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 6000 億元的國內外賣市場,不少國內的實體餐飲品牌都想將線下資源轉移到線上以分一杯羹。其中,進駐共享廚房做外賣生意,是目前非大型餐飲品牌開始選擇的一種模式,因為進駐共享廚房,可以解決場地租金高、廚房設備買斷現金需求大等痛點。
此前36氪有提到全品類共享廚房Mints、Munchery,也有針對個別品類的黃太吉(現在調整階段)、笨熊造飯。這些項目可以為進駐品牌或者自有品牌提供廚房資源,為消費者提供外賣。
今天要介紹的「熊貓星廚」(從北方切入)項目與綠成(從南方切入)類似,除了要用共享廚房的模式,為餐飲品牌提供廚房資源,還為進駐品牌提供除菜品研發以外一系列服務。
具體來看,熊貓星廚要為進駐品牌提供原材料採購、廚房自動化設備、水電資源、數據分析及品牌打造(這一部分可能此後會作為增值營收來源)等全方位的服務。其中,後端服務體系上,熊貓星廚有專門的市場團隊幫助進駐品牌做線上運營、品牌推廣、菜品數據分析等。
食材供應鏈方面,熊貓星廚相較普通外賣品牌,有兩個優勢。一個是食材議價能力強,二是食材溯源體系較為完善。前者是因為多品牌入駐廚房後,規模食材需求可降低食材購買單價。後者則是熊貓星廚須確保食材達到安全標準,進入時需進行來源登記。
針對外賣共享廚房生意中,最受消費者關注的衛生與品質問題,熊貓星廚採用了雙向動態監管模式,加強安全食品落地能力。雙向是指共享廚房的實時動態,進駐品牌方可以通過遠程隨時監管,而在廚房門店現場,熊貓廚房的專有服務團隊會親自監測衛生質量水平。動態則是指對進駐的品牌,實行每周考核,如果沒有達標則要進行標準培訓,到每季度都會淘汰部分表現不達標的品牌。
另外,熊貓星廚目前已獲得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
問及項目難點,創始人表示,廚房選址是最不容易的。熊貓星廚要做的是三公裡範圍內的外賣生意,選址離生活工作圈較近,而共享廚房把多品類的餐飲設備聚集,水電供應是普通廚房的十幾倍,廚房要落地需要多方面的支持。李海鵬認為,在過去一年的摸索中,熊貓星廚團隊已經熟悉北京各種可能的選址,並且在獲取資源上形成一定優勢,這個難點現成了熊貓星廚相較其他玩家的一個壁壘。
從營收角度看,熊貓星廚目前主要的營收B端,包括進駐品牌方的入場費,約為2萬元。另一個即是共享廚房及全系列配套服務的費用,約為每品牌月租金1萬元。據李海鵬介紹,熊貓星廚的月租金比市面平均水平低一半。
在項目前期,熊貓星廚暫時沒有做增值服務的模塊,在C端暫時沒有設置抽成比例等需求。
熊貓星廚對自身的定位是關於商業房產生意,從2016年5月至今正式落地運營的共享廚房有6個,合作餐飲品牌達50個,包括巴貝拉、一品小籠、小恆水餃、肉夾小魔王等。另外還有5個共享廚房即將上線營業。
有意思的是,熊貓星廚最終要做的是生活服務的提供商,除了現在專注的3公裡外賣生意,此後還將加入一些便利店元素,會把生活用品連同外賣一起賣給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