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戰役,我軍登島部隊有三個團,為何最後卻犧牲了四位團長?

2020-12-05 大麗歷史說

說起金門戰役,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當時華野10兵團渡過長江後,迅速以摧枯拉朽之勢席捲福建地區,攻佔廈門後,金門頓時成為一座孤島。為了掃掉這個「尾巴」,華野第28軍集結了三個主力團,加上船工共9000餘人,對金門島發起猛烈進攻。

當時進攻的三個主力團,分別是244團,團長邢永生;251團,團長劉天祥;253團,團長徐博。登陸金門島後,因為沒有團級以上幹部指揮,三個團都各自為戰,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戰鬥力。除此之外,因為經驗不足,退潮後船隻擱淺,最後全部被敵人的飛機炸毀。這也意味中,後續支援梯隊無法跟進,登島部隊只能孤軍作戰了。

按之前的情報來說,當時島上是李良榮的殘部,人數不到兩萬人。解放軍9000勇士對陣敵人兩萬殘兵,還是有機會取得勝利的。但雪上加霜的是,此時情報也出現失誤,胡璉的大軍早已加入進來,島上守軍人數頓時增加了好幾倍。面對數倍之敵,在彈盡援絕的困境中,登島部隊損失殆盡,不是倒在了戰場,就是重傷被俘虜。

戰後經過統計,我軍一共有4位團長先後犧牲,看到這裡很多人就有點疑惑了,登島部隊不是只有三個團嗎?為何這裡卻有四個團長?我們接著往下看。

眾所周知,登島部隊確實只有三個主力團,開始也只有三個團長。但戰鬥進行到最激烈時刻,遠在對岸的解放軍並沒有閒著,他們到處籌措船隻,準備支援島上的部隊。最後歷經艱難,終於找到能容納400人的船隻。在這關鍵時刻,246團團長孫雲秀挺身而出,親率400勇士馳援登島部隊。此去無疑是九死一生,但孫雲秀他們卻義無反顧,抱定拼死一戰的決心來到金門島。

登陸金門後,孫雲秀部立刻與第一批登島部隊會合,隨即他被推選為最高指揮員。孫雲秀作戰英勇,他帶來的400生力軍一度改編了島上的戰局。但隨著敵人援兵不斷到來,情況再度惡化。孫雲秀與三位團長商量後,決定部隊分散突圍,開展遊擊戰爭。戰鬥中,孫雲秀不幸身負重傷,被敵人包圍後,他最終舉槍自盡,成為了金門戰役犧牲的第四位團長。

相關焦點

  • 金門戰役,四位團長登島作戰,三人被俘一人自殺,他們都是誰?
    為了拿下金門島,華野第十兵團的28軍集結了三個主力團,共計9000餘人登島作戰。後來又有一位團長中途前往支援,也就是說,金門島上一共有四位團長。因為事先準備不足,金門戰役最終以失利告終,島上的四位團長有三人被俘虜,一人自殺,那麼他們都是誰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 1949年的金門戰役,參加登陸作戰的4位團長都是誰?後來怎樣了?
    廈門戰役勝利後,第十兵團又籌劃攻打金門島,但由於站前準備不足,對渡海登島作戰的一些應急情況,沒有做好備選方案,導致第一攻擊波失敗之後,後續援兵跟不上,只能望海興嘆。前後共有三個多團,共9000餘人等島作戰,但經過三天三夜的激戰,近萬將士大都犧牲,剩餘一千多人也都被俘,那麼參戰指揮的四個團長都是誰,他們後來怎麼樣了?
  • 1949年金門戰役,三野哪4位團長參加了登陸作戰?最終結局如何?
    1949年10月,三野10兵團28軍負責解放金門的作戰行動,然而因為戰前情報嚴重錯誤和渡海知識匱乏,9000人對戰國軍4萬人,悲壯地以失敗告終。像這樣孤注一擲般的跨海戰役,一旦戰敗後果慘重:28軍不僅沒有攻克金門島,反而自身損失了九千多名官兵。當年登上金門島的4位團長(登島部隊中職務最高的,實際主力部隊只有3個團,有一位團長是後續補充上島的)都是誰?最後的結局如何呢?
  • 金門戰役慘敗,我軍唯一一位從敵營逃回來的戰士,後來結局如何?
    1947年七月,時任第三野戰軍第十兵團司令員的葉飛在中央軍委指示下率領部隊進入福建,揭開了解放福建的序幕。經過三個月的戰鬥,先後歷經福州戰役、平潭島戰役、漳州戰役、廈門戰役之後,第十兵團解放了除金門之外的整個福建地區,將境內之敵全部肅清。
  • 開國大典剛過23天,金門戰役打響,我軍卻不幸遭遇罕見嚴重失利
    這次戰役的失利,之所以讓人心中意難平,不僅是因為這是我軍在建國後一次罕見的失利,更重要是因為,造成我軍失利的主要原因,不是別人,而是自身的多重失誤。直至今日,回想起這次戰役,依然令人惋惜和痛心。簡單來說,這場戰役失利主要有三方面原因,貫穿其中的關鍵詞是兩個字:輕敵。
  • 金門戰役失利後,我軍在南日島戰役中再次失利,800餘名官兵被俘
    金門戰役失利後,南日島戰役我軍再次敗於胡璉,我軍守島部隊及增援部隊,犧牲500餘人,被俘800餘人。戰至15日凌晨,胡璉再以兩艘驅逐艦、4艘登陸艇組成的混合艦隊向島上增兵,國軍登島部隊已達9000餘人。戰至15日上午,國軍佔領南日島全島。
  • 52年南日島戰役,金門戰役後又一次失利,八百多人被俘虜到臺灣
    1949年10月,當時新中國建立還不到一個月,三野葉飛兵團就在金門遭遇了失利,三個團共9000多官兵損失殆盡,幾乎全軍覆沒。金門戰役失敗後,解放軍受限於海空軍力量不足,在東南沿海的島嶼戰事中,基本上處於守勢。尤其是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原先準備攻臺的三野精銳部隊先後被調到了朝鮮前線,就連很多部隊的高射炮,重型火炮都被調到了朝鮮前線。
  • 金門戰役解放軍前線總指揮,被俘後在戰俘營中失蹤,自此不知去向
    金門戰役解放軍前線的總指揮,受傷被俘後在戰俘營中失蹤,自此不知去向。這位總指揮的名字叫劉天祥,時任三野第十兵團28軍第251團的團長。解放軍在此戰中第一批登島的共有「三個半團」8700多人,分別是244團、251團、253團和246團,其中246團只派了一個營。
  • 解放海南島:跨海登島第一團
    並指示,「海南島與金門島情況不同的是,一是有馮白駒的配合,二是敵軍戰鬥力較差,只要一次運兩萬人登陸,又有軍級指揮機構同時登陸(金門島是3個不同建制的團,又無統一的指揮官,由3個團長各自為戰),就能建立立足點,以待後續部隊的續進。」
  • 海南島戰役中,他是我軍犧牲的最高級別將領,死時年僅34歲
    人民解放軍曾對海南島國民黨守軍實施了渡海登島作戰,史稱「海南島戰役」。1950年3月5日,海南島戰役打響。第40軍和第43軍兩批偷渡部隊,總共用26天的時間,成功登陸海南島。國民黨軍隊非常恐慌,隨即集中力量加強正面海防。此時,人民解放軍已登島部隊的戰役準備工作也已基本就緒,隨後決定強行渡海。
  • 專訪蕭鋒將軍之女蕭南溪:父親最大的遺憾是未能再戰金門
    不料,激戰三天兩晝夜,後援不繼,全軍覆沒,連同第二梯隊共9086位壯士,幾近全部犧牲或被俘。金門戰役,是解放戰爭以來,解放軍對國民黨軍作戰的一次大敗仗。 當年,解放軍如能順利拿下金門島,就可能繼而一舉攻佔臺灣。然而,這場戰役的失敗,致使錯失解放臺灣的最佳時機,而海峽兩岸隔絕至今。
  • 金門戰役後,國民黨軍一直流傳著「共軍水鬼」的傳說,整整幾十年
    20世紀在金門前線服役過的臺灣官兵,對於「共軍水鬼」的傳說,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有一段時間,甚至到了草木皆兵、風聲鶴唳的地步,夜間哨兵經常報告有"共軍水鬼",不時向海岸灘頭盲目射擊。那麼真實的歷史中,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呢?1949年10月,解放軍跨海進攻金門失利,金門戰役是解放戰爭後期最大的一次敗仗。此後,由於種種原因,解放軍沒有再次攻打金門。
  • 金門戰役失利後,指揮官蕭鋒主動請罪,後來怎麼樣了?
    說起金門戰役,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那可謂是極其慘烈的一場大戰。當時華野10兵團渡過長江後,迅速以摧枯拉朽之勢席捲江南,福建地區的敵軍也大都望風而逃。攻佔廈門之後,金門頓時成為了一座孤島,島上守軍是李良榮的22兵團,兵力不過兩萬。而華野10兵團則有十萬大軍,士氣如虹,隔海虎視。
  • 海南島戰役:中國近代史上非常兇險的決定,卻改變了歷史走向
    1949年底至1950年初,解放軍解放四川、貴州、雲南、西康等省,大陸大規模戰事基本結束,國民黨軍全面敗退大陸,僅掌握臺灣、金門、馬祖、海南島、舟山群島、一江山島、大陳島等島嶼,解放軍陳兵東南準備進攻臺灣。然而,此時的局勢卻突然嚴峻起來。1949年10月,華東野戰軍第十兵團進攻金門不利,3個團的登島部隊全軍覆沒。
  • 海南島戰役,韓先楚上將冒著生命危險登島,才有了今天的南海局勢
    1949年渡江戰役之後,解放軍各大野戰軍席捲南方各省,國民黨軍部隊紛紛向南潰敗,蔣介石也越發認識到了海南島的重要性。廣州解放後,由廣東潰逃的國民黨軍餘漢謀集團殘部迅速逃往海南島,連同島上原有的第64軍等部,總兵力約10萬人,統一由海南防衛總司令薛嶽指揮。當時海南島上還有50艘艦艇,45架飛機,薛嶽還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海南島的防線是「伯陵防線」。
  • 利用最後三天打下海南,守住中國南大門!一代名將是這樣煉成的!
    1949年10月24日晚,三野第十兵團發起金門戰役;卻因為缺乏船隻,後續部隊跟不上來,登島部隊激戰三晝夜後大部壯烈犧牲,餘部被俘。金門戰役的失敗,並沒有影響中國大陸的解放,甚至東南沿海的其他島嶼也在吸取了金門教訓後,被我軍逐步奪取。但對於何時攻打海南島,我軍內部發生了分歧。
  • 沒他就沒渡海這一戰,軍長親自率部衝鋒,一戰殲敵5個師3.3萬
    事實上渡海戰役對我軍來說,確實是一個不小的考驗,雖然我軍也有過幾次登島作戰,但是總體來看規模都不是很大,由於過於輕敵的關係,1949年10月24日我軍發起的金門戰役遭遇失敗,使得全軍上下都對渡海戰役有了很大的恐懼心理,特別是到了1949年12月中旬以後,國民黨軍陸續在海南島集結了5個軍10多萬人的軍隊,並且還依託於固有的海陸空防線,準備負隅頑抗。
  • 解放海南島,我軍犧牲的級別最高將領是誰,未來少了一位開國將軍
    解放海南島,是第四野戰軍南下的最後一戰,也是我軍一次漂亮的登陸作戰。指揮這場偉大戰役的鄧華司令員,韓先楚軍長,後來都成為著名開國上將。當然了,在這場戰役中,也犧牲了很多可愛的同志,其中級別最高的是韓先楚麾下的一位副師長,他就是119師副師長黃長軒,我們河南新縣人,大別山優秀的兒子。119師是解放海南島的一個主力師,雖然不像118師那麼衝鋒在前,卻解放了潿洲島,為40軍搞到了一大批船隻,保障了海南島戰役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