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金門戰役,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當時華野10兵團渡過長江後,迅速以摧枯拉朽之勢席捲福建地區,攻佔廈門後,金門頓時成為一座孤島。為了掃掉這個「尾巴」,華野第28軍集結了三個主力團,加上船工共9000餘人,對金門島發起猛烈進攻。
當時進攻的三個主力團,分別是244團,團長邢永生;251團,團長劉天祥;253團,團長徐博。登陸金門島後,因為沒有團級以上幹部指揮,三個團都各自為戰,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戰鬥力。除此之外,因為經驗不足,退潮後船隻擱淺,最後全部被敵人的飛機炸毀。這也意味中,後續支援梯隊無法跟進,登島部隊只能孤軍作戰了。
按之前的情報來說,當時島上是李良榮的殘部,人數不到兩萬人。解放軍9000勇士對陣敵人兩萬殘兵,還是有機會取得勝利的。但雪上加霜的是,此時情報也出現失誤,胡璉的大軍早已加入進來,島上守軍人數頓時增加了好幾倍。面對數倍之敵,在彈盡援絕的困境中,登島部隊損失殆盡,不是倒在了戰場,就是重傷被俘虜。
戰後經過統計,我軍一共有4位團長先後犧牲,看到這裡很多人就有點疑惑了,登島部隊不是只有三個團嗎?為何這裡卻有四個團長?我們接著往下看。
眾所周知,登島部隊確實只有三個主力團,開始也只有三個團長。但戰鬥進行到最激烈時刻,遠在對岸的解放軍並沒有閒著,他們到處籌措船隻,準備支援島上的部隊。最後歷經艱難,終於找到能容納400人的船隻。在這關鍵時刻,246團團長孫雲秀挺身而出,親率400勇士馳援登島部隊。此去無疑是九死一生,但孫雲秀他們卻義無反顧,抱定拼死一戰的決心來到金門島。
登陸金門後,孫雲秀部立刻與第一批登島部隊會合,隨即他被推選為最高指揮員。孫雲秀作戰英勇,他帶來的400生力軍一度改編了島上的戰局。但隨著敵人援兵不斷到來,情況再度惡化。孫雲秀與三位團長商量後,決定部隊分散突圍,開展遊擊戰爭。戰鬥中,孫雲秀不幸身負重傷,被敵人包圍後,他最終舉槍自盡,成為了金門戰役犧牲的第四位團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