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博士生都過的啥日子?

2021-01-19 科研大匠


文雙春:教授、博士生導師,現為湖南大學物理與微電子科學學院院長


前幾天一位美國教授來訪,我們一起探討博士生培養事宜。老文最近瀏覽英國衛報網站,看到該網站前不久徵集博士生照片,原汁原味向公眾展示博士生平常過的都是咋樣的日子,從網友上傳的兩百多張照片及其說明看,國外博士生的日子真是不咋的,一點不比國內滋潤,奇怪的是,居然沒有一張有圖有真相抱怨環境太差、工資太低、老闆太摳、獎勵不公等等,這是為什麼呢?


美國教授說,美國人選擇讀博士,那是因為他們往往真正喜歡Research。喜歡Research,就不會抱怨讀博士的清苦,因為清苦是做Research的本來狀態。反觀國內讀研讀博士的,大多為生活所迫想要的只是一個degree,為著一個degree去做自己並不喜歡的Research,不痛苦,不吶喊,不起義,那才叫奇怪。


老文說,中國人讀博士太痛苦,與評也有很大關係,可以說評是萬惡之源。中國人為什麼喜歡評呢?因為不評怎麼知道誰教得好、誰學得好、誰牛B、誰差勁、誰是祖國的未來呢?而老外上學據說是不準把學生拉出來遛、看他是騾子還是馬的,學生的學習成績就像個人存款一樣,是個人隱私,學校和老師不敢把成績對外公開,甚至不能告訴學生的家長。老外這樣做的後果是,學生很可能缺乏為祖國而學習的遠大志向,而把學習變成了一種個人行為。對很多境界還有待提高的童鞋們來說,為自己還是為他人或集體而學習,動力和感受往往是有天壤之別的,這從農村過去的生產隊體制可見一斑。評多了,人民群眾的眼睛是越來越雪亮了,而Research到底是需要眼睛還是腦袋呢?


晚上陪美國教授到田漢大劇院看有長沙風味的演出,在點歌環節,主持人說,有一位江西女士花800元「巨資」為她的湖南籍前夫點歌一首,祝福前夫和前夫的四川籍現女友;她要求演唱者用楊坤那樣的沙啞聲音演唱一首《無所謂》。這位江西女士給老文的啟示是,既然選擇或被逼無奈做某件事情,就要儘量對其他事情無所謂,這樣可能會讓自己活得輕鬆一點。


看圖看真相,看看國外的博士生都過的啥日子:


1.讀博士痛苦嗎?如果痛苦,為什么女生選擇讀博士的越來越多,而且一個個笑得如此燦爛?令人詫異的是,國外女博士比男博士更甘於做最苦逼的科研,例如,在越危險、越偏僻、越冷清的地方,越有女博士。

 


2.一邊讀博士一邊做媽媽,攜祖國未來同甘共苦,乃人生最幸事也。


1)這是俺的第二個寶寶,俺一邊趕一篇會議論文,一邊用腳趾掛個玩物逗寶寶,這叫手腳並用。

2)俺的兩個寶寶時常把俺的鬥室變成一個野炊場所。

3)媽媽寫論文,寶寶搞創作。

4)5)讀博士,後繼有人。


3.讀博士,意味著永遠有讀不完的書、看不盡的文獻。發黴、腐爛的文獻只有讀博士的人才會冒著健康乃至生命危險去翻去讀,因為導師說,裡面說不定有新發現。

 


4.每天陪著博士生的,除了文獻,只有阿狗,阿貓,和不明飛行物。夜深人靜時,偶爾,一些神秘動物察看你的電腦——定是狐狸精!書中自有… …



5.吃好,喝好,睡好,玩好,自我安慰好,才能腦袋瓜子好… …



6.不曾「好想有個家」,只想除了放書、放文獻,還有一個能寫字的地方。



7.對博士生來說,宿舍其實本來就是多餘的。所以,吵一點,擠一點,破一點,哪怕天(花板)塌下來,又有什麼關係呢?



8.袁隆平說,書本、電腦種不出水稻。所以不下田的學生他不培養。科研成果來自哪裡?來自實驗室、天空、海洋、農田、荒山野嶺、冰天雪地……



9.論文,論文,最傷腦筋的是論文。



10.研得拼命,玩得瘋狂。



11.開始寫大論文(thesis)了!專心大事情(Focusing on The Big Things). Yes, I can!

 


12.導師這麼大年紀了還對科學如此有激情和鬥志,科學裡面定有養生秘笈和無窮樂趣!



13.讀博士,我們走上了國際舞臺,我們的朋友遍天下。


14.真正的博士擁有一雙真正的翅膀。

 


15."Life is not easy for everyone." 每個人的生活都不容易。




本文來源文雙春老師科學網博客,轉載請聯繫原作者授權並註明出處: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2323-846944.html

本文來源文雙春老師科學網博客、版權屬於原作者,轉載請聯繫原作者授權,本文僅用於學術分享,

相關焦點

  • 過了30歲,還在讀博的博士生還有前途嗎?
    C:那最好發一篇論文再去申請博士,現在都是申請考核制,沒有文章很容易過不了面試。B:你先發一篇比較不錯的SCI,再去申請基本能穩進。C:也可以先申請試試,給你有意向的導師發簡歷。雖然可能是真香警告,不過大家的意見都是很現實的,都說碼農就吃青春飯的,博士生又何嘗不是,30歲讀博的老學生也不能裝鴕鳥,忽略自己的「中年」危機(對於一些戀愛0次的30歲博士生來說,這個問題好殘酷)。就像B說過的,如果正常3年畢業,申請進入高校就職,很可能要先做師資博士後,萬一讀博時又延期幾年畢業,超過35歲這個年齡坎畢業,那就更麻煩了。
  • 中國傳媒大學:2021級起,博士生基本學制由3年改為4年
    此外,推進博士生和專碩生基本學制改革。自2021級起,將博士生基本學制由3年改為4年,最長有效修業年限由8年改為6年;專碩生基本學制統一為2年,最長有效修業年限統一為4年。這個改革,也說明了以前博士生3年制的培養時間確實太短了,不利於優秀科研成果的產生,更不利於高質量的博士論文,因為從發表論文的時間不確定性來看,有的一篇論文從寫作到發表都需要一年時間了。高質量的論文要經過更多的時間才能完成,倘若只有三年時間,根本不夠發表求職時所需要的論文數量和質量。
  • 機械工程學院舉辦第十四屆博士生學術論壇
    本站訊(通訊員 李巾錠 張婧 攝影 馬天明)為了促進博士生充分交流,展現機械博士風採,10月28日、29日,在天津大學博士生學術論壇機械工程學院分論壇(第十四屆)前夕,機械工程學科、動力工程及力學學科分別根據自己特色組織了一場博士生學術沙龍。參加沙龍學生輻射到了博士生、碩士生及本科生。為了充分發揮沙龍效果,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最終凝練出沙龍的主題。
  • 本科、研究生、博士生、博士後到底有什麼區別?你都清楚了嗎?
    高考想必是每個人都不會忘記的事情,考上了就是本科生,沒考上就是大專生。大學有本科和專科之分,近些年來,高考報名的人數越來越多,很多新的學校都設立了起來,所以才會出現擴招的現象。這也是為什麼現在人都感覺到處是大學生,本科生遍地走的錯覺。
  • 哈工大為博士生設立獎學金
    獎學金一直是本科生的「專利」,而如今哈爾濱工業大學開了博士生設立獎學金的先河。從今年秋季開始,哈工大決定對入學後第四學年至第五學年期間的優秀博士生學位論文工作給予支持,向他們發放獎學金,額度是每月800元。   目前在高校就讀的博士生中,約有90%的人是在入學後的第四或第五學年進行論文答辯。
  • 我國40%的博士都不能按時畢業,博士生學制改革刻不容緩
    我國傳統的博士生學制為3年,但很多博士生反映認為3年時間不夠完成學業,很多順利畢業的質量也不是很高,2019年博士生的延期畢業率高達40%,其中接近一半延期的時間為一年,20%的延期時間為兩年。進入21世紀以來,博士生的攻讀年限更為靈活和多變,而且很多學校開始自行規定博士生的學習年限,比如北京大學在2004年就將博士生的學制延長為4年,復旦大學在2011年也是做出了相同的調整。
  • 當你導師跟你說:你都是個博士生了,你知道是啥意思嗎?
    來源:女教授跟生活的死磕 作者:爬樹魚跟隨同一個導師讀完碩士又讀博士的同學,往往會聽到導師大人恨鐵不成鋼的怒吼:「你都是個博士生了!」聽到這句話的同學八成還不大服氣:老師,我距離「還是一個碩士生」只有倆月時間啊,七月到九月而已,變化就這麼大麼……那麼,當導師衝你怒吼「你都是個博士生了」,你猜,他下一句會是啥?換言之,博士生和碩士生相比,區別是啥?1.你得把學術提上日程了!
  • 超期博士生不能僅「一清了之」,治標更要治本才是正道!
    02、其實,對於「博士到底應該讀幾年」這一現實問題,實際上並沒有定論,博士生的培養年限與學科專業、培養體系、培養目標和學術導向等都有很大的關係。國外高校的博士生培養多實行彈性學制,比如:美國的博士生學習年限一般為4~5年,如高能物理之類特殊專業必須7年。通常來說,學校辦學質量越好,對博士培養的要求也越高,平均年限也越久。
  • 2021年瀋陽大學博士生研究生招生簡章
    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入學考試工作已經展開,新東方在線考博頻道將為廣大2021考博考生發布轉載各博士招生單位發布的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簡章、考博專業目錄、考博參考書目、及導師聯繫方式,以下是2021年瀋陽大學博士生研究生招生簡章。
  • 畢業學姐致準博士生的寄語:關於導師、科研和生活
    2.多與導師溝通交流導師對於博士生是很重要的,基本上整個博士生生涯的方向就在於導師的選擇。因為讀博期間的大部分事情都是由導師負責的,在就業方面,導師平時的社交領域也是研究生以後就業的一大途徑,可以通過導師的幫助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
  • 讀《博士畢業論文致謝及博士生的女朋友回應的話》有感
    這5年裡,我沒有給她買過像樣的禮物,而她卻無數次在我青黃不接的日子裡,給我寄來她省吃儉用的錢,我才得以完成學業,所以我相信愛情。我無法明白她以275元的月收入,居然還可以救濟我,或許她那纖細、苗條的身材就是最好的答案吧。謹以此文獻給千千萬萬的苦難中的學子們!
  • 清華大學:確保博士生每年最低資助標準不低於5.1萬元
    其中提到,清華大學修訂研究生獎助工作辦法,健全成本分擔機制,明確獲得資助學生需承擔以助研為主的「三助」崗位,確保博士生每年最低資助標準不低於5.1萬元。 側重招收具有學術志趣的博士生,根據項目定位精心組織工程管理、會計、賽事管理等專業碩士項目,以及創新領軍工程博士、思政課骨幹教師提升計劃教育博士等專業博士項目的招生考試,更加突出專業性和職業性,促進專業學位教育更好地服務社會經濟發展。 完善育人體系,把好教育培養過程關。
  • 博士生補貼提額!多所高校資助標準大幅度提升
    24期教育部簡報中明確:清華大學確保博士生每年最低資助標準不低於5.1萬元! 加強導師隊伍建設,自2016年起每年舉辦「博士生指導教師研修班」,幫助新任導師強化職責、熟知規則,不斷提升指導能力。建立多學科交叉培養項目,完善交叉學科培養機制,理順學位審議機制。設立博士生國際化培養基金,近兩年來每年資助2500萬元,為900餘名博士生赴國外一流大學訪學研修和參加高水平國際學術會議提供支持。
  • 博士生培養要著力服務需求和能力養成
    張長明攝/光明圖片  1、博士生教育存在的突出問題和不足  ●教育目標單一,研究領域太過狹窄和專門化,主要以學科為培養單位;  ●不重視培養學生廣泛而必要的通用能力,跨學科合作研究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不足;
  • 曾是窮苦人的救命糧,老一輩農民都吃過,如今卻在國外泛濫成災
    要說是野菜,也得是野茼蒿才對,但這裡要注意,野茼蒿並非野生茼蒿,它是另外一種植物,和茼蒿了無論是科屬還是外形都不一樣,那麼這野茼蒿到底是什麼呢? 其實很多老一輩的農民對於野茼蒿應該不陌生,因為野茼蒿曾經做過窮苦人的救命糧,很多老一輩的農民都吃過,在民間還被稱作「革命菜」、「安南菜」等。但很多人卻不知道,這野茼蒿其實並非我國本土植物,而是一種外來入侵植物。
  • 2021年大連海事大學博士生研究生招生簡章
    ⑧在學信網(網址:www.chsi.com.cn)能查到個人學歷信息(大專及以上的所有學歷)的考生須提交《教育部學籍在線驗證報告》或《教育部學歷證書電子註冊備案表》,查不到信息的考生須按學信網公布的流程辦理並提交《中國高等教育學歷認證報告》;境外獲得研究生學位、學歷者須提交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出具的《國外學歷學位認證書》。
  • 三輪車夫直升復旦博士生,教育部特批其資格,如今怎麼樣了?
    一個人只要有才,不管其身份地位的高低,都可以人盡其才。韓愈曾提到,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梁漱溟,一代儒學大家,雖沒有上過大學,但是依然可以在北京大學任教。沈從文,著名文學家,學歷很低,憑藉在文學上成就得以到北京大學講課。
  • 「中傳延長博士生學制」背後:專家稱較多博士3年無法完成學業成...
    2014年起,廈門大學將博士生學制由三年延長為四年。2015年6月人民大學發布《全面深化博士生教育綜合改革若干要點》,推行博士四年學制。時任人民大學副校長吳曉求在當年接受光明日報採訪時解釋,博士生學習基本學制從三年延長至四年的原因是「其中將有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去國外一流大學學習」。「學校通過出經費鼓勵學生到海外學習,培育博士生的學術理想和創新精神。」
  • 博士生群體的焦慮:沒錢、沒論文、被催婚,生活是令人心酸的
    文/安然2017年末,國際頂級學術期刊《Nature》發布了一項2017年度全球博士生生存狀況重磅調查,對來自全世界多個國家不同領域的5700多名博士生進行了一次詳細的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博士生讀博期間普遍有比較嚴重的精神壓力,有1/4的博士生有精神健康問題,12%受訪者稱曾為自己讀博而帶來的焦慮和壓力尋求過救助。
  • JMS中國營銷科學學術年會暨博士生論壇成功舉辦
    會議共收到來自海內外多所高校的論文241篇(含博士生論壇95篇)。通過專家匿名評審,共錄用198篇論文,其中6篇博士生獲獎論文在博士生論壇中宣講。博士生論壇-華山論劍,誰與爭鋒-博士生論壇開幕式由天津大學管理管理與經濟學部市場營銷系主任鄭春東副教授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