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NOTE-590大咖談】王綠化教授:免疫助力多學科協作,共探食管癌...

2020-12-24 騰訊網

2020年歐洲腫瘤內科學會(ESMO)年會已線上落下了帷幕,今年可謂是食管癌的豐收年,多項研究結果星光熠熠,閃耀ESMO舞臺。21日,KEYNOTE-590研究以主席研討會LBA8的形式重磅發布,研究對比了帕博利珠單抗聯合化療和化療一線治療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轉移性腺癌、食管鱗狀細胞癌(ESCC)或Siewert 1型食管胃交界腺癌(EGJ)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結果顯示,這一聯合治療方案可顯著改善ESCC PD-L1聯合陽性評分(CPS)≥10、ESCC、PD-L1 CPS≥10和所有患者的總生存(OS);延長ESCC、PD-L1 CPS≥10和所有患者的無進展生存(PFS);並提高所有患者的客觀緩解率(ORR)。

為此,本報特別策劃【KEYNOTE-590大咖談】系列訪談,邀請領域內專家學者,深度解讀研究結果,梳理免疫治療在食管癌領域的循證之路,展望未來發展方向。今天我們邀請的是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王綠化教授,本文整理訪談精粹,以饗讀者。

王綠化 教授

主任醫師 博士生導師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院長

中華醫學會放射腫瘤學分會主任委員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副監事長

中國抗癌協會放射治療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國家腫瘤規範化診治質控中心常務副主任

國家腫瘤質控中心放射治療質控專家委員會指導委員

中華醫學會北京放射腫瘤學分會副主任委員

《中華放射腫瘤學雜誌》副主編

《Lung Cancer》等多種雜誌編委

王綠化教授專訪

重任在肩

免疫治療帶來希望的福音

Q1:請闡述當前我國晚期食管癌的診療臨床現狀,免疫治療的臨床應用如何?

王綠化教授:食管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我國每年新發食管癌病例數和死亡病例數約佔全球的50%。基於KEYNOTE-181研究、ESCORT研究等,免疫治療已在我國獲批用於晚期食管癌的二線治療。

本屆ESMO年會報導了KEYNOTE-590研究結果,研究對比了帕博利珠單抗聯合化療和化療一線治療晚期食管癌的療效和安全性。結果顯示,免疫聯合化療可顯著提高全人群患者的OS和PFS。這項突破性的研究結果的發布,讓我們看到免疫治療已從配角逐漸走向主角,在食管癌的治療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近年來,免疫治療在食管癌和肺癌的探索非常活躍,而這兩個瘤腫在我國都有著較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隨著免疫治療的不斷深入,新的治療模式顯著改善了患者的預後,這也是我們臨床醫生的期盼,也為患者帶來了希望的福音。

從二線邁入一線

免疫聯合共築未來

Q2:以LBA8登陸ESMO年會的KEYNOTE-590研究發現,帕博利珠單抗聯合化療較化療一線治療晚期食管癌,可帶來OS、PFS、ORR和DOR的獲益,請解讀這項研究結果?

王綠化教授:正如前文所述,本屆ESMO年會報導的KEYNOTE-590研究取得了晚期食管癌的突破性進展,推動免疫治療從二線走向一線治療。研究發現,帕博利珠單抗聯合化療較化療可帶來全人群的生存獲益(mOS分別為12.4個月對9.8個月,HR 0.73,95% CI 0.62-0.86;P<0.0001;mPFS為6.3個月對5.8個月,HR 0.65,95% CI 0.55-0.76,P<0.0001)。在亞組分析中,同樣證實了這一聯合治療模式對於ESCC患者的優效性(mOS分別為12.6個月對9.8個月,HR 0.72,95% CI 0.60-0.88,P=0.0006;mPFS分別為6.3個月對5.8個月,HR 0.65,95% CI 0.54-0.78,P<0.0001)。對於PD-L1 CPS≥10的ESCC患者,帕博利珠單抗聯合化療組的mOS達13.9個月,化療組為8.8個月,聯合治療將患者的死亡風險降低了43%(HR 0.57,95% CI 0.43-0.75)。

由此可見,免疫聯合化療不僅為晚期食管癌患者帶來生存獲益,其中ESCC人群、PD-L1 CPS≥10的ESCC人群能獲得更顯著的療效。我國95%的食管癌為鱗癌,因此,這一顯著的研究結果讓我們對未來食管癌的治療充滿了期待。

Q3:KEYNOTE-590研究將患者進行了亞洲與其他地區的分層,並且也證實了帕博利珠單抗一線治療ESCC的有效性,您如何看待這一結果及其對我國臨床實踐的價值?

王綠化教授:研究設計中已將患者隨機化按亞洲和非亞洲地區、ESCC和腺癌、ECOG PS 0和1進行了分層。結果發現,亞洲人群(HR 0.64)較非亞洲人群(HR 0.83)的OS獲益更多,這一優勢同樣體現在PFS方面(亞洲人群HR 0.59,非亞洲人群HR 0.70)。我們知道亞洲人群中食管鱗癌的佔比更高,以上兩方面均提示對於以食管鱗癌為主的我國食管癌患者,免疫聯合化療方案可能帶來更顯著的臨床獲益。

同時,相較於化療,免疫治療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更低,未來可探索更多免疫聯合治療方案的應用,例如免疫聯合放療而取代化療的研究。類似於肺癌領域KEYNOTE-024研究,可探索chemo-free在食管癌的可行性。由此可見,KEYNOTE-590研究不僅有望將免疫治療從晚期食管癌的二線治療向一線治療推進,未來亦可研究chemo-free等方案的有效性。Chemo-free不僅是治療理念、治療模式的改變,期望通過提高患者的耐受性,為其提供更方便的治療手段,獲得更好的療效,這也是我們醫生所追求的。

期待通過優質藥物的應用,治療方案的優化(如放療劑量的調整、手術時機的選擇等),聯合治療的探索,最大程度提高治療療效,降低治療毒副反應,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目標是將腫瘤的治療簡單化、慢病化,通過有效控制疾病進展,實現患者的長期生存,保障好的生活質量。

Q4:目前已有免疫聯合根治性放化療在不可切除食管癌的研究探索(KEYNOTE-975),也有新輔助放化療後免疫輔助治療在食管癌中的應用探索,請展望未來免疫治療在食管癌全程管理的應用前景?

王綠化教授:免疫治療在食管癌的治療中不斷前行,最佳的綜合治療模式是我們探索的主要目標。免疫與化療、手術、放療的組合如何排兵布陣,目前已開展或即將開展多項臨床研究,旨在探索局部晚期食管癌的同步放化療聯合免疫治療,同步放化療後免疫鞏固治療,或是新輔助免疫治療的療效等,期待未來更多臨床研究的開展一一解答這些臨床問題。

總而言之,免疫治療已經為我們開啟了一扇窗,外面美麗的風景有待我們繼續探索,慢慢欣賞。

多學科協作為核心

療效安全兩手抓

Q5:多學科協作(MDT)在腫瘤的診療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請結合您豐富的臨床經驗闡述MDT在晚期食管癌診療中的價值?

王綠化教授:MDT一直是腫瘤治療的核心理念,既往的MDT強調了綜合內科、外科、放療科、病理科、影像科等學科,為患者選擇最佳的治療模式。在當今腫瘤診療新時代,需繼續加強鞏固MDT,並賦予其更新的概念。不僅需與腫瘤相關科室協作,還需要聯合與腫瘤非直接相關的學科,開展更廣泛的MDT,幫助處理腫瘤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例如免疫治療相關不良反應可以累及各個器官,需要與心內科、內分泌科、呼吸內科等專科醫生良好合作,最大限度地保障療效的同時避免和降低治療相關不良反應。

一方面,我們強調MDT,另一方面,我們也希望腫瘤科醫生通過不斷地學習,提高綜合能力。免疫治療尚處於起步階段,通過臨床研究的不斷探索,更多臨床經驗的累積,幫助其從起步走向成熟;讓腫瘤的治療更加得心應手,通過篩選有效人群,開展更有針對性的治療;提高療效的同時,保障患者用藥安全;在多學科的共同努力下,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療。

相關焦點

  • 食管癌一線免疫治療!默沙東Keytrud+化療方案獲美國FDA優先審查:將...
    默沙東正通過其廣泛的臨床項目,繼續研究Keytruda在胃腸道癌症的多種環境和階段的治療潛力,包括胃癌、肝膽癌、食管癌、胰腺癌、結直腸癌、肛管癌等。此次sBLA基於關鍵3期KEYNOTE-590試驗的數據。該試驗評估了Keytruda聯合化療(順鉑+5-氟尿嘧啶[5-FU])一線治療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性或轉移性食管癌和GEJ癌患者。
  • 中大醫院影像中心李澄教授工作站、血液病多學科協作診療分中心...
    12月17日,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影像中心李澄教授工作站、血液病多學科協作診療洪澤分中心籤約揭牌儀式在淮安市洪澤區人民醫院隆重舉行。中大醫院院長助理兼醫學影像部主任李澄與洪澤區人民醫院、中醫院院長王林森代表雙方共同籤署李澄教授工作站協議書中大醫院血液科葛崢主任與王林森院長籤署血液病多學科協作診療分中心協議書揭牌儀式揭牌儀式在與會代表的見證下
  • 多學科團隊協作,守護孩子們的光明視界
    多學科會診優勢大 精準攻克疑難雜症湖南祁陽的航航(化名)今年11歲,玩耍時不小心被跳繩彈到了右眼,因為當時沒有明顯的傷口,家長並沒有重視。一周之後,航航偶然遮蓋左眼後,發現右眼看不到東西。當地醫院檢查後認為病情複雜,建議轉診。
  • 「凱」凱而談,「貝」納新篇,肺癌多學科頭腦風暴北京站成功舉辦!
    會中,「凱」凱而談,「貝」納新篇肺癌多學科頭腦風暴北京站成功舉辦! 本次會議匯集了內科、外科、呼吸科、放療科、病理科等多個學科的醫生共同參與,就肺癌診療難點、熱點進行討論,期待大家在交流中碰撞出新思路,助力肺癌診療事業的發展!
  • 出謀劃策,拉響醫防教研四重奏 攜手共進,助力免疫規劃新徵程
    為進一步科學有序地開展預防接種服務,打造品牌科室,培養創新人才,提升全區公共衛生業務和科研能力,11月19日下午,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專家與區疾控中心領導及免疫規劃科成員齊聚一堂,暢所欲言,為區免疫規劃工作的發展規劃和學科建設建言獻策。
  • 攜手共進 贏在整合 遼寧省人民醫院承辦省腫瘤規範化診療高峰論壇...
    大會由遼寧省細胞生物學學會腫瘤多學科協作診療(MDT)專委會主辦,由遼寧省醫學會腫瘤學分會、遼寧省抗癌協會腫瘤MDT專委會、遼寧省抗癌協會靶向治療專委會、遼寧省抗癌協會腫瘤生物治療專委會、遼寧省抗癌協會老年腫瘤專委會、遼寧省免疫學會腫瘤免疫分會、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熱療專委會遼寧省分會協辦,遼寧省人民醫院腫瘤一科(放療科)承辦。
  • 兒科大咖鮑秀蘭助力福州早產兒/高危兒——寶秀蘭全育兒童早期發展...
    早產兒往往伴隨發育慢、說話慢甚至自閉傾向等情況,國內兒科大咖、北京協和醫院兒科主任醫師鮑秀蘭教授說,「對早產兒應該早評估早幹預」。好消息是,福州的早產兒即將得到鮑秀蘭教授團隊提供的專業評估及幹預等服務。
  • 食管癌免疫治療!百時美Opdivo(歐狄沃)收穫首個監管批准,無論PD-L1...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批准,是Opdivo治療晚期食管癌方面的首次批准,該藥也是日本批准治療食管癌的首個免疫腫瘤學治療方案。在臨床研究中,無論PD-L1表達狀態如何,與化療相比,Opdivo顯著延長了生存期、提高了整體生活質量。該藥將為晚期食管癌患者群體提供一種重要的二線治療方案。
  • 小氣道 大家談——大咖共話哮喘患者小氣道功能障礙(瀋陽站)
    12月9日,「小氣道 大家談——哮喘與小氣道功能障礙系列專家會瀋陽站」成功舉辦。 會議主席:夏書月教授 會議伊始,大會主席夏書月教授表示,氣道疾病和感染是呼吸領域兩大常見疾病,其中,吸菸
  • 多學科協作診療可獲長期生存
    張明山主任介紹:腦轉移癌發病率逐年增高,診治水平也在不斷提升,為幫助臨床醫生進一步了解腦轉移癌診治最新進展,給大家提供可參考的診療標準,三博腦科醫院舉辦了此次研討會,邀請了多學科專家授課,主要內容包括:《乳腺癌腦轉移治療進展》(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 王濤)、《非小細胞肺癌腦轉移內科治療進展》(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許建萍)、《小細胞肺癌腦轉移的內科治療》(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穆新林
  • 不要把食管癌早期症狀誤當為咽炎
    1、長期喝熱水、吃過燙食物,或引發食管癌我國的食管癌發病率呈上升且更趨向年輕化。據統計,現今各種癌症都在逐漸趨向年輕化,這與年輕人越來越不健康的習慣息息相關。因為這些年來,生活節奏加快,人們的飲食習慣發生了不少變化,以前在年輕人群中,並不是那麼常見的食道癌患者也越來越多了、越來越趨於年輕化了。
  • 多學科協作 成功搶救心臟破裂患者
    此次多學科聯合協作,再次創造了市一醫院成功搶救急危重症患者生命的奇蹟,也體現了該院多學科協作的綜合實力和搶救水平。
  • 鄭州大學:建設一流大學 打造學科高地
    以沈瓊、裘宋良、王立東等教授為代表的三代科研人員60餘年來紮根食管癌高發區,在消化道腫瘤的基礎研究和臨床治療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和進展,走出一條特色抗癌之路。進入一流建設序列以來,學校通過深度整合學科優質資源,構建創新平臺,匯聚高端人才,在腫瘤防治、生殖醫學、靶向藥物開發等領域形成了特色鮮明的科研優勢,並帶動相關學科快速發展。2019年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國家重點實驗室獲批建設。
  • 「直播預告」「橘葉談:醫療機器人專場」——大咖雲集、共話熱點
    大咖雲集、華山論劍為了讓大家更加深入了解醫療機器人的產業現狀和發展前景,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國藥勵展、思宇研究院共同製作的《橘葉談:醫療機器人專場》將在5月15日14:00在CMEF雲課堂進行發布,這個系列節目以醫療機器人為核心內容,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生物與醫學工程學院副教授王豫作為主持人,每期邀請兩三位專家
  • 食管癌微創外科手術的現狀與思考|食管癌|併發症|微創食管切除術|...
    其主要原因在於食管癌手術涉及解剖區域廣、操作程序繁瑣、手術耗時長、併發症防控難度大等。Luketich等[2-3]2000年首次報導了較為系統的胸腔鏡、腹腔鏡聯合食管癌微創手術(minimally invasive esophagectomy,MIE)病例,實際上在Luketich的研究之前,國內外都有一些零星的食管癌腔鏡手術的探索性報導,比如國內曲家騏教授1996年在《中華外科雜誌》介紹了食管癌胸腔鏡切除的早期經驗[4]。
  • 國際國內專家來渝研討消化免疫疾病學術論點,精彩!
    (李春梅)為促進我國消化免疫事業的進一步發展,由重慶市醫學會主辦,消化病專委會消化免疫學組承辦,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消化內科協辦的「重慶市醫學會消化病學專業委員會消化免疫學組成立大會暨首次學術會議」近日在重慶召開。
  • 掛一次號,看多位名醫!哈醫大四院成立肺結節多學科診療(MDT)中心
    小結節問題常常成了困擾患者的心病,奔波於多家醫院,輾轉於多個科室,患者挨個科室掛號,看病過程好煎熬。哈醫大四院12月17日成立的的"肺結節多學科(MDT)診療中心",打破傳統就診模式,搭建多學科診療平臺、提供一站式醫療服務,解決患者看病奔波困擾,提高診治質量和效率,大大改善患者就醫體驗。傳統模式MDT模式劃重點!
  • 新聞界「學術大咖」 相聚安大 「雲聊」社會治理新突破
    現場通過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邀請新聞傳播學領域李良榮、張志安、瀋陽等「學術大咖」相聚「雲端」,圍繞輿情治理、跨文化傳播、媒介融合等熱點話題,展開一場「頭腦風暴」。新聞界學術大咖 「雲聊」社會治理「2020年以來,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給人類社會籠罩了一層厚厚的陰影,人類面臨生存和發展的全面危機,而以5G、大數據、智能算法、雲計算、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智能技術在助力防疫抗疫、維持社會正常運行、創新危機社會治理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 健康大咖談|胃癌年輕化是殘酷的真相,遠離胃癌,一定要做好幾件事!
    翟惠虹教授近日做客國家健康科普專家系列直播活動——「健康大咖談」直播間,就公眾關心的「保護胃健康」話題進行了權威解答,在此帶您快速瀏覽核心要點。胃癌容易找上哪些人年輕人患胃癌的越來越多?翟惠虹教授:大城市的年輕人發病人數有增加趨勢!總體而言,胃癌的發病率在所有腫瘤發病率中排名第二,但呈逐漸下降趨勢。
  • 大咖雲集,共話粉末冶金前沿技術與發展方向
    大咖雲集,共話粉末冶金前沿技術與發展方向 2020華南先進粉末冶金產業論壇舉行 2020-12-22 13:59 來源: 南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