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章丘鐵鍋漸入大眾視野。早在2014年「章丘鐵匠習俗」被列入山東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8年的大年初四,一檔美食節目「炒」火了章丘鐵鍋。自打鐵鍋成了「角兒」,章丘的村莊街道裡,打鐵鍋的和賣鐵鍋的人驟然增多。打鍋的和賣鍋的都說自己是正宗章丘鐵鍋,一時間章丘鐵鍋難辨真假。「自從鐵鍋火了,我們法院接了不少章丘鐵鍋維權的案子,光我了解到的就有四件,大都是商標、著作權侵權等行為。其中一起章丘鐵鍋維權案被選入我們法院2019年十大智慧財產權典型案例。」濟南市章丘區法院民事審判二庭法官胡德旭說。
章丘鐵鍋被「帶貨」,火了
「章丘鐵鍋,聽說過沒用過。」胡德旭法官表示,在章丘有很多打鐵的匠人,他們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手藝,後來就依賴這一手藝謀生。早在2014年「章丘鐵匠習俗」就被列入山東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後來隨著央視熱播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的播出,「歷經12道工序,18遍火候,經受36000次鍛打」的章丘鐵鍋一夜成名。
不可否認,章丘鐵鍋的確成了「角兒」。美食節目播出後不久,章丘臻三環鐵鍋在網上商店銷量就已同比增長近6000倍。那時,除了山東本地人外,周邊省市的最遠甚至有廣東的消費者,紛紛慕名而來只為求得一口正宗章丘鐵鍋。
「在節目播出之前,其實知道並且用這種鍋的人不太多,可以說一檔美食節目,章丘鐵鍋『帶貨』成功了。」章丘市民高女士告訴記者。在她看來,之前一度被視為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記,竟一夜之間變成了「網紅」。
章丘鐵鍋紅了,隨之而來的是大量的訂單,這對於章丘鐵鍋的傳承人來說喜憂參半。喜的是更多人認可和支持傳統手藝人的技藝,憂的是,面對海量訂單,章丘鐵鍋供不應求。
節目播出後不久,曾有一份《聲明》對外發布,其中提到:「舌尖」播出後幾十分鐘就把兩千餘口庫存賣光,手工的東西完全不可能快速或走量,章丘鐵鍋傳承人要尊重技藝本身,目前訂單導致近一年到兩年不同種類缺貨。線下十萬口左右的訂單一單也未接。希望大家申請退款。等熱度過去慢慢購買,不要把傳承染上過多的金錢味道。也請大家支持章丘鐵鍋的匠人。另外,還特意聲明,請不要再翻牆進廠和群體性在大門守候。廠裡不賣鍋,這幾天很多人不顧阻攔衝進廠求證手工也都已得到滿意答案。後續不再開放參觀。「洛陽紙貴,章丘無鍋。」留下一段美好回憶就好了。
「蹭網紅」的鐵鍋,多了
「自從章丘鐵鍋的牌子打響後,我們陸續接到不少鐵鍋維權的案子。其中有使用近似商標侵權的,有從網上直接截圖使用正牌鐵鍋圖片銷售自己鐵鍋侵權的,還有不正當競爭侵權的。」胡德旭表示,法院的民事審判二庭主要受理智慧財產權案件,2018年以來胡德旭了解到的,就有4件關於章丘鐵鍋維權的案子。
胡德旭告訴記者,「章丘有個硯池村,這個村子裡的鐵匠和鐵鍋比較有名」,他聽過去老人說,很多人都去這個村子裡找鐵匠打鍋,因此口口相傳,這裡就在十裡八鄉有了名氣。在和平年代,這些鐵匠除了打鍋,多是打造農具。隨著生產方式的變革,農業上各類生產機械的運用,鐵匠們沒了生意,很多人就轉行了,不再打鐵。但自從章丘鐵鍋火了,「蹭網紅」的就多了起來。
「有買的就得有賣的,有賣的就得有打的。」於是,2018年章丘的許多村莊街道裡一下子冒出許多打鍋的,而且都說自己的鍋是正宗的。據硯池村的一位村民介紹,「很久以前我們村的確打鐵的人很多,多是打法蘭(一種軸與軸之間相互連接的零件,用於管端之間的連接)」。
胡德旭說,他了解到的這四起案件中,有一起章丘鐵鍋維權案就和「硯池」有關。據了解,三環廚具公司名下擁有「臻三環」「同盛永」等知名手打鐵鍋品牌,其中《舌尖上的中國》第三部中用的章丘鐵鍋就出自三環廚具公司「臻三環」商標的宗師鍋。同時,三環廚具公司也是「硯池」的商標所有人,但他們發現一公司在某電商平臺所售鐵鍋,用的是「硯池×××」的商標,他們認為對方公司在顯著位置用較大字體、特殊顏色大量使用帶有「硯池」二字來宣傳,屬於侵權行為。案子訴至章丘法院後,章丘鐵鍋商標侵權案於2019年裁定轉為普通程序審理。
「商標侵權官司」,贏了
記者翻閱裁判書時了解到,三環廚具公司在庭上曾表示,該公司是一家生產手工鐵鍋、手工鍋鏟、手工勺子、手工菜刀等手工產品的公司。公司的鐵匠師傅平均年齡在46歲,全部是傳統老鐵匠藝人,師傅們都是自幼跟隨老師傅學習打鐵,至今已有近30個年頭。公司名下擁有「臻三環」「同盛永」等知名手打鐵鍋品牌,其中《舌尖上的中國》第三部中用的章丘鐵鍋就是出自三環廚具公司「臻三環」商標的宗師鍋。
該公司的代理人表示,「該公司手工鐵鍋業務遍布全國各地,在多家電商平臺均有店鋪,尤其是《舌尖上的中國》播出後,更是出現『一鍋難求』的火爆場面,在業內享有較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同時,三環廚具公司也是「硯池」的商標所有人,核定使用商品/服務項目為21類,包含廚房用品、烹飪鍋等。隨著章丘鐵鍋的火爆,該公司發現被告在網上所銷售鐵鍋,在宣傳連結及宣傳內容的顯著位置,用較大字體、特殊顏色大量使用帶有「硯池」兩字,侵犯了該公司的商標專用權。原告認為,「被告的行為構成侵權,訴求被告停止侵權並賠償損失」。
這一案子經過多次開庭審理,最終有了結果。法院經審理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 第五十七條第二項的規定,未經商標註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註冊商標近似的商標,或者在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註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容易導致混淆的,構成侵犯註冊商標專用權。本案中,被告未經原告許可,在開設的網上店鋪中,宣傳所售賣的鐵鍋時,使用了「硯池×××」這一與原告的註冊商標「硯池」近似的商標,該行為很容易使消費者對產品的來源產生混淆。因此,被告侵犯了原告註冊商標專用權,遂判決被告停止侵權並賠償損失。
胡德旭表示,隨著央視熱播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的播出,章丘鐵鍋成為各大網購平臺的寵兒,一時間出現「洛陽紙貴」的發展態勢。但一些鐵鍋商家在宣傳自己商品的同時,缺乏智慧財產權意識,沒有合理使用宣傳標識、標語,更有甚者奉行「拿來主義」,未經許可擅自使用他人享有智慧財產權的商標、圖片作品等,在容易構成侵權、不正常競爭的同時,也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
「本案是一起涉商標侵權糾紛,侵權者使用商標標識註冊申請雖已經被商標行政管理部門受理,但原告發現其侵權行為並至法院立案之時,被告並未取得正式的商標專用權,因此其使用行為在無法律依據的前提下,構成了對原告合法商標專用權的侵害,人民法院在審理後依法做出上述判決。」胡德旭說。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記者 王曉迪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編輯 崔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