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正當進補時 古人吃五辛菜飲椒柏酒 充滿了智慧

2021-01-10 三羊開泰5118

我國最初的元旦節並不是現在的公曆一月一日,而是正月初一,也就是現在的大年初一,春節。正月為元,初一為旦,所以在這天稱之為元旦,出自《晉書》的記載:「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時正朔元旦之春」,這大概是對元旦最早的記載了。

元旦

那麼古人在這一天都要吃些什麼呢?古詩中有「歲序已雲殫,春心不自安。聊開柏葉酒,試奠五辛盤。」,五辛盤為五辛菜,是古人元旦必食之一,《荊楚歲時記》中提到五辛菜是「大蒜、小蒜、韭菜、雲苔、胡荽。」雜合食之,據說可以「助發五臟(心肝脾肺腎為五臟)之氣」,預防瘟疫,達到補五臟的目的。可見,古人這在元旦這天,是要通過吃五辛菜喝椒柏酒來抗疫的。簡單來說,隨便怎麼做法,其中包含這五種菜即可,咱們看一下這五種菜的藥用功能。

其中大蒜被成為植物性天然廣譜抗生素,不但有抗病毒能力,還有抗癌的作用,根據國內外醫藥界學者的研究,大蒜還具有保護肝臟、促進新陳代謝、保護心血管的作用。

大蒜

小蒜學名薤白頭,就是小根蒜,也稱為野蒜。科普中國的解釋,它居然屬於「蔥屬」!,其性味辛苦, 具理氣、寬胸、通陽、散結的功效。治胸痺痛、脘腹痞痛不舒、瀉痢後重、瘡癤等。根據《名醫別錄》中的記載:「主霍亂,腹中不安,消谷,理胃溫平,除邪痺毒氣。」藥用起來也簡單,小蒜一份,水三份,煮水喝。

小蒜

韭菜的藥用功效很多,這裡主要取其補腎、調肝、健胃、行氣、理血的作用。現代醫學研究,韭菜中的硫化物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

韭菜

雲苔其實是「蕓薹」,就是油菜。在《本草綱目——菜部》有記載,主治:「赤火丹毒、天火熱瘡、風熱腫毒、瘭疽、血痢腹痛、腸風下血、產後血暈、熱癤腫毒、風熱牙痛。」等等。

蕓薹

胡荽是芫荽,別名香菜,有發表透疹、消食開胃、止痛解毒的功效,現代研究表明還具有促進膽汁和胃腸腺體的作用。它的種子有抗真菌的功效。

胡荽

椒柏酒的製作方法極其簡單,《本草綱目》中記載:「椒柏酒元旦飲之,闢一切疫癘不正之氣。除夕以椒三七粒,東向側柏葉七枝,浸酒一瓶飲。」其中的「椒」說的是川椒。

川椒

這五種菜既是食品又是藥品,都是食藥兩用的蔬菜,古人通過把它們調和在一起食用,就能達到補五臟、預防瘟疫的目的,再來點椒柏酒驅除瘟疫,吃飯喝酒就代替了吃藥抗疫是何等的智慧?

相關焦點

  • 萬年曆 | 元旦,辭舊迎新話新年!
    如夏代以正月初一為元旦,周代以十一月初一為元旦,到漢武帝時,又改為正月初一為元旦。我國辛亥革命以後,改用世界通用公曆,以公曆一月一日為元旦,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並沿用至今。元旦 | 飲食習慣中國古代元旦飲食豐富多彩,南朝時荊楚元旦拜賀畢,接著是進椒柏酒,飲桃湯,進屠蘇酒、膠牙餳、五辛盤,進敷於散,服卻鬼丸,各吃一個雞蛋。
  • 元旦的來歷及習俗,建議家長講給孩子聽
    南朝時荊楚元旦拜賀畢,接著是進椒柏酒,飲桃湯,進屠蘇酒、膠牙餳(táng)、五辛盤.進敷於散,服卻鬼丸,各吃一個雞蛋。其中有桃湯、飲料、食品,還有藥物,一應俱全,各有其特殊含義。
  • 古人過年吃什麼?這都是什麼黑暗料理,竟然聽起來還很好吃
    提到春節,總是少不了一頓精心準備的年夜飯,那麼古人的年夜飯都有什麼稀奇古怪的東西呢?首先先來介紹美食方面。古代雖然食品的種類沒有我們如今花裡胡哨,但是他們對待吃飯的態度仍然是十分嚴謹的,甚至有的時候十分講究。他們吃得有些食物還十分稀罕,我們可能都沒有聽過,那麼這次就可以來了解一下。
  • 椒酒春幡百事吉 古人的年貨置辦起來儀式感滿滿
    那個時候的祭祖的儀式是複雜而隆重的,而「椒酒」是祭祀儀式上必不可少的東西。當時人們認為,在元旦飲用花椒柏葉浸泡的酒,能使人在新年裡身體健康,百疾皆除,延年益壽。民間飲酒的風氣從漢代開始逐漸興起,除了飲椒柏酒外,還興起了飲屠蘇酒的習俗。於是酒就成為了漢代人準備年貨時不可或缺之物。
  • 初七「人日」,食五辛,以闢厲氣
    吃七樣菜、食五辛,以闢厲氣。 (唐代《食醫心鏡》) 古人於一年之始吃五辛,以「散發五臟氣」。 辛味食物發散、行氣、行血,能通陽,生發五臟活力。
  • 讀懂了三春煙火 就讀懂了散落在歷史中的歲時記
    這一天「一元復始,萬象更新」,慶祝活動尤為集中,《荊楚歲時記》載:「長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賀。進椒柏酒,飲桃湯。進屠蘇酒,膠牙餳。下五辛盤。進敷於散,服卻鬼丸。各進一雞子。造桃板著戶,謂之仙木。凡飲酒次第,從小起。」直到今天,中國人依然講究「過新年穿新衣」,這一習俗其實就能追溯到「長幼悉正衣冠」這六個字。
  • 元旦,一元復始的寄託中,是「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說起元旦迎新的狂歡,元代王寂的《轉調踏莎行·元旦》就特別地應景:爆竹庭前,樹桃門右。香湯*浴罷、五更後。高燒銀燭,瑞煙噴金獸。萱堂次第了,相為壽。改歲宜新,應時納?從今諸事願、勝如舊。人生強健,喜一年入手。休辭最後餘、酴酥酒。
  • 俗語「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何意?古人餐桌上的待客之道!
    古時人們在慶祝豐收之時,也會同邀親朋好友來飲酒慶祝,但是飲酒也有規則,要懂得適可而止,就比如這句俗語「酒過三巡,菜過五味」,那麼這句話中三巡和五味是指什麼呢?且聽我一一道來。來看前一句「酒過三巡」。這句話大家對其迷茫之處,可能在於「三巡」二字了,「巡」是指在座之人斟滿酒,三是虛指三次或多次,所以表面意思大家可能會理解為已經給在座的每個人斟過三次酒了,但是並不是指敬過三圈,而且「三巡」可以這樣理解,第一巡是指主人敬主賓,第二巡指主賓回敬主人,第三巡是指主人敬本桌客人,這樣三巡「酒足」之後,方可叫做「酒過三巡」。
  • 有關元旦的古詩詞欣賞
    關於元旦的詩句古詩有哪些?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有關元旦的古詩詞欣賞,僅供參閱!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態多; 屠蘇成醉飲,歡笑白雲窩。 6、除夜 (唐)來鵠 事關休戚已成空,萬裡相思一夜中。 愁到曉雞聲絕後,又將憔悴見春風。
  • 從《紅樓夢》看古人到底喝的是什麼酒
    酒是個好東西,古往今來多少英雄豪傑、文人墨客都對它痴迷不忘。這是因為對於酒的喜愛,激發了古人們對於酒的研究,時至今日我們所能接觸的酒,種類可達成百上千。不同於今時今日,在古代古人們都喝什麼酒呢?特別是那些達官貴人們對於酒的追求,到底又是如何的呢?要想研究古人喝什麼酒,特別是古代貴族的飲酒習慣,不妨看一下《紅樓夢》。作為古典文學的巔峰之作,《紅樓夢》裡面涉及到了古人生活當中的方方面面,其中對於飲酒的描繪更是屢見不鮮。
  • 加2個菜椒簡單炒一炒,味道就很不錯!
    廣式臘腸是將瘦肉經粗絞、肥膘經切丁後,配以輔料, 灌入天然腸衣或人造腸衣再經晾曬烘烤而成;由於廣式臘腸加入較多的蔗糖和酒,加之高熱高溼的環境,使廣式臘腸形成獨特風味。廣式臘腸具有外形美觀、色澤明亮、香味醇厚、鮮味可口、皮薄肉嫩的特色,吃法也是多樣,可以直接蒸著吃,或者做成腊味煲仔飯,也可以搭配其他食材炒著吃。
  • 傳統文化「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三巡」「五味」分別指什麼
    小時候喜歡聽說書是,說書先生在情節關節處,常說一句話某某與某某「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便要開始如何如何,這句話來形容飯局的場面,包括時間,進度,以及氣氛,皆表現得淋漓盡致,大多數朋友很可能就會認為,這句話說得是,酒喝了三場,吃了五道菜,那麼是這樣的意思嗎
  • 元旦,大吉!
    故裡屠蘇酒,新年柏葉盤, 嗟哉老兄弟,誰與共清歡。 元旦試筆 其二 陳獻章 〔明代〕 天上風雲慶會時,廟謨爭遣草茆知。
  • 它是進補第一肉、第一菜、第一果……補虛祛寒!手腳冰涼的人多吃
    不過,常吃羊肉易上火。想避免這道「火氣」,吃羊肉時應搭配性涼、甘平的蔬菜,如菠菜、白菜、冬瓜、菜心、蓮藕、土豆等。推薦一個不錯的搭配——羊肉配豆腐,能補充多種微量元素、清熱瀉火、止渴。「第一菜」白蘿蔔:順氣、消食都說蘿蔔是冬天的寶,老生常言道「冬吃蘿蔔,夏吃薑」。中醫認為,白蘿蔔有下氣消食、生津潤肺的功效。
  • 古人如何迎新春?與很多老北京人有相似之處,「歲朝清供」曾是風潮
    歲朝即正月初一,一歲之始,古人稱之為元旦,而清供多指人們在案頭的陳設,比如瓶花、瓜果之類。清供並非歲朝才有,它是隨著時令的變化而呈現不同的內容。關於「清供」的概念,很早就有了。清供的起源可上溯至遠古的祭祀禮儀,為了表達對自然、祖先的敬畏,並達到祈福消災的目的,古人常將珍貴之物用來祭祀,這便是清供的原型。
  • 【健康】今日小雪 禦寒進補吃草烏謹防烏頭鹼中毒!
    經常聽說周圍的人出現口腔潰瘍,甚至臉上的疙瘩也比平日裡多了,這些就是內火的表現,雖然寒冷的日子裡,人們喜歡吃熱乎乎的食物,但是姜教授告誡大家,過於麻辣的食物最好不要吃,這會更助長體內的「內火」。另外,寒冷乾燥的室內,大多數人感到口鼻乾燥,好像要冒火了,建議大家可以多喝點熱湯,比如白菜豆腐湯、菠菜豆腐湯、羊肉白蘿蔔湯等,既暖和又能滋補津液。
  • 2020年什麼時候立春 立春節氣應吃什麼傳統食物?
    2020年什麼時候立春 立春節氣應吃什麼傳統食物?時間:2020-02-03 20:1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年什麼時候立春 立春節氣應吃什麼傳統食物? 馬上就要迎來立春節氣,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中的頭一個節氣,立春的到來也標準著春回大地,萬物復甦。
  • 元旦,大吉!2021,「牛」轉乾坤!
    故裡屠蘇酒,新年柏葉盤, 嗟哉老兄弟,誰與共清歡。 元旦試筆 其二 陳獻章 〔明代〕 天上風雲慶會時,廟謨爭遣草茆知。
  • 古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被古人的智慧折服
    古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被古人的智慧折服禮之初,始諸飲食——《禮記》前言這些禮儀規範經過幾千年的傳承,很多都被沿用了下來,這就說明古人在禮儀方面的制定是非常周詳且完備的。而關於吃飯的禮儀除了在一些講究禮儀的書上有明確的記載,要求人們按照禮儀行動,還有一些則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其中就有一句話叫做: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