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生必看的《死亡詩社》:能從新的角度看問題,才能突破思維

2020-12-17 孫璐璐茗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梭羅說:"大多數人都生活在平靜的絕望中"。 別陷入這種境地,衝出來。別像老鼠逃跑似的, 看看你的周圍, 要敢於開拓自己的天地。

《死亡詩社》這部電影還是我在大學時期,上英語課的時候老師給我們放映的,我還記得英語老師在知道我們沒有看著這部電影的時候,說了一句話"這部電影說實話你們應該早些時候看,不過現在也不晚。"

聽著老師說的這句話,我雲裡霧裡的,第一次看完這部電影還沒有太多的感悟,頂多也就是在老師的解說總結下得出:一個良師對人生的引導作用是非常大的,知人善任和因材施教在教育方面起到極大的影響,同時也是教育的精髓所在。

而在前不久,我又一次觀看了這部影片,可能是受到了年齡和閱歷的不同吧,對於這部電影的理解我發掘曾經的自己真的是認識的太淺薄了,細細琢磨後才知道這部電影真正想要給人說的,應該是打破思維定式的重要性。

《死亡詩社》是一部向引導者致敬的影片,在上映31年後的今天,其中的引導方式依然如新,當然,也依然備受著爭議。但這並不影響多年來的好評,更不影響人人都渴望,有一位基丁那樣的老師。在各種類型的作品如春筍般不斷出現的多年後,這部電影的豆瓣評分和排名一直都穩定在高段,這已證明影片內容歷久彌新,依舊符合現在社會人的判定標準和理念。

通過這部電影,向大家說明一個道理,那就是:能從新的角度看問題,才能突破思維。

一:打破舊傳統的基丁老師

這部電影的背景是有著百年歷史的威爾頓貴族學校,開學典禮暨建校100周年華誕正隆重舉行。校長諾倫博士驕傲地回顧著學校的輝煌,為學校一百年來始終堅持傳統、榮譽、紀律和卓越四大信條並因此成為美國最好大學預備學校而驕傲。

學校的校風在外人看來是非常好的,"符合"理想中的教育聖地認知,然而在嚴格傳統的教育機制下,學校裡卻沒有半點"生氣",呈現出死寂一般的靜默。

在傳統、榮譽、紀律、卓越的校訓下,學生們無奈的接受著模具式的學習生活,直到一位引導者的出現。

在"唯分數、唯名牌大學"的腐朽教學氛圍中,基丁老師的出場便是體現出與眾不同來,他吹著口哨從講臺走到教室後面,讓大家走出課堂,在歷屆學生的展廳上課,並且讓學生皮茲讀了詩句"花開堪折直須折,時光易逝,今日輕綻淺笑的花朵,明日便將凋零"。

他讓學生去了解和正視自己:"因為我們都是凡人,孩子們,信不信由你,這個房間裡的每個人,總有一天要停止呼吸、僵冷、死亡"

他強調學生們需要更多的去關注自身的發展,通過認識並接納自身,對人生進行更深一步的認知。

可以說,基丁老師就是象徵著打破舊傳統的新勢力。

二:新的角度帶來新的認知

英語老師基丁那與眾不同的教學風格,改變了學生們枯燥機械的學習方法,顛覆認知的思想引導,讓他們喜歡上了學習,更找到了與眾不同的自己。

他們摘掉的,不僅是身上的束縛,也不止是學校的管理,而是心靈上厚重的枷鎖。

基汀老師其實並不是去改變了他們,只是通過引導讓他們重新找回了自己,找回了真實而朝氣蓬勃的靈魂。

電影中有一個片段讓我記憶深刻:學生們在聽說基丁老師準備為他們講解莎士比亞的時候,頓時就像霜打的茄子一樣。

但是基汀老師肯定是受過這種單調乏味教育的荼毒,所以才懂得如何才能幫助學生更好的走進文章,去了解作者的內心世界和理解文字中所掩涵的思想。

當學生們開始聚精會神地聽基丁老師講解莎士比亞的時候,他們聽到的是從未認識過的全新的莎士比亞,他們眼中迸發出對知識的渴望。他們會因為有趣的對白放聲大笑,也會會沉迷於詩歌的瑰麗世界無法自拔。

"沒有人喜歡被教育,但都需要被提醒",孩子們身處教育環境中,不得不接受或好運、或厄運的教育。他們心中真正渴望的,是那些可以引導自己的人。

這句話其實就是揭示了教育的真正意義所在,就如電影中的基丁老師,他所做的不過是通過示範,引導學生們從新的角度去看待和分析問題,從而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學生因此得到滿足,並且沿襲這種新的思考方法。

學院的制度限制了學生的自由,無論是身體還是思想。而基丁天性崇尚自由,他的教學風格自然獨樹一幟。無視學校的明文規定,以打破常規的教育方式,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內心,解放他們被壓抑的思想。

基廷先生和校方測矛盾衝突未曾消弭,故事的最後並不是皆大歡喜,而是以悲劇收尾,這也是折射出一個現實狀況,也就是腐朽封閉對創新勢力的阻礙,引人深思。

三:我們要懂得突破思維

我們現實生活,存在的一個很明顯的現象就是很容易被禁錮在一個已有圈子裡,貪圖享樂坐享其成。

當然,也會因為受到這方面的影響,從而得不到創新和更大的突破。

這個圈子就是人的慣性思維。

什麼叫慣性思維?即指思維定勢,習慣性思維,指人們在考慮研究問題時,用固定的模式或思路去進行思考與分析,從而解決問題的傾向。

哥德爾定理告訴我們:"任何形式邏輯的公理系統,如果長期不改變前提,總是在一個限定的範圍內思維,由於解決問題的手段有限,最終都可能導致走向"常規"的誤區。而人們一旦被思維的慣性和依附性所束縛,遇到新問題往往就會習慣於從常規中尋找答案,並在固化思維中徘徊,不注重去開闢新思路,解決新問題。"

過去的經驗總結確實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和成熟性,但同樣成為約束我們的牢籠。

很多時候我們思考問題,總是固執的採用以前舊的思想去進行分析,卻忽略了一些細微變化所引發的"蝴蝶效應"

一成不變的思想和看待分析問題的角度,勢必會不符合一直發生變化的世界,所以我們要學會從新的角度看問題,這樣才能突破思維。

四:在育兒方面產生的感悟

孩子的成長也是不斷向前的,他們與這個時代一起在不斷地發展,所以更要懂得靈活變通重要性,身為引導者的家長們要記住以下幾點:

· 不要過多的幹涉孩子,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決定

· 在進行問題商討時,家長要注意給予孩子發言權,鼓勵孩子大膽說出自己的看法很見解。

· 家長不要總是以大人的眼光去看待和分析孩子身上所出現的問題,同時也要以身作則,引導孩子從新的角度看問題。

· 在日常生活中,多創造機會引導孩子對問題進行多方面的思考。

· 鼓勵孩子正確的認識自己並接納自己,更多的以自身想法為主,家長亦是如此。

最後,在家閒暇期間,家長們也可以在空閒時間和孩子們一起看一下這部影片,相信可以得到更好的理解。

我是孫璐璐茗,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專注育兒知識和分享育兒經驗,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關注我,做一個合格的父母。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淺析電影《死亡詩社》:教會孩子自主思考,才是教育最終的目的
    《死亡詩社》——這部優秀的電影,沒看過的人單看這個名字,可能會認為這是一部恐怖分類的懸疑魔幻電影,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雖然名字聽起來有些嚇人,但這其實是一部非常優秀的教育電影。這是一個關於一群學生與一個老師的故事,這個故事平淡又深刻,讓人在看完這部電影後,能夠獲得相當的啟示與思考。
  • 育兒角度解析電影《死亡詩社》:別讓「教條」禁錮了年輕的生命
    今天想給大家推薦一部豆瓣9.1分的經典電影——《死亡詩社》,聽到這個名字很多人都以為是不是高分驚悚恐怖片魔幻片,也有很多人被它的名字"勸退",但其實並不是這樣,其實這是一部非常優秀的教育電影。題材也很普通,是關於一群學生和一位老師的故事。
  • 《死亡詩社》——浪漫主義的悲劇
    《死亡詩社》講述的是在一所嚴格而又刻板的預備學校中,一位新來的老師基丁,作為這所學校曾經走出的優秀畢業生,立志於用自由的教學理念去改變學生,鼓勵他們成為自由思考者的故事。而為了達成這一目的,作為一個終生的自由思考者,最根本的就是抓緊時間,把握時機,越早開始去探索,越是把握住生命中的重要時刻,才能在生命的盡頭那一天,以求更接近問題的答案。
  • 教育的意義是什麼,《死亡詩社》讓我們懂得了
    《死亡詩社》上映距今已經31年了!在豆瓣上,有超50萬人為該影片打分,評分高達9.1分,位列豆瓣TOP250榜單第50位。對於很多人來說,該片是教育領域必看的影片,當然對於人生也是有著很大指導意義的一部影片。
  • 豆瓣評分9.1的《死亡詩社》|「卡匹迪恩」,是開啟人生的第一步
    對於學生來說,教室代表著考學壓力、同輩競爭和無盡的自習。偶爾換個環境,反而會吸收更多的知識。這是我在看《死亡詩社》時,聯想到的第一畫面,電影中的約翰·基丁老師也是這樣做的。朋友說,這樣不妥,萬一忘詞了,連手中的稿子都看不清楚。但小丫認為,這是唯一能打破自己不緊張的辦法。
  • 《死亡詩社》:死亡是命運,活下去是責任
    如果只看美國電影《死亡詩社》的前半段,許多人會以為這是一部充滿著青春活力、勵志的校園電影。基廷老師的到來,給壓抑的學生帶來了一股春風。當一切都朝向好的方向發展時,電影情節突然反轉,尼爾開槍自殺,成了一場悲劇。這時我才恍悟,為什麼看前半段的故事時,總覺得片名有點文不對題,還以為是年輕人以「死亡詩人」自詡的耍酷。
  • 《死亡詩社》:學會獨立思考
    《死亡詩社》這部影片裡,這些年輕的生命教會了我們如何去獨立思考獨立生活,又如何在理想和現實中拼搏和掙扎。看到「死亡」這個詞,你也許會感到恐懼、害怕、和牴觸,可在《死亡詩社》裡卻是另一番風景,是對青春的吶喊、對夢想的執著、和對靈魂的解脫。充滿激情卻又沉重的令人深思。
  • 周末觀影 | 《死亡詩社》告知父母,孩子不是實現自己願望的工具
    《死亡詩社》是由彼得·威爾執導,羅賓·威廉士、伊桑·霍克、羅伯特·肖恩·萊納德領銜主演的一部勵志電影。該片講述的是一個有思想的老師和一群希望突破的學生之間的故事。該片於1989年6月2日在多倫多首映。
  • 《死亡詩社》的激情和理想,在認清生活之後,依舊熱愛生活
    第一次看某一部電影的年紀和人生閱歷決定了對一部電影的印象究竟是如何,有些電影適合在年少時看,有些電影適合經歷了一些人生的起伏以後再看。真正經典的電影是經得起每個年齡段的觀眾去推敲的。今天要推薦的這一部《死亡詩社》就是一部這樣的經典佳片。
  • 《死亡詩社》:每一段青春對傳統的反抗都需要春風化雨
    但是這一切隨著基丁老師的到來而改變:他告訴學生珍惜時間,珍惜現在,做最好的自己;他讓學生將教科書中刻板的說教撕掉,鼓勵學生做自己的思想者;他讓學生站在講臺桌上,從不同的視角審視周圍的世界;他推崇自由發散式的思維哲學,鼓勵學生做不一樣的自己。基丁感染著每個學生。
  • 《死亡詩社》:是道德扼殺了自由,還是靈魂拋棄了肉體
    《死亡詩社》、《三傻大鬧寶萊塢》、《地球上的星星》是三部我看過的最令我印象深刻的經典教育電影。《死亡詩社》是自由意志有了覺醒;《三傻大鬧寶萊塢》是用智慧打破了墨守成規;《地球上的星星》是用愛發現孩子的潛能。
  • 《死亡詩社》講述人生永恆的難題:可望不可及的自由
    《死亡詩社》是一部非常非常經典的老電影,1989年上映,經過現在先進的電腦技術,在畫質和清晰度上都做了處理,視覺體驗和現在電影的視覺體驗相差不大,很值得推薦給大家再度觀賞,絕對是對自我的重新思考,我們活著為了什麼,怎麼活才能有意義和價值。
  • 《死亡詩社》:努力尋找自己的聲音
    學生們雖然對學校的教學方式有所不滿,甚至把學校比作「地獄」,卻沒有反抗的餘地,直到基丁老師的出現。基丁老師一出場就與眾不同。在第一節文學課的時候,他讓同學朗讀第一章節的序言,正當學生們記筆記的時候,他讓全體學生撕掉課本的序言,讓大家擺脫權威的觀念,直接去讀詩。
  • 影一部高分影片《死亡詩社》:每個人都應該尋找自己內心的聲音
    影片《死亡詩社》講述了,威爾頓預備學院以其平靜而莊重的教學風格和高畢業率而聞名,因此受到家長的歡迎。然而,在這些成就的背後是學校的「四大支柱」:傳統、榮譽、紀律、優秀,這些讓學生們倍感壓抑。沉悶的氣氛和陳腐的說教使威爾頓學生們萎靡不振,同學們私下裡咒罵威爾頓學院,篡改威爾頓的四大支柱以示嘲弄。學院的制度限制學生的身心自由。然而,而基汀天性崇尚自由,他的教學風格自然是獨一無二的。無視學校的明確規定,以打破常規的教育方式,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內心,解放他們被壓抑的思想。
  • 《死亡詩社》:及時行樂,抓緊時間,讓我們的生命不同尋常!
    《死亡詩社》是由彼得·威爾執導,羅賓·威廉士、伊桑·霍克、羅伯特·肖恩·萊納德、喬西·查爾斯等主演的電影,該片於1989年6月2日在美國上映,於1990年獲得第6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影片講述了1959年,故事發生在美國佛特蒙州的一所百年名校——威爾頓學院。
  • 《死亡詩社》:及時行樂,一部刻在靈魂深處的電影
    如果以一句話來描述《死亡詩社》這部影片,那就是:一場心靈淨化之旅。這是一部非常具有教育意義的經典影片,老師獨特的教育方式讓人如沐春風,學生們青春熱血都令人動容,值得反覆品味!開學典禮上,全體學生齊聲朗誦校訓:紀律,傳統,榮譽,卓越。可回到寢室後,學校卻被學生們認為是地獄。在學校的普通班級中有一位英語老師基廷,他提倡自由思想,用獨特的教學方式,帶領學生們打破常規教條和傳統的教學模式。他要求學生們撕掉課本,重拾內心的真實情感。他以詩歌、音樂、運動、和深厚的學識,撼動一顆顆真誠的心靈,激勵每個學生發出自己內心的聲音,及時行樂。
  • 豆瓣9.0《死亡詩社》:在平靜中絕望,人要怎麼活才算真的活過?
    《死亡詩社》是澳大利亞導演彼得·威爾的名作,首映於1989年,曾獲得第6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獎以及第47屆美國金球獎等多項國際大獎。電影改編自美國田納西州首府納什維爾的男子預備學校的真實故事。這部經典影片的經典之處在於,時間在流逝,然而影片中傳遞的思想時至今日依然深深擊打著人們的心靈!
  • 死亡詩社:思想走在時代前面的人,且看是怎麼傳播熱情的
    《死亡詩社》中的那位老師,對於孩子們說的話,總是讓人刻骨銘心的。第一次聽可能平淡無奇,但是細細回顧,隨著長大,再去回頭看的時候,感覺就是完全不一樣的。就像酒一樣,經歷時光歲月,才會更加的醇香一樣。電影中這位老師的話語,即使觀影幾年後的我,還是覺得是非常超越時代的意義,老師妙語連珠。在這部電影裡面,也許對自己的人生和生活,會有不一樣的理解了。
  • 《死亡詩社》影片成為經典,而角色「基丁」會被永遠銘記於影史
    《死亡詩社》不是一部值得推薦的影片,它更應該被發現。因為有人覺得它虎頭蛇尾,有人覺得它前面的鋪墊太長顯得乏味,更有人說它只是一部窮酸至極的文藝片……但就是這樣一部影片,吸引著世界各國的觀眾,有時候,我們喜歡一部電影。只是因為我們在別人的故事裡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 電影 死亡詩社
    電影 | 死亡詩社 (又名:春風化雨) 2020-04-18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群高中生的學習和成長故事,青春歲月,雖是老話題,但是卻百聽不厭的美好時光,映射著我們每一個人青春年少時的迷茫和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