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葉爍
「起風了,我們還要努力地活下去」
《起風了》是宮崎駿歷時5年完成的封筆之作。
該片以二戰中的日本零式戰鬥機的開發者堀越二郎為原型,講述了他在年輕時夢想製造飛機並最終成功,還有期間和患有當時被視為絕症的菜穗子相愛的悽美愛情。
《起風了》
本文將從影片的藝術手法、蘊含的情感主旨、與宮崎駿本人之間的聯繫三方面探討《起風了》背後的深意。
宮崎駿的大多數作品,都帶有魔幻現實主義色彩。
不可思議的魔法,在空中飛的掃帚,奇形怪狀的妖怪,會變成人的紅豬……這些不切實際的幻想都是宮崎駿筆下的元素。
而《起風了》這部電影則一改以往魔幻主義為主色調的創作內容,片中的人物,情節都和現實中的日本極其相似,富有濃鬱的現實主義味道。
不過,魔幻色彩的影子也有跡可循,從二郎在夢中與義大利著名飛機設計師卡普羅尼相見,建立了跨越時空的友情便可以體現。
但是總體來說,《起風了》的情節、內容大部分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關,帶有不同於以往的真實氣息。
同時,片中多次埋下伏筆,為後續的情節展開和結局的呈現起到重要但也常讓人忽視的作用。
在影片開頭二郎做的夢境裡,二郎如願以償製造出了飛機,穿過無垠的藍天,喧囂的城市,卻被不知從何而來的戰機摧毀,伴著飛機的碎片,二郎怔怔地從天上掉落。
這為後來二郎最終完成了製造飛機的夢想,卻被用來當做戰機,落得千瘡百孔的殘骸埋下了重要的伏筆。
堀越二郎個人的飛機夢難以抵擋日本政府向外侵略的野心。
他想造出飛機,他並不想將飛機用於戰爭,但是他無力抵抗國家的力量。
他只能在想出飛機構造時,忍不住嘀咕:「要是這架飛機沒有機槍就好了。」,只能在黑夜裡抽著煙:輕嘆:「日本會毀滅。」
他對軍國政府的不滿和失望,和個人造飛機美好夢想的堅持,無疑是矛盾和衝突的。
但是為了在這個亂世努力地生存下去,他也只能默默地畫著飛機的草圖。
在此亂世期間,和菜穗子相戀的愛情也被抹上了灰鬱的墨色。
從因地震相互分離連名字都沒問,到因緣分再次相遇確定關係,再到因二郎工作的緊張忙碌難以顧及病情惡化的菜穗子,最後到天人兩隔的結局……
兩人愛情的甜蜜在戰亂的國家背景和二郎對飛機執著的理想雙重重壓下,變得支離破碎,令人心疼。
片中菜穗子身體病重,但二郎卻表示難以放棄飛機的研製選擇陪她養病,被許多觀眾詬病。
在我看來,二郎愛菜穗子是真的,從他不顧感染親吻菜穗子和聽到菜穗子病重時的慌不擇路可以體現。
但二郎對菜穗子的愛排在夢想之後也是真的,他做不到放棄飛機的研製,哪怕只是一段時間。
二郎對夢想和國家、家庭之間的考量、選擇或許有些令人失望和不認同,但是現實中,很多人便是二郎的樣子。
在動蕩的世代疾風中,我們難以選擇,只能努力地活下去。
這也點明了「起風了,我們還要努力地活下去」的主題思想。
宮崎駿為什麼會選擇堀越二郎為原型作為封筆作的主人公?為什麼要塑造一個褒貶不一的不完美人設?
因為片中的二郎便是宮崎駿對人生的自訴
宮崎駿和片中的二郎一樣,都是堅定執著的追夢人,都在個人夢想和家庭責任之間難以兩全。
宮崎駿在現實中是一位把夢想擺在第一位的工作狂,他對夢想的熱愛遠遠超過對家人的感情。
以至於他連母親的最後一面也沒見上,因為那時他在創作《風之谷》。
這與《起風了》中的二郎極其相似,或許給人一種冷血自私的意味,但是這就是他的人生。
《起風了》作為宮崎駿的封筆作,其意義並不是塑造一個讓觀眾喜聞樂見的完美主角形象,而是作為一個自己人生自訴的平臺,向人們展示那個不完美的自己,不完美的人生。
《起風了》真實地塑造出戰亂時代一個懷抱夢想,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形象。
他並不完美,但是從另一方面講,他又是完美的,完美的人的形象而已。
因為人不是神,總會有不完美的一面。
當然,如果讓我選擇,我會選擇將夢想和家庭放在同等地位,而不是捨棄一方。
你對這部影片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與我分享。
關注我,每天學習一點點