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最初的元旦節並不是現在的公曆一月一日,而是正月初一,也就是現在的大年初一,春節。正月為元,初一為旦,所以在這天稱之為元旦,出自《晉書》的記載:「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時正朔元旦之春」,這大概是對元旦最早的記載了。
那麼古人在這一天都要吃些什麼呢?古詩中有「歲序已雲殫,春心不自安。聊開柏葉酒,試奠五辛盤。」,五辛盤為五辛菜,是古人元旦必食之一,《荊楚歲時記》中提到五辛菜是「大蒜、小蒜、韭菜、雲苔、胡荽。」雜合食之,據說可以「助發五臟(心肝脾肺腎為五臟)之氣」,預防瘟疫,達到補五臟的目的。可見,古人這在元旦這天,是要通過吃五辛菜喝椒柏酒來抗疫的。簡單來說,隨便怎麼做法,其中包含這五種菜即可,咱們看一下這五種菜的藥用功能。
其中大蒜被成為植物性天然廣譜抗生素,不但有抗病毒能力,還有抗癌的作用,根據國內外醫藥界學者的研究,大蒜還具有保護肝臟、促進新陳代謝、保護心血管的作用。
小蒜學名薤白頭,就是小根蒜,也稱為野蒜。科普中國的解釋,它居然屬於「蔥屬」!,其性味辛苦, 具理氣、寬胸、通陽、散結的功效。治胸痺痛、脘腹痞痛不舒、瀉痢後重、瘡癤等。根據《名醫別錄》中的記載:「主霍亂,腹中不安,消谷,理胃溫平,除邪痺毒氣。」藥用起來也簡單,小蒜一份,水三份,煮水喝。
韭菜的藥用功效很多,這裡主要取其補腎、調肝、健胃、行氣、理血的作用。現代醫學研究,韭菜中的硫化物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
雲苔其實是「蕓薹」,就是油菜。在《本草綱目——菜部》有記載,主治:「赤火丹毒、天火熱瘡、風熱腫毒、瘭疽、血痢腹痛、腸風下血、產後血暈、熱癤腫毒、風熱牙痛。」等等。
胡荽是芫荽,別名香菜,有發表透疹、消食開胃、止痛解毒的功效,現代研究表明還具有促進膽汁和胃腸腺體的作用。它的種子有抗真菌的功效。
椒柏酒的製作方法極其簡單,《本草綱目》中記載:「椒柏酒元旦飲之,闢一切疫癘不正之氣。除夕以椒三七粒,東向側柏葉七枝,浸酒一瓶飲。」其中的「椒」說的是川椒。
這五種菜既是食品又是藥品,都是食藥兩用的蔬菜,古人通過把它們調和在一起食用,就能達到補五臟、預防瘟疫的目的,再來點椒柏酒驅除瘟疫,吃飯喝酒就代替了吃藥抗疫是何等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