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出土漢代畫像石,畫中一群人你追我趕,專家:古人好會踢球

2020-12-19 江流兒歷史故事

自建國以來,齊魯地區陸續出土有大批漢代時期的畫像石;這個現象是山東地區特有的;從畫像石中我們看到了漢朝人們精彩紛呈的生活;其中一幅畫裡,一群人正你追我趕,看起來現場人聲鼎沸、十分熱鬧,似乎在進行體育比賽;專家仔細研究發現,原來這是古人在踢球,而且畫中展現出各種花式踢法,看過的人不禁感嘆:古人這麼會踢球啊!研究這幅畫像石,對今天的中國足球有很大幫助!這是怎麼回事呢,對今天的中國足球有很大幫助!這?畫中展現出哪些球技呢?下面我們來看看!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有一項著名的體育活動,稱為「蹴鞠」;它和現代足球類似,都是用腳踢一個球形物體;蹴鞠在我國起源很早,最早可以追溯到十萬年前,當時的「鞠」是石球,是狩獵工具;傳說蹴鞠始於黃帝,作用是軍事訓練;最早有史料關於蹴鞠的記載,是在戰國時期,據《戰國策·齊策一》和《史記·蘇秦列傳》都曾記載齊地盛行蹴鞠,說明最晚在戰國時期,蹴鞠就已經出現並流行於山東地區。

到了漢代,蹴鞠作為一項娛樂活動贏得上至皇帝,下到市井子弟的廣泛喜愛,普及範圍進一步擴大;據《鹽鐵論·國疾》記載,西漢中期以後,市井子弟「窮巷蹋鞠」是常見的景象;《漢書·霍去病傳》載霍去病塞外出徵之時,「穿域蹋鞠」以為戲樂;武帝喜歡蹴鞠,令枚皋作《蹴鞠賦》;漢成帝酷愛蹴鞠,據史料記載,東漢皇宮中還專門修建有踢球的地方,比如含章鞠室,以及靈芝鞠室;如果「鞠」是足球的話,漢代是名副其實的全民足球。

所謂「鞠」,圓形的球體是什麼呢?和現代足球又有什麼區別呢?英國是現代足球的發源地,古代英國人踢的足球是什麼樣子?據《藝文類聚》記載:「蹴,足蹴之也。鞠以韋為之,中實以物,蹴蹋為戲樂也。」由這段文字記載可知,「鞠」是革制球體,內填以動物的毛髮,所謂「九毛謂之鞠」,即漢代人所說的「捖革為鞠」;再看外國,十一世紀,英國人發明了足球,剛開始的時候,人們踢的是人的腦袋!具體說,是海盜的腦袋;發現骨頭太硬,踢起來腳痛,於是改踢膀胱,不是人的膀胱,是豬的膀胱;相比而言,我國古代的「鞠」更適合娛樂,也沒有那麼血腥。

古代「足球」的規則是怎樣的呢?東漢李尤《鞠城銘》有對蹴鞠活動的簡略說明:「員鞠方牆……法月衡對,……建長立平……不有阿私……鞠政由然也。」從這段文字可知漢代蹴鞠是在一個長方形的球場上進行的,雙方各有六個鞠;參賽人數雙方各有十二人,其中六人為固定的守門員,六人為進攻者從場地設備到運動員、裁判員的作風要求等方面都表述得非常清楚,說明漢代的蹴鞠競賽活動已經基本成型;相比國外的,兩大群人帶刀上陣,踢不過就互砍,踢球往往變成了群毆;我國古代足球也文明了許多。

蹴鞠到底如何踢法,其具體細節史料並無記載;但我們從漢代畫像石、畫像磚上的蹴鞠圖中,卻能夠找到一些線索;如南陽漢畫像石蹴鞠場面, 分別是一男一女相向蹴鞠和單人蹴鞠;濟寧喻屯鎮城南張蹴鞠圖刻畫的是多人蹴鞠;中間橢圓形圖像為網,八人參加蹴鞠活動,其中四人手中託球。

據專家考證,蹴鞠到了唐代發展到一個新階段,據《唐音癸籖·卷十四》記載:「唐變古蹴鞠戲為蹴毬,其法植兩修竹,高數丈,絡網於上為門,以度毬,毬工分左右朋,以角勝負。」這時候的比賽與現代足球相似,唯一不同的是,球門高懸,且無人作守門員。

可以看出,我國古代踢球活動進行了幾千年,繁榮的時候還成為各個階層的全民活動;由此可見,古人的球技應該十分高超;「蹴鞠」雖然和現代足球略有差異,但是一定有很多共同點;通過研究古蹟,對今天的中國足球將會帶來很大幫助。

【參考資料:《唐音癸籖·卷十四》《鞠城銘》《藝文類聚》】

相關焦點

  • 山東出土漢代畫像石,畫中密麻一群人正「幹活」,專家:他們是廚師
    畫像石是漢代厚葬之風的產物;它是漢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人們在石槨、墓闕以及祭祀祠堂等建築上,雕刻出一系列圖案和文字,以紀念墓主人生前的一切;山東出土了各式各樣的畫像石,生動展現出漢代的社會景象;其中有一幅畫面上刻有一群密密麻麻的人物,他們似乎在忙些什麼,專家經研究發現,這一大群人都是廚師
  • 山東出土畫像石,畫中人吐火且頭頂刀劍在飛,專家:這是古代雜技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以來,山東出土陸續發掘出土了大量漢代時期的畫像石;畫中景象真實而生動地反映了當時人們的各種社會生活,給後人帶來十分寶貴考古資料,對史書上的文字記載作出了非常有力的補充;有人發現一塊畫像石上有人在吐火,有人頭頂上正有三把劍在飛;這是神話形象嗎?
  • 山東出土畫像石,再現漢代齊魯繁榮,畫中出現兩大鐘是幹什麼用的
    齊魯地區因為氣候特點,盛產石灰石;漢代的時候,由於厚葬之風盛行,人們將陽間的一切以圖畫或者文字的形式雕刻在石灰石上,由死者帶入墓葬;期盼其在陰間也能過上如圖畫中的富貴生活;畫像石是漢代齊魯地區的民間藝術,它形象生動地展現了當時人們的社會生活;其中有一幅畫面中,出現了兩口龐大的掛鍾,
  • 乘龍升仙圖:從漢畫看古人對靈魂信仰與精神追求的藝術表現
    比如在南陽出土的一塊畫像石中,畫面右邊是一隻獨角獸,而左邊是一條肩生羽翼的龍,龍背上坐著一個人,而人物雙手扶在龍頸上。在另一塊畫像石中,畫面右側是一人雙手執繩,繩纏繞在龍的脖子上,而龍在向前飛奔。圖|南陽出土的一塊畫像石中,左邊是人物乘龍。
  • 鑑賞|漢代畫像石與畫像磚:惟漢人石刻,氣魄深沉雄大
    漢代是中國畫像石與畫像磚從興起到發展的第一個高峰期,作品遺存甚豐。歷史學家翦伯贊說:「這些石刻畫像假如把它們有系統地搜集起來,幾乎可以成為一部繡像的漢代史。」「惟漢人石刻,氣魄深沉雄大。」漢畫像石集中分布於山東、豫南、陝北、四川等地,不同地區的畫像石在題材內容、雕刻技法、形式風格上具有鮮明的區域特色。
  • 畫像石中頻繁出現一位大神,沒人說得清其身份,暗示古人複雜內心
    前言歷史上有記載的神靈中,有一位格外撲朔迷離;史書記載她有掌管天地、日月的權力,和多位大仙關係不一般,她就是西王母,中國古代神話最為複雜的神靈之一;關於西王母各種記載存在分歧和矛盾;同時她也是山東畫像石中出現最為頻繁的一位神仙;關於西王母的各種矛盾、爭議代表了古人精神世界的複雜情景。
  • 南越王宮博物館展出漢代著名畫像石拓片
    南都訊即日起至2020年4月8日,「畫為心聲——山東漢代畫像石拓片展」在南越王宮博物館曲流石渠遺址主樓二樓臨展廳展出。 展覽山東漢代著名畫像石拓片精品合計26件,輔以圖片70幅,分別從漢代畫像石分布分期及雕刻技法、漢代畫像石建築形式及分類、漢風遺韻——畫像石題材內容的意義等三個方面介紹山東漢代畫像石的重要地位和主要特點。
  • 山東古墓出土大量竹簡,專家奔赴現場興奮不已,千年謎題有答案了
    在我國山東臨沂這個地方出土漢朝文物頗多的地方,經過專家們辛勞的挖掘,這裡出現一個極其重要的文物,這個文物不僅推動了我們對漢朝歷史文化發展的了解進程,而且幫助我們考古學家分析並解決了一個千古難題。我們發掘的這塊文物來源於漢代的一群陵墓,他們以群的形式出現,專家猜測這可能是一個家族的墳墓,裡面是一個宗族的最後歸宿,但是由於時間太久遠的緣故,許多的墳墓無法辨別所屬,墓碑上的字已模糊,很多都沒有墓碑,可見已遭到侵蝕和破壞。
  • 解讀濟陽三官廟漢墓畫像石,「羊」的多重含義
    其中1號墓葬就發現了畫像石40塊,畫像63幅,這些畫像石基本上都是磨光後再雕刻的製作工藝,雕刻的線條細膩流暢,將當時的生活情景體現的是栩栩如生,宛如再現於生活。 大家在驚嘆於古人高超技藝的同時,開始疑惑三官廟漢墓出土的畫像總是有羊的身影呢?
  • 我國出土的伏羲女媧圖裡兩人的手中各拿尺和規,有何寓意
    有關出土文物中伏羲女媧手有曲尺圓規一事,究竟如何解釋,這是很多人好奇的。我國出土的伏羲女媧圖有許多:最早發現是在1963年考古時,新疆阿斯坦納地區的唐代絹本彩繪中。此絹本真品,現轉存於故宮博物院。之後,先後在四川、山東多地的《漢代古墓》中屢屢發掘出。多在夫妻合藏的古墓中出現。各地的伏羲女媧圖,尺寸不等,但漢代多為黑白兩色。
  • 我國出土的女媧伏羲圖,兩人手裡拿著圓規和曲尺,有什麼寓意?
    近幾十年,全國各地相繼出土了許多女媧伏羲圖,比如,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境內出土了幾十幅畫在絲織品上的女媧伏羲圖,山東嘉祥武梁祠西壁上有許多漢代畫像石,裡邊有多幅女媧伏羲圖,另外,陝西、河南、山西等地方,也出土過不少漢代畫像石和畫像磚,上面都有女媧伏羲圖。隨著人們對這些文物的研究,對這兩位人文始祖的研究和了解也更加全面,有望解開許多圖騰崇拜的謎底。
  • 漢代神獸︱為什麼平平無奇的羊能夠成為神獸?
    在漢代藝術中,羊的造型更是紛繁多姿,它既可以被塑作燈座的造型,如河北滿城劉勝墓出土的青銅羊燈;也可以被雕作神道石獸,放置於墓園,如陝西興平霍去病墓前的石羊雕塑;而刻畫羊題材最豐富、數量最多的作品,還是畫像石。畫像石上的羊既出現在現實生活場景中,也以神獸的形態出現在仙境中。
  • 睢寧出土漢代牛耕圖,圖中發現「二牛抬槓」,專家:揭示出一事實
    江蘇睢寧發現一座漢代時期的墓葬,墓中出土一幅"牛耕圖";圖中出現兩隻黃牛抬著一隻橫槓在耕地,專家解釋,這就是傳統農業中重要的耕種方法——二牛抬槓;這個技術一直沿用了上千年;在徐州一帶,不止出土"牛耕圖",還發現大量跟當時跟農業相關的文物;專家通過研究、對比史料,發現了一個歷史事實;
  • 古人為何認為月亮中有蟾蜍和兔子
    根據《天問》,至遲在戰國,已經存在月中有蟾蜍(或兔)的觀念。從西漢早期的長沙馬王堆漢墓T形帛畫看,當時太陽中有三足烏、月亮中有蟾蜍和兔子的觀念已然深入人心。月亮中的蟾蜍和兔子,即一般所稱的「玉兔」和「銀蟾」。除了帛畫,漢代的畫像石等圖像材料中所見的月亮,裡面往往畫有蟾蜍,有時在蟾蜍身旁還有兔子相伴。蟾蜍似乎更有資格充當月亮的形象代言人,蟾兔同框則相對少見。
  • 疑麻將骰子2000歲「老祖宗」出土 古人骰子長啥樣(圖)
    中西合璧2000歲 德陽出土麻將「骰子」的老祖宗   專家推測:這枚陶骰子可能是中印文化碰撞的產物,並非賭具而是玩具   「國產」骰子溯源   中國現在發現最早的骰子,出自於山東的一座戰國墓。
  • 九龍山漢墓出土一個無名文物,專家經過研究,它的名字叫鎏金軛角
    從考古發現來看,漢代古墓也總能出土一些十分獨特的文物,比如考古專家就曾在九龍山漢墓中出土一件怪物青銅器,經過研究後對其作用大吃一驚……究竟是什麼樣的文物呢?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漢代許阿瞿小朋友的生日派對有多嗨?
    這幅畫中的表演內容只是漢代娛樂表演中的一小部分這一類表演有一個專業名稱——「 百戲 」圖片來源:山東省博物館,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東漢畫像石選集[M].濟南:齊魯書社,1982:圖152盤鼓舞4個人盤5面鼓,還有一個替補第一個人和第三個人在鼓上倒立第二位藝人在鼓上踏跳旁邊這位蓄勢以待緊盯同伴手下的鼓隨時準備著接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