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文物,就算沉,也要沉在中國的海底下。」
這是由潘長江和郭達主演的那部著名的喜劇電影《舉起手來2》中的一句臺詞。電影講述了1945年,日軍投降後,郭達飾演的廚子機緣巧合下登上了運送日本傷兵回國的貨船,卻意外發現此船真正的目的是將日軍劫掠的中國文物偷運回日本。為了不讓文物流失海外,郭大叔一夥齊心協力炸掉了日本貨船,將文物成功留在了中國的海域之內。
這是中國非常優秀的一部抗戰題材的喜劇電影,但是觀眾們在享受電影帶來的歡笑時,卻往往會忽略一個事實。這部電影還有另外一個名字《追擊阿多丸》,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在1945年4月1日,一艘名為「阿多丸號」的日本商船因為美軍巡邏潛艇的誤擊,沉沒在了中國福建東南沿海地區,而在戰後的打撈過程中,一些塵封多年的秘密也漸漸浮出水面。
在二戰中交戰雙方有一則「人道主義援助」的協議,就是允許運輸救援物資的貨船在戰爭海域航行,而不受攻擊,而阿多丸號就是這樣一艘擁有「免死金牌」的日本商船。但是對於逐漸處於戰爭劣勢的日本來說,他們不會放過擁有巨大利用價值的阿多丸號。
阿多丸號表面上是運送傷兵和救援物資的「紅色十字旗」商船,實際上卻一直被日軍用來作為新加坡到日本這一條航線上,軍事物資和戰爭劫掠物資的運輸。但也正因為日軍做賊心虛,讓阿多丸號一直處於嚴格保密和秘密航行的狀態,才會因為海上濃霧,被美國海軍誤作軍艦擊沉。
起初日本還公開譴責美國誤傷日本貨船,致使無辜平民喪生,將美國告上國際法庭。美國也表示歉意,願意承擔賠償,在戰後,中國方面更是承諾不計前嫌,幫助日本打撈沉沒的阿多丸號。但是這一打撈,阿多丸號的另一個身份就徹底暴露了,這是一艘徹頭徹尾的賊船。
1977年,中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福建以東海域對阿多丸號進行打撈,但是除了日方遇難者遺體外,中方還發現沉沒的阿多丸號中藏有大量在二戰中神秘失蹤的中國文物。其中就包括中國近代著名政治家鄭孝胥家傳的圓硯和偽滿洲國大員的玉印。並且在20世紀70年代美方揭秘的一則原始情報中,還透露了一個重要的信息,那就是阿波丸號上藏有中國神秘消失的國寶「北京人頭蓋骨」。
北京人頭蓋骨是距今60萬年前的一個完整的猿人頭骨,是名副其實的國寶,也是人類文明的財富。但自1929年出土之後,這件無價的文物就落到了日軍手中,最終神秘失蹤。所以在《舉起手來2》電影的結尾處,還有一句特殊的旁白,「在阿多丸號的沉船上,還有一個密封的箱子,裡面也許就是我失蹤半個多世紀的曠世國寶。」
目前在阿多丸號的打撈工程中,中國一共撈起各類軍事和礦產物資共5400噸,價值5000多萬人民幣,還有40餘箱珠寶和文物,這也徹底揭穿了阿多丸號運輸救援物資商船的幌子。但是日方不僅一再強調讓中方將打撈的物資全數歸還日本,並且還認為有40噸下落不明的黃金被中方藏匿不報,故意不交還日方,但自己卻對船上出現中國文物一事只口不提,可謂是賊喊捉賊。
在中國近代史上,因為戰爭而被掠奪直海外的珍貴文物數不勝數。根據中國學者的統計,從甲午戰爭到抗日戰爭時期 ,被日本以戰爭手段掠奪的文物總數就高達驚人的15245件,毀壞的更是不計其數。其中在日本被拍賣至3億天價的陳榮《六龍圖》,就是日軍從瀋陽故宮盜走,但日本堅稱是日本商人意外購得,拒不歸還中國。
如今,很多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也迎來了「回家」的機會,圓明園的12獸首在各界人士的努力下已經有8尊回到了中國。湖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皿方罍」流失百年後的「完罍歸湘」之旅也是感動了無數國人。文物是歷史的見證,也是歷史的親歷者,屬於我們的歷史,必須回到我們的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