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績效,何談懂管理?

2020-12-27 前瞻網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酵母酵研院   來源|張麗俊(ID:zhanglijunCherry)

近日,字節CEO張一鳴在工作群炮轟員工上班時聊遊戲一事引發網友熱議。

12月9日,張一鳴發文稱,自己因試玩原神在lark(飛書)加入某遊戲群,但發現這個群的同學在上班時間 「非常專注地聊遊戲」,特別是「連續幾天都在遊戲群裡這麼活躍」,這讓他感到「非常意外」。於是他發出「靈魂拷問」:「好奇,一大早到現在就在群裡聊天的同學/部門是今天工作很閒嗎,這很常見嗎?」

此事曝光後,隨即引發網友熱議。有網友評論,作為OKR的堅定實踐者,字節跳動似乎也無法坐視員工「工作量不飽和」。

OKR的全稱是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即目標與關鍵成果法,與我們較為熟知的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即關鍵績效指標),同是績效管理工具的一種。作為較為主流的兩種績效管理工具,這二者有何區別呢?哪一個更適合管理人才呢?

「人人喊打」的KPI

索尼曾經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電子企業,其市值高達萬億日元。然而,千禧年之後,輝煌一時的索尼開始走下坡路,虧損連年不止,股票一再跌停。索尼發生了什麼?往昔的電子巨頭何以崩塌至此?

2006年,索尼前常務董事天外伺郎發表了一篇《績效主義毀了索尼》的文章,引起了業界極大的反響。

天外伺郎認為,索尼之死,死於KPI。在他看來,公司推行績效主義,把人的能力指標化,抑制了員工的工作激情。當工作不再以內心熱情為驅動,當業績考核成為主軸,所有人都會提出更易實現的低目標,因此,索尼引以為傲的「挑戰精神」也就不復存在了。另外,KPI重視考評,一切看指標,這導致員工間會極力逃避責任,這樣就不可能產生「團體精神」。

不止索尼,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行業大佬們開始旗幟鮮明地反對績效考核。比如微信之父張小龍對內部喊話說要「警惕KPI」;李彥宏把百度的掉隊歸咎於「對短期KPI的追逐」,雷軍更是直言,KPI已經是無法適應網際網路的管理需求。KPI何以突然淪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搞清楚KPI是什麼,解決了哪些問題?它有哪些優勢,又有哪些不足之處?

KPI產生的理論基礎是義大利經濟學家帕累託提出的「二八原理」,即一個企業在價值創造過程中,每個部門和每一位員工的80%的工作任務是由20%的關鍵行為完成的,抓住20%的關鍵,就抓住了主體。

KPI最大的特點是量化指標,將關鍵指標當作對員工的評估標準。具體說來,KPI有以下優點:

目標明確。將企業結構,戰略目標層層分解,細化成戰術指標,實現績效考核。

執行有力。根據細分的戰略目標,明確部門和崗位職責,提取工作重點,建立關鍵績效指標,確保高效執行。

結果客觀。關鍵績效指標的設定一般遵循「SMART」原則,任務、目標量化為可實現的指標,具體到每一個人。在執行過程中,以數據為導向,減少人為的、不確定因素,因此結果更為客觀。

正是因為KPI有著上述優點,再加上易於操作的特點,所以這些年來,KPI是最為主流的績效管理工具,眾多企業一直將KPI視為提升業績的不二法門。但是,KPI存在的弊端也是相當明顯的:

1.關鍵指標難以確定,無法衡量。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行業邊界越來越模糊,公司運作靠的是協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依賴於靜態的、自上而下被動管理的KPI很難形成科學的關鍵指標。

2.本位主義和急功近利。在KPI的重壓之下,部門、員工間各自為戰,不可避免導致本位主義和急功近利。

3.重視績效結果,無法發揮員工的創造性。當管理者依賴機械般的考核指標,而不考慮其他的人為因素和彈性因素,這其實是不利於員工的成長的。硬性的獎懲結果會打擊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當KPI越來越難以滿足管理者需求時,另一種績效管理工具應運而生了,它就是由英特爾公司發明的OKR,目前已經被谷歌、領英、推特、字節跳動、百度等國內外多家公司在內的組織大力推行。

OKR,下一站的傳奇?

「OKR」即目標與關鍵成果法(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這種績效管理工具最初由英特爾首創,後被供職於英特爾的John Doerr引進谷歌公司,進而發揚光大。

當時,谷歌公司剛剛創立,John Doerr向谷歌的聯合創始人拉裡和希爾蓋介紹了OKR。希爾蓋覺得當時也沒有其他的辦法去管理公司,就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採用了OKR。從那之後的每個季度,每一個谷歌人寫下的目標和關鍵成果,都會得到兩位創始人的評價,然後公布給每個人看。這些內容並不被用於獎勵或升職,而是用於實現更高的目標——獲取共同責任感以真正推動目標。

相較於KPI側重於以結果為導向,OKR則更加關注個人在內部的協同下如何完成目標的過程。OKR有四個關鍵要素:

1.目標(Objectives)。這個目標必須要有雄心,要有挑戰,如果能輕易實現,那就不是一個好的Objectives。比如在2008年,谷歌員工Sundar Pichai設定了一個目標,他要為未來的網絡應用建立下一代客戶平臺。也就是說,要打造一個最好的瀏覽器,這個目標不可謂不宏大。

2.關鍵成果(Key Results)。拆解目標,對KR(關鍵成果)進行可量化的定義。KR必須是具體的,可衡量的。Sundar Pichai設定了「打造一個最好的瀏覽器」的目標。如何來衡量呢,他認為是用戶數量。所以,在關鍵成果上,他專注於提高用戶數量,第一年,他定為2000萬用戶。第二年,他把目標提高到5000萬。雖然,前兩年都沒能達成目標,但進步卻是顯著的。

3.協同。在OKR體系下,一切都是公開透明的。公司內部所有人都能夠知道每個人下一步工作是什麼,這樣便於部門間、員工間的協同。Sundar Pichai在第三年將用戶目標提高到1億。為達成這一目標,在其他人的協同下,他啟動了一個激進的營銷活動,採用更廣泛的推廣手段,改善的技術,最終用戶數量爆發了!他獲得了1.11億用戶。Chrome瀏覽器大獲成功。

4.復盤。周期末給出OKR評分,用0-1分來對每一個關鍵結果打分,進而進行修正和調整。最佳的OKR分數在0.6-0.7之間,高分不會得到表揚,因為說明你野心不夠,制定的目標太低。低分也不會受到指責,而是要通過具體的分析,對下一個周期的工作進行調整和改進。

OKR並非一種績效考評工具,而是一種思維,一種團隊協同的工具。它不是萬能的,也不適用所有的公司或者團隊。企業能否施行OKR要看這兩點:

1)有沒有合適的環境實施。公司氛圍是否寬鬆、扁平化,能夠支持自下而上設立目標,溝通渠道是否暢通。

2)有沒有合適的人來參與。因為OKR是績效管理工具,是自我驅動型的,所以對於員工素質要求極高。員工需要具有自主性,有承諾意識、敬業意識,能夠以自我為驅動,設定目標,有力執行。

指南針和秒表,你選哪一個

介紹了KPI和OKR這兩種績效管理工具,也分析了二者的優缺點。有人會問:二者孰優孰劣呢?

曾有人舉了個很恰當的例子,把OKR比做指南針,為員工指定正確的方向;把KPI比作秒表,鞭策員工快速奔跑。指南針和秒表有沒有優劣之分?當然沒有了,因為二者都只是一種輔助工具而已。

KPI和OKR同樣如此,這二者並無高下之分,都只是企業進行有效管理的一種輔助工具而已,合則用,不合則棄。

另外,雖然業界對於KPI和OKR的爭論不絕於耳,大部分人都在誇大它們的差異性,但兩者其實殊途同歸,有著共通的地方,即都滿足「制定目標、拆解執行、效果反饋」這樣的應用邏輯。

不同的是,KPI以結果為導向,重視獎懲,而OKR以過程為導向,重視人員協同,共同達成一個目標。

企業具體選擇哪種方法來管理績效,這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需要對行業的環境、組織結構、人員特徵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如果你的公司是勞動密集型,你想要確定性的過程,快速拿結果,那你可以採用KPI;如果你的公司是技術開發型的,氛圍寬鬆,員工自驅力很強,那你可以採用OKR管理。

當然,你也可以先採用KPI,之後再採用OKR,或先採用OKR,之後再採用KPI,這主要視公司內外環境的變化而定。

以華為為例,2008年從IBM公司引進KPI時,公司只有5-6萬人左右,嚴格的KPI體系有利於管理人員,同外部企業競爭。但到了2015年,華為擴充到了17萬人,同時也進入了技術無人區和深水區,逐漸從跟隨者轉變為創新者,此時如果繼續使用KPI,管理上的固化將不利於技術創新。於是,從2015年起採用 OKR,並且建立了自己的 OKR IT 系統,這就讓華為始終保持動能,長盛不衰。

總之,績效管理是一個公司最基本的遊戲規則。沒有績效管理,企業就談不上管理。企業在進行績效管理時,一定要慎重選對績效管理工具。因為,只有腦子對了,工具才會發揮效用。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張麗俊(ID:zhanglijunCherry),作者:酵母酵研院

本文來源張麗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前瞻網的立場。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績效管理對形式主義 SAY NO
    出現以上問題的本質原因還是對績效管理過程的認知存在偏差,那麼什麼才是完整的績效管理過程?德銳的答案是——運用團隊績效成功模型實現完整的績效管理閉環。該模型包含了績效管理的幾步關鍵流程:選人、戰略、溝通、評價、分配,其中分配環節就是將績效考核結果應用於員工激勵中,是完成績效管理閉環很重要的一環。可以發現,完整的績效管理過程並不是以得到績效考核結果為止,還應該基於考核結果做出有差異化的、針對性的、激勵性的考核結果應用方案。
  • 無績效,不管理!彭劍鋒教授深度解析10大績效管理工具的選擇與場景...
    從某種意義上說,企業沒有績效,就沒有生存和發展權,但績效管理是一個世界級管理難題,企業沒有績效管理萬萬不行,有了績效管理往往又麻煩不斷,問題多多,困惑不已。今天從實踐操作的角度,與大家分享績效管理的十大方法。
  • 持續績效管理必須了解的7件事
    在上一篇中,作者為我們介紹了持續績效中的兩個關鍵的事,一是經濟驅動下績效管理已經發生了變化,另外就是反饋對於持續績效的重要性。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將為大家繼續講述持續績效其他 5 件比較重要的事。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個人績效考核的這個想法已經過時了:我們沒有一個人可以單獨運作,決定我們成功的是我們在公司內部的工作方式。如果我花時間幫助我的同行銷售人員完成他們的配額,如果我沒有達到我的數字,我是否會被降級? 你懂的。
  • 一篇文章帶你了解績效管理的重要性
    績效管理的基礎是實現既定目標。對於公司而言,年度戰略目標是我們終將要實現的績效目標。要構建完整的績效管理系統,我們務必考慮以下方面:1、區分組織績效和個人績效;績效分解到部門時,是衡量一個部門的績效,屬於組織績效,雖然與部長有較強關係,但不能完全劃等號;實踐中我們也會存在部門員工能力都很強,而部長能力一般的情況;部長的績效包含其部門的組織績效佔80%,剩下的應當對其文化、價值觀、團隊培養能力等進行考核。
  • 績效管理42:目標管理再認識
    作者:嵇國光視界摘要:目標管理不是計劃管理,也不是指標管理。計劃管理和指標管理是為了實現目標進行的細化管理。沒有計劃和指標,目標會成「空中樓閣」,因此,目標管理必須和計劃管理形成一體。2、目標管理特點2.1 面向未來的管理 目標是對未來的預期,目標管理實際上是面向未來的管理,如開車。在現代管理活動中,由於環境變化加快,如果管理者老是向後看,其結果只能是在競爭中被淘汰。因此歷史的反光鏡是必須的,但必須把注意力和著眼點放在未來上。
  • 合肥市經開區財政局:規範預算績效目標管理推進績效指標標準建設
    合肥市經開區財政局:規範預算績效目標管理推進績效指標標準建設   為進一步提升預算績效目標的規範化、科學化、標準化水平,合肥市經開區財政局以提升績效目標設定質量為落腳點,構建「三個文本」,規範預算績效目標管理,強化業務指導培訓,推進績效指標標準建設,以績效為牽引,助力實現預算安排精準科學。
  • 成都市雙流區預算績效管理改革唱響「合奏曲」
    11月30日,雙流區3個部門收到了區財政局預算績效管理信息系統的「黃燈」預警,要求對預算資金使用緩慢的情況進行說明。這是雙流區強化頂層設計,加快推進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改革的一個小插曲。「雙流區從制度設計著手,強化預算績效管理,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有效地助推了經濟社會發展。」雙流區財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雙流區強化頂層設計,著力構建完善預算績效管理「1+1+N」制度體系,統籌推進改革落實。
  • 六盤水監獄「1+1+N」強化目標績效管理
    為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六盤水監獄通過「1+1+N」模式,緊緊圍繞機關黨建、職能績效和重點績效目標等目標體系建設,著力提升目標管理績效考核工作,有效調動全獄民警職工幹事創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推動監獄工作目標高質量完成。
  • 「懂的都懂!」「我不懂!」
    要說這個梗是怎麼流行起來的,我翻遍了各大搜索平臺,都說是出自某些公知的言論中,而最開始的原文是這樣的:懂的都懂,不懂的說了也不懂,你也別問,利益牽扯太大,說了對你們沒好處,我只能說水很深,網上的資料都刪了,所以我只能說懂得都懂,不懂也沒辦法。
  • 你想知道的世界五百強企業的績效管理機制
    問:你好,我是XX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XXX,很榮幸今天就績效管理的話題,能對你進行一個簡單的採訪。答:好的,我是一名製造部的高級經理,目前就職於一家世界五百強企業,管理著工藝部門和生產部門,員工的績效考核體系也是我負責的一個主要內容之一。
  • 萊紳通靈沈東軍丨好績效,是從好組織的土壤裡「長」出來的
    他說,這個崗位太難招了,懂管理的不懂市場營銷,懂市場營銷的不懂管理,既懂市場營銷又懂管理的,和公司企業文化又難融合,或者薪資很難談攏。這位企業家遇到的難題其實也是我們公司過去遇到的難題,相信很多企業都遇到類似的問題。出現這個問題的癥結在於企業過度依賴管理人員個體,而忽略了企業和部門的組織能力建設。
  • 嵐山區財政局推動部門整體預算績效管理攻堅任務落實落地
    管理,是從整體和宏觀角度衡量部門支出績效和履職效能的一種預算績效管理模式。深入推進部門整體預算績效管理改革,全面打造預算績效管理閉環系統,是嵐山區2020年重點工作攻堅任務之一。  為推動部門整體績效管理改革落實落地,嵐山區財政局積極對上協調,將嵐山區納入2020年全省部門整體績效管理改革試點區縣;制定印發《嵐山區區直部門整體績效管理試點工作方案》,明確工作要求、試點內容、
  • 彭劍鋒:一文讀懂10大績效管理工具的選擇與應用
    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核心命題就是不斷創造卓越績效,以實現企業持續健康成長。企業沒有績效就沒有生存和發展權,但績效管理是一個世界級管理難題,企業沒有績效管理萬萬不行,有了績效管理往往又麻煩不斷。從實踐操作角度與大家分享績效管理方法。
  • 釘釘可以做績效考核嗎?已融合企業日常績效管理i人事釘釘人事加強版
    已融合企業日常績效管理i人事釘釘人事加強版 就當下企業人事軟體使用情況來看,釘釘有著較高使用率,通過釘釘入口,除了進行日常人事管理,釘釘可以做績效考核嗎?如果可以,考核結束後,績效數據能否能夠為HR提供分析價值,能否與其他管理場景聯動,提供數據支持?
  • 合肥市肥東縣財政局舉辦投融資及預算績效管理專題培訓會
    7月29日,合肥市肥東縣財政局舉辦投融資及預算績效管理專題培訓會,此次培訓邀請了中澤融信趙仕坤教授、常珍珍老師進行現場授課培訓。全縣財政系統200餘名職工參加培訓。 培訓會上,趙仕坤教授、常珍珍老師分別從財稅體制改革與預算績效管理、最新投融資政策與實務、地方政府債務規範化管理化解、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實務操作等內容對與會人員進行系統性的培訓,幫助大家進一步了解相關政策情況。 通過培訓,使大家對規範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等各項工作有了更加直觀和深刻的了解,為下一步促進財政工作再上新臺階奠定了堅實基礎。
  • 加強績效管理是實現PPP項目物有所值的根本路徑和方法
    ,從而導致要麼將績效評價異化為政府隨意刁難社會資本的工具,要麼使績效評價流於形式,無法真正實現「按效付費」目標。  自2005年國務院提出「公共服務型政府」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目標以來,黨和國家已經先後制定出臺了至少31個關於加強績效評價的規範性文件,其中2014年以來制定出臺的關於PPP績效評價的規範性文件有14個之多。
  • 萍鄉經開區民生局召開人事考勤績效管理工作布置會(圖)
    布置會現場(肖弢 供圖)  大江網/萍鄉頭條客戶端訊 肖 弢報導:近日,萍鄉經開區民生局召開人事考勤績效管理工作布置會,局長何若君出席會議並講話全局上下要與區黨工委、管委會的決策部署保持高度一致,不打折扣地做好上級安排的各項工作;要加強內部管理,敢於責任擔當。局屬各部門、科室負責人要起到模範帶頭作用,認真履行好第一責任人職責,抓好工作的同時,也要抓好內部管理,特別是考勤績效管理;要強化工作紀律。以全區推廣施行的人事考勤績效管理系統為契機,進一步強化工作紀律,轉變工作作風。
  • 嶽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2019年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專項資金績效公開
    嶽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2019年市場監管專項績效評價報告 根據《嶽陽市財政局關於開展2020年財政支出績效自評工作及績效監控工作的通知》(嶽財預〔2020〕86號)要求,我局成立財政資金績效自評工作小組,對2019年市場監管專項資金進行績效自評
  • 拉大優劣績效差距 人力資源管理能力提升培訓班
    為進一步探索人力資源管理模式,拉大優劣績效差距,向價值創造者、績優者傾斜,提高人力資源工作人員專業水平和業務能力,為幹事創業者提供發展平臺。近日,郵儲銀行泉州分行舉辦人力資源管理能力提升培訓班。本次培訓班直面當下發展熱點難點問題,重點圍繞員工績效管理、員工考評辦法、員工日常行為排查等主題內容進行授課。授課老師通過小組研討、案例分析、頭腦風暴等多種培訓形式,充分探討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和制度建設工作,就日常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和相關短板,對人力資源重點管理工作進行詳細解讀與培訓。
  • 企業績效目標分解:採購部、市場部、銷售部績效目標分解
    企業績效目標分解績效管理的難點之一就是如何分解目標。績效管理的每個目標都需要層層分解,從公司戰略到高層管理目標,從中層管理者再到員工的任務和工作。這樣才能便於企業績效目標的完成。績效目標制訂與分解注意事項總之,在績效管理的過程中,要注意績效目標是否按照規定流程進行制訂與分解、方式方法是否合理、是否能夠將公司的戰略指標順利落實到部門、個人,還要注意在績效目標管理的過程中,是否注意到了一些關鍵控制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