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白馬之圍、之盟、禍、變、戰……這麼多白馬,你分得清嗎

2020-12-07 說點看法

我的記性不太好,經常會把東西記混,今天本來想搜索白登之圍,也就是劉邦因為孤軍深入而被匈奴大軍圍困在白登山的事件。可是對著搜索欄怎麼也想不起這個「登」字,記憶裡千萬匹「白馬」奔騰,於是當我輸入了「白馬之」,彈出來了一系列聯想,讓我本來隱約記得的,都記不清了,原來歷史上有那麼多「白馬」嗎?

問:白馬之盟、白馬之禍、白馬之變、白馬之戰、白馬之圍,你能分得清嗎?

先從我記憶比較深的開始吧

白馬之盟:是劉邦老年時期為了防止立「異姓王」導致劉家江山被篡奪,而與數位大臣殺白馬立誓,內容如下:

第一,國以永存,施及苗裔。(只要漢帝國存在,大臣們及其子孫就永遠有酒喝有肉吃)。

第二,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若無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非皇族成員不得封王,如沒有軍功者不得封侯)。

又名:白馬之誓、白馬之約。

這次是真的白馬

白馬之禍:事件發生在天佑二年(905年),朱溫在李振的鼓動下,殺死了眾多大臣,大約三十餘人。殺死後並投屍於河。史稱"白馬驛之禍"。兩年後唐朝滅亡。

又名:白馬之變,白馬驛之禍(今河南滑縣)

白馬之圍:也就是我記錯的源頭了,其實應該叫「白馬解圍」、「白馬之戰」才正確。事件發生在東漢獻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在官渡之戰初期,司空兼車騎將軍曹操,採用聲東擊西戰法,解圍白馬(今河南滑縣東北),襲斬袁紹大將顏良的作戰。也就是我們關二爺大發神威、一戰封神的那次。

又名:白馬之戰、白馬解圍

河南滑縣,以前的「白馬」

亂入一個

白馬之說(硬湊):名家代表人物公孫龍提出的白馬非馬的辯題,是中國歷史上詭辯案例的代表。

還有什麼我漏掉的嗎?歡迎補充

相關焦點

  • 「白馬之盟」的內容是什麼?它是否真的存在?
    但是如此重大的一個歷史事件並沒有正式的歷史記載,它的具體內容也都是後人口述的。司馬遷以及班固都是中國歷史上最出色的史學家,他們絕對不可能把如此重要的一個歷史事件同時忽略掉。從這一點來說,我們完全有理由懷疑,「白馬盟誓」對後世影響致遠,但在當時,可能並不是一個特別的事件,也並沒有舉行什麼典禮,我們甚至可以懷疑,「白馬盟誓」根本就不存在。
  • 白馬之圍!關於真正揚名天下的關鍵一戰!
    袁紹和曹操分別收留了劉備、關羽,心情都不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於是官渡之戰於建安五年(200年)寒冷的二月正式打響。袁紹人多勢眾,糧草充足,攻勢甚猛,郭圖、淳于瓊和猛將顏良渡過黃河,包圍白馬。對於曹操來說,白馬是不能丟的。
  • 有幾人讀懂了「白馬之盟」的真正含義?分析之後,嚇出了一身冷汗
    但從後來的歷史發展告訴我們,白馬之盟之所以能夠變成劉邦死後大家共同遵守的約定,其代表的是所有人的共同管利益。·深度剖析白馬之盟的真正含義其實,「白馬之盟」只有三層意思:其一,國以永存,施及苗裔;其二,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其三、若無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這三句話的表面意思是什麼呢?
  • 白馬之盟:劉邦與大臣定下的盟約,究竟是防大臣還是防呂雉的?
    對於這一點劉邦顯然是知道的,於是在大封群臣之時,更是封了八位異姓王,之後的這些異姓王或主動或被動反叛,除了長沙王吳芮之外,其他的七位都下場悽慘,年邁的劉邦自感時日無多,於是與大臣們定下了「白馬之盟」,簡單地說就是以後的藩王除了姓劉,就沒有可能了,為什麼劉邦會有這樣的決定,那些大臣們又是怎麼樣的反應?
  • 「白馬之禍」何以是大唐最為悽慘悲涼的惡毒事件?
    作者:李大奎一、"白馬之禍"的起因"白馬之禍",即大唐歷史上最為悽慘悲涼的"白馬驛之禍",是唐末權臣梁王朱溫為篡唐誅殺清流朝臣的一次蓄謀已久的惡毒事件。這起事件發生在唐哀帝時期。裴樞此舉觸怒了反覆無常大權獨攬的朱溫,他覺得很沒面子,以此為由,開始對"清流"士大夫動了殺心,便舉起了殘忍的屠刀,遂引出大唐千古悲嘆的"白馬之禍"。二、"白馬之禍"的悽慘悲涼善於看主子眼色行事的謀士李振、蘇楷等人見朱溫動了殺"清流"之心,覺得報復的時機已然成熟,便極力挑唆。
  • 三十六計之第十八計擒賊擒王,關羽斬顏良解白馬之圍
    相信很多朋友聽過這句話,比喻做事情要抓住要害,用在軍事上則是說,要先擒殺敵方主帥或者消滅敵人的主力,使敵人徹底瓦解。擒賊擒王出自唐代詩人杜甫的《前出塞》詩。前出塞 九首其六唐 杜甫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
  • 宋家泰:白馬驛之禍
    這麼重要的一天,肯定要寫一點重要的內容,今天這篇文章,講講唐昭宗李曄之死,以及世家大族代表被殲滅的白馬驛之禍。 李曄從鳳翔回到長安,除了報復宦官,還下詔命宰相蘇儉、吏部侍郎盧光啟自殺,因為他倆都是李茂貞的同黨。蘇儉跟李曄成為親家,自身安全根本不能得到保證。
  • 為什麼關羽能夠在白馬之戰一戰成名、聲名大振?
    主要還是在於關羽的英勇無雙、義薄雲天; 白馬之戰是官渡之戰的重要組成部分,官渡之戰從建安四年(199年)六月一直持續到建安五年(200年)十月,曹操與袁紹相持一年多,最終以曹操的獲勝告終,從此
  • 白馬之戰,曹操為何非要關羽去斬顏良,許褚不行嗎?
    三國時期的白馬之戰,曹操遭遇了袁紹手下第一猛將顏良,在損兵折將的情況下,曹操只得前去搬請關羽前來助陣。當關羽到達戰場後,只說了句:「以吾觀之,如土雞瓦犬耳!」便飛馳而去斬了顏良,在之後一戰中關羽又乾淨利落地誅了文丑,從此關羽的名聲大振!
  • 古代重要盟誓為什麼斬殺白馬?有什麼特殊含義?
    我國歷史上比較著名,影響深遠的「殺馬為盟」有二次。一、白馬之盟顧名思義,這次盟誓的主要形式就是斬白馬,這也是有記載最早的一次殺馬為盟。劉邦在奪取天下後,曾幹了件卸磨殺驢的事情,即消滅韓信、彭越、英布等當年幫他一起打天下的異姓王,以穩固劉氏江山。
  • 歷史謎團:渭水之盟,除了李世民房玄齡和高士廉,還有三人是誰?
    公元626年的渭水之盟(也稱便橋之盟),唐太宗李世民力挽狂瀾避免了和強大的突厥提前決戰,也因此成為大唐與突厥強弱變化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此次會盟大唐這邊有六個人,不過哪六個人史書上卻語焉不詳,沒有全部提及,這也成為了一個歷史謎團,我們先來看看史書上的記載:
  • 民間故事:白馬圍「天姬誕」的傳說
    #中國民間故事#坐落在東江河畔有一個小村莊一白馬圍村這就是白馬圍村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天姬節,村幹部為了村民在自己的傳統節日過得更愉快,每年出高價請著名的粵劇團到來演出三天慶賀。關於「天姬節」的來由,那還得從頭說起。園洲鎮東有東江,四有沙河,是個獨有的水色水鄉,每年端午節都有賽龍舟的習俗,引來許多周邊的人來觀看。
  • 東都洛陽之——白馬馱經
    一路上的站點名稱挺有意思,白王、黑王、凹楊扁擔趙,怎麼都是這樣西裡古怪的站名。「白龍馬,蹄朝西,馱著唐三藏跟著仨徒弟,西天取經上大路,一走就是幾萬裡」,聽到這首歌就想起白馬寺的白馬。這裡和少林寺的山門一樣也成了遊客到來時必定留影之地。那對石馬雖然沒有畫家筆下飛騰的神韻,但卻充滿了歷史的厚重和滄桑。這低頭默思的石馬是否還在領悟禪宗的真諦呢!正山門緊鄰國道,不過這個白馬寺中軸線上的山門被如同防盜窗般的鐵門重鎖著,遊客要從邊上進入,走過長長的購物街方能到達,真以為這樣就能掙到錢?
  • 白馬水之戰,公孫瓚反擊袁紹;兩年鏖戰丟了青州,公孫瓚打沒家底
    東漢末期袁紹公孫瓚是爭奪北方冀州兩大勢力集團,初期佔據優勢的公孫瓚被後起的袁紹所擊敗,一步步喪失了爭奪河北的能力,最終被袁紹圍困易京,兵敗身死,原本他是可以一戰定乾坤的,可是在界橋之戰中,公孫瓚失利,袁紹得以喘息,並蓄積實力發動對公孫瓚的反攻,大家印象中是公孫瓚在界橋之戰後就徹底失去反擊的能力了,後來的龍湊之戰,依然是袁紹取勝,不過有一次歷史上記載很簡略的巨馬水之戰
  • 河南滑縣:古白馬城遺址與白馬牆村
    相傳在很久以前這裡有前後「三村」之說:南邊是邢村,北邊是李村,中間是白馬牆村,三個村落中間相互間隔不足百米,隨著人口逐漸增多,天長日久,三個村就連在了一起,後來統一稱為白馬牆村。1999年春天修圍村路時出土文物10餘件,分別是:陶壺1件、陶碗4件、陶罐1件、鐵爐1件、鐵勺1件、小瓷罐1件、小瓷碗1件(均存於縣文管所)。四、白馬牆村現有人口1960人,耕地2100餘畝,村東有「元君廟」一處,村中有「觀世音菩薩廟」二處。相傳「元君廟」始建於唐朝,原稱「白馬廟」,因唐王李世民善騎白馬而得名。
  • 有聲講章31講《預言之啟示錄-白馬騎士的再臨
    祂的名稱為上帝之道。在天上的眾軍,騎著白馬,穿著細麻衣,又白又潔,跟隨祂。有利劍從祂口中出來,可以擊殺列國,祂必用鐵杖轄管他們,並要踹全能上帝烈怒的酒醡。在他衣服和大腿上,有名寫著說,萬王之王,萬主之主。」(啟19:11-16)前面啟示錄14章14-20節中,曾以兩種「收割」的異象,來象徵基督復臨時所要進行的拯救聖徒和除滅罪人的工作。
  • 殺死那匹白馬:秦漢帝國與古印歐民族的文化碰撞
    作者|劉放齋,畢業於加拿大女王大學政治學專業,網易歷史專欄作者。現從事留學諮詢、新媒體運營等工作。本文為網易歷史頻道獨家稿件,謝絕轉載。漢太祖劉邦末年,在翦除了異姓諸侯王的威脅之後,劉邦與大臣們「刑白馬」而盟:「非劉而王者……天下共誅之」,意在永遠消除異姓諸侯王威脅皇權的隱患。
  • 《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公主的白馬獲得方法
    《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公主的白馬獲得方法指南,遊戲主人公林克在回憶中看見了自己與公主的過去,公主騎著一匹白色的馬,大家知道這匹馬怎麼獲得嗎?
  • 色彩明亮的白馬人服飾,你看一眼就想穿
    原創唐伊隴南文縣白馬人是一個有語言沒有文字的部族,歷史上他們長期生活在大山之中,處於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狀態,很少受到外來文化與現代文明的影響,所以他們的服飾文化才得以完整地保存下來。文縣白馬人服飾有著豐富的圖案,集中反映了白馬人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具有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圖騰崇拜和農耕崇拜的綜合文化特徵。圖案大都選取生活中的可見之物和象徵吉祥幸福的花紋,最常見的是日、月、星、山、川等紋飾,還有各種樹木花草的圖案,反映了對天體、自然的崇拜。
  • 三國:關羽解白馬之圍,揮刀斬殺顏良文丑,所用兵器並非青龍偃月刀
    在很多演義小說作品中,都有「稱手兵器」這麼一說,單從字面意思來看,「稱手」指的就是用著順手,諸如此類的有:關羽的青龍偃月刀(也叫冷豔鋸),張飛的丈八蛇矛,劉備的雙股劍等等。 但小說演義畢竟只是改編,大多帶有誇大的成分,並非真正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