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攻堅一線 感受綠色脈動——「大地文心」生態文學作家採風四川...
這裡自然環境優美,生態資源富集,瓦屋山巍峨雄壯,立於西南,岷江奔騰澎湃,匯入長江。初冬時節,由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司、中國作協社會聯絡部主辦,中國環境報社、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四川省作家協會承辦的「大地文心」生態文學作家採風活動走進四川省眉山市。
-
新時代如何以文學方式講好「黃河故事」
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強調,「要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 ,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新時代如何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指明了方向。講好「黃河故事」的方式有很多,新時代如何以文學方式講好「黃河故事」 ,值得我們深入思索。
-
文心:傳統文學的本源探求及現代闡釋
這是事關文學和文論的一個大題目,在一篇關鍵詞研究的論文裡,是很難全面地展開論證的。⑤因此,本文力求在已有的闡釋研究之外,提出一種新的闡釋路徑或研究思路。 劉勰《文心雕龍》「序志」篇開篇云:「夫文心者,言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琴心,王孫巧心,心哉美矣,故用之焉。」⑥幾乎所有的論者都會從對這句話的理解入手,來把握劉勰的所謂「文心」。
-
《文心雕龍》論「文」與當代「文學」概念的重置
陸侃如、牟世金《文心雕龍譯註》注釋「文」為:「一般來說,劉勰用這個字來指文學或文章,但有時也用來指廣義的文化、學術;有時指作品的修辭、藻飾;有時則指一切事物的花紋、彩色。」劉勰對「文」的這種廣義性用法源自先秦兩漢以來對「文」的傳統認知。《說文解字》雲:「文,錯畫也。象交文。」《國語·鄭語》雲:「物一無文。」
-
用「凡爾賽文學」講文明(圖)
最近,一種聽上去頗為洋氣的文學正在網上瘋狂傳播——凡爾賽文學。凡爾賽文學並不是中法文學交流的衍生產品,而是網友們自創的一種文體,由一位情感作家在微博上發揚光大,繼而引發了全民的狂歡。那麼今天,文明君將以「凡爾賽文學」的口吻來給大家講文明。
-
用生態文學播撒「綠水青山」的種子
李青松,生態文學作家。中國作家協會報告文學委員會委員、第六屆魯迅文學獎評委。長期從事生態文學研究與創作,已出版專著十餘部。代表作品有《開國林墾部長》《哈拉哈河》《穿山甲》《萬物筆記》《獼猴桃傳奇》《粒粒飽滿》《遙遠的虎嘯》《一種精神》《茶油時代》《大地倫理》《薇甘菊:外來物種入侵中國》等。
-
抒寫土地倫理的美麗音符,恢復大地「詩意」的文學努力
「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還能成為現實麼?生態危機是工業文明的必然產物,工業文明的基本結構和運行機制導致對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和耗費。應該說,環境問題不是簡單的技術問題,而是文明的發展方向問題。盧梭(上)、梭羅(下)這些具有生態文學色彩的作品,是對工業文明進程中出現的環境問題初始的藝術回應。而在《沙鄉年鑑》裡奧爾多·利奧波德提出的「土地倫理」觀點,則是對以往尚未明晰的生態意識的理論升華和總結,生態意識從此進入思想領域。
-
重返大地 生態時尚品牌SISTER XIONG亮相深圳時裝周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0月27日訊(記者 葉梅)10月26日,受深圳時裝周官方邀請,生態時尚品牌SISTER XIONG於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帶來2021春夏系列最新的作品發布會——重返大地。
-
中國古代故事:不朽得文論著作《文心雕龍》(上)
《文心雕龍》是一部什麼樣的著作?它是一部指導文章寫作的書,也是一部談論文學理論的書。《序志》篇一開頭就說;「夫文心者,言為文之用心也。」明白地說《文心雕龍》之作,是講如何用心寫好文章。因此,我們讀這部著作時,處處感到有很強的實踐性。
-
生態文學 四川行(5)丨在眉山發現眉山
編者按:2020年11月10-14日,由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司、中國作協社會聯絡部主辦,中國環境報社、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四川省作家協會承辦的「大地文心」生態文學作家採風活動走進四川省眉山市。作家們行走詩意山水,感受生態文化,體悟綠色發展,聚焦攻堅一線,結合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打贏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這一創作主題,用熱烈而深切的情懷和靈動細膩的筆觸,講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鮮活故事。生態環境部政務新媒體將陸續刊載採風活動優秀作品,以饗讀者!
-
一場盛宴,讓你品讀肖亦農和他的生態文學作品
一場盛宴,讓你品讀肖亦農和他的生態文學作品 2020-12-17 20: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咋講好中國故事?尼山國際講壇聚焦「文學與翻譯」
講好中國故事離不開好翻譯。在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的過程中,翻譯問題成為共同面臨的難點和瓶頸。
-
生態文學是行動的文學
他說, 《山林筆記》完整呈現了胡冬林2007年5月至2012年10月這五年多的時間裡在長白山林區考察、學習和寫作的日常點滴,他所記載的每一幕都是在實踐中觀察所得,使整個作品具有沉甸甸的現實的分量。他舉例, 《山林筆記》中有一處寫了人與熊爭採蘑菇的故事:一位大姐在叢林中採蘑菇時看見一隻熊帶著兩隻小熊吃蘑菇,居然用木棍猛烈地敲擊木樁把熊趕走,「搶」到了蘑菇。
-
網絡文學十六講之內容為王,在上遊好故事的網絡文學分得汩汩活泉
而紛紛改編自中國網絡文學影視劇的上線熱播,狂卷世界七大洲億萬觀眾,中國網絡文學,一舉成為跟中國功夫一樣具備世界知名度的新晉潮流。可是,如何在已經根深蒂固、已經構成一超多強格局的中國網絡文學格局當中,成功入駐,以分得「內容為王」的中國網絡文學好故事好上遊一些「汩汩活泉水」呢?眾知常理,在文化行業內,沒有上遊好故事,下遊就是無源之水。
-
龍對我國文學作品的影響
龍對我國文學作品的影響,最早在原始神話的民間文學創作影響最多。這些遠古神話充滿了類似伏羲、女媧蛇身人首等龍蛇形象,使其具有了濃鬱的浪漫主義色彩。它一直影響著後世文學創作。從屈宋、李白到郭沫若的詩歌創作;從唐代傳奇《柳毅》、吳承恩的《西遊記》,到魯迅《故事新編》中的《補天》、《理水》等小說創作,龍的身影及其表現沒有因為光陰流逝而消失。《楚辭》中「人神雜處,寥廓荒忽,怪誕奇異,猛獸眾多」的藝術氛圍和境界,充滿了原始活力和野性,那便是龍鳳文化的直接承續。
-
NO.168|《文心雕龍》名句
《文心雕龍》是中國南朝文學理論家劉勰創作的一部文學理論著作,成書於公元501~502年(南朝齊和帝中興元、二年)間。全書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以孔子美學思想為基礎,兼採道家,全面總結了齊梁時代以前的美學成果,細緻地探索和論述了語言文學的審美本質及其創造、鑑賞的美學規律。
-
高質量影視作品講好遵義故事
展現中國革命實現偉大轉折的艱辛歷程、弘揚偉大長徵精神的電視劇《偉大的轉折》,藝術再現貴州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偉大實踐、弘揚新時代貴州精神的電視劇《花繁葉茂》,反映改革開放貴州農村蛻變、用熱血青春書寫創業人生的電視劇《吉他兄弟》,均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晚8點黃金檔首播,並在開播當晚收視率均位居同一時段第一名。
-
《文心雕龍》,1500多年前的古籍,至今仍是指導寫作、創作的傑作
當時的理解也很簡單,在文章的核心畫一條龍——那不就是講怎麼寫好文章的嘛!直到很多年後,一位前輩同時推薦了《人間詞話》和《文心雕龍》兩本書。想像一下《文心雕龍》的創作年代可是在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時期,出現這樣一部著作可以說是非常了不得的。 其次,從《文心雕龍》討論的深度來說,無人出其右者; 時至今日讀此書,我們仍能從中受益良多在前述討論範圍之廣的基礎上,劉勰劉勰對每個文體的評讀都非常的深入,且用詞精到,絢麗無比。
-
看過這些生態文學名作,才知人類的幸福不是理所應當
作為該欄開篇之作,我在隨筆《綠與美》中寫道:「美,不光是對綠水青山的詩意描述,它更意味著,一切都應該是美的——無論是大地、江河、空氣、食物,還是人的思想和靈魂。」文學追求什麼呢?我不得而知。然而我卻隱約覺得,美——應該是生態文學追求的至高境界吧。因為,生態文學不僅僅是描述人與自然的關係是怎樣的,而且還描述人與自然的關係應該是怎樣的。
-
《文心》不僅是給兒女的結婚禮物,更是一堂真正意義上的語文課
《文心》是葉聖陶、夏眄尊這兩位成為兒女親家的先生寫給他們的兒女預備作結婚禮物的書籍,當然,也是極好的語文學科內容講學和知識浸潤、方法傳授的佳品。文心,即文字是心的表現;國文,即語文,即生活。書中不僅給予讀者文學知識,還充沛了學生以及非學生的生活觀的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