而建的是東南亞最大的媽祖廟規模是現今世界同類的媽祖廟建築之最
  • 文峰天后宮:兩岸媽祖信仰交流重要紐帶
    福建日報11月21日訊(記者 李向娟 陳建平 文/圖) 走在莆田市荔城區熱鬧的商業街文獻路上,不一會兒便可見到一座紅瓦翹頂的廟宇——文峰天后宮。文峰天后宮歷史悠久,內藏許多珍貴的文物資料,包括宋代木雕媽祖、清代碑記和手抄媽祖「真經」,以及木版刊印「百枝籤詩」等,這些都是研究媽祖文化的珍貴資料。
  • 非遺巨獻,兩億人的信仰,「媽祖文化」究竟有什麼樣的魅力與傳奇
    媽祖文化的發源地是福建莆田的湄洲島,她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共擁有媽祖宮廟5000多座,媽祖的信徒有兩億多人,其中以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信奉最廣。大陸和臺灣,同根共祖,千年文化共同傳承,媽祖文化增強了兩岸人民的凝聚力,是海峽兩岸通商、通航的和平象徵。傳播大愛精神,教化芸芸眾生心向善。媽祖信仰促進了人類對真、善、美的認同,這既是一種文化的傳播,更是一種觀念的教化。帶動了中國海上交通貿易及沿海港口開發史的發展。
  • 媽祖誕辰日:福州天后宮舉行法會為媽祖軟身神像供奉鎏金鳳冠
    }責任編輯:魏巍     4月19日農曆三月廿三,是天后媽祖誕辰1057周年紀念日,福州三坊七巷郎官巷天后宮舉行法會為媽祖軟身神塑像供奉鎏金鳳冠,開啟紀念媽祖誕辰日系列活動的序幕。
  • 南沙天后宮,廣東最大媽祖廟,感受媽祖文化,山與海的完美結合!
    沒錯,那就是廣州南沙天后宮。首先我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南沙天后宮位於大角山下,瀕臨珠江出海口的伶仃洋,依山傍水、鍾靈毓秀,依山而建,集北京故宮的建築風格與南京中山陵的建築氣勢於一體,是一個以媽祖文化為主題的景區。南沙天后宮是為了紀念媽祖林默而建的,是東南亞最大的媽祖廟,起規模是現今世界同類的媽祖廟建築之最,被譽為「天下天后第一宮」。
  • 霞浦古嶺下媽祖宮
    古嶺下媽祖宮,位於福建省霞浦縣松港街道古嶺下村的村頭(東面),它背靠靈山峰,面向福寧灣,距縣城緊5千米之遙。在古嶺下村北山麓的「八仙宮」內,曾供奉著媽祖神像,1999年一夜晚,林阿明道士夢見媽祖婆對他說:「要來村東向岐頭山鼻當土主。」
  • 電影《媽祖回家》定檔11月20日 傳奇之旅彰顯媽祖大愛
    作為一種傳承千年的民間文化,媽祖文化不僅對於當地的居民,甚至對每一個揚帆遠行的中國人,都是一種精神的寄託,更是一種鄉情與共的深厚感情。大力推進媽祖文化傳承 弘揚媽祖文化世界影響力俗話說:海水到處有華人,華人到處有媽祖。作為東方海洋文化的代表,自宋代以來,媽祖信仰就貫穿於華人航海乃至海外移民的始終。
  • 【世界媽祖】漳州海澄天后宮一行赴臺進行文化交流
    7月16日下午,福建漳州海澄天后宮主任委員洪水發一行9人,抵臺灣臺中市梧棲區大莊浩天宮參訪交流,受到浩天宮主任委員陳起賀及重建委員會主任委員王經綻等熱烈歡迎,為兩岸文化交流添盛事,祈求媽祖庇佑兩岸民眾風調雨順。
  • 海上女神的殿堂——汕尾媽祖廟
    汕尾市地處南海之濱,有著悠久的媽祖文化傳承。宋元之際,由於戰亂,從福建莆田、湄洲一帶的林氏族姓遷徙到陸豐縣時,把媽祖信仰的習俗也帶到了陸豐,並代代相傳下來。千百年來,媽祖信仰一直是汕尾人的精神寄託,汕尾大大小小的媽祖廟更是汕尾人寶貴的物質精神財富。全國最高媽祖石像所在地——鳳山媽祖廟
  • 朱炳初:信仰的力量——拜讀《媽祖精神摭談》偶感
    讀後才知,他的家鄉福建莆田原是媽祖出生地,從小就對媽祖的神奇傳說故事感興趣,還常參加媽祖節慶巡境活動,耳濡目染,為媽祖的大愛精神所感動,產生了深厚的感情,以至於從軍多年轉業後饒有興趣地從事起了媽祖精神的探討與研究,且堅持30多年,結下不解之緣,成了這方面的學者專家裡手,取得豐富的研究成果,在報刊發表了幾十篇見解獨到、具有拓展性、前瞻性的論文,也就水到渠成出版力作了。
  • 廣西平樂縣媽祖文化:由粵人帶來,逐漸演變的民間信仰
    媽祖信仰是他們的精神寄託,航行風險無法預計,因而每次出行時自然會祈求媽祖保佑平安順利。粵人帶來了媽祖文化,而從中央到地方對媽祖的重視,無疑成為了媽祖文化在平樂流行起來的助推器。平樂粵東會館天后宮的《重建會館並戲臺碑記》記載到,曾有20位平樂地方官員對該會館天后宮的修建捐款,這在一定程度反映當時平樂官員對修建會館天后宮以及推行媽祖文化持支持態度。政府官員的傳播,具有一種潛在的「強制性」,民眾在接受著來自官方的信仰傳播信息的過程中,久而久之形成了媽祖信仰的根基,削弱了對媽祖文化到來的排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