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把《老子》、《莊子》、《周易》稱作「三玄」,玄學是魏晉時期取代兩漢經學思潮的一種思想主流。那麼,什麼是玄?玄學又是講得什麼呢?
「玄」這個名詞最早起源於老子《道德經》第一章: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也就是說,這兩者的來源相同而名稱相異,都可以稱之為玄。它們玄妙又玄妙、深遠又深遠,是宇宙天地萬物之奧妙的總門。
那麼,這兩者具體指什麼呢?
其實,就是代指有和無!
老子《道德經》第一章便說: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可見,無與有都是出自於道,是道的兩種不同本性,就好像一隻手的手心和手背一樣。也如《易經》中所闡述的「一陰一陽之謂道」,無就是陰,有就是陽,陰陽結合,有無相生,互相轉換,便產生了大道,孕育了世界萬物。所以老子說: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不管是陰還是陽,不管是有還是無,它們都是在描述「道」,只是取了兩個不同的名字罷了。如果非要給它們起一個共同的名字,老子就稱之為「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