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生活的亞洲,麵條主要有兩個大類:由小麥麵粉製作的麵條和由各種澱粉製作的麵條,比如馬鈴薯面,豌豆面等等。而中國是小麥麵條的發源地,幾乎所有的小麥麵條都屬於中式麵條,通常以低筋麵粉或者中筋麵粉製作而成。傳統而正宗的中式麵條完全採用手工製作而成,不使用任何壓面機器壓制。刀削、切、拉,都是中式麵條的製作手法。
在眾多的麵條製作方法中,以拉麵的手法最為傳奇。這種手法先將麵團製作成較粗的面繩,然後反覆進行摺疊、拉扯。拉扯的時候,麵條的長度往往能達到製作者手臂的長度,然後兩端對摺,將一條折成兩條,如此反覆。目前世界上拉麵的最高紀錄是將一條面繩拉扯成四千多條細面,試想一下,那是多麼一種壯舉!
中國的拉麵,面質兼具彈性和柔軟的特點,而這種質地是由麵粉中的麵筋和富含澱粉粒的鏈狀結構形成的。在製作拉麵麵團的時候,鹽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成分,鹽能讓麵筋的網絡結構更加緊實,簡言之,就是能讓麵團更有勁兒。除了這個功能,鹽還可以增加澱粉分子的質量,使澱粉的屬性更加穩定,在吸水和膨脹之後仍然能夠保持完整。
麻醬涼麵是一道夏日必備主食,雖然是一道清爽的主食,但是卻來源於無辣不歡的川菜。涼拌麵的做法簡便,營養也絲毫不差,可以添加黃瓜、豆芽、筍絲等作為菜碼拌勻了吃。麻醬涼麵使用的面就是正統的中式拉麵,燒上一鍋水,慢慢地將麵條一根一根抻開後放進鍋裡,不時攪拌,看著麵條在鍋裡上下遊弋的樣子,感覺做飯也是個很好玩的事。
打芝麻醬也是個很好玩的事,舀幾大勺芝麻醬到大碗裡,加上涼白開,捏上一撮鹽,用勺子一邊捻一邊攪拌,攪拌到芝麻醬差不多吸收了所有的水,快要重新凝固的時候,可以再加一點水繼續攪。一直攪到自己覺得稀稠適中,並且所有的芝麻醬都已經化開了,芝麻醬的顏色也變淺了不少的時候就差不多了。麵條煮熟後過涼水,一則降溫,二則可以減輕麵條粘連。將拌好的麻醬倒入麵條,碼上菜碼,即可大快朵頤,嘗試一下那「麵條吸進嘴,麻醬粘嘴外」的滑稽。
芝麻醬是由芝麻壓碎製作而成,芝麻被譽為「八谷之冠」,芝麻醬當中富含多種營養物質和蛋白質、脂肪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營養價值很高。芝麻醬中的鈣含量豐富,特別適合人體吸收;鐵元素的含量甚至比一些動物肝臟都高出數倍,對預防缺鐵性貧血有重要的作用;芝麻醬中的卵磷脂,有益大腦發育;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調節膽固醇,防止動脈硬化;至於天然的抗氧化劑維生素E,在麻醬中的含量更不在話下,不但能抗衰老,還能起到美容養顏的功效。
如果您喜歡我的美食,請關注我的百家號,未來將會有更多種類的美食奉獻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