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家冢墓地出土精品古玉欣賞

2020-12-07 騰訊網

熊家冢墓地是長江流域發現的最大一個楚王陵墓。2005年年底開始發掘,目前僅發掘了部分殉葬墓、車馬坑,就已經出土1000餘件以玉器為主的珍貴文物,其中有大量精美的玉璧、玉璜、玉龍、玉龍鳳佩,令人大開眼界。

一、熊家冢墓地出土楚國鏤空蟠虺紋玉璧賞析

在熊家冢墓地殉葬墓、車馬坑出土的戰國早中期楚國玉佩中,有一件鏤空蟠虺紋玉璧令人過目難忘。

熊家冢出土楚國鏤空蟠虺紋玉璧

這件熊家冢出土楚國鏤空蟠虺紋玉璧直徑10.5釐米、孔徑2.4釐米、厚0.2-0.5釐米。玉質算不上特別好,為青白色地方玉。

熊家冢出土楚國鏤空蟠虺紋玉璧

這件熊家冢出土楚國鏤空蟠虺紋玉璧兩面紋飾相同,主體構圖分為內外兩個環,內環與外環之間鏤雕4組8條蟠虺,蟠虺兩兩相纏,整體給人的感覺勻稱、秀雅、靈動。

熊家冢出土楚國鏤空蟠虺紋玉璧

這件玉璧雕刻一絲不苟,蟠虺曲身卷尾,虺首有雙目、雙耳,身軀飾以斜線紋,相隔的4條蟠虺腹部均有一足。內環、外環的內外兩側邊緣分別雕刻兩道陰線圓圈,圓圈之間用雲紋填充裝飾。

二、熊家冢墓地出土的其它玉器精品掠影

楚國在西周時期就已經開始崛起,周天子親徵都在楚國折戟沉沙、客死他鄉。在春秋時期楚國已經是五霸之一,並率先稱王。經過多年積累,在戰國早中期楚已經盛極一時。作為戰國早中期楚王的陵墓,熊家冢墓地規格之高、規模之大不足為奇。在已經發掘的部分殉葬墓、車馬坑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玉器,以下遴選幾件供欣賞。

戰國變形龍紋玉珩

上圖這件熊家冢墓地出土戰國變形龍紋玉珩長13.2釐米、寬3釐米、厚約0.5釐米。青綠色,夾雜較多細小黑色斑點,有灰白色沁,半透明。扁平體,弧形,中部上端鑽一圓孔,兩面陰刻紋飾。邊緣有方形齒牙,邊緣刻一周陰線廓,廓間琢變形龍紋、網紋。

戰國玉龍

上圖這件熊家冢墓地出土戰國玉龍長11.4釐米、寬5.5釐米、厚約0.3釐米。

戰國馭龍升天玉佩

上圖這件熊家冢墓地出土戰國馭龍升天玉佩長11.8釐米、寬8釐米、厚約0.3釐米。

戰國谷紋玉璧

上圖這件熊家冢墓地出土戰國谷紋玉璧直徑21.45釐米、孔徑9.45釐米、厚0.7釐米。

谷紋珩

谷紋珩,長15.6釐米,寬2.9釐米,厚0.35-0.6釐米。青灰色,有灰白、灰黑色沁,不透明。扁平體,弧形,兩半邊厚薄不均,中部上端對鑽一圓孔,兩面有相同紋飾。邊緣有方形齒牙,表面中段刻兩周扇面形廓,廓間刻勾連紋,內廓內雕3行11列谷紋。兩端略具龍首狀,雕谷紋、捲雲紋、網紋。龍吻部略凸起,刻斜線紋。

透雕龍鳳虺紋珩

透雕龍鳳虺紋珩,長18.2釐米,寬5釐米,厚0.7釐米。淺黃色,有紅褐、灰白色沁,半透明。扁平體,弧形,殘斷缺失約三分之一,斷口被打磨光滑。透雕龍、鳳、虺的輪廓。

雙龍首谷紋珩

雙龍首谷紋珩,長19釐米,寬2.05釐米,厚0.425-0.675釐米。青色,有黃褐、黑褐色沁,半透明。扁平體,弧形,作同身雙首龍狀,脊中部鑽一圓孔,兩面紋飾不同。邊緣雕一周凸稜廓,兩端作龍首狀,角、眼部略凸,角上刻網紋,吻部刻斜線紋,下頜刻「#」形紋。身軀浮雕谷紋,另一面的頭部僅有刻痕。

(圖文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刪)

相關焦點

  • 南京江寧建中南宋古墓出土的古玉水晶
    該墓是迄今為止江蘇地區已經發掘的規模最大、結構最為牢固、出土文物最為豐富的宋代墓葬。該墓也被列為2004年中國重要考古發現。(上圖摘自南京市博物館官網)墓內出土瓷、銀、銅、漆木、玉及玻璃、水晶、瑪瑙、琥珀等不同質地的文物約800件,主要有玉梳、玉璧、玉印章、瑪瑙璧、玻璃杯、水晶璧、銀罐、嵌寶石銀戒指、牙角質香料盒、木質冊書、木牌飾、銅鏡以及大量人形和各種動物形狀的玉佩飾。據記載,建中村南宋墓墓地近旁的牧龍鎮地區是南宋奸臣秦檜的家族墓地。
  • 2000多年前的古玉,夠時髦!
    位於陝西省韓城市東北7公裡的梁帶村兩周墓地,以其範圍大、等級高、保存好著稱於世。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經過大面積的考古勘探,共發現兩周至漢代墓葬1200餘座.其中大型墓葬7座。
  • 戰國王室大墓古玉珍品:工藝精湛,高清賞析!
    上個世紀70年代以來,考古工作者在河北省平山縣三汲村附近勘探了中山國都城靈壽古城,發掘了五座中山王族墓和百餘座平民墓,共出土文物兩萬餘件,許多文物工藝精湛,造型華麗,是戰國時期藝術作品中的珍寶。 本文分享部分戰國中山國王室墓地出土的玉器,敬請欣賞!
  • 西安發現北宋孟氏家族墓地 出土了大量精美的耀州窯瓷器
    西安發現北宋孟氏家族墓地 出土了大量精美的耀州窯瓷器時間:2020-11-18 10:0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西安發現北宋孟氏家族墓地 出土了大量精美的耀州窯瓷器 記者17日從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考古工作者最近在西安發現了距今約900年的北宋家族墓地,出土了大量精美的耀州窯瓷器
  • 杭博精品玉石器在滬展出:有良渚古玉,也有明龍紋青玉䤩尾
    2020年8月1日至10月31日,「瑞玉呈祥——杭州博物館館藏玉石器精品展」在上海閔行博物館開幕,為觀眾呈現中國玉器的古樸魅力。澎湃新聞特精選刊發展出中的精品。澎湃新聞了解到,此次展覽選取杭州博物館所藏玉石類文物166件,通過「好雅之風——文玩用玉」與「懷瑾之緣——佩飾用玉」兩個單元的展示,細細品味「謙謙君子,溫潤如玉」的獨特內涵,用心感受浸潤於民族文化的風雅之韻。
  • 鑑賞|石之美者,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裡的「古玉風華」
    現存的古玉,多數為軟玉,而人們現在經常佩戴的翡翠,是硬玉。翡翠的莫氏硬度是6.5-7,軟玉的莫氏硬度是6-6.5,其實,兩者都是硬度較高的石頭,比普通鋼鐵還要堅硬。由於硬度更高,其工藝也有所不同。翡翠通常是玻璃色澤,明亮且以通透為美。軟玉普遍溫潤淡雅,顏色素淨,結晶非常細膩均勻, 光澤以油潤為美。常見的種類是和田玉,但早期的玉也有不少別的產地。古代的玉都是軟玉,硬玉是清朝才普遍使用。
  • 血玉:真是從墳墓裡挖出的滲血古玉嗎?
    在我國古代,玉一直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一塊上好的玉石可以說更是代表了主人的權勢和財富,一塊好玉千金難求,甚至依然可說是價值連城,這其中,就有最具神秘色彩的血玉。在收藏界裡,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叫做「古玉掛紅,價值連城」。
  • 明高濂精於鑑定與辨偽,記述古玉偽造的6個方法,古玉辨偽要仔細
    傳世的古代玉器是指從新石器時代至清代的玉器中,非經正式發掘出土的和從未入土而流傳於世的那部分玉器。傳世古玉摻雜著偽古玉,辨偽是迫切要求。傳世古玉辨偽需要知道古人如何製造偽古玉。高濂是明末杭州的詩人、戲曲家、收藏家,熟知江南古銅、新鑄偽造、宣銅、倭銅爐瓶器皿、漢唐銅章、玉章、古瓷、歷代碑帖、古玉器、剔紅、倭漆、雕刻、鑲嵌器皿等等行業的作偽情況,故精於鑑定與辨偽。他在《遵生八箋燕閒清賞箋》中記述古玉贗品時講到了以下六個重要問題。
  • 河北發掘出漢墓,墓中出土一跽坐式玉人,專家:它不是漢朝東西
    河北定州在漢朝時期是其封國中山國的封地;這裡埋葬了前後一共十七代中山王;1968年,考古隊在這裡發掘出第一代漢中山王劉勝和他的王后的墓葬;兩墓大量製作精美的玉器,有玉衣、玉九竅塞、玉璧、玉璜、玉環、玉佩等等;其中出土的兩件"金縷玉衣"為世間罕見;它是用金絲將一片一片的玉連綴而成的殮服;只有天子和諸侯王才配穿;玉衣做工精細複雜,據測算,一名熟練的玉工製作一件玉衣得花上至少十年
  • 山西博物院玉器精品欣賞
    擁有高等級玉器數量最多的是晉侯墓地玉器的收藏地--侯馬工作站,在全省共25件一級品玉器中,侯馬工作站收藏了8件之多。 專家介紹,2002年調查發現山西館藏玉器的特點為春秋戰國時期藏品數量多,藏品價值高,山西省二級玉器多以這段時期為主;其次是出土文物多、數量大。
  • 埃及新出土27具千年古棺,至少被埋葬2500年,棺材上繪有神秘圖案
    當地時間9月20日,埃及旅遊和文物部宣布在塞加拉地區一墓地新挖掘出14具石棺,這些棺材和上周在該地出土的13具木棺一樣,至少被埋葬2500年,且棺材上的彩繪仍保存完好。專家稱,此次發現是同類研究中最大的發現之一。
  • 古玉學步(44):「成型對開」賞古玉「對開成型」識玉趣
    「成型對開」 與「對開成型」是古玉製作中,對片狀玉器加工的一類常見的切割造型方法。「成型對開」是主體工藝成型在前、成器切割分離在後;而「對開成型」則是料片分離切割在前、主體工藝成器在後。「成型對開」 與「對開成型」的工藝形式:1、「成型對開」(圖1)創形理念源於齊家文化,諸如玉璧、玉璜等片狀玉器,多數是在厚體坯料基礎上片切割分剖而成。此後歷代由「成型對開」工藝製作的玉器屢見不鮮,留下了很多造型相同、成對出現的玉器。
  • 南京博物院館藏古玉賞析
    龍鳳形玉佩 六朝 1951年江蘇省南京市鄧府山3號墓出土 玉呈青白色。佩作龍蟠與鳳棲狀,先將玉片裁出龍鳳形體,再雕刻其部位紋飾而成。
  • 古玉鑲嵌:元明白玉帶板皮帶扣,蟒袍玉帶,皇族氣質!
    而玉帶板,是蟒袍的一種專門配飾!客戶的龍紋白玉帶板玉帶板玉帶板又稱為帶跨,從13塊到26不等,材質、數量依據等級不同都有著嚴格的規定,唐代根據帶板的數目來稱帶,如「十三銙帶」。通過記載所知,在明代玉帶僅限於皇帝、藩王、建立功勳受封的公、侯、伯、駙馬及夫人。
  • 「九層妖塔」青海都蘭熱水墓地再出土金銀器等千餘件文物
    「九層妖塔」青海都蘭熱水墓地再出土金銀器等千餘件文物 2020-10-30 14:48:19青海都蘭熱水聯合考古隊供圖   中新網北京10月30日電 (記者 應妮)被網民稱為「九層妖塔」的網紅墓地——青海都蘭熱水2018血渭一號墓在被盜兩年後,聯合考古隊在此處再次發掘出精美金銀器及玉石器、玻璃器及紡織品等各類文物1000餘件。青海都蘭熱水2018血渭一號墓出土的金器。
  • 浙江佳寶2020春拍,凝靈集精—古玉精賞
    cm起拍價:28,000LOT 050元 白玉受沁鴛鴦L:3.6 cm W:1.3 cm H:4.1 cm參閱:《英國國立維多利亞阿伯特博物院·中國古玉珍藏LOT 077遼-金 白玉坐龍W:8.1 cm H:6.2 cm參考:1.首都博物館藏北京豐臺區史思明墓出土「唐代 銅坐龍」;2.遼寧省朝陽市北塔天宮出土「遼代 玉坐龍」;
  • 古代皇后頭戴和田玉雕刻的鳳凰玉冠飾,代表其身份高貴
    玉冠飾物背景圖片家傳古玉舊藏分享欣賞玉箍頭冠飾物家傳古玉舊藏分享欣賞下圖片是北宋綰髮玉冠出土地點,江蘇省吳縣靈巖山畢沅墓出土青玉所屬年代,北宋綰髮玉冠尺寸高6釐米、長9釐米均出土於王公貴族墓,也有傳世品流傳下來,說明均是達官貴人使用的玉冠。
  • 古玉陰線痕跡(商、西周、春秋館藏示例)!
    劉臺子出土玉器 120倍館藏西周古玉高清微距痕跡 工藝上,主要採用徒手抓握細石器等工具,帶動潮溼解玉砂,單向或往復刮蹭玉器表面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