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感悟:苦難中願我們更多仰望神

2020-12-24 基督教資訊平臺

生有時,死有時,萬事萬物都有定時,而這一切的定時都掌握在上帝的手中。

在艱難中的時候,我們切切渴望平順的日子能來臨;
在貧窮的時候,我們切切渴望富足的日子能來臨;
在疾病的時候,我們切切渴望健康的日子能來臨......
因為心永遠嚮往著光明,只是生活卻時常帶給人憂鬱。

此時此刻,我面對著事奉模式的轉型,從全職服侍的模式轉化為代職服侍,因為已經脫離職場好多年,對職場的生活方式早已經變得很陌生。隨著自己的年齡變大、父母的身體日漸衰微,此時此刻自己坐在房間裡面,就仿佛置身於一個黑盒子中,胸口有憋得喘不過氣來。 心裡常常會出現一個聲音:「上帝難道就不管我了麼?」這個聲音反反覆覆迴蕩在心裡。也有認認真真的禱告,也有竭盡全力的呼求,但是為什麼就是看不到希望的來臨呢?

作為一個傳道人最可悲的是什麼?就是灰心到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所宣講的信息。口裡面勸勉著其他弟兄姐妹說:「要堅定相信神的能力......要堅定依靠上帝......上帝絕不誤事」,然而自己一個人時卻灰心到流出悲傷的淚水。

這是假冒偽善麼?我想不是,而是人情感和理性的一種衝突。理性告訴人上帝必然會負責,而情感卻不希望在這樣艱難的光景中,於是心裏面就會出現矛盾和彷徨的狀態。然而誰又不是在這樣灰心失望與剛強壯膽反覆揉搓中成長起來的呢?

就像有神的僕人說:「基督徒的生命就是從波峰到波谷,從波谷到波峰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基督徒屬靈的生命逐漸變得老練成熟,也逐漸有神兒子的樣子。

保羅曾說:「我何時軟弱就何時剛強」,因為他在軟弱、痛苦、艱難中的時候更能靠近基督,因此他不在意肉體所經歷的一切,進而單單依靠神。歷代聖徒的腳蹤中,也讓人看見神的豐滿的祝福藏在苦難中,需要存心忍耐才能得到。

但說實在的,誰願意經歷痛苦呢?

在禱告中,有太多的人為了:「平安、喜樂、祝福」而不住的呼求,然而卻很少有人向上帝求十字架的遭遇。我們都知道神的永能不僅僅是要讓人得世界的平安,更是要神兒子豐富的生命,也都知道基督徒需要走十字架道路,但我們卻不喜歡這樣的痛苦。

這就是人性,趨利避害的思想一致影響著人的行動,及時今天我們已經是基督徒,這種私慾的牽引也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我們。所以主耶穌曾說:「那殺身體不能殺靈魂的,不要怕他們;惟有能把身體和靈魂都滅在地獄裡的,正要怕他。」他清楚的指出人在裡與弊中該如何選擇。

也正是因為神知道人這種趨利避害的思想,所以才不得不將我們放入在再苦難中進行訓練。有些時候我就想:「如果神都按著我們所禱告的應許,那麼基督徒家中的孩子都能上名牌大學,基督徒也都是有錢人了」,細細想來,如果跟隨耶穌只為達成這樣的目標,那與拜偶像之人有什麼區別呢?所以神不得不把人放入到逆境中,讓人在逆境中學習生命裡面得功課,讓人在逆境中遇見復活的耶穌,讓人在逆境中懂得十字架的道理。

回頭看曾經的約瑟,不可否認是神愛約瑟,神也有偉大的使命和託付在他的身上,然而神卻將年少的約瑟放到了波提乏的家中為奴。這樣的訓練還不夠,甚至還將他放到了監獄中接受訓練。其實約瑟在監獄中不是不想出去,他曾經託酒政出獄之後拯救自己,但最終結果卻杳無音信。

希伯來書曾記載說:「我兒,你不可輕看主的管教,被他責備的時候,也不可灰心。因為主所愛的,他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納的兒子。」神所精心訓練之人他豈能忘記呢?約瑟做過十幾年艱難的路程,但到了神的時候,他就成為了埃及的宰相,成為當時代的祝福,並且為以色列家帶來極大的豐富。所以可見神從未忘記祂的兒女,被追殺的大衛、獅子坑中的但以理、羅藤樹下的伊利亞、參孫、亞伯等等,神從來沒有忘記過他們,當然神也從來沒有忘記過我們。

雖然我們還在患難和艱難中,儘管我們也不知道這種痛苦和艱難還要堅持多長時間,但請相信上帝必然有祂的計劃,祂有自己的時間表。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要好好學習神在艱難中為我們擺設的功課,要靠著祂的恩典絕不放棄。

前兩天看尼克胡哲的視頻,看到他能在眾人面前放膽見證福音,實在感謝上帝的奇妙。雖然神並沒有讓他重新長出腿和手,但是他卻能以積極的眼光和態度對待自己的顯現,這也是神做工的另外一種方式,就是不斷拓展我們的胸襟和格局,讓我們的眼光不再受著時間和空間的束縛,而單單仰望基督。雖然痛苦還在、雖然艱難還在,人卻能踏著苦難喜樂強行,這就是神奇妙的恩典。

「生活就像魔法盒裡的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會是什麼味道。」無論何時要相信神知道我們所有的情況,並且祂為我們所有的一切負責!

相關焦點

  • 願世間苦難臨頭,我們敢怒敢言。
    願世間苦難臨頭,我們敢怒敢言。當我讀到這句話的時候,心神仿佛被某些東西振動了一下,有種無法言說的感覺。人活在這一世會有許許多多的苦難,有些是人事有些是天命,不管是什麼苦難臨頭最終承受的都是我們自己。天命,我們無法改變,但是人事,我希望世事臨頭我們敢怒敢言。當強者的拳頭向我們揮來,當職場的潛規則向我們壓迫,當生活的苦難準備碾碎我們時,我希望我們都可以向他們吶喊,向他們講述我們心中的道理,向他們說出這樣做是不對的。
  • 一位牧師的家書:想念你們,願你平安!
    我們有不能震動的國在我們心裡,我們就不擔心懼怕了!同時這也給我們一個小小的警示與提醒:你是活在罪中、世界中,還是活在神裡面?要知道在世上有苦難,在主裡面才有平安。神的子民,我們所有安息的指望都在基督裡,在基督以外,沒有真正的平安和喜樂。也提醒我們:我們的神不是被鎖在教堂裡的「基督教神」,祂是全地之主,我們對神的信心不應該改變!主耶穌已經為我們勝過了一切,我們靠著主也能勝過一切!
  • 《詩篇》願你所信的神,他的慈愛與公義,時常臨到你!
    詩篇,就像是散文,又像是散文詩,通篇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情感飽滿真摯,充滿了一種有血有肉的人性化的色彩,就算是一個第一次讀聖經的人,沒有任何聖經知識背景的人,都能讀懂,且感受到其中對於神的能力,智慧,公義和權柄的歌頌,信任,仰望和尊崇。
  • 願你學會在孤獨中,仰望孤獨
    我們只能告訴自己,孤獨是人生常態,習慣就好。03.我不想在刻意地去尋找溫暖了,我只想好好地沉浸在孤獨的世界裡,與那些同樣是孤獨人,相呼應。這段文字,尤其符合此刻的心境。那些曾經的情誼、曾經的美好,終究是遠去了,如今的我們,各有各的生活,沒有交集,自然難有共鳴。沒有共鳴,自然會越來越生疏。性格使然,不善於刻意維繫人際關係,又剛好喜歡文字,便將文字當成了最忠實的朋友,漸漸地,就活成了最孤獨的樣子;漸漸地,就習慣了孤獨。
  • 牧者靈修丨士師記:神的旨意自有美意
    不是神喜歡迦南人被殺,我們讀創世記十五章就知道,神當初跟亞伯拉罕說:迦南人的罪還沒有滿盈。我們看到,有時候我們一意孤行,不願意照著神的旨意去做,神就會任憑我們。我們看到,神留下這幾族,就是因為以色列人犯罪。以色列人走在曠野,非要求著吃肉。他們不好好地求,他們發怨言,神就給他們肉吃,卻使他們心裡軟弱。肉在他們牙齒之間,尚未嚼爛,他們就死了,因為他們活在悖逆之中。
  • 晨禱:因他活著,我不懼苦難
    這是一卷關於苦難的經文,也是一卷關於智慧的經文,更是一卷關於如何在人生的各種艱難中持續仰望神的經文。這卷書裡的主人公約伯,曾經擁有過許多。然而幾乎轉眼之間,他便失去了所有的財產、全部的兒女以及身體健康。妻子勸他死了算了;朋友也不理解他,認為他之所以受苦,純粹是罪有應得。
  • 願你吸引我,我們就快跑跟隨你
    他不依靠人和必朽壞的東西;他時時仰望父神,並專心地仰望他來維持他的生活。天上的甘露是他的份,天上的神是他的泉源。再者,黎巴嫩的香柏樹並不受人的保護。當狂風暴雨時,人並不能保全它們。它們是神的樹,所以唯有受神的保全。基督徒也正是這樣。他並不是種在溫暖的花房裡,免受風吹雨打的摧殘;他乃是完全暴露在外,他毫無屏障,毫無遮蔽;但永生神的雙翼卻常覆庇著他所栽種的。
  • 武漢牧者們緊急發出代禱呼求:讓我們同心合意一起為武漢守望,為...
    2月1日,武漢下上堂教會發出武漢牧者們的代禱呼求,呼籲各地教會牧者及弟兄姐妹們代禱,如同舊約以斯帖記中記錄的猶大族在面對危難時,王后以斯帖呼籲猶大民族三晝三夜和她一同禁食禱告一樣,同樣當下的疫情三天禁食禱告,武漢守望,為中國守望,為世界守望。
  • 牧者分享丨主再來之前,我們應先預備自己
    之前看過很多人寫關於主回來的文章和視頻,都是將天災和苦難進行羅列,營造一種緊張感,讓人知道主回來的日子近了。我不想這樣寫,因為製造恐懼感實際上毫無意義,我也不敢理論性的去分析基督的回來,分析不好很容易出現偏激。今天之所以寫這個題目,不知因為自己已經準備好了,乃是坐在電腦前想起啟示錄的一句話說「是了,我必快來。」
  • 牧者靈修丨詩篇:建立與神的關係(1/2)
    一、祈求神的赦免(1-4節)二、等候神的經歷(5-6節)三、仰望神的原因(7-8節)我們看詩篇一三〇篇,這也是上行詩。我把題目改為,建立與神的關係,或是與神的關係、與神的真關係。這裡講到求主的赦免,講到祈求、赦免、等候主和仰望主。也可以說,祈求主的赦免,等候主的經歷,和仰望主的原因。若要簡單一點,就是祈求主、等候主、仰望主。也可以加上:祈求主的赦免,仰望等候主的經歷,和仰望主的原因。第一個部分,1-4節,祈求神的赦免。
  • 耶和華是百姓的醫治拯救者、避難所,我們投靠祂,祂是值得讚美的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耶十七14】「耶和華啊,求你醫治我,我便痊癒;拯救我,我便得救;因你是我所讚美的。」他們似乎覺得很安全,根本沒有想到將來的苦難。這又說明了先知的這一批信息發自他工作的初期。有人認為耶利米的這句話是指他不急於放下自己牧人的工作,擔任執行神使命的先知(摩7:14,15),因為他蒙召以前是在亞拿突及「其郊野」放羊的。但本句原文的含義模糊,可以有其他的解釋。第二種解釋是耶利米沒有放棄跟隨神,擔任屬靈牧者的工作。第三種解釋是見下文「牧人」。也沒有想。先知的異議是因為他不想看見神審判「那災殃的日子」。
  • 讓我們對苦難的回應最大限度地成就神的榮耀
    編者按:苦難是人生永恆的主題, 上帝借著苦難為我們所成就的比他創造世界所做的意義更大,也更豐富。那麼苦難到底如何成就和彰顯神的榮耀呢?面對苦難的策略,就是把自己交託給那位讓我們進入苦難的神,並以我們的回應榮耀他。
  • 從義大利神父「疫情下的服侍」看牧者的教會觀和服侍觀
    3月22日,在「聖瑪爾大之家」的清晨彌撒中,教宗方濟各就對此指出過,許多新冠肺炎患者孤獨離世,無法與他們的摯愛道別,而與此同時,許多家屬也無法陪伴摯愛走人生最後一程。義大利一名主教詹尼·安布羅休也說道:「這是一個艱難的嘗試,我們感到沮喪,我們非常痛苦。」「這是我們必須面對的黑暗,希望上帝永不會拋棄我們,我們將克服所有苦難來戰勝病魔。」
  • 如果上帝存在,為何這個世界充滿苦難?
    在教會當中,當苦難發生時,我們有時會過快地跳過苦難的影響,轉而思考我們可以在苦難中獲得的成長。我個人認為這也是不可取的,苦難在基督徒的生命中有它應有的位置。當苦難來臨時,我們必須面對苦難造成的痛苦。在這個苦難的世界中,我們也有哀哭的時候。
  • 基督《不要只在乎自己的苦難》
    讀經心得:親愛的家人們,現在的我們是否能像上述經文中的拿俄米一樣呢?雖然拿俄米當時在痛苦、絕望、無助的情緒中,但是她依然在去為她的兩個兒媳著想,沒有讓她的那兩個兒媳一起陪她回到她的故鄉,當時的拿俄米身在異鄉身邊的親人都已經離開了她,這兩個兒媳可以說是她身邊最親近的人了,但是她沒有隻考慮自己的感受和苦難,而是為著她這兩個兒媳著想。
  • 創造世界的主,我們仰望您的憐憫!
    創造世界的主,我們向您仰望,您曾用愛和大能創造了天地,又照自己的形象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自己生命的氣息吹進人的鼻孔,這人便成了有靈的活人,名叫亞當。主啊,您愛您所造的人,把他安置在有您同在的伊甸園裡,享受您為他預備好的一切豐富食物,且吩咐他何為可吃,何為不可吃。
  • 讀經感悟:「約拿的故事」與神的憐憫
    讀經內容:阿摩司書9-米迦書5讀經感悟: 神對約拿說:「你因這棵蓖麻發怒合乎理嗎?」他說:「我發怒以至於死,都合乎理!」讀經內容:米迦書6-西番雅書3讀經感悟:彌迦書,記載了神與以色列民之間的「爭辯」,其實是神在表達他的失落與無助。想像一下,一位全能的至高的神,沒有武斷,也沒有專橫地下結論,要懲罰,要管教。
  • 向這一位像錫安山一樣永不動搖的神仰望,仰望他,他必幫助你!
    向這一位像錫安山一樣永不動搖的神仰望,仰望他,他必幫助你!經文「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 —《馬太福音》11:28各位弟兄姐妹平安,今天老唐與大家分享的文章題目名叫《我們之所以勞苦擔重擔,是因為我們裡面不肯學主的柔和謙卑!》。
  • 仰望星辰,探訪眾生之願
    為了防止冬日的土豆被凍壞人們把土豆藏進地窖為了防止受傷人們把心藏進苦海卻讓它歷經滄海桑田守著寂靜的夜空有清風拂面,湖面也會波光粼粼仰望星辰,探訪眾生之願下一刻,一顆流星隕落這願望著實沉重有時會覺得閉上眼睛比真的看到的會更廣闊,也更加真切。
  • 疫情後的感悟:劫後餘生,更當與神同行
    時至今日,我也珍惜上帝在我生命中擺設的苦難,因為這些苦難的存在讓我知道我還活著,我還有機會去成長;我也感恩,上帝讓我遇見一切不公平的對待,讓我學會了放下。其實有很多重量原來就不屬於生命中,只是人強迫自己背上的負擔,放下也就自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