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貨員和顧客分隔在「隔離艙」兩側,避免飛沫交叉感染。
疫情防控工作仍不能放鬆。4月21日,記者走訪哈爾濱多家街邊門店發現,不少小店都在想方設法確保防控安全,除了用好掃碼、測溫、戴口罩「防疫三寶」外,有生鮮店琢磨出妙招,用塑料布DIY了「隔離艙」,將顧客和售貨員隔開,減少人員接觸。
4月21日10時,記者在江北學院路208號的「地利生鮮」一層看到,每一處銷售蔬菜、水果的區域都圍起了塑料布,足有兩米多高,從頂棚的燈箱處一直延伸到地面,將櫃檯、水果蔬菜、和售貨員圍在裡面,接頭處用膠帶牢牢固定住,原本開放的售貨區域被圍成了四面有遮擋的獨立空間。店長高桂芬正用酒精仔細地擦拭塑料布表面。「又消毒呢?行,這味兒聞著安心。」顧客邊付錢邊稱讚消毒措施到位。
「疫情發生以來,生鮮店一直都在營業,每天接觸很多人。為了保證售貨員和顧客雙方的安全,我決定給店內安裝『隔離艙』,將每一個銷售區域劃為相對獨立的空間,避免顧客和售貨員飛沫交叉感染,保障雙方健康安全。」高店長介紹,「隔離艙」材料用的是塑料透明膜,安全無毒,每日對其表面多次消毒。銷售麵食、糧油、牛羊肉的區域都用了這辦法。
記者親身體驗了一下購物過程。由於塑料膜透明度高,可以清楚看到售貨員戴著口罩在「艙內」的一系列操作。果蔬免觸摸,售貨員佩戴手套在案臺處將果蔬稱重、打包後,通過塑料膜上劃割出的一個小窗口,遞到記者手上。可以掃描粘貼的二維碼付款,也可通過小窗口將現金投放進去。一旁的消費者形容購物全程嚴防死擋,看著很安心。高店長告訴記者,政府有關部門曾到店對「隔離艙」模式表示肯定,接下來打算視疫情情況,將此模式推廣到地利生鮮更多分店。
隨後,記者又走訪了主城區街邊的幾家生鮮店,看到掃碼、測溫、戴口罩「防疫三寶」一個不少。此外,香坊區軸承街上的二中生鮮超市,大門敞開通風,工作人員表示,店內每天多次消毒,對上崗人員進行健康追蹤,垃圾日產日清,即便低溫天氣也會保持多次開門通風。店內入口處擺放著音響,提醒到店人員購物時保持1.5米以上的距離,購物完畢後請迅速離開,不要扎堆。
為免扎堆聚集,一些生鮮店在店內另外增設了稱重點,分散排隊的人流。為實現快買快走購物,有生鮮店將保鮮要求沒那麼高的蘑菇、彩椒等菜品提前稱重做好預包裝處理。記者在學院路地利生鮮附近的對青烤鵝門店內看到,原本在玻璃櫃檯攤開售賣的烤鵝,也全部提前做好塑封處理,顧客拿了就走。
天潤生鮮經緯街店門口的工作人員耐心地指導老年人使用龍江健康碼。對於沒有智慧型手機的老人,工作人員記錄下老人的小區出入證信息,並提醒對方最好讓家中年輕人出來買菜,自己儘量留在家中避免感染。
細節抓到位市民才安心
邑平
生鮮店裡的「隔離艙」之所以受到大家的好評,就是因為它把可能存在的風險儘可能地考慮到了,把病毒的傳播途徑儘可能地防範住了,細節抓得到位,市民自然安心。類似的「細節」在許多小區、單位、商超裡都能看到,比如電梯裡放置的紙巾、牙籤、回收筐,比如用過一次就撕掉的小區出入證……每個細節裡都體現著群眾的智慧,飽含著社會各界的努力,也讓我們對早日戰勝疫情充滿信心。
細節決定成敗。在當前複雜、嚴峻的防疫形勢下,我們唯有使出繡花功夫,拿出釘釘子的勁頭,每一個環節都不放過,每一個細節都不含糊,把風險考慮得再充分到位一些,把措施制定得再周全細緻一些,才不會給病毒可乘之機。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