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一鬥米養個恩人,一石米養個仇人」,說的是什麼意思

2021-01-09 農言鄉事

更多文章閱讀→動動小手點擊上面紅色按鈕「關注」(農言鄉事)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經典的老話,這些老話是勞動農民的口頭創作,也是勞動農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這些老話在農村被廣泛流傳,很多老話簡單明了含有哲理,也富有實踐性。對於生長在農村的人來說,聊天時總會聽見老人用這些老話來表達一些人與事。今天筆者就為大家分享幾句。

1、「一鬥米養個恩人,一石米養個仇人」。這句老話的意思是說:一個人遇到窘困的時候,你給他一鬥米,這如同雪中送炭,這個人會感激你一輩子。如果你一直給他提供幫助。這樣就會使人貪得無厭,而這種幫助就會被他認為是理所當然,一旦減少或停止幫助,慢慢的就會心生怨恨,反目成仇。

這句老話也是在告誡後人,在幫助他人時,一定要講原則。同時也是在暗示人性中弱點,反思自己要知足,對於別人的援助要智慧地接受,並要知恩圖報。

2、「救急不救窮,幫笨不幫懶」。這句老話的意思是說:當親朋好友因為看病或上學等原因急需用錢時,你借錢給他。對方會感激你雪中送炭。對於整天窮混、不死進取、坐吃空山的窮人就不要借錢給他;借錢是治標不治本。窮人多種多樣,這也是一種常態。對於愚笨之人,自己有能力的情況下,能幫便幫一把,對於懶惰的人能推便推。千萬不要借錢給他。往往救窮幫懶,不僅不能緩解其窘境,還容易養成其惰性,也有可能好心沒好報,最後把自己拖垮。

這句老話也是在啟發後人,在借錢的時候要講求大智慧,同時也要控制住自己的同情心,不要盲目借錢給他人。

這些老話蘊含了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也經常被老人用來警示晚輩。對於以上解說只是個人的看法,難免會有不當之處,如果有講解錯誤的地方,希望大家指正和批評。如果你有不同的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發言。

《更多關於三農的文章請「關注」農言鄉事》您的每一次轉發收藏就是對作者最大的支持,小編每天扣字這麼辛苦,順便給個「贊」讓小編有寫下去的動力。如果你有什麼疑問,關注小編私聊,我會幫你解答?

(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本文原創 拒絕抄襲 如有發現 必將追究)

相關焦點

  • 但記住:一鬥米養恩人,一擔米養仇人
    為自己是個中國人而驕傲! 為祖國五千年的文明而自豪! 自從走出抑鬱症,學習了大量的人生知識,更能感受到漢字,漢語文化的博大精深,每一個方塊字,每一句民間俗語,無不滲透著先人的智慧,蘊含著人生的大道!幫人也有這麼大的學問,「雪中送炭」;「錦上添花」;「鬥米養恩人,擔米養仇人」;「救急不救窮」;「不做爛好人」。以前,自己就是那個爛好人,只要有人求助,就不好意思拒絕,對人總是拋出一片心,別人的事情動不動攔在自己身上,自己沒錢,借錢也要幫忙,常常鬧得自己很累,別人也不說好。
  • 民間俗語:「升米養恩,鬥米養仇」,究竟是什麼道理?
    知恩圖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父母從小就教育我們,一定要做個知道感恩的人,把別人的好記在心裡,日後找機會報答。古人云:「滴水之恩,應當湧泉相報。」哪怕是一絲一毫的恩情,都要銘記於心,然後千倍百倍去回報,不懂感恩的人是自私,同時也是極為悲哀的,沒有人願意跟這種人相處。
  • 農村俗語「寧可借人一鬥米,不願借人半擔柴」,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有很多的俗語和老話,這些俗語都是前人總結的一些生產、生活經驗,一般用詞簡單,朗朗上口,很有趣味性,也很有時代的特徵。有些俗語在今天依然堪稱金句,但一些俗語隨著社會的發展,已經成了一種對過去生活的回憶。那麼,農村俗語「寧可借人一鬥米,不願借人半擔柴」,啥意思有何講究?
  • 俗語「升米恩,鬥米仇」啥意思?老祖宗說透了人性,看後長見識了
    俗語又稱民間老話或者諺語,大多數都是老祖宗長期生活經驗的積累和總結,雖然表面意思粗糙簡陋,但是背後的道理的確能引人深思,發人深省。俗語的種類有很多,比如天文地理、養生之道、為人處世等等,還有很多俗語說出了人性,細細品讀,可以讓我們發出很多共鳴。比如在眾多的俗語當中,就有「升米恩,鬥米仇」這樣一句話,那麼這句俗語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老祖宗講「鬥米養恩,擔米養仇」,到底準嗎?古人的智慧揭示人性
    每個人都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人,有的時候也會遇到心術不正的小人,在你成功的時候給你使絆子,但仔細思考我們的一些行為就在無形之中助長了小人的囂張氣焰,知道他們人品不好,但是有時候就往往狠不下心來,老人就講了:「鬥米養恩,擔米養仇」其實就是一個道理。
  • 你是怎麼看待生活中的鬥米恩仇?
    富的一家有很多糧食,就給窮人家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  窮的一家非常感激救命恩人!熬過最艱苦的時刻後,窮人就前去感謝富人。說話間,談起明年的種子還沒有著落,富的一家慷慨地說:這樣吧,我這裡的糧食還有很多,你再拿去一鬥吧。窮人千恩萬謝地拿著一鬥米回家了。回家後,家裡人說,這鬥米能做什麼?
  • 升米養恩人,擔米養仇人,人性為何如此惡毒
    這句話的意思很簡單,就是說當一個人貧窮的時候不要去跟親戚套近乎,會讓人看不起;當發家致富有錢的時候,不要回家鄉,因為回家難免會遭到親戚朋友的嫉妒或者眼紅,如果有人上門借錢,你借或者不借,借多借少都會給別人留下話柄,說你種種不是。關於「大衣哥」朱之文的新聞這幾年有很多,但大多都跟他的歌唱事業沒有關聯,而是是他被同鄉死皮賴臉要錢的新聞,不禁讓人大跌眼鏡!
  • 一石(擔dan)米還是一石(shi)米,這是個問題
    有一次,在《百家講壇》節目中,王立群老師說了一件事,就是之前他把這個「石」字念成了「shi」,結果後來,他受到了無數的質疑追問,說他念錯了,應該念「擔」才對。於是,他到電視裡澄清,說這個字,在那個時候,就念石啊。雖然有了澄清,但是人們還是不信,我的印象中明明是念「擔」啊!
  • 心理解讀丨為何「一碗米養恩情,一鬥米養仇人」?
    這個時候,富的一家買到了很多糧食,想著大家鄰居的,就給窮的一家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這窮的一家非常感激富人,認為這真是救命的恩人呀!熬過最艱苦的時刻後,窮人就前往富人家感謝。說話間,談起明年的種子還沒有著落,富的一家慷慨地說:這樣吧,我這裡的糧食還有很多,你就再拿去一鬥吧。 這窮的千恩萬謝地拿著一鬥米回家了。
  • 《易經》忠告:升米養恩,鬥米養仇,人到中年,要遠離這3種親戚
    《易經》忠告:升米養恩,鬥米養仇,人到中年,要遠離這3種親戚「升」和「鬥」都是古代的計量單位,《漢書·律曆志上》記載:「量者,龠(yuè)、合、升、鬥、斛也,所以量多少也。合龠為合,十合為升,十升為鬥,十鬥為斛,而五量嘉矣。」漢唐時期規定,一鬥等於十升。而我國有一句俗語就和這兩個計量單位有關,這句俗語就是「升米養恩,鬥米養仇」,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 老祖宗10句話,說透人性:鬥米養恩,擔米養仇
    03 一勤交十懶,不懶也要懶;一懶交十勤,不勤也要勤。你的圈子是什麼樣的,你就是什麼樣的。朋友之間是相互影響的,如果你的朋友勤快,你也會變得勤快,如果你的朋友邋遢,你也會受他影響發生改變。施廣德 攝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04 鬥米養恩,擔米養仇。
  • 農村老話:「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是非」什麼意思?
    農村很多老話都看似都帶有一層封建迷信色彩,其實很多話細細扒來,都蘊含著最淺顯的道理,只不過是用比較誇張的語氣表現出來而已。今天我們要來了解的這句老話,在我們湖北農村幾乎是通用的,但在別的地方說法就不太一樣。下面我們就來說說,農村老話:「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是非」什麼意思。
  • 農村老話「一頂好,兩頂壞,三頂是個老妖怪」是什麼意思?
    農村的老話「一頂好,兩頂壞,三頂是個老妖怪」是什麼意思?您的頭上有幾個旋?小時候就喜歡和村裡的小夥伴們,一起來數手上有幾個螺、頭頂幾個旋。那個時候如果誰的頭上如果多一個旋,就會特別的高興,甚至還會因為自己的與眾不同而有點自豪,畢竟和別人不一樣。
  • 農村老話:「桃養人,杏傷人,李子樹下埋死人」,為啥這樣說?
    在農村有一句老話講傷:「桃養人,杏傷人,李子樹下埋死人」,為啥有這樣的說法?現在已經進入6月中旬了,也正是杏子成熟的季節,而集市上賣杏的人也多了起來。今年的杏是非常便宜的,在幾元一斤左右,我今天特地買了不少的杏,拿回來大口的吃。
  • 農村老話:「兩春夾一冬,十個牛欄九個空」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什麼是閏月、閏年?農村老話:「兩春夾一冬」是怎麼來的?大家都知道:因為農曆的月份是根據月亮的盈缺計算的,但農曆年卻是根據太陽的行程來劃分的。由於閏月不是平均分配的,所以就可能發生"三年兩頭閏(其中包括:雙春年、單春年和無春年),兩春夾一冬"的情況。就像這句農村俗語老話:「兩春夾一冬,十個牛欄九個空」什麼意思?有道理嗎?俗語「兩春夾一冬」是什麼意思?
  • 俗話說「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武松一生的汙點,就因他不懂感恩
    武松的作為,正應了老祖宗的那句「鬥米養恩,擔米養仇」的俗語。老祖宗早已看透了人心,才有此一言。當初武松在老家醉酒後和人爭鬥,一不小心將人家打暈了。武松是什麼力道?那可是能夠將四五百斤重的石頭拋著玩的,那一拳下去,可不就傷筋動骨了!武松見那人不醒,誤以為自己將人家打死了,於是逃到了柴進的莊子上避難。
  • 農村老話「人怕三見面,樹怕一墨線」啥意思,「墨線」指的是什麼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話「人怕三見面,樹怕一墨線」啥意思,「墨線」指的是什麼在農村,我們經常能聽到老人口中說起的一些老話。這些老話既有意思又有道理。我們每個人從小都是在農村長大的,對農村的一些事,物也是非常了解。
  • 農村老話說明堂如播米,子孫窮到底是啥意思?這是教人孝順的老話
    個人認為,孝這個字其實也是要分什麼情況,有些愚孝並不應該提倡,啥叫愚孝?就是不由分說,完全聽長輩的,長輩明明錯了也要聽,這就是愚孝,現代有不少媽寶男就是這樣。有一些也是存在爭議性的,比如這句老話「明堂如播米,子孫窮到底」。這句話初看時讓人感覺茫然,因為字面意思不明顯。
  • 農村老話:「桃養人,杏傷人,李子樹下埋死人」,說的有道理嗎?
    現在這個季節正是各種水果成熟的季節,不管是在農村還是在市場上,我們多可以吃到各種各樣的水果。比如目前的桃子、杏子、李子也陸續的成熟。但是對於一些水果是不能多吃的,如果多吃了,反而對身體健康產生影響。而在我們農村常常有一句老話「桃養人,杏山人,李子樹下埋死人」,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為啥會有這種說法呢?桃子是我們比較愛吃的一種水果。而且桃子營養比較豐富。那是一種蛋白質含量很高的水果,而且它還能起到潤腸通便,消除水腫的作用。桃子在我們生活當中也常常被稱為壽桃,由此可見多吃桃子對於身體大有好處的。
  • 「評」鬥米養恩,擔米養仇-「大衣哥」朱之文為啥被人常黑?
    (澎湃新聞綜合自 單縣公安局、@朱之文等)大衣哥朱之文曾發感慨「鬥米養恩,擔米養仇。」引發了大家的一輪猜測。被人欠錢不還還?  很多網友在懷疑是不是大衣哥又借錢給別人沒收到好報了。朱之文在成功後不僅努力為村裡修路,還為慈善拍賣大衣…可同村村民們竟然說:這對他是九牛一毛,他要想叫俺說他好,就為莊上每人買輛小轎車、一人再給1萬塊錢。這段報導的視頻其實是有的,但是大衣哥與村民都一致否認,都說是玩笑話。但是小編覺得,或許大衣哥是為了維個好人緣,村民們是為了漂白自己的形象吧,畢竟心裡沒想過眼裡沒見過的事情,隨口也說不出來。  微博經紀人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